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膳食营养与保健
29083700000049

第49章 风湿性疾病的营养治疗

风湿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s)简称风湿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风湿(rheumatism)一词是指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出现的慢性疼痛。风湿病在我国并不少见,骨性关节炎在50岁以上人群中可达50%,痛风性关节节也日逐增多。

第一节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属中医《痹症》的范畴。本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的患病率为0.32%~0.36%,患者总人数至少有400万。由于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会激发此病,而男性体内的雄性激素则对此病有抑制作用,所以女性患病率为男性的3倍,本病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感染因子一些病毒、支原体、细菌都可通过某些途径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如EB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支原体等。

2.遗传因素类风湿关节炎的家庭及同卵双胞胎中发病率约15%,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说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病变进入慢性期,滑膜变得肥厚,形成许多绒毛样突起,突向关节腔内或侵入软骨和软骨下的骨质,造成关节畸形。

3.外邪侵袭中医认为风湿病是风、寒、湿邪侵入人体所致,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后,导致筋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由此引起人体关节、骨膜、肌肉等部位发生红肿、疼痛或肢体沉重、麻木不仁。

二、主要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都可发病,35~50岁发病者占80%,60岁以上的发病率更高,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3倍。起病缓慢而隐匿,在出现明显的关节症状前有数周的低热、乏力、全身不适、体重下降等症状,以后逐渐出现典型的关节症状。如关节出现晨僵、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本病的关节炎主要累及小关节尤其是手关节的对称性关节炎,病情多呈慢性反复发作。本病是一种致残性很高的疾病,未经治疗的患者2年致残率约为50%,3年致残率约为70%。

三、一般治疗

由于本病的病因不明,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根治本病的方法及预防措施。类风湿性关节炎强调综合治疗,一般性治疗包括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理治疗及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有不同种类,主要是消炎和止痛药,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以控制病情,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近年研制成功的生物制剂-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能快速有效地控制症状、缓解病情,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治疗手段。被誉为“生物导弹”的抗体药物益普赛不但可迅速缓解关节肿痛,还能有效地阻止关节变形,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想药物。

中医认为在风、寒、湿邪中,以风邪为主要致病因素,所以在治疗风湿痛痹症时,总是以治风为先,特别强调祛风,若将风邪从体内驱逐出去,寒、湿邪方可随之而去,不然的话,风邪驱不出体外,停留于体内,就可能稽留寒、湿之邪,这样风湿痹症就会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所以治疗风湿痹症还应以“行血”为主,中医驱风行血和抗风湿是治疗风湿痹症的独特优势。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类风湿关节炎的饮食宜清淡,应多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尽量多吃蔬菜、水果。

2.适宜食物如绿叶青菜、韭菜、淮山、丝瓜、番茄、香菇、黑木耳、芫荽、羊肉、狗肉、泥鳅、蛇肉、木瓜、香蕉、柑橘、苹果等。

3.饮食禁忌不宜吃肥腻油炸的食物,以免影响脾胃的运化而生湿,造成病情加重的后果。有研究证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每天吃大量肥肉,可加重关节炎症状,有的甚至出现肿胀、强直、活动障碍等,在停止吃这些食物后,症状便很快缓解消失。因为肥腻食物在体内氧化过程中会产生酮体,酮体增多会引起代谢失调,强烈刺激关节。禁吃甜食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关节疼痛、肿胀等。茶叶、咖啡、柑橘、乳制品可能会使病人的症状加重。

(二)药膳

1.苡米蛇肉汤

成分 苡米仁100g、蛇肉250g,煲汤。

功效 祛风通络、渗湿除痹。

适应 类风湿关节炎。

2.续筋壮骨汤

成分 续断50g、猪筋100g,煲汤。

功效 补肾壮骨、祛风除湿。

适应 风湿性关节炎。

(三)营养补充剂

适当地补充有关营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防治有非常好的作用,如锌离子有抗炎作用,在体内可稳定溶酶体膜,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阻截炎性反应物质的释放,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从而减轻和改善症状。可给予以下营养补充剂:钙镁片、健节康、锌制剂、B族维生素、维生素A、葡萄糖胺片。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本病常发生于育龄妇女,约占90%,我国患病率约为70/10万。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和性激素有关。

1.遗传因素同卵双胎者发病率约为40%,患者家庭中患本病的可高达13%,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2.环境因素日光、紫外线、某些化学药品(如青霉胺、磺胺类等)、某些食物成分(如苜蓿芽)都可能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

3.性腺激素雌激素可能会促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如育龄妇女的发病率高于男性9倍,非性腺活动期的女性(<13岁、>55岁)的发病率显著减少。妊娠可诱发或加重SLE,而终止妊娠后本病往往可以缓解。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具有遗传素质的个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促发了异常的免疫应答,持续产生大量的免疫复合物和致病性自身抗体,引起组织器官损伤而发病,故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及沉积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主要机制。

二、主要临床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早期仅可侵犯1~2个器官,因而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以后可侵犯多器官,而使临床表现复杂,大多数呈缓解与发作交替出现。临床上可以表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害的症状。

1.全身症状活动期患者大多数有全身症状,约90%以上患者在病程中有各种热型的发热,还有疲倦、乏力、体重减轻等。

2.骨关节痛在病程中约90%患者有关节痛,最常见于手指、腕、膝等关节。

3.皮肤损害约80%有皮肤损害,40%的患者面部有蝶形红色皮疹,偶可见盘状红斑。

4.肾脏病变几乎所有患者的肾组织均有病理改变,但有临床表现者仅约75%,以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者多见,患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晚期发生尿毒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见死亡原因。

5.心脏病变约30%患者有心脏病变表现,其中以心包炎最常见。

6.肺部病变约35%患者有胸膜炎,少数患者可发生狼疮肺炎。

7.神经系统可累及神经系统任何部位,以中枢神经系统,尤其脑最为多见。

8.消化系统约30%患者有食欲不振、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9.血液系统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约60%有慢性贫血等血液病变,白细胞减少最常见,其次为血小板减少。

10.眼部病变有出血、****水肿、视网膜渗出物等眼底变化和干燥性角膜炎。

中医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将系统性红斑狼疮大致分为二型:

1.毒热型发热、出疹发斑、关节红肿疼痛等,相当于急性期系统性红斑狼疮;

2.阴虚型腰酸、耳鸣、盗汗、五心烦热、大便干结等,相当于慢性期系统性红斑狼疮。

三、一般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尚不能根治,但合理治疗后可缓解,尤其是早期患者。治疗原则是活动期且病情重者,给予强有力的药物控制,常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病情缓解后,可采取维持性治疗措施。

四、膳食营养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长,受损脏器多,患者体质大都虚弱,营养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一)饮食

1.饮食原则饮食应清淡,多吃富含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

2.适宜食物有萝卜、冬瓜、西瓜、丝瓜、藕、芹菜、黑木耳、香菇、银耳、豆芽、百合、芋头、花菜、甘蓝、鸭肉、甲鱼、水蛇肉等。

3.饮食禁忌忌食辛辣、温热食物,避免烟熏、油炸、肥腻的食品,如狗肉、猪头肉、鹅肉、羊肉、公鸡肉、螃蟹、虾、杏、桃、龙眼、荔枝、茄子、荠菜、洋葱等。

(二)药膳

1.杞鸭化斑汤

成分 金银花100g、生地100g、枸杞子50g、老鸭500g,煲汤。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适应 急性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毒热型)。

2.熟鳖滋阴汤

成分 熟地100g、西洋参10g、甲鱼500g,煲汤。

功效 滋阴降火、益气生津。

适应 慢性期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型)。

(三)营养补充剂

蛋白质粉、螺旋藻、松花粉、蜂胶、B族维生素、辅酶Q10、维生素C、灵芝孢子粉胶囊、葡萄子精华素。

第三节 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osteo arthritis)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质增生、骨关节病,是中老年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和年龄、性别、民族以及地理因素有关,如45岁以下女性患病率仅2%,而65岁以上达68%,55岁以下男女骨性关节炎关节分布相同,而高龄男性髋关节受累多于女性,女性则以手骨性关节炎为多见。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可能与患者自身易感性以及导致特殊关节部位的生物力学异常的机械因素有关。软骨变性为本病特征性病理改变。

1.易感因素包括高龄、肥胖、性激素和骨密度降低、过度运动,其他疾病及遗传因素等。

2.机械因素如创伤、关节形态异常、长期以来反复持续使用某些关节的职业、剧烈的竞技运动等。

中医认为本病是风、寒、湿邪侵入人体肌表、经络,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肢体关节疼痛。

二、主要临床表现

骨性关节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症状多见于40岁以后,主要症状有疼痛、晨僵,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肿胀、局部有压痛、关节活动可听到骨摩擦音,甚则关节畸形、丧失活动功能。由于受累关节常见于髋、跖趾关节、颈椎、腰椎等部位,故还可出现受累关节的相关症状。

三、一般治疗

目前只能对症治疗,要根据不同情况用药和自我调理。理疗、镇痛剂或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一般来说,疼痛不严重时不一定持续用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有利于病情恢复。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膝、髋关节功能严重障碍者。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严重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者仅属少数。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宜清淡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适宜食物海带、白菜、花菜、茄子、黄瓜、番茄、土豆、香蕉、苹果和梨等碱性食物。

3.饮食禁忌忌高脂饮食,平时不宜吃奶油、油条一类食品,炒菜烧汤均应少放油。这样可以帮助症状的缓解和病情的改善。若多食肥肉,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产生湿邪。湿邪是一种阴邪,可以进一步加重风湿关节炎的症状。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一种酮体,过多的酮体,对关节炎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以致诱发和加重病情发展。

(二)药膳

1.鸡爪强筋汤

成分 鸡爪100g、鹿筋50g、当归50g,煲汤。

功效 强筋健骨、活血止痛。

适应 骨性关节炎。

2.鳝鱼养骨汤

成分 猪大骨500g、鳝鱼150g、金针菜(干)50g,煲汤。

功效 祛风除湿、利筋通脉。

适应 关节疼痛。

(三)营养补充剂

骨性关节炎患者骨质中钙、镁、锰、硒等矿物质减少,蛋白质亦有不足,故应通过营养补充剂补充钙、镁、硒等。常用的补充剂有:健节康、钙镁片、蛋白质粉、B族维生素、松花粉、葡萄糖胺、葡萄子精华素。

第四节 大骨节病

大骨节病属地方性畸形性骨关节病,其原发病变是四肢软骨的变性和坏死,继之出现邻近骨组织的破坏、增生、变形,最后形成典型的骨性关节炎。本病均发生在儿童管状骨干骺闭合以前,在成人中很少有新发病者。大骨节病是我国危害极大的四大地方病之一,患病人数约35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冷湿的低硒带。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大骨节病的病因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地球化学学说认为病因是锶、钡中毒,其后又提出了缺镁、钙、硒、硫等,其中缺硒的有关研究最多。

2.有机物中毒学说认为水质污染,导致饮水中有机酸增多,引发大骨节病。

3.真菌毒素中毒学说近30多年来,在广泛现场工作和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流行病学、T-2毒素的化学确认、实验病理等研究,认为病区谷物镰刀菌产生的T-2毒素是大骨节病的病因。

大骨节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在软骨细胞,为软骨的营养不良变化,如软骨的萎缩、变性和坏死,病变累及骺板全层,可发生骨骺早期融合、长骨过早停止生长,导致短指(趾)、短肢畸形,关节增大、变形。

二、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为乏力、关节僵硬和握拳不紧,随后可有受累关节疼痛、增粗、变性和活动障碍,手指末节向掌侧屈曲,不能伸直,严重者出现短指(趾)、短肢畸形。还有四肢肌肉萎缩、肢体关节活动困难等,可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患者精神状态正常,无智力低下的表现。

三、一般治疗

大骨节病的早期患者只要脱离可能的致病因素,可望完全恢复正常而不留病变痕迹,但对已出现骨骺、指骨骨端等病变畸形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些治疗措施可阻止、减缓病变的发展或帮助恢复部分关节的功能。

四、膳食营养

膳食营养对防治大骨节病有重要的作用,可预防本病的发生和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

(一)饮食

1.饮食原则大骨节病患者体内主要缺硒,其次是缺乏锌、锰、铁、硅等矿物质,因此,患者的饮食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硒、锌、铁等。

2.适宜食物有兔肉、鸡肉、黑鱼、泥鳅、牡蛎、海参、韭菜、金针菜、黄瓜、菠菜、大蒜、黄豆、海带和木菠萝、黄梨、香蕉、红枣、胡桃、花生等水果。

3.饮食禁忌停止食用病区的玉米和麦类,或降低粮食污染程度,把T-2毒素含量减少到100mg/g以下,否则不能食用。不宜吃辛辣油腻和影响上述营养物质吸收的食物,如茶叶、笋干。

(二)药膳

1.田七鱿鱼汤

成分 田七10g、鱿鱼50g,炖汤。

功效 舒筋活血、祛淤消肿。

适应 防治大骨节病。

2.冬红猪蹄汤

成分 冬菇50g、红藤50g、猪蹄500g,煲汤。

功效 强筋健骨、补硒活血。

适应 大骨节病的防治。

(三)营养补充剂

防治大骨节病,可用******钠、硒酸脂多糖、富硒菜、富硒麦芽或富硒酵母等来补硒,会取得明显的疗效。同时,还可补充钙、锰、锌等矿物质的营养补充剂,如纽崔莱钙镁片、多种营养素片、富硒酵母、葡萄糖胺片。

第五节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多见于青少年,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慢性进展性风湿性疾病,为常见风湿性疾病之一,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0.4%,但接近95%的患者都是青壮年,其中又以16~37岁男性发病最多,堪称“青壮男杀手”。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1.遗传因素本病的发病大部分与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相关,可达90%以上的患者为HLA-B27阳性。

2.环境因素一般认为和某些肠道阴性杆菌的感染有关。

本病由于病原体,如某些肠道革兰阴性菌和HLA-B27分子存在共同的抗原决定簇,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在抗击外来抗原时不能识别自我而导致自身免疫而引发疾病。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等骨附着部位炎症、纤维化以至骨化为本病的基本病变。

二、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发病年龄多在10~40岁,以20岁为高峰,16岁以前发病者称为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45~50岁以后发病者称为晚起病强直性脊柱炎。起病大多缓慢而隐匿,男性多见,病情较女性严重。早期表现为转移性、上行性腰背疼痛,症状常为腰骶痛或晨僵,症状可向下肢放射,类似坐骨神经痛。典型表现为腰背痛、晨僵、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制和胸廓活动减少,随着病情进展,整个脊柱可自下而上发生强直,先是腰椎前凸消失,进而驼背畸形、颈椎活动受限,胸肋连结融合、胸廓变硬、呼吸靠膈肌运动。发病超过16年的患者致残率可达50%~70%。晚期病例常伴严重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颈椎骨折常致死亡。

三、一般治疗

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主要治疗是缓解症状,保持良好姿势和缓解病情发展。应鼓励患者适当锻炼,注意立、坐、卧的正确姿势,坚持脊柱、胸廓、髋关节活动。宜睡硬板床,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必要时可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以减轻疼痛和晨僵。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宜吃清淡的饮食,多吃富含硒、钙、镁、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具有活血祛风、通络止痛的植物性食物对本病的治疗更为有利。

2.适宜食物可多吃猪排骨、鹿肉、狗肉、牛奶、豆类、海带、紫菜、木耳、乳酪、芹菜、丝瓜、芝麻、莲子、韭菜、刀豆、核桃、柑橘等具有通络止痛、活血祛风作用的富含矿物质的食物。

3.饮食禁忌忌生冷性寒凉的食物。

(二)药膳

1.狗脊猪骨汤

成分 狗脊30g、寄生30g、猪腿骨300g、牛膝15g,煲汤。

功效 祛风通络、活血壮骨。

适应 强直性脊柱炎。

2.杜蛇活血汤

成分 活血藤100g、杜仲50g、蛇肉500g,煲汤。

功效 补肾壮腰、活血舒筋。

适应 强直性脊柱炎。

(三)营养补充剂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含硒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口服硒酵母等硒的营养补充剂后,该酶的活性提高,疗效也得到加强。同时,患者含锌、铜的过氧化物岐化酶的活性也比正常人低,补充锌后也有疗效。晚期患者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故应增加钙、镁等矿物质营养补充剂,可选用以下营养补充剂:硒酵母、钙镁片、维生素B、松花粉、蜂胶、葡萄子精华素、葡萄胺片、健节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