书城文学生活的情趣
29127900000028

第28章 青浦尝鲜正当时

都知道青浦水景可人,都知道青浦是鱼米之乡,都知道青浦傍着的淀山湖养育着膏满肉壮的湖蟹,都知道这名日“清水大闸蟹”。美味盛产于北风初起的秋日,可有人知道你若是在当下的仲春季节,走一趟青浦,逛一逛青浦第一镇朱家角,也一样能在尽情观赏生机勃发的春景之余,品尝到种种花式的鲜灵美食,大饱一番口福,体昧到江南水乡的独特的饮食文化。

听说过“囤鱼”吗?这是只能在淀山湖“急水港”和“拦路港”捕到的特种水产。鱼身不大,长不过10厘米,花背白肚,口小腹大,皮上有小网刺,望着极像河豚,但惟有河豚之鲜美,却无河豚之毒。我曾在席间尝过它,普通的红烧法,却还是尝得出它的与众不同——其鲜自不必说,肉质极嫩,还几近无刺。招待我们的主家见我们交口称赞,来了兴致,便唤来服务员说,去,从鱼缸里抓两条活的来,表演给客人们看。于是我们就见到了这奇怪的小小团鱼,竟会在小姐的纤手搓揉下,一点点鼓起来,鼓起来,很快地就变成了一个乒乓球一样的东西。主家说,这是它的条件反射,所以我们当地人称它为“夹鼓气鱼”。主家用很道地的青浦乡音读着这几个字,让我听起来像是在念外文似地。

春日里捕来的“刀鱼”,经了一冬的滋养,也格外的肥美。清蒸是最佳烹调法,原汁原味,不会让那些浓汤赤酱喧宾夺主。下箸时不妨重点关注那两片“肚档”,透明的质地,似油非油,纯是两大块胶丁质,入口会满颊生香!刺虽多,但因为长而且排列整齐,不像鲫鱼那般难于剔理,因此也不会影响你细细地安全地赏识那鱼肉之细之白之鲜之肥。朱家角镇上好几家饭店,都是拿这清蒸刀鱼作招牌菜的。

镇上有一条长约百余米的老街,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摆设着出售米粽和扎肉的小摊。整条街被粽香肉香填满。粽是用新鲜的箬叶包的,肉是用箬叶扎的,其实那街上终日里飘着的是浓浓的沁人心肺的箬叶的清香。五月的端午节快到了,吃粽子的欲望又一次被深深地勾动了。我在那街上走时,看见几乎所有的游客都拎着沉沉的袋,袋里的粽子尖尖地支着它们的棱角。还有用扁扁的竹筐和方方的红纸包装好了的,依然还是我们幼年时常见的那种礼品包裹式样,真会让人觉得时光好似又倒转了过去。

一定是水乡特别能滋润万物——我自从亲临朱家角,在饭席上吃过几块“青浦茭白”后,竟从此认定市里购得所有的茭白都太老、太粗,味同嚼木,由此而生了嫌鄙之心。那“青角薄稻”,过去是只闻其名,到朱家角时领略过了松软香糯的一小碗,也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便发现了自己家里从超市买来的种种品牌米,似乎都有点欺世盗名。至于五月里的虾,那就更是春日淀山湖里的精灵了。

美食是一种文化,也是普通人的普通欲望。去青浦走一遭,尝尝鲜,于今太平盛世,实在是一桩老少雅俗皆宜的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