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活的情趣
29127900000027

第27章 安家于“七宝”

若干年前,“七宝”算得上是上海的穷乡僻壤。那时候说起七宝,先是想到那个“七宝大曲”——一种土烧类的白酒,可有一比的是京城里的二锅头——再就是七宝蟋蟀了,个头大,骁勇善斗,在蟋蟀市场里是有点名气的。烈性的白酒和善斗的蟋蟀,产于阡陌交错的稻田菜地之中,每年的财政收入总在本市“殿后”之列,那就是十多年前的七宝。

十来年的功夫,勇士类的蟋蟀已经基本绝迹,剩下的只是些浅唱低吟的了,在一片片新建成的高楼大厦间和小区住宅的绿地上显出点野趣。七宝早已旧貌换上了新颜。由于拥有闵行区域内最靠近市区的地理优势,它的房产业发展得极快,东西向的漕宝路与南北向的七莘路交叉着,串联出了“城市万科”、“大上海国际花园”、“静安新城”、“海上新村”等一大批新兴住宅区,近期更是发展出了“莱茵清境”、“优诗美地”等高档小区,整个七宝,差不多已经成了徐家汇闹市区的延伸段。房产业一发达,人气就旺了,有眼光的大商家诸如“乐购”、“莲花”、“农工商”们接踵而来,专卖类的小商铺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直冒,于是七宝镇如今每个月的税收收入竟就有了数千万之数!七宝已经成了整个闵行地区、乃至于在上海市内也称得上佼佼者的富镇!

因地产业而脱贫了的七宝人,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居住水平。我曾去过一个地方,在七宝西端,本来是个生产大队所在地,叫“中华村”。753路公交车的起点站,水泥铺就的大道引领着,七八十栋二层独立别野式“小洋房”错落有致地群聚着。有身着制服的保安在守着大门。有宽大气派的会所正在修建。开阔的中央绿地上摆放着健身器材。谁能想得到这竟是一个农民新村,内里的居民,至今还在留存不多的田地上耕种着!

老牌子的“七宝大曲”因为年代久远和很受一批衷心拥戴的酒徒们的喜爱,现已荣获了上海市名牌产品的称号。我有个朋友对杯中物情有独钟,从市中心地段迁入七宝,挨近着老镇所在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七宝酒厂在新修建落成的“七宝老街”开设了一个专卖铺面。那铺面里的酒是现酿的。好大一个酒桶,占了小半间屋,泥封着,有细管子通出,滴着清亮亮的酒液,真的就能香出去大半条老街。

由富了起来的镇政府耗巨资重新修缮过的“老街”,据说初建于宋代。去年刚修完,新上的漆味还没散尽,上海本地找不到北的旅游发烧友们就把这里当成了一个周末度假的景点。且不说七宝祖传“七件宝”的传说多么地动人,也不说那条将要筑出旅游码头来供人荡舟的蒲汇塘河能给人以多美妙的遐想,就说那八百步老街,就够迷人的了:以中间一座据说也是建于南宋年间的石拱桥为界,街有“南街”、“北街”之分。北街两侧主营小百货,吊挂着五光十色的手工艺品,诸如巴掌大小的红脚盆、子孙桶及纯是用乡间织布机织成的老土布等等,最有意思的是竟然设有一家皮影戏馆,二十分钟一场戏,这在上海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南街则是生意兴隆的小吃街,但凡周庄的扎肉、枫泾的丁蹄、松江的羊肝,在这里都能觅到,而七宝地方的风味小吃,比如大馅肉汤团、豆沙海棠糕,包括那盅勾得酒客肚肠根子痒的大曲,就更是酽酽地包蕴住了沪上特有的民风民俗了。在人们争先恐后地引进西洋式的玻璃幕墙和天庭式重金属结构的这两年里,竟然重修出了这么一条“老街”来,我们不能不佩服七宝地方决策人的独具慧眼!

现任镇长姓夏,不久前告诉了我们七宝日后的几项计划。他说,就在已经小有名气的夏日乐园“热带风暴”一侧,一座全市最大规模的“运动主题公园”即将兴建,与它毗邻的,是很快就要竣工的由同济大学设计院设计的现代化“康复中心”。他还说,镇政府在今后几年打算多花点钱在兴办教育事业上,已经建成的七宝中心幼儿园,无论设施还是引进的师资,都是一流的。至于七莘路漕宝路口的购物中心“星钻城”,等它开业,你们就自己去逛吧!历数着这些“家珍”时,他的脸上,布满了自豪,还有自信。

从“一穷二白”的历史状态中奋发崛起的七宝,前程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