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莲花的盛宴
29115800000032

第32章 药师的底线

家父过去是位赤脚医生,现在虽不这样叫了,但他依然还在乡下履行赤脚医生的职责。家乡地处丘陵,偏僻闭塞。丘陵被一条河流拦腰切断,致使世代居住于此的村人们,进出都得坐船,十分麻烦。倘若村里有人生病,都是请父亲翻山越岭前去救治。有时,遇到村人突发疾病,山路又崎岖难走,待父亲赶到患者家时,早已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每每如此,父亲总是摇头叹息,内心充满了歉疚。回到家后,他总不忘去堂屋,给供奉在香案上的药王菩萨烧一炷香。这既是对患者的祝福,又是对自我的抚慰。

那尊药王菩萨,不知是否来自祖传。自我有记忆始,它就被父亲供奉着。家中日日香火不断,袅袅青烟环绕于房梁,那种氛围和场景,给了我美好的人生启蒙。

“药师佛”虽不是“药王菩萨”,但每当看到它,总会把二者联系起来,远逝的童年记忆,瞬间就被激活了。

北山的这龛“东方药师净土变相”,凿于后蜀广政十七年(954年),据《药师经》所刻。龛壁正中为药师佛,头戴披风,着通肩圆领袈裟,左手抚膝,右手置于胸前,脚踏莲花,坐姿端庄,背光呈火焰纹葫芦形状。远远看去,那火焰似纯青透亮。熊熊火舌正在舔舐那个金刚葫芦,葫芦里装的,仿佛都是些灵丹妙药。伴随药师佛左右的,是他的两大协侍,即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这两位菩萨相貌清秀,如日月之光,不染纤尘。此三像刻在一起,合称“东方三圣”。

药师佛下侧,为十二药叉,是药师佛的护法神。个个皆顶戴盔甲,昂首直立,气宇非凡,有武将的神威和风采。据史料记载,他们个个行动敏捷,身手矫健,各率有七千药叉眷属,一年四季,昼夜轮流护法,正好配合药师的十二大愿。

造像旁还凿有一塔,名为“经幢”,是佛教用来专门救度众生的法器之一。此塔造型别致,雕刻精湛,近看或远观,皆栩栩如生。古印度最初的经幢,均为香灰泥制成。目的是使比丘们在听经文时,方便用竹签在塔上做记录。

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药皇”、“药王”、“医王”、“药师”等。因其能除生死之病,故名“药师”。据《药师本愿功德经》记载:“佛告曼殊师利,去此东方,过十伽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东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药师佛有十二大愿,分别是:愿自他身体光明炽盛;愿威德开晓一切众生;愿众生得到一切满足;愿一切众生安心修大乘之法;愿一切众生修为如法清净;愿六根不全众生完美;愿一切众生身心安乐,证得五上菩提;愿女身转男身;愿众生解脱天魔外道缠缚和邪思恶见,修得正见;愿众生脱离恶王劫贼等横祸;愿饥渴众生得到上食;愿贫穷无衣众生得到上妙衣。

在这十二大愿中,核心思想是“除众病”。因此,他成为众生现实消灾延寿的信仰对象。众生只要诵他的名号,便可免入地狱恶道,解除生老病死之苦。还可以免遭“九横死”,即:得病无医死、王法诛戮死、鬼怪趁隙夺得精气死、火焚死、水溺死、恶兽吞食死、坠崖死、中毒死、饥渴死。

如此看来,无论是药师佛,还是药王菩萨,他们都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我到底明白了,为何做乡村医生的父亲,一生都要供奉药王菩萨。医生也需要信仰。在患者眼中,医生就是人间的“药师佛”。然而,如今的医生,还有多少人是在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呢?

治病救人者,除了抢救他人的生命,更需要抢救自己做人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