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80首
29041300000005

第5章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天下名山大川往往都有李白的足迹,他辞官后有一段时间隐居在庐山读书,所以庐山上至今尚有李白读书台。唐代徐凝《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也是描写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的,可是却没有李白的好,这是因为它缺乏新奇夸张的比喻,不够生动。赠zènɡ孟mènɡ浩hào然rán

〔唐tánɡ〕李lǐ白bái

吾wǔ爱ài孟mènɡ夫fū子zǐ① ,风fēnɡ流liú天tiān下xià闻wén。 红hónɡ颜yán②弃qì轩xuān冕miǎn,白bái首shǒu卧wò松sōnɡ云yún③。 醉zuì月yuè④频pín中zhōnɡ圣shènɡ,迷mí花huā不bú事shì君jūn⑤。 高ɡāo山shān安ān⑥可kě仰yǎnɡ,徒tú此cǐ⑦ 挹yì清qīnɡ芬fēn。

注释

①夫子:对男子的敬称。 ②红颜:少壮时。 ③卧松云:指退隐山林。 ④醉月:月下醉酒。 ⑤事君:为皇帝服务。 ⑥安:岂。 ⑦徒此:惟有在此。

诗意

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功名爵禄,晚年在青松白云间隐居。在月光下饮酒常常沉醉,迷恋景色不愿意侍奉国君。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样怎么能够仰望得到?我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崇仰你清香的德行。

赏析

诗人对孟浩然不图名利,淡泊清高的品格予以了赞颂,表现出诗人与孟浩然深厚的情意,同时抒发了诗人敬仰孟浩然,羡慕他的生活的情绪。

全诗自然豪放,工整流畅,意境深远。

背景知识

李白 (公元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帮你朗读

这是一首五音律诗,韵脚为闻、云、君、芬,押的是en/un韵。

延伸阅读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最能反映李白性格的一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也是李白遭权贵谗悔,被放逐蛮夷之地,客死他乡的重要原因。

赠zènɡ 汪wānɡ 伦lún

〔唐tánɡ〕李lǐ白bái

李lǐ白bái乘chénɡ舟zhōu将jiānɡ欲yù行xínɡ①,忽hū闻wén岸àn上shànɡ踏tà歌ɡē②声shēnɡ。桃táo花huā潭tán水shuǐ深shēn千qiān尺chǐ,不bù及jí汪wānɡ伦lún送sònɡ我wǒ情qínɡ。

注释

①将欲行:将要出发。②踏歌:一边用脚打拍子,一边唱歌。

诗意

李白正要登舟远行的时候,忽然听见岸上传来阵阵的踏歌声,原来是汪伦赶来为自己送行,这让诗人非常感动,汪伦的情谊真是比脚下深达千尺的桃花潭水还要深啊!

赏析

这是一首即兴而作、自然真挚的诗歌。前两句叙事,展示了离别的场景,后两句抒情,用了一个独特的比喻,把无形的不能描摹的情谊比喻为眼前可见的深深的潭水形象,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了情意的存在和温暖;“深千尺”当然是夸张,但由于感情的真挚,所以令人不觉得是夸张,反而深深理解了李白和汪伦之间令人感动的深厚友谊。

背景知识

李白 (公元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行、声、情。押的是ing/eng韵。

延伸阅读

桃花潭,在安徽泾县。李白在天宝十四年(755)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览了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很仰慕李白,经常酿美酒招待他,临走时,又特地来为他送行,李白就写了这首诗留别。“桃花潭水”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桃花潭这里也留下了很多古迹,如潭的东岸,现在有踏歌岸阁,上面题着“踏歌古岸”,西岸还有钓隐台等。

秋qiū 浦pǔ 歌ɡē ①

〔唐tánɡ〕李lǐ白bái

白bái发fà三sān千qiān丈zhànɡ,缘yuán ②愁chóu似sì个ɡè③长chánɡ。不bù知zhī明mínɡ镜jìnɡ里lǐ,何hé处chù得dé秋qiū霜shuānɡ ④。

注释

①秋浦歌:是诗人在秋浦时作的一组诗,共十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五首。秋浦,唐代县名,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境内有秋浦湖。②缘:因为。③个:这样,这般。④秋霜:秋天的白霜。这里比喻头发像秋霜一样白。

诗意

头上的白发三千丈,因为忧愁太多才会这么长,我独自照着镜子陷入沉思,真不知头发上哪里来的这么多秋天的白霜。

赏析

本诗是李白天宝十三年由金陵至秋浦度岁而作。第一句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夸张地描摹头发似有三千丈,起句怪甚,似乎不可理解。第二句则为注解。“白发三千丈”是形容诗人心中的愁情之深长,然后展开奇特的想象,“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满头乌黑的头发因愁情之深而尽染秋霜,最后一句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郁郁不得志的情怀,显而易见,此诗运用的是倒装手法。按情理应是先照镜子,这才发现白发,进而由白发推及心灵深处的愁情。诗人这样倒装起句,四句三折,中设一反问,致使这首写愁的遣兴之作,更形象,更生动,更曲折,更感人。全诗起势奇特,结语风趣,更显愁苦。

背景知识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巴尔喀什湖附近),他即出生于此,幼时随父迁居锦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多才,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二十五岁离蜀,常漫游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写出许多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诗篇,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其诗风多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充满丰富的幻想,形象鲜明,语言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诗中多用夸张和神话故事,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流传下来的诗近千首,有《李太白文集》。

帮你朗读

此诗的韵脚为丈、长、霜,押ang韵。

黄huánɡ鹤hè楼lóu送sònɡ孟mènɡ浩hào然rán之zhī广ɡuǎnɡ① 陵línɡ

〔唐tánɡ〕李lǐ白bái

故ɡù人rén西xī辞cí黄huánɡ鹤hè楼lóu,烟yān花huā②三sān月yuè下xià扬yánɡ州zhōu。孤ɡū帆fān远yuǎn影yǐnɡ碧bì空kōnɡ尽jìn,唯wéi见jiàn长chánɡ江jiānɡ天tiān际jì流liú。

注释

①之:前往。广陵,即扬州。②烟花:指春天繁华艳丽的美景。

诗意

老朋友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春光明媚的三月,前往扬州。我站在江边遥望,那一叶小舟慢慢消失在水天的尽头,终于看不见了,只看见长江水,带着我的思念,向天边奔流。

赏析

这也是一首送别诗。黄鹤楼,在湖北武汉长江边,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故人,指的就是孟浩然,扬州在长江下游,所以说“西辞”,即辞别了西面的黄鹤楼,往东面的扬州出发。这是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和朋友离别,诗人目送孟浩然远去,一直看到船帆慢慢消失,可见在岸边遥望了很长的时间,这更突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而李白对朋友的深情、对繁华扬州的向往,也都寄托在这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之中。开阔的景色、深长的情谊、悠远的意境,共同构成了这幅充满注释的临江送别图。

背景知识

李白 (公元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楼、州、流。押的是ou/iu韵。

延伸阅读

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岁,成名比李白早。李白刚离开四川不久,就与孟浩然有交往,他曾经写过一首《赠孟浩然》诗,其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表达了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景仰和尊敬。李白后来名满天下,但和其他诗人的关系都很好,并没有因为自己名气大而瞧不起别人,真正有才华的人都是很谦虚的。

望wànɡ 天tiān 门mén 山shān ①

〔唐tánɡ〕李lǐ白bái

天tiān门mén中zhōnɡ断duàn楚chǔ江jiānɡ②开kāi,碧bì水shuǐ东dōnɡ流liú至zhì此cǐ回huí。两liǎnɡ岸àn青qīnɡ山shān相xiānɡ对duì出chū,孤ɡū帆fān一yī片piàn日rì边biān来lái。

注释

①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岸叫博望山、东梁山,西岸叫西梁山。 两山夹江对峙,像一座门户,所以叫天门山。②楚江:安徽在春秋战国时是楚国的地方,所以这一段长江也可以被称为楚江。

诗意

奔腾的长江水将天门冲开,一路东流到此,回旋徘徊,折而向北。两岸青山夹江对立,扑入人的眼帘,在水天相接、红日升起的地方,一片白帆从空飘荡而来。

赏析

这首诗写天门山雄伟壮美的景色。诗人的想象力在任何时候都不缺乏。在他的想象中,天门山像一座大门,阻挡着江面,而长江水流到这里时,奔腾汹涌,冲开了这座门户,顺着山势转向北流。题目叫《望天门山》,写的是远望之景,但诗人究竟站在哪里远望呢?有人说是在船上,有人说是在岸上,其实当诗人发挥想象力时,站在哪里都是可能的。第三句写两岸青山迎面而来,明显是船行水上、人在船中时的感觉,而第四句写船从日边来,又似乎是站在远处岸边遥望时的景象。诗人的思绪是神奇而活泼的,诗歌不是散文,不必把它看得太实在,我们应该跟着诗人的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壮丽动人的祖国山川。

背景知识

李白 (公元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开、来。押的是ɑi韵。

延伸阅读

晋朝大画家顾恺之向他的上司殷仲堪借得布帆,驾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请他不要担心。从此人们就用布帆无恙这个典故指旅途平安,无病无痛无意外。跟布帆无恙意思接近的是一帆风顺,是说旅途一路平安,是常用于祝福的话。

早zǎo发fā白bái帝dì城chénɡ ①

〔唐tánɡ〕李lǐ白bái

朝zhāo辞cí白bái帝dì彩cǎi云yún间jiān,千qiān里lǐ江jiānɡ陵línɡ②一yī日rì还huán。两liǎnɡ岸àn猿yuán声shēnɡ啼tí③不bú住zhù,轻qīnɡ舟zhōu已yǐ过ɡuò万wàn④重chónɡ山shān。

注释

①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白帝山上,地势很高。②江陵:今属湖北,距离白帝城1200里路。③啼:悲哀的鸣叫。④万:形容数量很多。

诗意

早上从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坐船顺流东下,水流湍急,船行迅速,千里之遥的江陵,似乎只要一天工夫就能回还。耳边只听见两岸的猿猴叫个不停,小船已飞快地越过一重又一重的崇山峻岭。

赏析

李白在安史之乱中,由于受到永王李的牵连,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途经白帝城时,忽然得到赦免的消息,于是折而东下,往湖北江陵而去,这首诗就是此时写的,主要体现了作者在遇赦之后喜悦欢快的心情。“彩云间”,既说明白帝城地势很高,也暗示时间是清晨,霞光万道,预示着天气晴好,也表明了心情的愉悦。“千里江陵一日还”,这当然是夸张,古代可没有这么快的船,“千里”和“一日”,把空间的遥远和时间的短暂进行对比衬托,表明船的速度很快,更表明了诗人急于东归的欢快心情;一个“还”字更表现了归来的喜悦。第三句“猿声啼不住”,还是说明船走得快,所以两岸一座座山上的猿鸣声,在诗人的耳朵里听起来都连成一片了,根本就没有停止,在这猿鸣声中,小船已飞奔而过“万重山”,过了“万重山”之后,就进入了长江中游宽阔平缓的江面,这暗示着诗人经历种种艰辛坎坷之后,现在终于重获自由的心态。全诗豪爽畅快,洋溢着奔放的激情,让人百读不厌。

背景知识

李白 (公元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间、还、山。押的是ɑn韵。

延伸阅读

从白帝城到江陵,中间必然经过三峡。古代记载三峡两岸有很多的猿猴,经常发出悲哀的鸣叫声,所以有两句民歌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独dú坐zuò敬jìnɡ亭tínɡ山shān①

〔唐tánɡ〕李lǐ白bái

众zhònɡ鸟niǎo高ɡāo飞fēi尽jìn,孤ɡū云yún独dú去qù闲xián ②。相xiānɡ看kàn两liǎnɡ不bú厌yàn,只zhǐ有yǒu敬jìnɡ亭tínɡ山shān。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原名昭亭山,风景幽静秀丽。山上旧有敬亭,为南齐谢朓吟咏处。②闲:悠闲。

诗意

几只鸟儿高飞远去,已经是无影无踪了。一朵孤独的云,也独自慢慢地越飘越远,悠闲自在。在彼此的互相对视之中,怎么看也看不够的,大概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失意地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倍感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从未改变。前两句描写眼前的景致,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敬亭山更加幽静了。“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后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骄傲与满足。从这独坐赏景的意境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性格和情操:孤傲清高,鄙弃世俗,绝不肯同流合污。全诗自然飘逸,更有言外之意。

背景知识

李白 (公元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闲、山。押的是ɑn韵。

延伸阅读

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班子弟奏乐歌唱。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演唱旧词?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新词。”李龟年忙赶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见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拖到马上,到了宫门前,又叫几人左扶右持,推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见李白烂醉如泥,便叫侍臣搀他到玉床休息,吩咐侍者端来醒酒汤,杨贵妃叫人用冷水为他喷面解酒。李白躺在玉床上,把脚伸向高力士(唐玄宗时权力很大的宦官),要他脱靴。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忙乱一阵,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随后,他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写成了一首着名的《清平调》词。

别bié 董dǒnɡ 大dà①

〔唐tánɡ〕高ɡāo适shì

千qiān里lǐ黄huánɡ云yún白bái日rì曛xūn②,北běi风fēnɡ吹chuī雁yàn雪xuě纷fēn纷fēn。莫mò愁chóu前qián路lù无wú知zhī己jǐ③,天tiān下xià谁shuí人rén不bù识shí④君jūn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