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特定地区,长期流行的地方病,也反映出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元素在地壳表面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局部地区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就可能使当地居民从环境中摄入的元素量超出或低于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化范围,导致某些地方病的流行。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就是一种世界性的地方病。据统计,全世界患甲状腺肿的病人约有2亿。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地区,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大湖盆地周围地区,大洋汾新西兰的一些地区。甲状腺肿是环境中碘元素分布异常引起的。环境中缺碘,人体摄入的碘量满足不了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需要,就会发生缺碘性甲状腺肿;如果人体摄入碘量过多,又会阻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而引起高碘性甲状腺肿。
地方病的流行,除环境中元素分布异常外,还有些是由于有的地区某些致病生物或某些传染疾病的生物易于孳生繁殖而引起的,如过去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血吸虫病,就是由于当地钉螺繁殖,作为血吸虫的中间宿主而危害人群的。
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人类在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正在局部地区改变着环境中的元素分布。目前,人类不仅利用地壳中已知的89种天然元素,还开始取得和部分利用地壳中不存在的16种元素。此外,人类还创造了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状态,如自然界里不曾有过单纯的铁、铅、铜、锌等元素,而现在这些元素的制品充斥了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人类还利用环境中的元素来合成各种化合物,包括那些自然界根本就不存在的化合物。例如,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约为50万种,每年产量约6000万吨。这一切都在深刻地改变着环境原有的状态。据报道,在某些地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使地下水含氟量提高了10~20倍,从而成为高氟地区。如果当地居民长期饮用高氟的地下水,就可能出现斑釉齿等病症,出现与地方性自然高氟区同样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