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多少人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人都变成了工作的奴隶。为了物质、为了荣誉,还是为了一种责任与使命?反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缺少了悠闲的姿态,而心理失去平衡,感到活得累的人越来越多。要想在工作与休闲之间找到平衡点,当感到工作无味时不如把手头的事情暂时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打球读书、欣赏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思考解决的办法。因为适当的娱乐,不但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还能增长工作的热情和生活的乐趣。
不可拿命去换钱
心理失衡的人
一个成功人士的自述:我现在几乎没有一个节假日,半夜两点回家是最正常的时间。早上睡到七八点或八九点钟,爬起来又去上班。有一段,我咳嗽不止,几个月都不好,咳到说不成话,一天半夜咳出一口热乎乎的东西,后来一看,是血。人家说的那句话我特别相信:现在我是拿命换钱,将来我是拿钱换命。
回归的站台
现代生活中,似乎越来越多的人看上去很累。
在某经纪公司举行的妇女座谈会上,该公司业务一部39岁的女经理在发言时的一段话引起女同行们深深的共鸣,也很耐人寻味。
她叙述了她的一天:早上6点钟随闹钟响起身刷牙洗脸,同时把丈夫、孩子叫起床,然后赶做早饭。7点钟,丈夫送孩子上学,自己化好妆便去赶公交车。从南湖小区的家赶到鼓楼附近的公司,中途转车两次,折腾了近50分钟才能到达。在办公室刚坐定,客户的电话便不停打进来,接电话,回电话,处理文稿和订单,直到公司送来盒饭,才知道已是中午。草草吃完,感到眼睛发胀,脖子酸痛,房子里的空气又让人不舒服,刚想躺在沙发上睡一会,一看手表,公司的例会又要马上开始。原计划这一天下班前顺便买菜给儿子烧点好吃的,但这时老总突然打来电话,说南通来了客户,要安排陪吃晚饭,只好打电话说不回家吃晚饭了。晚上吃饭、喝酒,再谈谈业务,快11点钟,才身心疲惫地赶到家。儿子已睡着了,轻轻吻吻孩子红红的小脸,不禁心怀歉疚。看到家中有点凌乱,又赶紧收拾一下,快1点钟才上床休息。再过5个小时又将是新的一天……
“累,有时感到真的很累!”她深有感触地说。
感觉累的不止她一个人。
惠是一家大型合资企业的部门经理,标准的白领丽人,人人羡慕。可是她却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非常厌倦,完全没有原来对工作兴致勃勃的感觉。每天清晨刚走进办公室就觉得非常疲倦,手边的文件也没心思处理。
一段时间,在某一银行办公室工作的陈小姐感觉特别心烦意乱,干什么活都提不起劲,而先前她一直是很努力的。陈小姐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显得不知所措。在某合资企业工作的刘先生,刚满27岁,正是拼命干事业的时候,有一天却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一点希望,于是一点工作热情也没有了,而去年他还是单位的先进工作者。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在不断加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比比皆是,如果不注意调节和防治,很容易出现“过劳死”。
“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如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将此病症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并拟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
“过劳死”的前五位直接死因是: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过劳死”与一般猝死几乎没什么不同,但其特点是隐蔽性较强,先兆不明显。长期通宵达旦地工作,会使体内产生许多毒素,而且有些毒素会随着血液进入大脑,能迅速引起中枢系统的“中毒”症状。疲劳,是一种信号,它提醒你,你的机体已经超过正常负荷,出现疲劳感就应该进行调整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还会诱发疾病。过度疲劳与“过劳死”有相关性但不是直接原因,“过劳死”往往有一些较严重的基础病因,但过度疲劳可以使这些病因加重或是导致发病,造成不良后果。所以避免过度疲劳可以预防和减少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2005年4月12日~13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中央电视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了一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218人中,每天工作不足8小时的人占34.4%,而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人占65.6%。其中,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人已经超过20%。
究竟是什么因素在支撑着人们如此卖命地工作呢?
调查发现,82%的人选择了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惟一条件是“奖金如果足够高”。尤其在20~40岁的人中,这种想法相当普遍。
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如此玩命工作是在透支生命。但一些中青年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年轻时拿命换钱,岁数大后拿钱换命”这句话也不过常被人说说而已。调查数据显示,75.1%的中青年人对拼命工作甚至“过劳死”的人表示理解,只有18%的人认为“这种健康风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造成“过劳死”现象的最关键的原因是心理问题,他们不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没有定期维护自己的健康。很多疾病都是在慢慢侵蚀、消耗身体的机能,如果不细心观察和定期体检,这些变化很难被发现,一旦发作,后果会很严重。
越来越多年轻人存在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吃夜宵并且早上赖床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严重损害肠胃健康,这是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尽量自己做饭,避免不规律的饮食,少参与应酬性的宴会和晚会,因为宴会上的食物偏辣、偏油腻,还有过多的食物添加剂和烟酒都对胃有很大的伤害。
更重要的是要在工作与休息之间找到心理平衡点,不能漠视生命,要珍爱生命。以生命为代价的发财致富,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不要对自己要求太苛刻,要及时消除工作中的焦虑、强迫心理。周末一定要休息,多去野外郊游,使身心得到彻底放松,才能愉快地面对每天的工作和生活。
百分百减压
坚持体育锻炼,最易使人疲惫的莫过于长期不活动。运动能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增加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还可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除,从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
保持心情舒畅,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烦闷、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个“乐天派”,并培养坚强、乐观、开朗、幽默的性格,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学会调节生活,多与人沟通交流,开阔视野,增加精神活力,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疲劳症的精神良药。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培养乐观的精神状态。
提倡过休闲的生活
心理失衡的人
一个人的自述:工作忙起来不懂得休息,不会爱护自己。每天早早从家里出发,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单位上班,日复一日,都是如此,所以朋友每次见我都问:“你精神不振,好像缺少睡眠。”我不仅缺少睡眠,更缺少休闲生活。由于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我觉得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人难道就这样活着?为什么活着?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使人更加渴望休闲,可又怕因此影响工作,几次把本已停下的工作又拿了起来,一头扎进去,惶惶不可终日似的。我成了自己的奴隶了。
回归的站台
20世纪80年代,几百万北美人把工作看成生活的中心,而这使他们歪曲了生活的本意,导致了情感的混乱。公司的成功让许多人感到空虚和肤浅,昨天的美梦成了今天的噩梦。许多人意识到他们已沦为工作和财产的奴隶了,一星期工作50—80小时使他们丧失了自我。更糟糕的是,工作压力和疲惫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心甘情愿的奴隶,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但现在到了一个可以自己把握工作与休闲关系的时代,快乐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工作是快乐的,但超负荷的,没有休闲来平衡它的工作是不快乐的。
这种观念正在改变着人们。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员工开始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工作。15年来,在美国,第一次有人说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事情是休闲而不是工作。1990年,在洛佩尔媒介调查公司所做的民意调查中,41%的人选择休闲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只有36%的人选择工作。这一数据很有意义,1985年,选择工作的人是46%,而选择休闲的人是33%。
研究表明,要求过宁静、悠闲生活的人的数量正在增长。为了从压力和疲惫中解脱出来,人们纷纷离开企业。20世纪90年代那10年是雇员们试着从拼命工作中解脱出来的10年。他们或者是完全放弃了工作,或者是接受了比较具有选择性的工作,使自己能在工作和休闲之间进行平衡。好几份报纸已经报道,沉迷于工作是过时的,休闲才是时髦的。自由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一个主要的社会特征。
甚至有些企业已经注意到,员工高质量的休闲生活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许多公司发现健康的员工更加快乐,生产效率也更高。考虑到80%的疾病与生活方式有关,你就不用对企业提高员工休闲生活的质量,以增进他们的健康和士气这样的做法感到惊奇了。对企业来说,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生产力、活力、员工斗志以及企业形象各方面的极大改善。几家大公司已经在使用培训计划,以促使他们的员工有良好的、平衡的生活方式。
将来,企业没有选择余地。员工们会要求在维持工作和休闲之间有更好的平衡。今天的新一代并不像上一代那样,为金钱、名誉、安全感以及升职的诱惑而疯狂工作。有些杂志,如《财富》报道说,新一代强调的是生活质量—为了工作的满足感,工资就不那么重要了。《今日美国》于1996年4月报道,在美国,过去一段时期,有55%的人通过工作来表现自我;而对于新一代的人来说,则只有46%的人会这样。因此,二三十岁的员工会说享受休闲、生活方式与家庭和工作一样重要。这些价值观的改变,是令人高兴的。现在的新生代比起认为生活等于工作的父辈和祖辈那代人来说,其价值观更为正确。
梭罗说:"大多数豪华的生活以及许多所谓的舒适的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且是人类进步的障碍。对于豪华和舒适,有识之士更愿意过比穷人还要简单和粗陋的生活。"
百分百减压
每天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抛开一切事情,一旦养成了习惯,你的生活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把你从杂乱无章的感觉中解救出来,让头脑得到彻底的净化。
读一读赵朴初先生《宽心谣》: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如何成为最佳工作者
心理失衡的人
某男,57岁,总想在工作表现最佳,可是日日在紧张中度过,造成烦躁焦虑,看什么不高兴,对什么没兴趣,爱发脾气,爱着急,总觉的害怕,紧张,敏感多疑,坐立不安,委屈想哭,无愉快感,高兴不起来,不想见人,不想说话,入睡困难,梦多而且恶梦多,浑身疲乏无力、无食欲、没饥饿感,胃胀、总觉得胃内有气不往下走,而往上顶、打嗝、口干、口苦,胃镜检查有浅表性胃炎,头脑不清醒,头痛头昏头晕,像带顶帽子,或带个紧箍咒一样。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双眼憋胀,干涩,脖子后背发沉发紧有重压感,易感冒爱出汗,脸上皮肤发红发烫,周身皮肤发热,但体温正常,手脚心发热、胸闷、喜欢出长气,喉部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医院诊断为“神经功能失调”。
回归的站台
一个好心情,一个优美的环境,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你想成为最佳工作者,试着放下工作,来点休闲。生活中保持一定量的休闲,不仅能够增加你的精神上的财富,使生活充实起来,而且由于身心健康,充满热情,工作效率自然会提高,经济收入也会增加。
在休闲时间中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有许多好处。行为学者发现,工作之余的兴趣爱好有助于你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当你追求休闲生活时,你的精神会从与工作有关的问题中解脱出来,从而得到休息。你会因此关注工作以外的事情,会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能给企业提供一些有创造性的新点子。很多最有创造性的成就往往是在走神或胡思乱想中产生的。
一般员工的生活是不平衡的,从商者尤其如此。许多白领一星期工作的时间超过常规的40小时。经常拼命工作的人就是工作狂。过度追求尽善尽美、强迫自己、迷恋工作是工作狂的心理特征。工作狂不等于最佳工作者,这一点非常重要:工作狂是差劲的工作者。下面来告诉你如何区分工作狂和最佳工作者:
工作狂——
*工作时间长
*没有确定的目标—工作只是为了积极
*不会委托别人
*工作之余没有兴趣爱好
*为了工作放弃假期
*在工作中发展肤浅的友谊
*经常谈论工作问题
*经常忙着做事情
*觉得生活很累
最佳工作者——
*工作时间正常
*有确定的目标—为了一个
*主要的目标而工作
*尽可能委托别人
*工作之余有许多兴趣爱好
*在工作外发展深刻的友谊
*尽量减少对工作的谈论
*能够享受休息
*觉得生活是节日
工作狂习惯于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而没时间休息。工作狂虽然拼命工作,但成绩有限,考虑到这一点,可以说事实上他们大都缺乏能力。实际上,许多工作狂都被解雇了。沉迷于工作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工作狂》一书的作者芭芭拉·基林格认为:受人尊敬的工作狂感情有缺陷。工作狂对工作的着迷导致他们患有溃疡、背部疾病、失眠、抑郁症和心脏病,许多人甚至因此而早亡。
最佳工作者能够享受工作和娱乐,所以他们是最有效率的。如果需要,他们可能会大干一两个星期。然而,如果仅仅是例行公事的工作,他们可能懒得做,并引以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