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怎样才能不生病
29034300000067

第67章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内经·素问·四时调神大论》中提出来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这些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四时阴阳之气是万物生存的根本,于是圣人都会根据此而在春夏养阳,秋冬补阴,以便服从于其四时阴阳这个根本,才能与万物一起生活并且生长。如果一旦违反了这个根本,就会损伤其本源,破坏其真气,以上这些就是四时调摄的宗旨。事实上,顺应四时的养生就是要明白和做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1.春生

《内经》说:“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大概意思是,阳春三月,大地回春,冰雪消融,阳气开始生发,万物开始苏醒,蛰虫开始活动,天地自然生机勃勃,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人体内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舒发。

2.夏长

《内经》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之交,万物华实。”大概意思就是说,夏天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开始上下交合,因此各种植物开花结果了,所以夏季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而夏季又正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开始外发,伏阴在内,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养阳防病。

3.秋收

《内经》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大概意思就是说,秋天三月,自然界阳气逐渐收起,阴气逐渐开始生长,整个碧空如洗,地气清肃,万物逐渐成熟,硕果累累,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从“夏长”到“秋收”,这是自然阴阳的变化规律,因此人体生理活动的阴阳双方也要相应地随之发生由“长”到“收”的转化,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

4.冬藏

《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冬季阴气盛极,是万物收藏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万物生机闭藏,阳气潜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昆虫蛰伏,冰封大地,雪飘风寒,一切生物均处于冬眠状态,身体唯有养精蓄锐才能为来年做准备。因此冬季人们应该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使阴阳达到相对的平衡。

阴阳是互根互补的,按照阴阳的关系,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为阳之基,无阴则阳无以化;阳为阴之动力,无阳则阴无以生。所以秋冬养阴,也就是为了春夏的阳有根基;春夏养阳,那么秋冬的阴才有动力。由以上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

“春夏养阳”主要指的是在春夏季节阳长阴消,自然界阳气逐渐生发,万物一片生机盎然,这时人们应该补充营养、保护体内阳气,使阳气充沛并且不断旺盛起来。

“秋冬养阴”主要指的是在秋冬季节阴长阳消,由于自然万物逐渐敛藏,因此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学会收藏体内的阴气,并使精气内聚,从而来滋养五脏六腑,才能抗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