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80首
29041300000004

第4章

这首诗描写了鸟鸣涧春天月夜幽静美丽的景色。春夜静谧,空山无声,山中隐士那样悠闲,以至于感受得到桂树极其细小的花瓣的飘落。春山中,一切都陶醉在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由此可以想见,月光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明暗变化,所以,鸟儿们在林木间偶尔发出叫声。王维的山水诗,一向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但本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也显示了诗人心境的安谧祥和、空灵闲雅。

背景知识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着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诗作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空、中。押的是ong韵。

延伸阅读

王维不仅是唐代着名的文人,他还兼通音乐,工书法,精绘画,擅画平远景。常以“破墨”写山水松石。后人谓山谷郁盘,云水飞动,笔力雄浑。明董其昌推为山水画“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传世作品有《雪溪图》,收录于《中国名画宝鉴》。此《雪溪图》构图平远,可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段。近景左下方一座披着素纱的木拱桥把人们引入冰雪天地;中景是一条结冰的大河,横卧在画卷中部,水平如镜,波澜不兴;远景,河对岸雪坡、树木、房舍等平卧于黑水之上,掩映于茫茫白雪之中,使画面更加深远。纵观全图,可使观者沉浸在一片宁寂的山村境界之中,仿佛有雪花飘落和行人脚步声悄悄传入耳畔。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王维唯一的山水作品流传至今。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送sònɡ元yuán二èr使shǐ安ān西xī

〔唐tánɡ〕王wánɡ维wéi

渭wèi城chénɡ朝zhāo① 雨yǔ浥yì②轻qīnɡ尘chén,客kè舍shè③青qīnɡ青qīnɡ柳liǔ色sè新xīn。劝quàn君jūn更ɡènɡ尽jìn一yì杯bēi酒jiǔ,西xī出chū阳yánɡ关ɡuān无wú故ɡù人rén ④。

注释

①朝:早晨。②浥:润湿。③客舍:旅店,旅舍。④故人:老朋友。

诗意

渭城的清晨,飘过一阵细雨,地上的尘土都被润湿了,不再到处飞扬,空气特别清新。旅舍旁的柳树长出青嫩的新芽,一片生机盎然。朋友啊,再畅饮这一杯送别的美酒吧,当你西去,出了阳关之后,可能就再也遇不到熟悉的朋友了。

赏析

这不仅是唐诗中,恐怕也是中国古代所有的诗歌中最着名的一首送别诗了。安西,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唐朝在这里设立安西都护府。阳关位于现在甘肃敦煌附近,它和玉门关都是古代去西北边塞的必经之路。渭城,在京城长安附近,元二奉朝廷的命令调任去安西,作者在渭城为他送别饯行。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气候、环境氛围。“客舍”,暗示着作者自己也是他乡为客的游子。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提到杨柳,常常就喻示着离别在即,这里的“柳色新”也是如此。后两句表面上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表达自己的离情难舍,包含了对友人前路珍重的真诚祝愿,情韵深长。作者以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了诚挚的惜别之情,诗中虽然有分手时的忧伤惆怅,但更可见友情的深厚,和一般送别诗中的伤感缠绵很不相同。正是因为这首诗表达了离别之人的共同心声,问世之后便被谱成乐曲,天下传唱,称之为《阳关曲》、《渭城曲》,又因要唱三遍,所以也叫《阳关三叠》。

背景知识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着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诗作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尘、新、人。押的是en/in韵。

延伸阅读

唐代人有个习惯,对于比较熟悉的朋友,一般不称呼他的名字,而是称呼他的排行,如果一位姓张的,在家中排行老大,常常被称为“张大”或“张一”,排行老二呢?自然是“张二”了。有的人亲兄弟、堂兄弟加起来有几十人,所以我们在唐诗中有时会看到“李十二”、“王十七”这样的称呼。这首诗中的“元二”,就是王维一位姓元的朋友,排行第二。

竹zhú 里lǐ 馆ɡuǎn①

〔唐tánɡ〕王wánɡ维wéi

独dú坐zuò幽yōu篁huánɡ②里lǐ,弹tán琴qín复fù③长chánɡ啸xiào④。深shēn林lín⑤人rén不bù知zhī,明mínɡ月yuè来lái相xiānɡ照zhào。

注释

①竹里馆:是诗人在辋川的别墅二十景之一。②幽篁:幽静的竹林。③复:又。④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相当于现在的吹口哨。⑤深林:幽深的竹林。林,指竹林。

诗意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吹口哨。密林深深人们都不知道我在这儿,只有明亮的月光照在我的身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闲淡心情的写照。这一月夜幽林之景空明澄净,其间弹琴长啸之人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抿合无间,融为一体。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可谓妙手天成,匠心独运。

背景知识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jié),唐代着名诗人。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县)。21岁中进士,曾任大乐丞、尚书右丞等职。晚年居住在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他的诗歌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田园山水诗的创作上,诗风淡泊宁静,清新自然,状写传神。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传世。

帮你朗读

此诗的韵脚为啸、照,押ao韵。

逢fénɡ入rù京jīnɡ使shǐ①

〔唐tánɡ〕 岑cēn参shēn

故ɡù园yuán②东dōnɡ望wànɡ路lù漫màn漫màn③, 双shuānɡ袖xiù龙lónɡ钟zhōnɡ④泪lèi不bù干ɡān。马mǎ上shànɡ相xiānɡ逢fénɡ无wú纸zhǐ笔bǐ, 凭pínɡ⑤君jūn传chuán语yǔ⑥报bào平pínɡ安ān。

注释

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③漫漫:形容路途遥远。④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⑤凭:托。⑥传语:捎口信。

诗意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和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背景知识

岑参(公元715-770年),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帮你朗读

此诗韵脚为漫、干、安,押的是an韵。

延伸阅读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馆”之称。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中,意外地发现了盛唐时期着名的诗人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内容为:“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斗)伍胜(升)付健儿陈金。”

经查史料,天宝末年,在驻节西州的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当判官姓岑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岑参。这笔账是说,岑参等人的七匹马在驿站用了马料,把马料钱付给了驿卒陈金。这是诗人无意间给我们留下的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珍贵文物。

静jìnɡ 夜yè 思sī ①

〔唐tánɡ〕李lǐ白bái

床chuánɡ前qián明mínɡ月yuè光ɡuānɡ,疑yí②是shì地dì上shànɡ霜shuānɡ。举jǔ头tóu③望wànɡ明mínɡ月yuè,低dī头tóu思sī故ɡù乡xiānɡ。

注释

①静夜思:在宁静的夜晚思念家乡。②疑:怀疑,以为。③举头:抬头。

诗意

床前一片皎洁的月光,我还以为是满地的清霜。我抬头看着天上的明月,低下头来,思念起了可爱的故乡。

赏析

这首小诗,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也没有精美的辞藻,它只是用通俗的语言,就好像平常说话一样,却营造了游子月夜思乡的恍惚氛围,形象地揭示了人的内心活动,写出了游子对家乡故土绵长的眷恋,永久的深情,温馨的回忆,令人回味无穷。李白从小就很聪慧,阅读广泛,而且爱好剑术。他的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

背景知识

李白 (公元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光、霜、乡。押的是ɑng韵。

延伸阅读

在“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的方块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下来的思想哲学、民风民俗,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会在故乡情结中良久徘徊,别离之愁、思归之渴,这种情结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几千年来,“乡土情结”几乎是游子的普遍心态,乡愁的音响一直在中国诗歌传统的城堡上空缭绕。故乡与游子,这似乎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故乡、故土是长说不衰的话题。人们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是一抔黄土,都寄着深厚的情怀,纵使到了天之涯、海之滨,也难以割舍。一纸乡书,一句乡音,往往让人们激动不已。一部中国文学史,写尽了乡情、乡愁。

古ɡǔ朗lǎnɡ月yuè行xínɡ

〔唐tánɡ〕李lǐ白bái

小xiǎo时shí不bù识shí月yuè,呼hū作zuò白bái玉yù盘pán①。又yòu疑yí瑶yáo台tái②镜jìnɡ,飞fēi在zài青qīnɡ云yún端duān。

注释

①白玉盘:白色的美玉做的盘子。②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诗意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盘。又猜想它是一面神仙用的镜子,飞到了高高的云彩上。

赏析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李白用这个古代的诗题,所以称《古朗月行》。原诗共有十六句,这里只选了适合我们阅读的开头四句。它和骆宾王的《咏鹅》诗类似,都是以儿童的眼光来看世界,“白玉盘”、“瑶台镜”,都是圆圆的、白白的,和月亮形状相同、颜色一致,所以作者把月亮比成了“白玉盘”、“瑶台镜”,同时也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呼”和“疑”两个词,充分表现了儿童天真烂漫的神态,十分有趣可爱。

背景知识

李白 (公元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盘、端。押的是ɑn韵。

延伸阅读

唐玄宗开元年间,李白到京城中,有一天去拜见宰相,自称“海上钓鳌客李白”,鳌是传说中海里面一种巨大无比的鱼。宰相觉得李白的口气很大,故意要为难他一下,便问他:“先生在海边钓巨鳌,不知道拿什么做钓丝,用什么做钓钩呢?”李白回答说:“我用天上的彩虹做钓丝,用明月做钓钩。”看,李白的想象力多么地丰富啊!

望wànɡ庐lú山shān瀑pù布bù

〔唐tánɡ〕李lǐ白bái

日rì照zhào香xiānɡ炉lú①生shēnɡ紫zǐ烟yān,遥yáo看kàn瀑pù布bù挂ɡuà前qián川chuān。飞fēi流liú直zhí下xià三sān千qiān尺chǐ,疑yí是shì银yín河hé落luò九jiǔ天tiān ②。

注释

①香炉:香炉峰,在庐山西北。②九天:古代神话中说天有九层,九天是最高一层的天。

诗意

日光照射在香炉峰上,缭绕在山峰间的紫色云气,仿佛是大香炉中升起的烟雾。远远望去,巨大的瀑布像一条白色的丝绸,高挂在山川间。这水流从三千尺的高空奔腾而下,好像九天银河之水落到了人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题目是《望庐山瀑布》,着重在“望”,前两句,都是远望所见的景色:云烟缭绕的香炉峰,是瀑布的背景;“挂”字,把奔流的瀑布写成了静止的东西,这是因为诗人在远望。而下面两句又通过想象,化静为动,写瀑布从天而降的气势,自然联想到这是银河之水泻落人间。这个比喻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雄伟而又瑰丽。这不仅仅是靠夸张、想象等技巧可以达到的,更是诗人奔放开阔心胸的体现,是诗人浪漫个性的自然流露,只有李白才敢作这么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才能写出这样神采飞扬千古流芳的佳句。

背景知识

李白 (公元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烟、川、天。押的是ɑn韵。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