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是文科实验教学法的一个组成部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与知名学者的交流创造良好的机会。有许多学生就是在这些场合中对以往只听过名字的专家学者有了感性的认识,继而对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确定自己要继续深造的目标的。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不仅仅是作为沉默的听众,而是要勇敢地发言、提问,不要害怕说自己的问题会有多幼稚;要告诉学生,个人的学术积累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只有一步步地朝前走,才能有所进步,这方面的经历多了,有朝一日回头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成长过程,那种欣喜和自信是别人无法给予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不同的个性和心理,不宜一味怂恿或强迫学生去提问,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紧张,很可能适得其反。可以鼓励学生专门预备一个记录本做会议记录,会后组织学生对会议进行评论,结合各自的经历来谈,这样学生个人的兴趣得到展示和发展,所学的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学生的个人素质也会明显提高。
文科实验教学法还有其他的形式,例如让学生参与教学,先由学生备课主讲,再由教师补充点评。可以由不同学生讲同一部分,也可以讲不同部分,并开放提问,促进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如,鼓励学生用学到的调查方法调查校园中、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形成调查报告,能发表的就发表;如鼓励学生做课题设计,申请各种基金资助调查等,目的都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个人素质。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具体实践的开展,文科实验教学法还会得到不断丰富,会有更多的灵活的形式。
有人会提出自然科学的实验教学法是可以重复的,而大学文科的田野调查是不可重复的,这种田野调查能称为实验教学法吗?回答是肯定的,大学文科的田野调查可以称为“实验”。为什么?这正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同之所在。在此,我们不能用自然科学的眼光和规范去看文科的实验教学,如上文所述,文科实验教学法指的是在教育人类学和社会科学质性研究方法的相关理论指导下,在高校文科——主要是指社会科学的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结合相关教学科目进行规范、系统的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以个人或小组进行的田野调查、组织读书会和研讨会,鼓励学生参与高级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的实践性的“实验”。这些实践活动之所以可以称之为“实验”,就是因为这也是一种把课堂里所学习到的理论和方法,到社会这个大实验室进行验记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此,笔者相信人们是不会引起误解。
三、实践个案:本科生文化人类学课程的教学考察
在2000年刚开始运用文科实验教学法的时候,我们针对的是大三年级的学生,当时文化人类学是作为一门选修课来教授的,通常这种条件下,学生的出勤率不会太高。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的出勤率几乎都保持在90%以上,在最后社会调查实践阶段达到100%,有的学生正在外地实习,还特意赶回来参加。课后许多学生都向教师和助教反映说,这样的课应该早开,如果在一年级的时候能够听过这样的课,自己好多想法都会改变,不会那么肤浅。但是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还无法在低年级展开。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曾经给学生中文、旅游管理、对外汉语、历史学、档案学、社会学、新闻学等专业的学生开设过文化人类学课程,并针对他们的专业特性,以文化人类学课程为依托,运用文科实验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从2002年开始,我们大胆地提出了研究生和本科生联同培养的体系。
2004年我们面向中文学院02级学生开设了文化人类学选修课,汉语言文学和编辑学两个专业共290名本科生全部选修了这门课。在实践中,我们抓住了教学和实践两大块内容来进行。
在教学方面,要上好这样的大课确实有难度,单凭教师一人之力很难顾得过来,因此在具体做法上,我们首先采用了文科本科生与人类学硕士研究生联同培养的方式。由6位人类学硕士研究生担任《人类学通论》课程的助教,每人分别负责一章内容的讲授与讨论,并与本科生代表共同讨论与组织社会调查事宜。这些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不存在很高的“辈分”关系,他们更容易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平等的关系。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提问、讨论、评议和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在每堂课开始由主持者围绕着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提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让在场的同学回答并进行小结,根据同学的回答引出本次课的中心内容。主持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围绕课程中心内容引起小规模的讨论,针对讨论进行评议,在这个基础上引入授课。
其次,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注意援引事例来说明。比如在讲述族群理论的时候,教师举的是当时海峡两岸三地盛大的客属恳亲活动这个例子,由此引入了运用族群认同、族群边界等概念进行分析,由于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使同学能更好地吸收和消化理论。
在课程中期,我们布置了一项小小的考核,没有采用一般所用的笔试或者论文的形式,而是让学生根据人类学通论课的学习内容,做一个对自己家族谱系的记录,这既是为后来的社会调查打下基础,也是让学生学会注意自己身边的人与事,去了解一些自己原以为了解得很清楚而实际上没有认识到的情况。此外,我们还列出了一些人类学的经典着作和导读教材,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预计在2007年,我们所编撰的人类学原着导读教材,作为我们现行所使用的《人类学教程》(徐杰舜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的配套教材将要出版,届时将有利于推动文科实验教学法的应用和完善,对指导学生组织读书会、研讨会等学习活动将有很大的帮助。
实践方面的教学内容是文科实验教学法的重头戏,因此我们在这方面所花费的精力最多。首先就是在上课的时候,专门开辟章节来教授田野调查入门,通过中期考核训练学生的一些田野技能;在平时的课程中,都注意向同学阐述不同章节的内容与田野调查的关系,做好理论准备工作。
这一次本科生进行社会调查的地点是南市的沙镇下辖的平村,这个村子是沙镇最大的村子,是一个汉族平话人的村落;也是其中一名助教进行蹲点调查的田野点,因此就由他全面负责调查活动。选择这个点有两方面考虑:一是由于课程时间、调查经费和人员安全因素所限,要安排近300名学生在一天之内完成调查,而且是两人一组分散入户调查,其风险性是很高的,因此理想的田野点应该是已有研究基础的,而且之前的研究者在当地已打下良好的人事基础,能够一同前往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当地政府和村干部的充分配合,确保调查活动顺利开展。第二个原因是,平村共有9个生产队,人口数为1600人,户数在300户以上,能够充分满足调查的需要。因为在实际调查中,很可能会遇上空户、无法提供有效信息的家户、拒绝合作的家户等情况,调查小组要多跑几户才可能遇上合适的访谈对象。因此,村落的规模是影响调查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确定了调查点之后,我们主要做了四方面的组织准备工作,一方面是带领部分学生代表到平村进行摸底考察,联系好当地的村委会干部和各村民小组组长、生产队队长等,让他们画下平村的平面图,并亲自按图走一遍村落。回来之后,我们根据平面图进行了稍微的调整、修改和誊抄,并印刷出来届时每个小组一份。在出发之前,召集全体同学开一个短时的分工会,由学生代表将平村的基本情况介绍给大家,负责人补充和强调一些调查注意事项。另一方面,让每班的一个学生代表组织本班的人员分组,基本上是两人一组,至多不超过三人一组,然后由负责人按照班级分配到不同的生产队,负责人自己也参加某一调查小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给每一生产队的调查组分别指定一名由人类学硕士研究生担任的助教,协助同学们解决问题、完成调查,并及时向负责人汇报情况。还有一方面的准备工作,就是协助学生代表向学院申请研究经费,让学生代表负责把车辆联系落实。最后,最重要的方面是,负责人要拟出调查提纲,并经指导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讨论经过后拿去印刷。调查提纲不应完全是选择题,还涉及了判断题、简答题和发挥题。这次由于事先知道当地有一个很出名的平村平话师公剧团,在沙镇一带非常活跃,因此在设计调查问卷的时候,除了基本的村落情况外,我们特意增加了这方面的调查内容,包括师公剧团的人员组成、当地人对他们的看法、师公戏在当地的影响力等,都是半结构式的问题。
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之后,我们于2004年12月22日来到平村开展调查。由于事先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当地村委会干部的配合度很高,村支书、村主任、村委员和9个生产队的队长都早早来到村委等候,每个队长亲自带着同学到自己的片区去,有的队长带着同学挨家挨户地敲门,直到每个调查小组都找到合适的访谈家户才离开;村主任和村支书不仅很乐意接受同学的访谈,也亲自领着同学到村子里去做调查。负责人则在不同的片区之间奔走,预备应对紧急情况。虽然我们所预料的在调查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都出现了,但是由于有了心理准备,大多数同学仍能够克服困难。很多同学都提前完成了调查任务,原定计划是傍晚6点收队的,但是有的小组在下午4点就全部完成了调查,回到集合地点。在这次调查中,不停地有同学向我们反映自己调查的收获和心得,我们也惊喜地发现许多同学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发现了与过去不同的自己,和与过去不同的同学。田野调查成为我们师生共同分享的愉快经历,大家一致认为,在这个过程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充满坦诚,令人感动。在离开平村的时候,有的同学眼眶不禁湿润了,他们将永远记得平村善良的人们,自觉去思索关于农村、农民的社会现实问题,希望自己将来能够为他们做点实际的事情。
于是在回来的路上,趁着同学们的兴奋还未降低,我们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上交一份田野日记,告诉大家这门课的期考成绩就是由田野日记和社会调查问卷两部分组成。相对其他很多课程来说,这种考核方式比较有趣而且负担较轻,因此大家都非常乐意接受。对我们来说,学生的田野日记充分表达了他们对本课程的真实感受和建议,成为我们实验教学法评估的重要资料来源。
以下就是摘自学生的田野日记片段:
平村三记
黄小明中文学院文学02(3)班
2004年12月22日星期三晴
今天是初冬难得的一个晴天。虽然有风,但是拂面的感觉只会让人感到久违的惬意。……早上10点,我们集合在综合楼报告厅,仔细倾听徐教授讲述田野调查的相关事项,随后,发到我们手中的,是一份调查问卷表,指明了我们调查的方向,另外还有一张调查所在地的简图,上面的文字标题是:南市沙镇平村简图。
中午12点半,我们准时出发。……首次进行独立的走村入户的调查采访,不免有些好奇,但是又担心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而导致尴尬等问题的出现。于是,在车上,大家纷纷讨论着许多程序和细节上的问题。……
中午一点半,我们来到了平村。在村公所里,村委的领导纷纷对我们的到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让我们心中少了一些惶恐,而多了一份温馨。而后,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开始进行入户采访调查。
……
我和我的同学:韦韦、林鹃、苏红一行四人进入了村二队平来、平有两兄弟合住的家中。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平村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的家庭都四由兄弟合住组成的大家庭。……我们四人兵分两头,我与韦韦同学一组采访大哥平来,而林鹃和苏红同学为一组采访弟弟平有。
……简单的介绍后,我们即对他们村存在的“大家庭”现象进行了提问。他提起,兄弟合住的住房是94年新建的,在这以前,整个大家庭也是合住在一起的。……经济上两家是各自独立的,母亲由两家共同赡养。兄弟彼此的家庭如果有困难,是会相互扶持的。由此,我们明白了他们的“大家庭”的实质:经济上各自独立,有一部分家产,如房屋是大家共有、不分彼此的,而血缘上的关系并未因经济上的关系而淡化,不会“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与中国农村典型的注重血缘关系是不谋而合的。
在了解了“大家庭”模式后,我们又问起了他家庭的经济状况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他与相当一部分村民一样,是粮食生产者,主要靠自己的劳动成果谋生。……他说到,村中富裕的家庭一般都是依靠科学种植四季豆和水果生产以及水产养殖而致富的,而村中也有一些困难的家庭。困难的家庭主要有三个原因:1、子女过多,经济负担重。……2、家庭缺少劳动力。……3、天灾人祸。……
问完了经济情况,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随后,我们又谈到了平村的师公戏。从平来口中得知,师公戏早期叫唱师、跳师、亦称傩戏等,主要流布于广西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师公戏依民族、语言、音乐唱腔和流行区域有不同的分类。就民族而言,氛围汉族师公戏,壮族师公戏等,师公戏又有平话师公戏和壮话师公戏之分。平村是汉族村落,所持方言是平话,因此,平村的师公戏属于汉族平话师公戏。……平村的师公戏在当地是很出名的,虽然别的村镇也有师公戏团,但是平村的师公戏是唱得最好的,因此每逢有什么大事发生要唱戏时,别的村镇也会舍近求远的来请平村的师公戏团去唱。……谈到师公戏今后的发展,他说,传统的东西无论怎样,都应该传承下去,既是对前人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的尊重。
时至下午4点,我们的采访已经接近尾声,……他送我们出门,并强塞给我们他家种植的甘蔗,我吃着那甜甜的甘蔗,感觉到自己又回到了家乡的农村。的确,农民是热情的,这在中国的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真正动人的在于欢声笑语中所体现出的那种鲜活的民俗精神,生活无论多么贫困、多么单调,人生无论充满多漫长的苦难,都无法泯灭人们对于生活的热情,这就是我们的民族。
……
2004年12月23日星期四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