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成为胜任的CFO
29126600000023

第23章 完善CFO评价体系

1.现有CFO评价体系:以会计为重心

我国CFO传统上主要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因此CFO也主要通过会计系列考试选拔而来,因此会计系列考试的基本框架事实上就成为目前CFO评价体系的一个基准。

从我国目前会计系列考试的主要框架来看,传统会计考试的知识体系主要集中于财务会计相关领域内,无论哪种级别的考试都是如此。目前我国的会计证考试分为三个类别:一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二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三是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包括: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考试)考试分为初级资格考试(获得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证书)、中级资格考试(获得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证书)和高级会计师考试。初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两个科目。中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三个科目。对已取得中级职称的会计人员,我国一般采用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来认证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注册会计师考试也是侧重财务会计领域,迄今为止,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科目包括: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

但是,从我们前面对CFO能力框架的讨论来看,作为公司高管人员之一的CFO,其职能不仅仅与其负责的财务部门的工作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赋予了CFO更多的高级管理职能,要求CFO必须从公司战略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会计师条例》中对总会计师职责的规定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会计师条例》在总则中明确指出,“总会计师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参与本单位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

会计师任职资格侧重于财务会计领域的现状,使得这种任职资格制度不能与现代企业的要求相适应,也不能完全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会计师条例》中对总会计师职责的要求。我们认为,按照CFO能力框架,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满足现代企业实际需求的CFO评价体系,是提升我国财务决策水平进程中的关键一步。

2.未来CFO评价体系:财务、战略、伦理多头并重

参照CFO能力框架的要求,我们认为,未来CFO的评价体系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现代企业要求CFO从战略高度参与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不仅涉及财务领域,也涉及非财务领域。因此,CFO评价体系需要对战略决策给予足够关注;(2)CFO是作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公司最高行政领导的战略合作伙伴参与公司经营的,因此评价体系在决策、沟通、领导等软技能方面有所侧重;(3)伦理道德问题是许多任职资格评价体系中都异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比如在注册金融分析师考试中,只要伦理道德部分达不到要求,即使其他部分的成绩再好,同样作为不合格处理;特别是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的出现,使得全社会对CFO日益关注伦理道德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在评价体系中必须给伦理道德的评价一席之地。

CFO能力框架的研究为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基于CFO能力框架,政府或职业团体可以建立知识、技能与商业伦理并重的评价体系(宏观层面的评价体系,如准入标准、达标测试和能力自测工具等),以体现CFO转型的需求。该体系的建立将引导CFO确立自己的培养方向,对比其基础和潜质,设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从这一角度,宏观层面的评价体系对CFO这一群体的素质提高、对CFO培训战略的设计与运行,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宏观层面的评价体系修订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相信,这一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CFO的培养,对我国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深远意义。

除了政府或职业团体所建立的CFO评价体系,各企业或机构也有各自关于CFO岗位的评价体系(或业绩评价标准),以建立CFO的职责手册,或用于绩效测评。企业或机构中CFO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进行职能解剖,分解胜任单元,细分胜任要素,再将胜任要素化解为更为详细的流程,是一项更为庞大的研究项目,需要在企业解剖及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