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糖尿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29111300000014

第14章 中西医疗法与调理(5)

【偏方55】消渴用肥玉竹、淮山药各18克,何首乌12克,黄芪、天花粉各9克,水煎,日1剂,分2次服。若渴甚加石膏30克,舌红加黄连3克,小便多加菟丝子9克。

【偏方56】白茅根可止渴,久服利人。劳伤身虚服白茅根,可补身壮力。白茅根还可除淤血、利尿。

【偏方57】夏季或运动后口渴时,取玄参5~6克,口含,可解渴。

【偏方58】糖尿病伴有咳嗽、脓痰咯血时,取薏苡仁煎汤,对酒少许,再煎取汁,每次1杯,每天服3~5次,长期服用,有大效。

【偏方59】糖尿病盗汗,取韭菜煎汤,频频服,疗效佳。

【偏方60】糖尿病、肾功能障碍,取公猪胆若干个,加等量天花粉,用3倍量的水,文火煎至汤干,研细末,和蜜为大豆大小的丸剂,1日3次,1次5丸,用热水服,长期服用定能见效。

【偏方61】用指压等方法,恢复拇趾功能正常化,可有利于治糖尿病。

【偏方62】胃虚口渴甚,取羊肚和羊胰脏,煮熟,空腹频服,有效。

【偏方63】口渴,将梨子去皮取汁,置小锅加白糖,煎至稀粥状,装瓶或器皿,放阴凉处备用。1次1匙,用凉开水服,可解渴消痰。

【偏方64】口渴甚而尿闭,取锦葵根水煎服,疗效佳。

【偏方65】口渴甚,取桑树枝细切,烤黄,水煎代茶饮。

§§§第三节

自然疗法简述

一、关于自然疗法

自然疗法是运用各种自然的手段,提高机体自身抗病能力和防御能力,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自然疗法以调动整个机体的自身调节功能为主,其独特的优点是医药方法取之于自然,治疗手段适应于人体自然的特点。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还不能根治,采用综合措施的自然疗法,对于稳定控制糖尿病病情,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很好的作用。糖尿病的自然疗法主要包括:饮食疗法、草药疗法、运动疗法、娱乐疗法、环境疗法、音乐疗法、精神心理疗法等。

二、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宜自然疗法

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如果通过自然疗法能很好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完全采用自然疗法。胰岛素依赖型的患者或较重的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可以在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配合自然疗法。因此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选择和运用自然疗法,提高自身的防病抗病能力。

三、自然疗法的优越性

由于化学合成药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包括自然疗法在内的非药物疗法的重要性。自然疗法的优越性有以下几方面:

1.自然疗法重视开发潜能

人体本身即具备自我修复、自我防备、自我调节的功能。这种自然自愈力是先天生理功能所具有的,只要设法开启这种能力,即可不必过多地依赖药物等外因条件而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外因的作用,尤其化学药物毕竟只是短效的、被动的,且还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只有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潜能,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2.自然疗法简便易行

自然疗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简便实用,无损伤,无副作用,便于普及推广,是自我保健、家庭治疗的好方法。

3.自然疗法强调整体观念

自然疗法强调调动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从整体上解决局部问题。

起居疗法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影响生活质量,有碍于健康的弊端也是多种多样的。起居疗法也就是起居养生,是要寓健康长寿于日常生活起居之中,在生活起居中探索健康长寿的真谛,通过自然的方法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一、糖尿病的起居调养原则

糖尿病的发生多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有关。对上述疾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及早彻底治疗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或减轻糖尿病的症状。对可导致糖尿病的五脏虚损或五脏功能失调的慢性病,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胃肠自主神经紊乱、末梢神经炎、视力明显下降等也应积极治疗。糖尿病发病之后,病人的起居仍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预防。因此,糖尿病人必须讲究起居养生。

1.治未病

无病早防就是古人所说的“治未病”。实际上,“治未病”一是应预防疾病的发生,以达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有些人认为自己能吃能喝体质肥胖,没有什么病,可是通过健康体检才发现血糖和尿糖升高,患有糖尿病。二是医生对病人要有远见卓识,防止疾病的发展转变。如根据其身体素质及阴阳气血的偏颇加以调理,或在高血脂、动脉硬化、肥胖、高血压等病的早期萌芽阶段就及时治疗,将会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脾、肾二脏被誉为“先、后天之本”,中老年素体脾肾衰弱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所以应重视调养脾肾。调养脾肾不论补虚泻实皆应以护脾为先,用药注意升降,以防过偏,补而勿腻,攻勿过猛、寒勿过凉、热勿过燥,处处保护脾。肾。还可用饮食调理,亦可用药膳调补,并戒思虑避劳碌以养脾气。

中老年肾衰的调养还应遵古训“善养生者,必宝其精”。保精护肾重在节制房事,而节制房事又重在养心,心静则一身俱静,心动则欲火内动,易致房事太过而折精损肾,欲静心节欲还应别床独宿。并注意生活有节,避免劳伤以保肾精。

肝虚证是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人到50岁肝气始衰,其因一为生理进程的演变,一由肝之疏泄失常。或肝不藏血,肝血不足,不能荣养头目筋脉;或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症见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疼痛或运动不遂等症。或出现口干口渴、阴虚潮热、盗汗烦躁等,并发糖尿病。调养之法,是滋养肝血,肝赖血以濡之,肝血充盈则肝的功能正常。

人到60心气始衰,衰则血气懈惰。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一藏神,二主血脉,心血不足,心阴亏损。或心气耗伤,心阳衰竭等都会导致心虚之证。心不藏神可出现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心脉运行障碍可出现淤血清证和心脑血管病变,轻者失眠多梦健忘,心悸怔忡,烦躁多汗,重者中风胸痹昏迷死亡。故心虚证多与糖尿病的合并症的发生有关。治疗时宜养心安神。益气通脉,养心应重养心之阴血,心血充盛则心静神安。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火萌动上扰神明。欲充心阴应消除欲念,这是因为“有欲必动心,多欲先扰神”。其次调养心之阳气,除应积极用药物治疗外,要注意戒怒,适当锻炼。

四时寒暑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又是损伤人体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人体除脏腑阴阳气血等存在着与四时相适应外,养神也须与四时的变化相适应,才能保持清静内守,健康无病。老年人、糖尿病人阴阳气血五脏虚损,生理衰退,抗病力弱,若感受四时寒凉温热之邪气,不仅可致糖尿病复发,还可继发感染并发其他并发症,亦可致脉络痹阻病发中风、胸痹等。所以糖尿病人更应顺应四时,适之寒暑,以保天年。

脾胃虚弱证是糖尿病的常见症候,调节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其饮食一要注意宜少忌多、宜素忌荤。少食米面淀粉类食物,因米面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而致血糖、尿糖升高。新鲜蔬菜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无机盐等,部分蔬菜有生津止渴,滋阴降糖作用,如南瓜、冬瓜、苦瓜、白萝卜、芹莱、扁豆、百合、山药、豆芽等。腥荤食物胆固醇多,易致血脂高并发心脑血管病。二要注意宜淡忌咸,过咸可加重心肾负担引起血管硬化。三要注意宜茶忌烟酒,茶能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喝茶可降低血糖、降低血脂,改善循环机能等。烟可生火致癌,酗酒可助湿生痰损肝,使血糖升高。四要饮食宜多样化,合理搭配食物。多吃含铁与钙的食物。五要注意宜热忌凉、宜鲜忌陈,不鲜食物易致消化吸收不良。六要注意忌食甜食,甜食含糖量多,食后可加重病情。

2.起居有常

所谓起居有常,就是说要按照客观规律安排生活起居,订出合理的作息制度,作为规律,坚持长期执行。人的生理活动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如日周期性规律、月周期性规律、年周期性规律等。这些周期性规律,是生命在长期形成的过程中与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相适应的结果。人类在太阳系中形成,生命离不开太阳。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一周为一年,地球自转运动一周为一日。地球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都造成地球某点与太阳相对位置关系的周期性变化。与这种周期性变化相适应,人的生理活动也形成了年周期性与日周期性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受到干扰和破坏,出现紊乱,就会影响健康,酿成疾病。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就是为了保证正常的生理活动规律不受干扰和破坏,建立良好的、与外界相适应的生理活动周期。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强调生活要起居有常,认为“起居有常”是人能健康长寿而“尽终其天年”的基本条件之一。起居并不只是指起床睡觉,它还包括一天之内的其他活动。吃饭、工作、学习、娱乐、锻炼也都应该有常度。生活十分规律的人,这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甚至大小便也都可以有一定的时间规律。

每日按时起床,定时定量进食,按时工作,按时休息,按时进行锻炼和娱乐,按时人厕,按时睡眠,等等。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值得注意。清晨起床之后,最好做一些室外活动,如体操、打拳、舞剑、快走、小跑步等,这些活动能使人头脑清醒,精神振奋,使一个人的一天有个良好的开端,以饱满的精神投入一天的工作与学习中去。三餐饭按时吃,饭后休息一会,中饭后最好午睡片刻。晚间可安排一点时间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忌房事过度。《千金要方》中有这样的记载:“消渴由于盛壮之时,不自慎惜,恣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此皆由房事不节之所致也。”肾燥精亏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度的性生活,不论男女,均易消耗体力,伤精夺液,虚火内生,致“火因水竭而益猛,水因火烈而益干”,使病人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影响病情转好。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节制房事,对老年病人来说应戒绝房事,才能保养肾气,巩固疗效。临床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古今中外养生家及长寿者,大都有一套完整而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起居养生措施和规律性生活习惯。现代养生学家提出的达到健康长寿的要求是:每天睡七八个小时,按时吃饭,每餐饭间不吃零食,少饮酒,彻底戒烟。控制体重,一般不超过正常人体重的20%或不低于10%,有规律地进行锻炼,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检。有规律的生活符合人体的生理活动,有利于维护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保持大脑的健康,使人体新陈代谢正常,内环境稳定。相反,生活长期无规律,自由散漫,起居无常,精神过度紧张,长期过劳,暴饮暴食,大量吸烟酗酒,纵欲过度,不注意天气变化,不讲清洁卫生等,都不利于养生而可能导致早衰早亡。

3.气候变化须小心

春夏秋冬四季不同,风霜雨雪常有变化,气候与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认识,把这归纳为“风、寒、暑、湿、燥、火”六个字,它是导致疾病的外因。春季不要过早、过快脱去棉衣,因为春季如不注意气候变化,很易患流行性感冒。外出时不可穿衣太少,以免着凉。盛夏季节要防中暑,要注意休息,可饮一些淡盐水,还要注意食品卫生,谨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秋天气温逐渐转冷,是哮喘病发作的高峰,胃溃疡病也易在此时发生胃出血或穿孔,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的也比其他季节多,患各种慢性病的人要及时服药,注意预防。在严冬,气温下降可导致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或发生肺炎,气温骤降或有寒潮来时,能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所以在冬季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4.注意睡眠

有规律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一般来说,睡眠时间应随着年龄增长而延长。66~70岁的老人,平均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70~90岁的老人,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左右;90岁以上的老人平均每天睡眠10~12小时为宜。当然睡眠过多也不好。会产生“久卧伤气”的后果,应因人、性别及其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睡眠姿势以略为弯曲的侧卧有益于健康,侧卧又以右侧位为好,仰卧时应注意不要将手压在胸部。

糖尿病人的寤寐必须有时,醒时为寤,睡时称寐,寤寐必须相间,这是由人的生理特点决定的。中医古典医籍《黄帝内经》说:“阳气尽阴气盛则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痛。”就是说,随着人体阴阳消长的变化,阳消阴长时则眼闭欲寐,阴消阳长时则眼睁欲痛。睡眠应安排在每天相对固定的时间,一般情况下,糖尿病人不宜夜间工作,晚间就寝不要太迟,以21时前就寝为好,白天午间再睡1小时左右。但上述时间不是绝对的,要根据糖尿病人的各自体质和特点决定。总的原则是以睡眠充足而不过分为适宜。睡眠不足和过度,都会耗伤精气,产生眩晕头昏、体倦乏力等不适的感觉。

睡眠必须有一个适于安寐的环境。夜间入睡后以不被吵醒为好。卧室要通风,夏季保持凉爽,冬季保暖。以房间内不安装空调设备为宜。因为用空调后室内空气湿度改变,特别会使糖尿病人感到口渴不适、头昏眩晕、神倦乏力。

枕头的高低和软硬程度对睡眠关系也很大。枕头过高、过硬不好,枕头过软、头部过于下陷也会影响睡眠。床铺不要太软,更不宜太高。床铺的摆设以头西足东为好。睡眠时,要避免受寒,忌卧处当风,但义要注意紧闭门窗会使空气混浊,这对人体健康不利。糖尿病病人的枕头可用药物保健枕头。在枕头内放入适量天然药物,有一定的保健治疗作用。

睡眠差的糖尿病人要注意睡前调理。就寝之前,要使环境宁谧,卧室内尽量保持安静,室内光线宜暗淡。晚餐和睡眠之间应间隔一段时间。晚上进食、喝水都不要太多,因为胃中饱胀容易使睡眠不安。睡眠前不得多说话,更不要与家人剧烈争吵,恼怒、思虑、悲愤、大喜等情志过极或唱歌跳舞,都会影响入睡。就寝前可缓慢散步片刻,或作叩齿、咽唾等集中意念的动作,使情绪平和,身心放松,这样有利于人睡。睡前还可用温水洗足,按摩足心涌泉穴。睡眠差的病人,往往临睡前有紧张的心理,害怕晚上又不能人睡。有这样心理的病人,更应在心理上放松,并且有今晚就是通宵睡不着也无妨的念头,或许反而会有良好的睡眠。

5.要讲究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