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宪宗前来看阿丑演戏。阿丑装成醉汉四处乱窜,不管过路人说什么官甚至是御驾来了,醉汉仍是横冲直撞,指天骂地。直到人家说是宫中汪大人到了,他才酒醒大半似的,慌忙找地方躲起来。
次日,宪宗点名要看阿丑的戏。这一回,阿丑竟然装扮成汪直的样子,左右手各拿一把锋利的斧头。有路人问他走路还拿斧子有什么用。“汪直”立即反驳说这是钺不是斧。过路人无奈,便问就算是钺,拿着走路有什么用?“汪直”却笑说“我今日能大行其道,全仗着这两钺呢,它们可不是一般的钺!”过路人急问那有什么特殊之处,又叫什么名字。“汪直”最后的回答让宪宗听后哈哈大笑。并且,听完戏后,宪宗立即下诏书,撤去汪直、王越和陈钺的官职,谪贬外地。
你知道戏中的“汪直”是如何回答路人的吗?
朝中大臣多次进谏,明宪宗始终断然拒绝或厉声呵斥,充耳未闻。阿丑只是一个小戏子,如果直言进谏,只怕不是碰一鼻子灰那么简单了。
262得体的中国服务员
卡耐基曾在他的著作中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中国有一家高档餐馆,里边的餐具古色古香,很有中国的民族特色。有一位外国人用晚餐后,对一双做工精美的景泰蓝筷子爱不释手,便悄悄地装进了口袋。偏巧,他的举动让一个女服务员看到了。
女服务员不动声色地说了一段话,外国客人便把筷子拿了出来,还到销售部订购了一套餐具。
服务员是怎么说的呢?
得饶人处且饶人。中国是个泱泱大国,是个礼仪之邦,不会用蛮力去征服别人。很多时候,没必要把人逼上绝路。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
263成功邀稿
有一个编辑要向一名难以应付的作家邀稿。因为局促不安,刚开始的时候很不顺利,不管作家说什么,他都是说“是,是”或者“可能是这样的”,根本无法开口说写稿的事。
当这位编辑感觉无望要离去的时候,脑中突然闪过了一本杂志刊载的有关这位作家近况的文章。于是,就对作家说:“先生,听说您有一篇作品被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了,是吗?”作家猛然倾身过来说是。
编辑接着再问了一个问题,便一来一回扭转了尴尬的局面。最后作家竟然答应为编辑写稿了。
你知道编辑接下来会问什么吗?
要求别人为你写稿件,就必须让人看出你的诚意。如果根本不认识对方,不了解对方,就会被他身上罩着的光环所迷惑而不知所措。这就好比去挤奶,你必须事先跟养牛的人多接触,了解相关的情况,才能顺利挤出新鲜的牛奶。
264恐吓侏儒
汉武帝读了东方朔自许自夸的推荐书后,因赞赏他的气概,便命令他待诏在公车署中,俸禄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见。这使得东方朔越来越不满意自己的处境。一天,东方朔出游都中,见到一个侏儒,就恐吓说他们的死期到了,不过,如果他们到皇宫磕头求饶的话,也许能免一死。果然,侏儒们一齐上殿,叩首大哭。
后来,汉武帝把东方朔召进大殿,问他为什么恐吓侏儒。听了东方朔的回答后,汉武帝不但没有怪罪,还给东方朔加薪了。
你知道东方朔是怎么回答的吗?
东方朔生性诙谐,滑稽多智。他虽毛遂自荐,进了公车署,但是终日得不到重用,待遇和地位都不好。九尺男儿见到侏儒,一高一低,一大一小,对比鲜明。这就让东方朔更有求职加薪的愿望,但是,直接面向汉武帝要的话,甚至连见面都难,又能说什么要求呢?
265遇见熟人
罗西尼是19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他严于律己,注重独创性,厌恶别人的模仿、抄袭。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作曲家请他听自己演奏的新作,想让罗西尼给他提些意见。谁知道,罗西尼听着听着就知道了对方是模仿了许多作曲家的曲子而来的。所以,他越听就越不快。当演奏还在进行的时候,罗西尼便不时地摘下自己的帽子又戴上,这样重重复复,终于引起了那个作曲家的注意。
那个作曲家问他:“是不是太热了?”
你猜猜,罗西尼是怎么回答的?
年轻有资本,却把模仿而来的当做自己的创造,自然让人深恶痛绝。何况,明明是抄来的,却说是自己的,甚至还要人提意见,实在有点厚颜无耻。但是,终究年轻气盛,罗西尼也不必把话挑得太明了。
266庄子巧借粮
庄子一生都过得十分清贫。
有一次,他家里没有吃的了。无奈之下,他只好拎着口袋到朋友监河侯家借点粮食,恰好碰上了监河侯要外出。监河侯听了庄子的来意后,虽然满口答应,但是并没有直接就给庄子找粮食。
庄子知道监河候喜欢听新鲜事,便对他说:“刚才来的半路上听见有求救的声音。我到处找,却没看见人。原来是路旁的干河沟里,有一条小鱼,嘴巴一张一翕地在叫呢。它说:‘我是从东海来的,现在快干死了,先生能否给我一瓢水,救我一命啊?’我说:‘那太少了!这么办,你再坚持一下,等我去找越国和吴国的大王,请他们堵住两江的水,然后开沟挖渠,等把水引进来,你就可以回东海了。你看行吗?’谁知那鱼气极了,你猜那鱼说什么了?”
监河候一听,意会了庄子的话里话,立即道歉并把粮食借给了庄子。
你知道鱼儿说了什么吗?
既然开口借了,自然等着用。但是,朋友如果一出门,天知道多久回来?只怕等到他回来时,花都谢了。这时候,只要抓住某个关注点,引起对方的好奇,同时,在迂回中向目标靠近。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67聪明的家仆
有一个财主画虎,却反而画得像猫多一点。偏偏,财主没有自知之明,转身问家仆自己画得像不像。
家仆连声回答说:“像,像!”于是,财主问他像什么。谁知道,家仆却说自己不敢说,但到了最后还是绕着绕着就点出了财主画的虎像猫。
你知道家仆是怎么做的吗?
家仆,家仆,不过是财主家中的一个奴仆。即使财主画得既不像虎,也不像猫,家仆也不能直白地说出来。幸亏,这虎起码像猫。直着不能说,歪着说呗。
268你这骗子
一位老人骑着毛驴赶路的时候,碰见了一个小伙子。那小伙子对老人挥挥手,并大声地吆喝着说:“喂!朋友!你好啊!”
老人赶忙回答说:“谢谢小伙子,我挺好!”谁知,那小伙子竟然撇嘴说:“我是问毛驴的,又没问你,你凭什么多嘴?”说着还得意地笑笑。但就在这时,老人却反手打了毛驴一个耳光,并骂了毛驴一句,使得小伙子尴尬万分。
老人骂了什么?
小伙子自以为聪明,以驴子的存在来笑骂老人的“自作多情”。但他忘了,老人吃的盐比他吃的米还多,姜还是老的辣。何况,小伙子本身说的话就有漏洞。
269看不出是什么星宿
南宋时,有一个十分贪财的大奸臣叫张俊。由于他手中有权有势,人们都是敢怒不敢言。
一次,宋高宗宴请满朝文武大臣,并请了一班艺人来说笑取乐以助兴。这时,有一个艺人走上场说,自己能透过铜钱的方孔看出每个人是天上哪颗星星的化身。众人纷纷排队,想知道自己是哪个星宿。当然,张俊也不例外。
你知道那个艺人后来是怎样回答张俊像什么星宿的吗?
像张俊这种作威作福的人,总是拿着鸡毛当令箭,自然引起公愤。无奈,那样的年代,直接指出只会招来杀身之祸,性命不保。
270最后一瓶
有个人到朋友家里做客,天天喝酒。那人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始终没有离开的意思,主人很想请那个朋友走,但又不好意思开口。
后来,主人终于趁两人喝酒的时候,给那个人说了一个故事:
在一段小路上,常有老虎出来伤人。有一个贩卖瓷器的商人见到老虎就要向自己扑来,赶紧拿起一个瓷瓶扔过去。瓷瓶快要扔完了,老虎仍然一动也不动。只剩下最后一个瓶的时候,商人便呵斥了老虎一句……
当主人说出商人骂老虎的那一句时,也让那个人明白了主人的意思。
商人是怎样骂老虎的?
朋友之间,原本是没有过多计较的。但是,亲兄弟还须明算账呢!对于这种厚脸皮的人,又是朋友,自然不好把话挑明说绝。吵翻了脸,对谁都没有好处。
271求职谋略
民国时期,有一个政客很想在东北谋一个美差,于是托请有势力的大老板,把他推荐给张作霖。张作霖虽然表示了同意,却始终没有发出委任状。直到碰上了张作霖的顾问,也是这位政客的一位旧友,才终于让事情有了眉目。
那个朋友先带政客到张作霖家打麻将,然后让他故意巧妙地输掉2 000大洋。当政客走后,他的旧友就说:“大帅,您今天这牌打得太棒了!今天那一位可输惨了!他也只是个客人,他这次来这里,是想谋一个差事的。”
张作霖听后便说要还钱,政客的旧友趁这个时候只说了一句话便为政客谋了一份差事。他说了什么?
求人,就要学会讨好他。政客的朋友作为张作霖的顾问,当然知道对症下药。先以赌资满足了张作霖的贪心,然后,一切也就自然可以顺水推舟,作个人情了。
272奇怪的问题
一位老师去给学生上英语课。当时,窗外阳光灿烂,光亮无比。但是,教室里竟然亮着明晃晃的六盏大日光灯。
老师看了看教室的四周,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会儿,什么话也没说。学生们正诧异的时候,他就提问:“同学们,中国富裕吗?”这时候,同学们更觉奇怪了,于是异口同声回答道:“当然不富裕。”
后来,老师一句话便让学生们恍然大悟。
老师说了什么?
大白天开灯,不只是多此一举,还是浪费。但是,强制硬控,学生只会左耳进,右耳出,说了也等于没说。
273煤油炉与煤油
美国一家销售煤油炉和煤油的公司,曾在报纸上大肆宣传了他们的产品,试图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但是,收效甚微。人们继续使用木炭和煤,煤油炉和煤油仍然少有人问津。
后来,公司的老板灵机一动,便吩咐下属免费把煤油炉送到千家万户。就这样,收到煤油炉的住户们就开始尝试使用它,而没有收到的也纷纷打电话向公司询问,并索要煤油炉。很快,积压的煤油炉赠送一空。
但到最后,该公司并没有亏本。你知道为什么吗?
木炭和煤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旧事物,自然很难接受从不认识的陌生的煤油炉和煤油。所以,要把煤油炉和煤油卖出去,必须想尽办法让人们试着去认识它们的优势,从而接受并喜欢使用它们。
274巧取书画
清代有个大富豪与朋友打赌,说自己一定可以亲手弄到郑板桥的画。于是,他派手下四处打听郑板桥的生活习惯和各种爱好,开始着手了各种准备。
那天,郑板桥出去散步,听到一座优雅的宅院里传出的悠扬琴声。他寻声而去时,发现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在抚琴。见有人闯入,老人的琴声戛然而止,竟与郑板桥投机地聊了起来。没多久,又传来一阵诱人的浓浓香味,是老人的仆人上饭菜了,其中就有郑板桥最喜欢的烂狗肉。老人很客气地邀请郑板桥一起吃饭。
直到吃完了狗肉,郑板桥才想起忘了问老人的尊姓大名。但是已经酒足饭饱,又不能擦擦屁股就走人。给钱吧,似乎太俗了,而且,他也没带银子在身上啊。
你猜猜,老人是谁?故事的结局会怎样?
清代的“扬州八怪”,名声当当响。但是,他们都恃才傲物,对权贵更是鄙视到不屑一顾。所以,如果直接向郑板桥要画的话,只怕吃了多少闭门羹也只能无功而返。但郑板桥并非不讲情理之人。他不买富贾的账,但是,他喜欢“才”。
275变出九龙杯
一位外国的重要客人在结束对我国的友好访问后,从上海取道回国,于是有关方面就在上海一家著名的豪华饭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宴会。
宴会上,该饭店使用了极其珍贵的九龙杯。尊贵的外宾看到九龙杯如此精致特别,竟顺手将全套36个九龙杯中的一个放进了自己的公文包。这套九龙杯堪称国宝,如果让外宾拿走的话,着实让人心痛。可是,也不能得罪外宾啊!
当时我国的一名领导人批示说,九龙杯一定要追回来,但不可轻率行事。后来,当他听到安排接待活动的负责人说接下来有杂技时,便灵机一动,巧妙地取回了九龙杯。
你知道我方接待人员是怎么做的吗?
既然是“国宝”,自然是要追回的。但是,对方是外国贵宾,当然不能为了一个九龙杯而轻举妄动,坏了礼仪大国的名声。所以,只能想个法子让对方下得了台的同时,把九龙杯追回来。
276烧画背后
乾隆三年,有个叫范东屏的商人在西湖边上开了一家字画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