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成为胜任的CFO
29126600000002

第2章 能力框架研究的项目确立及研究目标

1.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研究的项目确立

职业会计师是一个专业群体,由于其所承担的公众、雇主及客户责任,这一群体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由于公众的利益不断受到侵害,他们对职业会计师产生了信任危机;而雇主则认为会计师未能及时地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客户则希望职业会计师有足够的能力保障他们作为消费者的利益。由于公众、雇主及客户的期望越来越高,许多会计职业团体开始审视他们的资格标准,并研究如何提高职业会计师的胜任能力,以应对来自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压力。

由于能力框架是胜任能力培养的基础,国际上的职业团体愈加重视职业会计师的能力框架。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就开始了此类研究。1967年AICPA发布了《职业知识框架》,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必备知识的范围。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南非等会计职业团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职业会计师的能力框架,其研究成果涉及会计师、管理会计师、内部审计师等领域。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1996年发布了国际教育指南修订版第9号《预备教育、专业胜任能力评价及职业会计师的实践要求》,提出会计教育应使会计师具备持续学习的技能以及对变化的适应性;2003年,IFAC发布了集大成的《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报告,该报告系统介绍了各国能力框架研究的成果,并倡导各职业团体采用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培养职业会计师并评价其资质。

为培养有中国特色的财会专业人才,前财政部部长助理冯淑萍教授于2002年7月23日召集会计口八部门负责人,探讨了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能力建设问题。冯淑萍指出,我们要从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的能力研究开始,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针对不同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执业要求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研究开发相应的培训教材,安排适当的培训课程。

以会计口八部门座谈会议精神为指导思想,财政部成立了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项目研究小组,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博士担任组长。财政部会计司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将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分为会计岗位资格(总会计师、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会计部门负责人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和会计从业资格的能力框架。根据财政部会计司的指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负责会计岗位资格的能力框架研究。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迅速成立了研究小组,并召开了若干次讨论会,最终提出以CFO(包括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分管财务的副总等公司最高财务负责人,下同)能力框架研究为主的方案,这一方案在2002年9月24日的座谈会(会计司副司长高一斌主持)上获得认可。

2.CFO能力框架研究目标

21世纪以来,国际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加大,导致产品更新换代频繁,企业经营节奏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贸易壁垒的消退使地球变成一个村落,贸易全球化导致竞争全球化;资本的积聚及国际游资的逐利行为加速了跨国资本的流动;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使跨国公司的投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跨境购并规模空前,使少数跨国巨头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越来越大,并危及发展中国家弱小竞争者的生存。我国应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以应对新时期的挑战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需要直接面对国际竞争。这种竞争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研发、市场、产品的竞争,还包括管理水平的竞争,而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规划、评价、报告并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CFO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高负责人,对提升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CFO本身的胜任能力至关重要,这也是研究CFO能力框架的初衷。

同时,我国正处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阶段。如何在国有企业培养股东价值意识,推广价值管理理念,建立以价值为中心的业绩评价和考核体系,对国有企业改革甚为关键。

有鉴于此,CFO能力框架研究提出了如下的研究目标:

(1)探讨CFO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系统研究CFO的地位与责任,为制定相关的制度(如《总会计师条例》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2)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CFO能力框架,为形成规范、科学的评价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3)以CFO能力框架为基础,制定相应的CFO培训战略,开发培训教材,实施培训计划,提升我国企业CFO的整体素质。

(4)以实地访谈、问卷调查及案例分析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研究CFO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国内CFO研究建立奠基性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