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维的实质,就是要将自己放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看待世界。它是一种灵活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不拘泥成见,善于将心比心地替对方着想。如果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于实践,就能走出自设的困境,获得新的理解和认同。
459“肥肉”变“枣核”
1961年至1975年,越南发生了内战,美国派出军队支持南越。最后,北越获胜,统一了越南。
1966年7月初,越军第二七二团活跃于越南南方13号公路线上。经由情报得知,美军第一步兵师的一支运输车队将于7月9日从安禄出发,向明盛运动,只有很少的一点护运兵力。于是,他们想乘敌之虚,全力出动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果然不出所料,7月9日11时,美运输车队缓缓地驶进了越军伏击圈。只见车上士兵寥寥无几,个个都是倒背着枪,嘴里还嚼着口香糖。他们打口哨,还不时发出开心的大笑。当时,越军正埋伏在四周山上,所以看得很清楚。他们只以为敌人骄横无备,于是按预定计划打响了伏击战。
但是,这场伏击战到最后,却是美军的胜利。以为唾手可得的“肥肉”,却变成了难以吞咽的“枣核”。经历了一天多鏖战的越军第二七二团,只剩下少数兵力借着夜雾惨败而归。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兵不厌诈。越军一味地以为自己干练但忘了美国官兵也有精明的。于是,他们只活在自己设置的世界里,却忘了外面还有更广阔的空间。
460借据丢了怎么办?
哈桑借了2 000元金币给一个商人。借出当天,他向商人要了一张借据,以便作为凭证。
但是,期限快到的时候,哈桑却突然发现借据不见了。如果没有了借据,商人肯定不会还钱,怎么办呢?焦急的哈桑寝食难安。他的朋友纳斯列金知道后,笑了笑说:“那好办,你不必担心。你就给这个商人写封信去,要他到时候把你借他的2 500元金币还给你。”哈桑迷惑不解,但还是照着朋友的意思去做了。
你能猜想到故事的结局吗?商人会回信吗?他是怎么回信的?
有问题总会有答案,就怕你不会想。既然借据丢失了,只能想办法再“写”了。但是,如何写是好?或者,有时候换一下立场,什么问题就都不成问题了。
461正确的答案从何而来?
刚退休的侦察员有个孙子叫小明,非常调皮。
有一回,小明拿起一道化学试题故意为难不懂化学知识的爷爷。老侦察员并没做声,而是认真地看了看题。其中,答案栏里写了五个化合物名称:(a)氯化亚铁,(b)硝酸镍,(c)硫酸铜,(d)氯化亚铜,(e)氯化亚汞。这是个单选题,要求从中选一个正确的答案。老侦察员沉思片刻便回答孙子说:“正确的答案是氯化亚铜。”
看了试题的答案后,小明傻眼了。爷爷没有化学知识的啊,怎么可能知道正确的答案呢?你知道老侦察员是如何得到正确答案的吗?
老侦察员自然不是随便蒙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只有一条道。站在化学角度上,他的确“无知”。但是,换别的立场呢?
462援助遗孀
一天,一个满脸皱纹、衣衫褴褛的年迈妇女出现在林肯的律师事务所里。
原来,妇女是个寡妇。她的丈夫是独立战争时期的一名战士,不幸战死沙场。她只能依靠丈夫那400美元的烈士抚恤金生活。但是,最近却屡屡被发放抚恤金的小官强行索要200美元的手续费。林肯听了,十分气愤,于是一纸诉状便把那个小官告上了法庭。
上庭之前,林肯借来了一本《华盛顿传》和一本《革命战争史》细细地阅读起来。到开庭的时候,林肯先追述了美国人民独立战争中的艰难岁月和英勇斗争,然后再描述了当年的饥饿、流血和牺牲等。最后,终于提到了妇女的诉求。
全场的人无不声色动容,甚至有人泪流满面,连法官都深受感动。后来,老妇人很快便胜诉,取回了应有的抚恤金。
你能想到林肯最后提到妇女的那段演说词吗?
法律无情,依据为凭。但是,规则,却是人制造出来的。更何况,法律程序还是经由律师辩护、陪审团定夺,才到法官最后的宣判呢!
463“打草惊蛇”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政敌很多,其王位和生命安全不断受到威胁。
有一次,负责女王安全的英国情报机关首脑沃尔辛厄姆依靠广泛而准确的情报,发现了一个暗杀阴谋。那是苏格兰的玛丽女王制订的巴宾顿计划。她试图通过英王宫里的官员安东尼·巴宾顿联络同在宫中的其他6个人,以便在适当时机杀掉伊丽莎白。沃尔辛厄姆知道,只要宫中的6名阴谋分子一日还在,女王的生命就会有危险。所以,沃尔辛厄姆为此深感不安。但是,要怎样才能找出那6名阴谋分子以确保女王安全呢?
暂且不提沃尔辛厄姆有没有想到良方妙计,怪事发生了。不久,宫中突然传出种种对巴宾顿不利的信息。感到事情不妙的巴宾顿害怕了,准备要逃走。于是,他到了沃尔辛厄姆的住所,要求办理出国签证。有意无意间,他看到了有人递给沃尔辛厄姆的助手一张便条,并且他也偷偷瞥了一眼便条的内容。然后,当那个助手一走出房间,巴宾顿也赶紧溜之大吉了。
你能猜到故事的结局吗?宫中传出的信号真的属实吗?
“敌人在暗,我们在明”的情况下,只能想办法用思维智慧来解决。而巴宾顿是暗杀计划的中间联系人物。所以,解除威胁的关键就在巴宾顿身上。
464韩世忠平定叛乱
南宋时期,宋军收复燕山失败后,李复收聚散卒在山东一带叛乱。韩世忠受命前去讨伐。
当时,李复有数万人马,但是韩世忠只带了不到1 000人的小部队。但是,面对这种悬殊,韩世忠并没有畏缩。到了临淄河,他把队伍分成四队,在归路上布置了许多铁蒺藜,告诫全军将士:“进则胜,退则死。谁要逃跑,我就命后队剿杀。”
最后,众人全力冲杀,视死如归。李复虽然兵多将广,但终究是乌合之众,没有多久就被攻破。李复被杀后,残余的敌兵逃到了镐迁。这时候,乱兵还有一万多人,但却毫无主张。韩世忠决定亲自劝降。
韩世忠单骑到敌营后,只大声说了一句话,败兵便惶恐骇栗,甚至跪着敬奉韩世忠。韩世忠说了什么?
一万有余的败兵,却害怕单枪匹马的韩世忠,什么缘故?退后看,绝了我方的退路,士兵自然只好全力拼杀。同时,要敌人投降,必须了解他们内心的所想。
465孙叔敖修水渠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水渠。这条水渠又宽又长,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这里却经常发生水灾。
原来,每到天旱时,沿渠的农民都会在渠水退去的渠堤岸种庄家,甚至还有人干脆到堤中央种植。一旦雨水增多,渠水就会上升。为了保住庄稼和渠田,大家都偷偷在渠堤上挖开口子放水。就这样,好好的一条水渠,却被弄得遍体鳞伤、面目全非。
无论当地的历代行政官员调动多少军队、多少次去修筑弥补,无论怎样言禁令止都无济于事。但是,到了宋代李若谷出任知县时,却只用了一张告示便解决了难题。
李若谷到底在告示上写了什么内容?
水利变成了水害,关键在于:无论政府多么尽心费力,为了生存的农民都会去挖决口。所以,不管政府官员怎么屡禁屡止,农民都会对他们的三令五申置之脑后。因为,他们知道,每一次渠堤决口,政府都会派人来修筑,来补堤。
466管理员的冤屈
有个鸡蛋批发商在自己的仓库里储存了上千斤的鸡蛋。但是,每个月盘点的时候,总发现鸡蛋短缺上百斤,账目没有错,仓库又查找不到原因。老板自然而然地怀疑起仓库管理员。
话说那管理员心里直叫冤枉,却又有冤无处申。无奈,他决定日夜守护仓库,誓要抓出“真凶”。到了深夜,他竟发现仓库潜入了一条巨大的蟒蛇,长达好几丈,粗如碗口。蟒蛇张嘴就吃了十几个鸡蛋,然后环绕房柱,收紧身子,将鸡蛋压碎再回头吸。就这样反反复复,直到吃饱。
看着害自己蒙受冤屈的蟒蛇,管理员顿时明白了。但是,他又怎样才能逮住蟒蛇并证明自己的清白?你能替他想到办法吗?
管理员蒙受的冤屈全拜蟒蛇所赐,但要澄清误解,就要拿出证据,老板需要的是谁偷吃了鸡蛋的证据。而蛇呢,无意中偷吃却陷管理员于瓜田李下。要斗蛇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因为,鸡蛋吃过了还在蛇的肚子里。
467当轮船开始下沉时
当一艘轮船开始下沉的时候,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乘客聚在一起。船长当即命令大副:“去告诉那些人穿上救生衣跳到水里去。”
然而,没两分钟,大副就跑回来报告说他们都不肯跳水。于是,船长让大副接替自己,他自有办法让大家都跳下去。果然,没过多久,船长回来就说,大家都跳下去了。大副很惊奇,便问船长是怎么做的。
原来,船长直接对英国人说,那是一项体育锻炼;对法国人说,那样跳下去是一种潇洒;对德国人说,那是命令;对意大利人说,那并非被基督教所禁止的;对苏联人说,那是革命行动……
就这样,大家都很高兴地跳下去了。但是,船上还有美国人。你猜猜,船长对他们说了什么?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等,说的其实都是一个道理。人们不听你的话,不一定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你不懂他们。
468大雁的智慧
一只大雁和一只狐狸都掉进了猎人设下的陷阱。它们都在想着怎样才能逃过此劫。
没多久,猎人来了。也不知怎么的,他竟然气冲冲地直接把狐狸抓了出来,猛地摔到地上。狐狸心想,民间人说过的“拳头不打笑脸人”,于是笑着对猎人说:“大哥,咱们是好兄弟,您就饶了我吧。我不像大雁,老是糟蹋您的庄稼,我帮您惩罚它。”
可是,猎人根本不予理睬,迎头一棍子就打死了狐狸。然而,当他回头找大雁的时候,却发生了令他意想不到的事。
你猜猜,发生了什么事?
狡猾的狐狸以为自己很聪明,却不知道自己早已臭名昭彰,试问人间有多少人不讨厌“狐狸精”?倒是大雁,飞遍了大江南北,何以不懂猎人之心?既已成为人家的囊中之物,求饶,又有何益?
469入狱,也是好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王很爱打猎。有一次不小心,在追捕猎物时弄瞎了一只眼。当他征询众大臣的看法时,宰相却说也许这是一件好事。国王一怒之下,把宰相关进了监狱。
半年后的一天,国王带着大将军去打猎。谁知,却被丛林中的野蛮部落活捉过去。按照当时那些野蛮部落的规矩,得将活捉的人献祭天神,不过,献祭不完整的祭品是要受到惩罚的。所以,野蛮部落连忙把瞎了一只眼的国王押下祭坛,放走了他,然后把大将军砍头献祭。
国王大难不死,忽然想到了宰相的话,于是把他放了出来,并当面道歉。谁知,宰相却笑着说,发生的一切都是好事。
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因为瞎了眼睛,“不完整”的国王免了杀头之祸。只可惜,随行的大将军却因为“完整”,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野蛮部落献祭天神的祭品。
470一句话的威力
偶然的一次,保罗·盖蒂在田里挖水井时,发现了地下冒出的浓浓的黑石油。于是,他开始雇工开采石油。
拥有了油田之后,保罗·盖蒂很用心地经营自己的事业,没事常到各油田去巡视。但是,令他心痛的是,每次都发现有人浪费原料,而且还有人偷懒,到处游逛。他也训斥过工头,要他管好那些工人。但是,始终无法完全彻底地杜绝浪费,清除闲人。
他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工头竟然视而不见他深恶痛绝的那些现象?管理学家的一句话点醒了他,然后,他只对各个工头说了一句话,那些浪费现象便销声匿迹,而且石油的产量也大幅增加。
管理学家说了什么?保罗·盖蒂又对工头说了什么?
管理学家终究是管理学家,自然深谙组织、控管、领导之道。所以,能用一句话就点醒保罗·盖蒂亦非司空见惯之事。保罗·盖蒂自己发现的油田,当然非常在乎工作的效益了。
471和朋友做邻居
有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可是,总被他的邻居猎户家里的猎狗袭击。牧场主对猎户说过好多次,可邻居始终不以为然,小羊羔一直深受其害。
没办法,牧场主只好找到当地法院控告猎户,要求猎户赔偿损失。法官听完牧场主的控诉后,问道:“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圈起来,但这样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你是愿意和敌人做邻居呢,还是和朋友做邻居?”
无疑,牧场主选择了后者。接着,法官给他交代了一番。没多久,他的邻居竟然做了个大铁笼,把猎狗锁了起来。
法官让牧场主怎么做的?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猎户的狗咬了牧场主的羊,那是羊的事,是邻居的事,跟猎户没有关系,他当然是左耳进右耳出。反正,猎狗没有受到伤害,他没有受到损失。
472女高音歌唱家的烦恼
玛·迪梅普莱是法国有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她有一个美丽的私人园林,可是每到周末总被人胡乱糟蹋,弄得肮脏不堪。
她已经让人在园林四周围上了篱笆,但无济于事。后来,她又竖起了一个木牌,告示是这样写的:“私人园林禁止入内,违者重罚。”可她的园林仍然不断地遭到践踏和破坏。玛·迪梅普莱不禁皱起眉头。
后来,她终于想到什么似的,改动了一下告示内容。说来也奇怪,从此之后,竟然没有人再闯入她的园林了。你知道她是怎么改动告示的?
私家园林,禁止入内。但是,往往就有人“勇闯禁门”。命令是死的,但人却是活的。人的好奇心,是不会因为你的“命令”而停止的。除非,是他们自己本身想去“制止”自己。
473聪明书生
清朝的时候,有一个秀才上京赶考。路上,他遇到了出师不利的名将年羹尧。当时,年羹尧正在溃败途中,且已杀死了好几个无辜的百姓。
年羹尧看到秀才一副白面书生样,不禁横眉冷竖,怒喝道:“大胆书生,竟敢挡我大将军的路,你说,我是杀你,还是不杀你?”秀才也不慌张,他坦然地回答说:“杀与不杀,只在将军一念之间,小人不敢断言,但或许将军不会杀我。”
接着,年羹尧问秀才为什么说自己不会杀他。当他听完秀才的回答后,真的没有杀他,还送给秀才许多银两作盘缠呢!
你知道秀才是怎么回答的吗?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不幸中的万幸,他遇到的是名将。年羹尧已经问了秀才说杀好还是不杀好,可见,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人在遭遇挫折的时候,难免会不近人情,反复异常。只要给他一个平衡点,就有可能化险为夷。
474最佳拍档
威廉二世很喜欢吹牛。有一次,他带着大臣布罗出访英国。
一时口快,威廉二世又犯了老毛病。他说自己是唯一对英国友善的人。因为有了他,英国才能免遭俄国和法国的糟蹋,才最终打败南非的布尔人。威廉的狂言激起了欧洲各国特别是英国人的气愤,人们纷纷强烈要求这位皇帝出来认错并予以澄清。
威廉不愿意认错,便想让布罗当自己的替罪羊。他当时就授意布罗,让他出面宣称那些话是他建议自己说的。布罗反对道:“但是,皇上,没有人相信我会让您说那些话。”威廉听后,大为恼火,气冲冲地说:“难道你也认为我是一头驴,会犯你所不能犯的错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