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交流与沟通的欲望,因为人是情感的动物,每个人相对于这个世界都是独特的、个性化的,对自己的自我认识都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更何况他人。所以对他人,我们不能苛求太多,付出自己的真诚,不要期望对方回报你什么,“增人玫瑰、手留余香。”
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这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便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
不被他人信任怎么办
心理失衡的人
小吴搞运输,钱赚了不少,就是不肯还贷款,而他的贷款是朋友担保的,朋友找到了他。可是他却在信任与理解之间失去了心理平衡点。他说:“老弟,没有当初你帮我,我也许没有今天。”朋友说:“那你把贷款还了吧!”他笑了笑说:“银行的钱是国家的钱,还钱才是傻瓜呢。”
银行多次催收贷款他竟然口吐狂言: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最让朋友伤心的是,银行要担保人偿还贷款。这时小吴醒悟过来,一个人发家致富非要选择违背诚信的路吗?他把贷款还了。不久,他的车子报废了,他想买一部新车,可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银行,都不愿意借钱给他。他的信用度降为零,他为之痛悔不已。
回归的站台
巴尔扎克说:“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与他人交往共事,基础是相互信赖。可有的人却由于不善于为人处事,不知道如何赢得别人的信赖,结果人生成长与事业发展的过程处处受阻。相反,有的人能力虽然不是很强,但是他以讲诚信为心理平衡点,生活态度将会改观,也就会赢得别人的信赖,办起事来总是比别人容易成功。
中国有句成语叫“一诺千金”,典出《史记》,说的是有个叫季布的楚人,以任侠著名,非常重诚信,司马迁用“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来赞美他。由此可见,诚信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一项职业道德规范,而且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的社会公德。诚实守信作为一种美德,自古以来一直为中华民族所推崇。
对于人失信的危害,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从前济阳有位商人过河,恰巧船沉了,他抓住一捆大麻秆,拼命喊救命。有个打渔的人赶忙去救他,刚靠近时,商人大叫说: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我给你100两金子。当打渔人救他上岸,商人只给10两金子。打渔人说:你刚才亲口说给100两金子,现在怎么只给10两了?商人脸色一变,道:你一个打渔人,一天能收入几个钱?突然得10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打渔人听了,心里不是个滋味,怏怏不快地走了。碰巧这个商人再次坐船,船被石头撞破了,又遇上那位打渔人。有人说救救这人吧!打渔人说:他是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停住船不动,商人就淹死了。
人说话要算数,说什么就是什么,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许诺关乎你的信誉,你的诺言真实可靠,得通过行动来证明,而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他往往代表着一种信誉。
莫洛是美国摩根银行的股东兼总经理,年薪高达100万美元。其实他以前不过是一个法院的书记,后来做了一家公司的经理,他诚信待人,人缘极佳。他之所以能被摩根银行的董事们相中,一跃而成为全国商业巨子,登上摩根银行总经理的宝座。据说是因为摩根银行的董事们看中了他在企业界的盛名和极佳的人缘。好人缘给莫洛带来的是地位和事业的成功,给公司带来的是良好的经营业绩。
曾有一位明星大腕投资搞实业,与某地农民合作,利用他们的土地建厂房。可是几年后,这个发了财的大腕却不按合同兑付农民的土地股金,使农民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农民们联名把大腕告上了法庭。这位大腕利用“名人效应”,在社会上套取无本生意,欺骗那些善良的人,结果却把自己的人缘市场弄丢了。
这些事例都说明只有诚信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信赖。
百分百减压
不论任何人,在与陌生人接触之前,都会因其职业、地位而产生某种期待,亦会事先猜测这个人大概会说什么话。如果在初交时,陌生人能说出其“期望”之外的内容,尤其是一些让他感动的话时,意外之惊喜会使他增加对对方的信赖感。
虽然在一般人的观念中,不信守诺言被视为不诚实不表现,但笑谈间的诺言通常例外。如果你能做到不把“玩笑话”当成玩笑,守之不渝,真的去履行,势必给对方带去一个惊喜。那么,大为感激之余,对方势必会增加信赖感,这是理所当然的。
不论是打电话还是当面交谈,认真倾听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仅仅是随声附和,而是适时把对方说的内容归纳一下复述出来,交流的效果会更明显。既可以避免双方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理解上的差异,又能使对方加深对你的印象,增强其信赖心理。
借钱物之事不论多少,都应及时送还。这样做说明一个人懂得信誉如同名誉一样重要,会令对方产生“这个人是可以信赖”的想法。进而言之,不要忽视小的约束和誓言,因为对琐碎之事能够不食言的人,通常办事是讲究原则的,而讲究原则的人怎会令对方不信服呢?因此他对你深信不疑。
伤害别人会伤害自己
心理失衡的人
一家私营企业老板,一直以为自己很不了起,并且还认为是他给了一些人的饭碗。他对员工非常凶,经常破口大骂。他疑心病重,总觉得别人在暗中损害公司的利益。一天,在公司某部任经理的小周,突然接到解除他劳动合同的通知,而小周却认为自己兢兢业业,公司没有理由这样对他,于是拒绝接受公司的解约要求。双方由此陷入僵局。老板对小周的工作和人品提出了羞辱性的看法,本来就觉得委屈的小周此时更难接受人身攻击。双方发生激烈争吵。突然,老板一拳击中小周的鼻梁。没有任何防备的小周顿时血流不止,经法医鉴定,属于轻伤,但他的精神受到了严重伤害,以故意伤害罪将老板起诉到法院,要求对方赔偿5万元精神抚慰金。接到传票,老板才后悔打人。
回归的站台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不可随意去伤害别人,现实往往是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有人喜欢挑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他自己未必十全十美,却要求别人十全十美。他似乎有一种用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来证明自己的眼光的心理习惯,或者在挑剔别人的错误中得到权力的满足,他们中有的全部乐趣似乎就在不断地找到别人缺点的过程中。这一类人,心理绝对不正常!
有的人手上有权,就把它变成伤害别人的工具。有的老板动辄对员工呵斥、谩骂,完全不顾对方的尊严。说实话,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不会有一个人能容忍上司的那种近乎变态的行为,其结果要么是走人,要么是明哲保身,总而言之对企业不利!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缺点,即使不挑它也还是存在,但是,除了缺点之外,每个人也还有长处,还有优点。领导正确的做法应是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而不要反过来,以挑下属的缺点为乐!
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找到的,一般说来,识人之短容易,识人之长、能说人好话并非易事。作为领导者,就是要以求贤若渴的态度,对人才从大处着眼,从长处着眼,看人的本质、主流。帮助对方重新树立评价自己的标准,改掉原来那种完美的、苛刻的、倾向于十全十美的标准,树立一种合理的、宽容的、注重自我肯定和鼓励的标准。
松下幸之助说:“用人就是要用他的勇敢,必须尽量发掘部属的优点。当然,发现了缺点之后,也应该马上纠正,以七分心血去发掘优点,用三分心思去挑剔缺点,就可以达到善用人才的目的。”用人避其短。如果让诸葛亮这个长于运筹帷幄、具有远见卓识和气魄的人去做决胜千里之外的将士,跨马扬刀,冲刺于敌阵之中,显然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诸葛亮的专长就是出谋划策,而上阵杀敌只能是关羽、张飞、赵子龙等。相反,如果把关羽、张飞等人放在诸葛亮的位置上,同样是非用其长。
历史上那些明君贤臣和具有卓识远见之士,用人时都非常强调看主流、观本质,而不计较某方面的“过失”,这样就聚集了一大批各具特长的人在他们的身边,为他们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高明的领导,不但不会挑下属的缺点和错误,反而经常把赞扬下属的优点。这样,下属才能尽力抑制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长处。
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人想成为无名之辈,几乎人人都希望被看成一个重要的人。然而,在今天这个机械化、集团化的社会中,一个人常常是办公室里的某个装备或某个装备的零部件。个性得不到表现,个人得不到重视,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些人伤害对方是由猜疑心理造成的。《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到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这是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对他人对自己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
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只有不伤害他人,自己才不受伤害,把它作为心理平衡点,能促使自己拥有博大的胸怀,从而大大增加生活、学习、工作的能力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感,也是人们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不信任他人、喜欢伤害他人的人,是不可能心理健康的。
百分百减压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这是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是不会去爱别人的,因为爱需要付出,需要包容,在受到误解的时候一笑而过,在误解了别人的时候敢于批评自己。陈嘉庚先生说过:“你得不到你容不下的东西。如果你的房子太小,不得不将财宝堆在外面,那样迟早会失去。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道理。这就是说,你的心胸有多宽广,才有可能做成多大的事业。”
在人际交往中应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呢?
第一,优化个人的心理素质。拓宽胸怀,来增大对别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
第二,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只有摆脱错误思维的束缚,走出先入为主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证实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行消失。
第三,敞开心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增加心灵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获得最大限度的谅解。
第四,无视“长舌人”传播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长舌人”的煽动下,才越烧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酿成恶果。因此,当听到流言时,千万要冷静,谨防受骗上当。
第五,当我们开始猜疑某个人时,最好能先综合分析一下他平时的为人、经历以及与自己多年共事交往的表现,这样有助于将错误的猜疑消灭在萌芽状态。
如何欣赏别人
心理失衡的人
一个网友的倾诉:我为什么收到这么多人的敌视和瞧不起?今天江平平又别有用心地问我家是不是很有钱,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下了网,我确实没有几个朋友,因为我不健谈,往往和他们没话可谈。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总是采取争执的方式,不能心平气和地在愉快的气氛中探讨,这是因为在我眼里别人都是愚蠢的,但又不愿意让别人觉得我是愚蠢的,所以对分歧更为敏感,更心胸狭窄。但是,这也不能成为他们藐视我和敌视我的理由啊。毕竟,我平时很少和他们接触,谈不上和他们有过节。我想不通,我到底哪些地方让人瞧不起呢?我到底因为什么得罪什么人?!现在,我越来越害怕被别人看不起,所以我就更加瞧不起别人。可是事实上,有很多人在明里暗里都流露出瞧不起我的样子。
回归的站台
瞧不起别人的人,并不因为他比别人好多少,而是因为他内心恐惧、自卑、懦弱、恶意反抗,害怕被别人瞧不起,所以先瞧不起别人。
所以敢于接受和欣赏别人,是医治瞧不起别人的心理的最好方法。有人认为,在越来越个性化的社会交际中,“欣赏自己”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应用,它是建立自信的心理平衡点。欣赏自己,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起码表明了人已经开始注意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可往往物极必反,“欣赏自己”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展成为极端的自私自利;发展到唯我独尊的骄横和霸道;发展到了“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的个性变态。所以心理平衡是控制出来,不去控制,平衡不会保持长久。从平衡到打破平衡到再次获得平衡,你要不断地调节自己。
自私与自恋的“欣赏自己”,最终会毁掉自己,失去别人的帮助,走向人生的黯淡、寂寞和孤独的泥潭。那么怎样去校正平衡点呢?学会欣赏别人吧,如果用欣赏的目光看看身边你从来不曾欣赏过的人,你会发现,他们虽不如明星、大款那般被传媒“炒”得火爆,但他们却仍然认认真真地生活着,努力地工作着,真诚地与人打着交道。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所表现的同情、关切、微笑和互相帮助都是朴实而真切的。这些人就生活在你的周围,他们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和邻居,他们在你失败受挫时安慰你、帮助你;在你成功高兴时会鼓励你、赞美你;下雨时,他们会拉你同在一个屋檐下躲雨;刮风了,他们会为你披上一件御寒的风衣……看到这些,感受到这样,你还只是自我欣赏吗?不会的。你的心理会渐渐平衡起来。
有的人不去欣赏别人,是由于太清高。不错,你身边的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他们烦恼时也会喊一喊、骂一骂,他们在背后也要议论别人的优点和缺陷,他们也喝酒、抽烟、打麻将,但这些“恶习”谁能保证自己身上就没有呢?真正懂得交际艺术的人,是知道怎样用欣赏的目光把一堆粗树根变成艺术品,明白善意的批评也许会使恶魔变成美丽的天使。
善于欣赏别人的人,他总会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帮助,创造一个更适合个性发展的宽松、和谐又充满人情味的人际环境。
一位社交高手告诉我:“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注并不难,只要你真的把他放在心上,不经意间就会流露出来。其中,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他的生活与工作情况,这很重要。”
而我接着想起了小说《飘》中充满积极人生态度的梅兰姑娘的一句话:“假如你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你眼中将遍地荆棘。”漠视别人,你就不会有心情“逢人先说三个好”。能让你随时可以说出“好”字的原因是: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