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艺术家不希望自己的每一场演出都座无虚席?人多了,热闹,有气氛。人少了,冷寂,反而让人落寞。但是,情况总是不由人定的,谁能保证每一场都有观众捧场呢。况且,这只是常规的“以为”而已,你怎么知道空位子就表示没有人来,就一定是冷场?
194穷画家的画
有一个落魄的穷画家,一直坚持画画。但是,他所画的作品,却从来没有卖出过一张,但他又从不愿意从事其他的工作。
因为字画没有买家,他只好天天赊账吃饭。所幸的是,有一家餐厅的老板一直都很好,从来都没有因为他赊账而看不起他。那次,他在那家餐厅吃饭时,突然想起了什么,竟拿起桌上的餐巾纸当画纸,用随身带的画笔蘸着桌上的酱油、番茄酱等各式调料当场作起画来。谁知,这家老板却要买下画家这幅画。
你知道老板买下穷画家那幅画的意图吗?
穷画家画在画纸上的画尚且无人要,何况老板所要买的那张还是用餐巾纸画的呢!这样的画家,不知道是可怜还是悲哀?
195毛毛虫怎样过大河?
在一场宴会上,有人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对岸鲜花盛开,四季如春,恍若仙境。毛毛虫要去那儿生活,可是一条大河阻挡了去路,桥又在很远的地方,那么毛毛虫要怎样才能过大河?
当时,大家都议论纷纷。有的说搭船过去,有的说是从地上爬过去,有的说躲在人的身上过去,有的说等河干后再过去。
你知道毛毛虫是怎样过大河的吗?
正确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只可惜,大多数人都被传统的观念束缚,忽略了事物的多样性。如方向,不只有东南西北,还有上下。
196暴风雨过后
有一个食品加工商从外地采购了大量的蔗糖和面粉。
不料,在租船返程的时候,却在海上遇到了强风暴雨。结果,船上所有的蔗糖和面粉都被淋得透湿了,成了糖稀和面糊。眼看着一大船的货物泡了汤,货主饭不吃茶不思,只是对着那些“派不上用场”的糖和面发呆。
后来,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用上了这些“报废”的糖和面。
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
事物总有着它的多面性,更有着多变性。也就是说,世事无绝对。当你以为一些东西已经被破坏而没有用处的时候,其实往往不是真的已经走到绝境,不是还有“置之死地而后生”嘛!这样不行,还有“那样”啊。
197不修边幅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世界上公认的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他的一生一直为人称道。其中,有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一条街道上遇见自己的一位朋友。当时,那位朋友看到爱因斯坦的衣裳已经很旧了,于是对他说:“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啊。”爱因斯坦说:“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都不认识我。”
再过了几年,他们又再度重逢。当时,爱因斯坦已经誉满天下,但却依然穿着那件旧大衣。于是,那朋友又建议他买一件新衣服。
你知道这次爱因斯坦是怎样回答的吗?
爱因斯坦是个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人。正是因为他致力于科学研究,所以在衣着上并没有太多的讲究。新衣,原本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198“收荒匠”王洪怀
王洪怀是沈阳人,一生以收破烂为生,人称“收荒匠”。
每一次,他都会把收回来的易拉罐卖出去。但是,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即使收回的易拉罐再多,也是九牛一毛啊!要怎样才能卖得更多的钱呢?王洪怀一直苦苦思考了好久。最后,他所赚的钱竟然比直接卖易拉罐得的钱要多出六七倍。
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
易拉罐是一种铝制的金属产品。在人们的眼里,它不过是一些美味食物的“储存仓”。所以,即使收回了这些易拉罐,能想到的,大多也是易拉罐的反复“使用”。但是,我们都忘了,没有煮熟的米之前还是挂在水稻上的谷子呢!
199孙子荆敏捷应对
三国时,少年孙子荆看到仕海浮沉、官场黑暗,便一心想“归隐”。
这天,他到山上找隐居环境时,发现了一个类似于古人许由隐居的极佳环境,便兴冲冲地回去,并专程前往名士王武子那儿,津津乐道地描叙自己隐居山林的绝妙图景——“枕石漱流”。他的意思是说,住在山林里,困乏时可以枕着光洁的石头睡觉,口渴了又可以就着溪水漱漱嘴,喝几掬清水,过自由自在、舒畅快乐的生活。但,一时太急竟变成了“枕流漱石”。
王武子听后,立即哈哈大笑道:“清水可以当枕头睡觉,石头可以当溪水漱口吗?”
孙子荆该怎么办?
人一时口快,总难免说错话。但是,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显然孙子荆已经无法为自己辩解了。好在,人的思维是非常不可小觑的。只要你足够敏捷,只要你言之有理,又何妨来个将错就错,打破常规求得更多解?
200王僧虔一语惊人
南齐的王僧虔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四世孙。他的楷书既继承祖法又有所创新,造诣极深。当时大家都称他的书法是当今天下第一。
齐太祖萧道成听到后,很不舒服,便想与王僧虔一比高低。那天,他心血来潮,便传圣旨让王僧虔进御花园。萧道成环顾四周,大声地说:“王僧虔,朕风闻你书法为当今天下第一,特约来比试书技。你抬头看此亭匾额,上书‘梅亭’两字。想当初你先祖王羲之在兰亭写下一序,天下闻名。希望爱卿今朝在梅亭能梅开二度!”
见皇帝故意以梅对兰,侮辱先人,王僧虔很愤懑,却又无法表示。在群臣的热闹声中,王僧虔与萧道成开始认真书写一幅楷书。一会儿,两人都已写好。谁知,萧道成却回头盯住王僧虔:“你说你我两人,谁第一,谁第二?”
你知道王僧虔是怎么回答的吗?
这时候,如果王僧虔说皇帝第一,就是压低自己,有辱先祖美名。但是,如果得罪了皇帝,却弄不好会满门抄斩啊!那么,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有的。好比一粒沙子,在大路上、沙土里,小得可以忽略。但是,在一碗粥里或者一双鞋里,就会惹得你“呱呱”大叫。
201杨家儿智答名士
南朝时的梁国,知名的文人学者杨某有一个9岁小孩,非常聪明伶俐。
那天,社会名流孔坦慕名前来拜访杨某,但只见到其儿子小杨。正当孔坦要扫兴而归的时候,却被小杨热情地留了下来。刚坐下没多久,小杨便给孔坦端出了一盆杨梅让他品尝。孔坦看着小杨乖巧,就想逗逗他。于是,他问道:“这是你们杨家独有的家果吗?”
你知道小杨后来是怎么回答孔坦的吗?
杨梅原是一种水果之名,并不表示“姓氏”。孔坦却故意理解为“杨家独有的家果”,试图逗逗小杨。面对这种揶揄,只要把思路拓宽了,不愁找不到应付的绝招。
202魏复智斩杀人犯
隋朝时,泉县有个恶霸叫冯弧。有一次与人下棋输了,竟恼羞成怒将对方杀死。
知县魏复接到案件后,知道冯弧罪孽深重,便判处冯弧死刑,并火速呈报京城,待秋后处斩。但是,当时的吏部侍郎是冯弧的姐夫,便将案件退回,并暗中写信给魏复,希望他网开一面。同时,冯弧家里还托人送上了许多金银财宝。
魏复愤慨地痛斥了送礼的人,继续将案卷呈报上去,但又再被退了回来。思量一番后,他终于想到了办法惩治冯弧。果然,他第三次把案卷送上去后,吏部侍郎果然批了“同意斩处”四个字。
这是怎么一回事?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官场黑暗的社会里,像冯弧的姐夫吏部侍郎那样的人,徇情枉法已经成为习惯。所以,要让吏部侍郎同意处斩的话,除非让他看到所斩的人不是冯弧,而是一个与他无关的人。
203严女茶中藏秘密
明朝嘉靖时期,严嵩写奏疏、编造罪名,准备诬陷罗洪先。
严嵩的女儿知道父亲要加害罗洪先的秘密后,非常着急。她想去通风报信,可是,严府家法森严,做女儿的时候尚且不能随便行动,何况现在呢?可公公性命攸关,她必须想办法通知他让他赶紧逃命啊!
想着想着,她便命丫环给公公送了一杯茶,并再三叮嘱,一定请他能体会茶里的意思。罗洪先见儿媳妇派丫环送茶,心里本就怀疑。再加上打开茶碗一看,见到飘着的两颗红枣和一撮茴香,便更加谜团顿生。
经过反复思忖,他终于明白了茶中的秘密,即时驰马离开严府。
茶中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
得知严嵩要加害自己的公公,自然得想办法通知罗洪先,让他赶紧逃命。但是,一个是自己的父亲,一个是自己的公公,更不能深更半夜登门造访。所以,必须用一个间接而稳妥的方式让罗洪先火速离开是非之地。
204徐文长以酒做利息
明朝时,有个叫张关寿的人,因为家里有急用,需要借钱。于是,找到了邻居徐文长。但是,徐文长当时也很拮据。想了想,他便决定与张关寿一起向放高利贷的高立重借债。
高立重说:“十两银子的本钱,明年到期,利息四两银子。有徐先生作保,字据就不必出了。”徐文长笑了笑后,说还是十两银子还“三两九”的利息吧。高立重答应了。
一年后,张关寿凑齐了十两银子还有当时说好的利息,便让徐文长陪同,一起出发了。但是,高立重并没有收到“三两九”的利息,却也无可奈何。
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贪婪的人,永远不可能轻易满足。何况还是放高利贷的人呢!对付这种人,就应该“狡猾”点儿,精明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