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有人带来一幅绝代名画《千里江山图》,说要押在店里,借5 000两银子应急,半年后再以9 000两赎回。范东屏高兴地答应了,但是,当他再次看画的时候,才发现那是一幅赝品。范东屏的哥哥范西屏知道后,看了看画,却在次日宴请了杭州城的字画行家,并拿出《千里江山图》给大家欣赏。当一位老先生指出画不是真画是,范西屏便把受骗的经过告诉了大家,并说:“我兄弟俩一辈子都没吃过这种亏。为了不让此画将来再流落世间,我们决定把它烧掉。”
后来,范西屏兄俩烧赝画的事传遍了杭州城。没多久,那个骗子就自投罗网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骗子骗的无非是钱而已。骗子骗了钱后,自然不会等着你去找他算账。所以,被骗了钱的人,如果直接出告示找骗子,骗子是不会自动伏法的,除非你懂得设置诱饵。
277智抓偷钻贼
欧洲某国家的博物馆一顶中世纪的皇冠上的大钻石被盗了,盗贼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报警器没有响,展橱和博物馆也没有任何一扇弄坏的门窗。倒是安全专家巴特注意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对位孔,这个孔十分窄小,只能通过一只小老鼠。同时,在展橱的边沿处发现了一根极其细小的白色短毛。
次日,巴特让助手在报纸上刊登消息说,盗取皇冠的盗贼已经抓获,并登出了盗贼的照片。
再过半个月,他又用化名刊登了一则启事,称自己不慎将一块瑞士高级金表掉进了23层楼的下水道,希望找到高手能够不破坏建筑而取回金表,酬劳是金表的一半。后来,当真有人来要帮他取金表时,巴特却把那人扭送到了警察局。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从盗贼作案后的现场来看,除非盗贼有隐形术,否则就可以肯定钻石不是他本人偷的,即他是使用了某种“工具”。但是,要抓出这样的盗贼,紧紧凭着那一点线索,不过是大海捞针。所以,只能想办法令“案件重现”,来一招引蛇出洞。
278聪明的放牛娃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曾是放牛娃。他当上皇帝后,总想找故交叙旧。
果然,不久便来了一个人,指手画脚地说:“我主万岁!以前你和我都替财主放牛。有一天,我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青豆放在瓦罐里煮,没等煮熟,大家都抢着吃,你打烂了罐子,从地上抓青豆吃,不小心让草叶卡住了喉咙,是我叫你吞下青菜叶,才把卡在喉头的草叶咽进肚子里去的。”
谁知,那个人却受到了一阵毒打。后来,又有一个放牛娃说同样的事情,但是,朱元璋却将他封为御林军总管。
这个受封的放牛娃是怎么说的?
朱元璋终究已经不是当年任人宰割的放牛娃,即使再怀念故友,也已经学着忘记自己的“草根”出身。至少,不会再以过去的“丑事”宣扬炫耀。谁会揭开自己的伤疤让人看?
279知县的苦心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发现自家60多斤重的猪被偷了,怀疑是邻村一个叫矮冬瓜的人偷的,于是告到了县衙。
知县接案后,问矮冬瓜是否属实。矮冬瓜说,偷猪的人一般是把猪背在肩上偷走的,但自己瘦骨嶙峋,根本扛不动那头肥猪。县令打量了一会,说:“确实如此,我听说你向来清白无辜,又可怜你家贫困,这样吧,现在赏你一万银钱,回家好好做点小本生意,切莫辜负我的一片苦心。”
就这样,当矮冬瓜要走的时候却被抓获归案了。
这是怎么回事?
要矮冬瓜低头伏法,必须要有真凭实据。矮冬瓜自说手无缚鸡之力,所以不可能偷猪。这时候,知县当然无法直接否认他的言论。不过,直路走不通,却可试着走一下曲径,也许,就可以等着罪犯自动伏法。
280孟轲谏齐宣王
战国时,齐宣王野心勃勃,一心想称霸天下,却又吝于为民付出。
齐宣王曾向孟轲请教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统一天下,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轲回答说:“能。”他知道,齐宣王接下来肯定会问怎样治国治天下的事,于是略沉思了会儿,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就,准备杀大牛祭钟,您因为看见好好的一头牛无辜而被杀,感到不忍,结果没杀那头牛,是有这么回事吧?”
齐宣王回答:“是。”孟子接着说那是恻隐之心,凭恻隐之心就可以行王道,统一天下。齐宣王更为高兴了。你猜到孟轲接下来会怎样进谏齐宣王爱民吗?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而做帝王的人自尊心会更强烈。当人的自尊心得到满足的时候,什么事情都会看得更开朗。这时候的他,也更能接受别人的“甜言蜜语”,甚至是“糖衣炮弹”。
281大厅里的座位
在巴黎的一次钢琴演奏会期间,一位贵妇人找到了鲁宾斯坦,傲慢地说:“伟大的钢琴家,我真羡慕你的天才,可是票房的票已经卖光了。”
鲁宾斯坦不想答应她的要求,而且他手上也没有票,更不愿意给演奏举办者增添麻烦。想了想后,他平静地说:“遗憾得很,我手上一张票也没有。不过,在大厅里我有一个座位,如果您高兴……”
贵妇人立刻兴奋地打断了他的话。你知道鲁宾斯坦说的位置在哪里吗?
不能直言拒绝,也不可能给她找票,只能想着办法,用更为委婉的方式说“不”。
282你能保守秘密吗?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受民众期望和爱戴的总统。在他当总统之前,曾在海军里任过职。
有一次,一位外国友人向罗斯福问及在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看了看四周,压低音量地问对方:“你能保守机密吗?”那位外国友人说:“当然能。”
你知道罗斯福接下来会说什么吗?
军事秘密,原本不可透露。但是,人家问了,你也不好直言相拒。还好,这个世界,最奇妙最有魅力的就是智慧,就怕你不会动脑。
283婉拒求爱
一个大学男生爱上了一个女大学生。
表白那天,他对女生说:“我离不开您,您是温暖着我的太阳,您是照耀着我的月亮,您是为我指引方向的北斗星,您是为我呼唤早晨的启明星。”
但是,女生并不喜欢那个男生,可又不好断然回绝。怎么办呢?
你知道女生后来是怎么巧妙回绝了男生的求爱信息的吗?
如此一番热情肺腑的表白,确实是挺让人难以一口回绝的。不喜欢而已,也不能断然拒绝,让人尴尬啊。但是,不置可否的话,又会显得不负责任。所以,只能试着“拐弯抹角”来谢绝了。
284砖头与石头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时候,在一府衙前遇到了一个年过百岁的老翁。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礼后,便得意洋洋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4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
老子笑了笑,让府尹拿来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他问老翁是选择砖头还是石头,老翁选择了砖头,说石头没有用砖头有用。老子又回头问围观的人,是要石头还是砖头。大家都选取砖头。然后,老子回头问老翁,是石头使用寿命长还是砖头使用寿命长?
老翕回答说是石头。然后,老子便说了一番话,让老翁无地自容。
老子是怎么说的?
老翁显然是倚老卖老,对那些辉煌而短暂的人生不屑一顾。在他的炫耀里,当然也含着对老子等对知识的研究和努力的不屑。要批驳这种谬论,显然讲再多的道理他也未必听得进。倒不如来点新鲜而委婉的回答,这样,不但保护了自己,也给对方留足了面子。
285优孟哭马谏楚王
战国时,楚庄王养了好多马。有一次,他最心爱的马死了,便下令要找天下最好的棺材并用大夫的礼仪埋葬。有大臣劝谏说用大夫的礼仪葬畜生不好,谁知竟惹怒了楚庄王。楚庄王怒吼道:“谁敢再来劝我不要厚葬马,我就杀死他!”吓得群臣不敢再说话。
这时,宫殿里的优孟却失声痛哭起来。楚庄王不解,问他哭什么。优孟说:“我哭马呀!这匹马是国王您最心爱的。我们堂堂的楚国,有什么样的事办不到呢?只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还是太亏待它了。我看应该用君王的礼仪埋葬它才对呀。”
后来,优孟只是顺势说了一番话,便让楚庄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甚至最后还令大家吃到了香喷喷的马肉。
优孟是怎么做的?
楚庄王高高在上,自然容不得你对他的龃龉。所以,有时候,要解决问题,不如学着走点弯路,先顺势爬个坡,然后再在道上逆转而下,或许真的会“绝处逢生”,来个真正的“枯木逢春”。
286王羲之巧惩恶霸
东晋时期,有个叫阿兴的猎人,父亲坠崖身亡后,向大财主鲁宋借了一块荒地安葬。当时,鲁宋答应,只要阿兴送一壶酒给她的母亲祝寿就可以。阿兴当时还特意卖掉一张狼皮买了一壶好酒为鲁母祝寿。谁知,当阿兴逐渐发达起来时,鲁宋却回头向阿兴索债,说他当初说的是“一湖酒”而不是“一壶酒”。无奈之下,阿兴只好告到了县衙。
当时,任太守的王羲之接手了这件案子。他想了想后,便写了一幅《乐歌论》来到鲁宋家中。他对鲁宋说:“我很喜欢你的土产,希望用《乐歌论》字幅换一活鹅。”于是,王羲之留下手笔,让鲁宋次日捉鹅到府衙来。
次日,当鲁宋拿活鹅到府衙的时候,却被驳得哑口无言。同时,王羲之也为阿兴讨回了公道。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
鲁宋财大气粗,恃强凌弱。然而,没有字据说明,阿兴的冤也无处得以申诉。好在,直路反路不行,还有别的路走。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又何妨多兜个圈子?也许,那就是一条捷径。
287杨晟的正话反说
隋炀帝在位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经常外出游览和巡视。有一次,他率领他的长孙杨晟巡视榆林地区,突厥可汗梁干出来迎接。
梁干的接待很周到,但是,让杨晟很反感的是,榆林城区杂草丛生,非常肮脏。他思索了一会儿,便指着帐前的草问梁干,是否这里的草特别香。梁干很奇怪,用鼻子闻了闻,回答说没有。杨晟很奇怪似的,说:“我还以为这是香草呢!”梁干直率地说:“草又不是花,哪来的香味呢?”
接着,杨晟的回答竟让梁干听了恍然大悟,感到了自己的失误。然后,他开始带头割草,很快便把都城的环境整治得焕然一新,还开阔了一条通往蓟县的道路。
你能猜到杨晟接下来怎么说吗?
当时突厥刚归附不久,如果杨晟直接严肃指出的话,显然会伤和气。况且,相对国事而言,这终究是小事,如果妄加指责,难免影响到属国对天子的态度。
288刘伯温妙画巧谏
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并建立了明朝后,准备封赏功臣、亲戚和朋友。但是,这样算起来的话,事情就显得很难办。
那天,刘伯温建议他出去散散心,便把朱元璋带到了最热闹的城隍庙。他们刚进庙,就看到了很多人围着一幅画在议论纷纷。朱元璋凑上前去,只看到画上画了一个人,头上长着一束束挺起的头发,乱得像草鸡一样,每束头发上都顶着一顶帽子。
当朱元璋满腹疑惑地回到宫里时,刘伯温即时说出自己的建议,竟然让朱元璋意识到了错误,便传旨“今后只封功臣,不封亲朋”。
其实,那幅画是刘伯温叫画家那样画的。你知道刘伯温对从庙里回去的朱元璋说了什么吗?
在老虎头上捋虱子,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有智慧。如果你直接用板去拍虱子,不触怒老虎才怪呢!所以,很多时候,人真的需要学会走点曲折的路,切忌粗鲁莽撞。
289周新一叶觅真情
明代时,广东南海(现广州市)人周新,在浙江任按察使的时候,接了一桩少女失踪案。
那天,他正在院子里为案件伤神的时候,一片树叶竟落到了他的头上。他很奇怪,不明白这棵树为什么落叶这么早。一个书吏说那是春天刚移植过来的,后面一捕役却说:“那倒不一定,城西风云山菩提寺内那棵梧桐树,叶子已落一半了。”
周新猛然一惊,那是失踪女子到过的庙啊,于是便决定前往察看。到了寺院,寒暄一番后,法元陪着他在寺院里游赏。当他走到捕役所说落叶大半的梧桐树前,便停住脚步说:“这棵树长得不错,就是叶子落得过早。可能是地下水分不足。把它移栽到别处就好了。”和尚立即讷讷地说周新很内行。
就这样一去一回的,周新最后真在梧桐树下挖出了女尸。
周新是如何做到的?
周新只是推论少女被害并被埋尸树下,但并没有真凭实据。所以,如果他直接说搜查的话,会有一种可能:他的推论是错误的,这就使他下不了台。但是,假如换别的路走,也许能找个万全之策——不管推论是否正确,他都能亲自看看树下是否有他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