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合署办公式协调 对于新出现的较为复杂或重大的问题,由有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联合在一起办公,集中去解决。
5.精简合并式协调 由于机构臃肿,分工过细,出现了新问题就太容易扯皮,这可动大手术,将工作性质相近、管理业务相联的职能科室进行调整、合并,同时精简有关人员,就会减少横向摩擦、互相扯皮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相互关系。它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这种交往和联系经常受到双方各自的心理特征制约,并伴随一定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反应,如满意或不满意,主动还是被动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与联系的关系,称为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1.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人际关系的性质不同,对人的行为影响也有很大差别。长期的人际关系(如父子、母子、夫妻、师生等)对人的行为影响比短暂的人际关系(如售货员与顾客)要大得多。这是一般规律,也有特殊情况。例如,某甲与某乙一次交往中,某甲的某一句话、某一行动或作为,对某乙的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2.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据研究资料,人类的很多疾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偏头痛、溃疡病都与人际关系失调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因此,在一个组织内,应大力提倡互相尊重、关心、帮助的风气,形成健康、舒畅的人际关系。
3.对集体团结的影响 人际关系状态对集体的团结起决定作用。实践证明,一个单位职工与职工之间、职工与领导人员之间、领导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好,这个单位一定是个团结的集体。领导者的重要职责是搞好各方面的团结工作.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否则,人际关系紧张。内耗丛生,就人心涣散,搞不好团结。
4.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人际关系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一个单位相互之间亲密无间,心情舒畅,就有助于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由于互相主动支援、帮助,搞好协作,整个组织的功能就会“正向放大”,产生出大于个体力量相加之和的力量。
5.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平等、互助、互敬、互爱、同志式的人际关系,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促进作用。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1.从需求上划分:(1)包容需求关系。表现为愿与人交往并愿建立、维持和谐的关系。其待人的特征是沟通、容纳、参与、随和等。与此相反的人际反应特征是孤立、退缩、疏远、排斥、对立等。这两种不同的类型,会随着时间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2)控制需求关系。表现在权力或权威上的人际关系,其行为特征为使用权力、权威、威信、影响、支配、控制、领导他人等。与此动机相反的人际反应特征是:抗柜、逆反、拒绝等。控制的需求是每个社会成员所共有的,并非身居高位的人所独有。(3)感情需求关系。这是与别人建立和维持在感情方面的满意的良好关系的欲望。其行为特性为同情、热情、喜爱、亲密。与这种动机相反产生的人际反应特性是冷淡、疏远、厌恶、憎恨。人的这种感情的需求,在人的一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是贯彻始终的。
2.从个体人际反应的外部表现划分:(1)外露形。这种人的面部表情是其人际反应的晴雨表。他对相容者十分亲密,形影不离;对相斥者横眉竖目,十分冷淡。(2)内涵形。这种人对喜爱者内心爱慕向往,对讨厌者不露声色。因此,这种人的人际反应外表似乎平淡,实际内涵深沉。(3)伪装形。这种人表里不一,时好时坏,待人处世以利益和环境为转移。其人际反应具有不稳定性,对团体有一定的破坏性。
3.根据交往关系的反应方式划分:(1)合作型。这类人的相互交往以宽厚、忍让、帮助、给予为特征,遇事为他人着想,考虑问题全面、稳重。(2)竞争型。这类人在相互交往中表现为敌对、封锁、相互利用等,凡事只为自己打算,惯设假想敌,在团体中常使成员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3)分离型。这类人在人际交往中以疏远他人、独善其身、与世无争为特征,人际反应迟钝,对团体不热心,对同志冷淡。
对人际反应的认知,有助于我们预测组织成员在相互交往时可能采取的态度和行为,使领导者能采取适当的组织手段,创造人际交往的有利环境。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虽处于同一个群体,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却是有差别的。影响的因素基本是以下两个方面:
1.人际吸引力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彼此互相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去评价对方的倾向与行为动机,心理学把这种情况称为人际吸引力。对某一个人,大家都愿与他接触,说明他的吸引力强;对另一个人,人们不愿和他交往,说明他的吸引力弱。梁永庚等同志认为有以下因素对人际吸引力有影响:(1)态度的相似性。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之间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时,就容易合拍共鸣,而形成密切的关系。当人们的观点相近或一致时,他们会觉得愉快,在心理上产生满足感。他们把抱有同样态度的人视为对自己的支持、奖励。(2)感情的相悦性。俗话说,投桃报李,投瓜报玉。张三喜欢李四,对李四好;李四对张三更喜欢、更好。这是人们经常见到的现象。两人在心理上接近,感情上好,关系就肯定密切。(3)需要的互补性。人们的需要不同、性格不同,在双方交往过程中,各自能获得益处而得到满足,这就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多血质的人与抑郁质的人可能处得较好。(4)兴趣爱好的一致性。兴趣相同的人在一起,能谈得来,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容易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5)仪表的吸引性。外表惹人喜欢,不能完全说成外貌美,重要的是作风朴实、大方,表情自然、真诚,穿着整洁、合体,举止文雅、适当。
2.地理位置与交往的频率 人与人在生活、工作、活动的距离越近,提供了见面和交往的方便,容易建立人际关系。人们相互接触次数多少称为交往频率,相互交往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具有共同的经验、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感受,就越易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其中交往的内容、信息的沟通,在人际关系的形成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些人虽然天天见面,仅仅是打招呼,没有思想沟通,这样的人际关系不会密切。应注意的是,距离近只是提供了建立友谊关系的便利条件,但并不是绝对、普遍适用的。住房仅是一墙之隔或门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也是有的。
(四)人际关系矩阵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J·L·Moreno)等人对人际关系测量的结果,可通过这个矩阵(见表12—1)表示出来。
表12—1
┏━━━━━━━━┳━━━━┳━━━┳━━━┳━━━┳━━━━┳━━━━┓
┃ ┃ A ┃ B ┃ C ┃ D ┃ E ┃ F ┃
┣━━━━━━━━╋━━━━╋━━━╋━━━╋━━━╋━━━━╋━━━━┫
┃ A ┃ ┃ 3 ┃ 2 ┃ 1 ┃ —1 ┃ 一2 ┃
┣━━━━━━━━╋━━━━╋━━━╋━━━╋━━━╋━━━━╋━━━━┫
┃ B ┃ 3 ┃ ┃ 2 ┃ 1 ┃ 1 ┃ —2 ┃
┣━━━━━━━━╋━━━━╋━━━╋━━━╋━━━╋━━━━╋━━━━┫
┃ C ┃ 2 ┃ 1 ┃ ┃ —1 ┃ 3 ┃ —1 ┃
┣━━━━━━━━╋━━━━╋━━━╋━━━╋━━━╋━━━━╋━━━━┫
┃ D ┃ 2 ┃ —1 ┃ 1 ┃ ┃ 3 ┃ —2 ┃
┣━━━━━━━━╋━━━━╋━━━╋━━━╋━━━╋━━━━╋━━━━┫
┃ E ┃ 3 ┃ 2 ┃ —1 ┃ 1 ┃ ┃ —3 ┃
┣━━━━━━━━╋━━━━╋━━━╋━━━╋━━━╋━━━━╋━━━━┫
┃ F ┃ 1 ┃ —1 ┃ 2 ┃ —2 ┃ —3 ┃ ┃
┣━━━━━━━━╋━━━━╋━━━╋━━━╋━━━╋━━━━╋━━━━┫
┃ ┃ ┃ +6 ┃ +7 ┃ +3 ┃ +7 ┃ ┃
┃ 正分负分小计 ┃+11 ┃ ┃ ┃ ┃ ┃—1O ┃
┃ ┃ ┃ —2 ┃ —1 ┃ —3 ┃ —4 ┃ ┃
┣━━━━━━━━╋━━━━╋━━━╋━━━╋━━━╋━━━━╋━━━━┫
┃ 合 计 ┃ 11 ┃ 4 ┃ 6 ┃ 0 ┃ 3 ┃ —10 ┃
┗━━━━━━━━┻━━━━┻━━━┻━━━┻━━━┻━━━━┻━━━━┛
根据群体总人数(n)而制成n×n的排列表。表内记入成员的选择关系,或排斥关系。每种关系可以评分,如最喜欢的给3分,其次给2分,再次给1分;同样,最不喜欢的依次给以—3分、—2分、—1分。当一一填入表内之后,就可以从数字上一目了然地知道群体内人际结构与人际关系:谁选择谁?谁被他人选择得最多?选择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也就是说,统计各人的得分,若某人得的正分越多,则反映他在群体内最受人欢迎,若某人负的分数越多,则说明他最不受人欢迎。
表12—1的数字表明,A最受欢迎,F最不受欢迎。这种矩阵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一一列表,最后还可以把各表加以综合,以反映每个人的总的好恶关系和受欢迎程度。
(五)建立人际关系的障碍
有的学者提出以下13种不良思想、作风,是应根除的障碍:(1)不尊重他人人格,甚至把他人当做奴仆和工具来看待。(2)置他人的困难于不顾,忽视别人的处境和利益。(3)企图操纵或驭使他人。只关心本身的利益,为了一己之私利,不择手段,不顾别人的需要。(4)欺骗他人,不诚实地处理问题。(5)唯唯诺诺,以取悦于人,欺上压下。(6)过分依赖别人,丧失自尊心。(7)妒嫉和打击竞争对手和上级,阴谋赢得某种职位和权利。(8)疑心太重,具有心怀敌意的不良性格。(9)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和丧失自尊,对人际关系过敏,对成绩过夸,对别人批评过严。(10)情绪孤立,思想内向。(11)偏见太深,不合作、不友好,持错误的信念和认识,处处受报复性格的支配。(12)不切实际的期待别人,过分苛求别人。(13)由于他人挑唆,造成了一时难解的误会。
(六)人际关系的平衡与改变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由彼此之间的交往决定,而且往往牵涉到第三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纽科姆(T·M·Newcomb)提出了“A—B—X”模式来表达这种关系。其中,A是一个认识主体,B是另一个认识主体,X是第三者(这个第三者可以是人或物)。他认为A与B对X的态度是否一致,这点对他们之间能否形成协调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若A与B对X的态度一致,他们的关系是协调、平衡的;若A、B对X的态度不一致,A、B之间的关系则不协调、不平衡。紧张状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A喜欢B的程度。当A越是喜欢B时,B对X的态度与A不一致,两者关系越紧张。(2)X对A的重要程度。当X对A越重要时,B对X的态度与A不一致,两者关系越紧张。(3)A、B因X而发生相互作用的密切程度。当A、B越是共同与X牵涉多时,两者越紧张。(4)A、B对X分歧程度。分歧越大,则越紧张。(5)A对自己态度的自信程度。A越觉得自己的态度正确,也会越紧张。为了消除紧张,恢复平衡,A、B之间需加强沟通,交换意见,以达到对x认识上的一致,就可恢复协调。
(1)A改变对X的态度,使自己的态度与B相一致,从而消除紧张,恢复协调、平衡。(2)B改变对X的态度,使自己的态度与A相一致,双方关系可恢复协调,达到平衡。
(3)A改变对B的态度,两者也会达到一种特殊的平衡状态。 、
总之,只有在在三者的关系中,有两个“一”号,一个“十”,或者三个“十”号时,才会消除紧张,达到平衡状态。例如,A与B分别是厂长、党委书记,平日关系甚好,A对某甲评价好,要提拔甲当科长,B对甲评价也不低,这时A、B对X(某甲)态度一致,“A—B—X”模式中,三者关系为正,A、B关系谐调、平衡。如果A对甲评价好,而B对甲评价不好,并认为A是感情用事,这时,在“A—B—X”模式中,三者关系为两正一负,两者关系出现不协调甚至紧张状况。这时要达到协调状况,或者B改变对甲的评价,同意提拔甲,与A保持一致;或者A改变提拔甲的念头,与B一致;或者A不理睬B的态度,利用厂长的权力硬提拔甲,使B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纽科姆通过沟通达到改变人际关系的理论,在西方有广泛的影响,并用于分析人际关系的改变,对我们有一定参考价值。
(七)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原则
1.符合规范 人与人交往活动,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规、政策和本单位合理的规章制度,要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2.摆正位置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在不同场合、不同时候则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说话、举动、交往、办事应从自己所处的地位、所扮的角色出发。超越了自己角色的行为、举动是令人可笑的。处长对科长可以作指示,而对局长作指示,就显然不行。人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有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有互助合作关系,等等。人际交往,关系必须摆对。像前面举的例子,买机票的女顾客对女售票员再无理,后者对前者也不能以牙还牙。在我国,各级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但有些人却以老爷的态度对待自己领导的职工群众,这是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
3.平等互助 在我国,人和人之间完全是平等的。应当互相尊重、谦让,互相学习、帮助。俗话说,有来不往非礼也。尊重、帮助应当是相互的。在处理人际交往利益关系时,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那种总想占别人便宜、以邻为壑、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必然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领导者要尊重和关心下级员工,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4.诚实守信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人若无诚无信,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哪里的厌恶、唾弃。虚伪的领导者在他领导的职工群众的心目中,是一钱不值的。因此,一切有成效的领导者都能做到表里如一,胸怀坦荡,信守不渝,说到做到。
(八)几种基本关系的正确处理
1.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 应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党的路线、方针为出发点,服从真理,认理不认人,这是一条根本原则。在日常具体管理活动中,一要主动及时向上级请示报告;二要勇于挑重担;三要维护上级的正当威信;四要遵守组织原则,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既不能阿谀奉承,一味歌功颂德;也不能对上级任意顶撞,为所欲为。
2.处理好与同级的关系 一要防止独断专行,决策要发挥集体智慧,讨论问题要出以公心。二要彼此尊重,互相谅解,既不能互相吹捧,也不能互相拆台。三要明确分工,互相合作。四要互通情报,交流思想。
3.处理好与下级的关系 一要树立为下级服务的思想。热情帮助他们;二要主动沟通,协商对话;三要真诚的关心、爱护下级人员;四要平易近人,虚心接受监督;五要热情耐心,妥善处理和解决下级人员的不满、抱怨和困难。
4.处理好与外部单位的关系 一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既不能损害对方的利益,也不能把应得的利益白白让给人家。二要注重信用,严格履行与协作单位往来中所规定的协议、合同;三要主动支援,对方在困难时,应力所能及地主动给以支援、帮助。
领导者应从下述几方面加强人际关系能力的修养:(1)切实掌握交往对象的心理。了解、理解对方,这是处理好相互关系的前提。(2)树立高尚的交往品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应贡献你挚情的爱。”用金钱、地位、名利的交易维系起来的人际关系。是不健康的,不能持久的。(3)加强科学文化修养。这会增强感染力、影响力,提高交往效果。(4)善于用语言沟通情感。一次吸引人的发言,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一篇感人的文章,能使人敬慕之心油然而生,会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