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蒙台梭利育儿丛书:财商儿童培育法则
29020800000014

第14章 小无大错(2)

2.近几年来淋病又开始泛滥,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眼结膜炎开始增多。父母在生活中应杜绝多个性伴侣以及一切不正当的性生活,在外注意公共卫生,以防染上淋病。如果染上淋病,必须马上进行治疗,淋病可使宝宝在出生时,被妈妈阴道内的淋球菌感染而患上急性眼结膜炎,治疗不当则会引起角膜溃疡,甚至导致失明,只要妈妈患淋病,不论婴儿出生后有没有症状都应积极接受治疗;父母如果有沙眼,应马上积极治疗。因为它可通过密切生活接触传染给婴幼儿,而且严重时会影响视力,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把洗浴盆具、毛巾、手帕等与幼儿的用品分开,防止传染给幼儿,所幸的是现今沙眼患者已大大减少了。

3.预防各种眼外伤。幼儿好动又好奇,行动起来身体尚不稳当,很容易发生外伤。如果伤及眼睛,轻者引起眼睑、结膜下出血,重者可发生眼睛撕裂伤,外伤性瞳孔散大,外伤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剥离以及眼球穿通。刚刚学会走路的幼儿一定要有专人照料,不给幼儿买具有杀伤力的玩具枪、掷镖、箭头等玩具,幼儿年幼不懂事,在玩得尽兴时常会忘乎所以,把这些东西射入眼睛导致悲剧发生;也不能给幼儿玩尖锐的物品,如一次性注射器。有些父母把它买来让幼儿玩喷水。由此,眼科门诊时有不慎将针头扎入眼睛的宝宝来就诊,这些注射器往往已经玩得很脏,扎人眼后几乎都继发了感染,有些眼球最终由于化脓不得不摘除。父母严禁宝宝玩注射器的同时必须呼吁医疗器械经销部门严格控制管理,决不允许将这种危险的医用品当做廉价玩具出售给儿童。家中的剪子、钉子、推子,小刀等常用工具,也都应收藏在幼儿的手触及不到的地方。

4.阳光非常强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给幼儿的眼睛采取防护措施,幼儿的眼睛很稚嫩,长期强光照射则会导致白内障。把还不会自行移动的婴幼儿放在婴儿车里、床上时,都应注意光线不能直射婴幼儿的眼睛;外出时,给婴幼儿戴上一副儿童遮阳墨镜,但墨镜质量必须可靠。需让父母注意的是不要因为婴幼儿觉得戴墨镜好玩,在阴暗处或室内也不摘掉,这样同样会使视力受损伤。

5.生活中科学养育不容忽视。如饮食上不能任凭幼儿的喜好偏食,因为血液的酸碱度受食物种类的影响,当幼儿偏食而使血液是酸性时,跟部组织的弹性和抵抗力下降,容易形成近视;而且过多地摄入甜食,不仅会因缺钙而导致眼球弹性下降促使近视发生,而且糖分过多,还会造成体内VB(1下标)的不足,从而影响视神经的发育。

小儿的脉搏随呼吸而快慢不齐

脉搏是指浅表动脉的搏动,我们常用的是腕部、肘部或者腹股沟部的动脉搏动。

当孩子有病时,我们经常要给孩子数脉搏,可是有时发现孩子的脉搏随呼吸而有些变化,有时快,有时慢。这时,作为家长是很着急的,认为小儿心脏有病了,急急忙忙带小儿去医院。其实你不必着急。我们知道,脉搏反映心脏的功能,确切地说是反映左心室的收缩功能。正常人的脉搏跳动是有规律的,它和心脏的跳动规律是一致的,但是1岁的小儿,甚至有一部分大孩子或者青年人,脉搏跳动并不很规律。它可随着呼吸而变化,即在吸气时脉搏节律增快,呼气时脉搏节律减慢。我们在医学上称之为呼吸性心律失常,若在心电图上则表现为窦性心律失常。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是有病。但是如果心脏的跳动很快,脉搏的跳动慢;或者脉搏、心率均快,而且不随呼吸而变化,这时就应考虑心脏有病了,需到医院及时诊断和治疗。

小儿的心脏有杂音,是否有心脏病

常常看到这样一些小儿,他们的口唇、指甲并不紫绀,家长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心脏杂音。心脏有杂音是否就是有病呢?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全面检查和分析。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心脏杂音的来源。心脏杂音是由于血液在心脏、血管内流动,通过心脏瓣膜、腱索及血管等震动形成的血流漩涡而造成的。所以,血流经过的地方、流速以及血流经过各处的结构、功能发生改变时,都可以产生心脏杂音。

按杂音产生的时间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按杂音的性质分为吹风样的、柔和的、粗糙的、雷鸣样的等;根据心脏及血管产生的病理变化而出现的杂音,分为生理性、器质性等;根据杂音音响的程度又可分为Ⅰ、Ⅱ、Ⅲ、Ⅳ级等。

1岁的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和早产儿,由于胎儿时期的血液循环有部分通道没有闭合(如动脉导管),因此发现杂音的比较多。若杂音在I~Ⅱ级,且是柔和的、吹风样的收缩期杂音,先不要着急,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因为有的小儿随着年龄增长,杂音可能消失。若杂音在Ⅱ级以上,而且心电图和X线胸片均不正常,那么心脏就可能有病了。这时要做一些其它的检查,确定心脏患何种疾病。

总之,发现心脏有杂音,不一定就是患了心脏病,最好到医院里做详细的检查,让医生确定心脏是否有病。

心脏杂音属于生理性

有这样一些孩子,平日活动和正常孩子一样,即使在剧烈活动时也不心慌、气短,也没有口周、口唇及指甲紫绀,但在生病或者体检时被医生发现心脏有杂音,做心电图或者拍胸x线片,心脏均正常,医生告知这是生理性杂音。那么,生理性杂音是什么样的心脏杂音呢?

心脏杂音是由于血流经过心腔并在血管里流动时,通过心脏瓣膜、腱索及血管等震动形成的血流漩涡而造成的。因此,凡血液流速的变化,血流经过的地方发生结构的变化和功能发生改变时,均可以产生杂音。根据杂音产生的时间,心脏杂音可以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两种。

生理性杂音一般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或者在心尖部可听到。杂间多在收缩期;杂音的强度为Ⅰ~Ⅱ级左右;杂音的音调短,有的为吹风吹的比较轻微,有的比较柔和,好像音乐声一样。当小儿卧位时,或者发热、哭闹、剧烈运动时,杂音的响度明显增强;当小儿坐位或者安静时,或热退后杂音也就减弱了。

一般来说,在新生儿、早产儿和学龄期的儿童,这种生理性杂音比较多见,这与胎儿时期血液循环的通道在出生后部分没有闭合及与青少年的生理发育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杂音大多数逐渐减轻以至最后消失。

生理性杂音对心脏功能和儿童的健康均无妨碍,可以正常运动、学习和劳动,家长不必担心。

小儿的心脏有毛病的临床表现

1岁的小儿心脏有毛病常常是先天性的比较多。在先天性心脏病中主要分两型,一种类型是无紫绀型的,另一种则是紫绀型的。要判断小儿患的是紫绀型还是无紫绀型心脏病,首先要看小儿的皮肤、指甲和口唇是否有紫绀。还有一种轻度紫绀的患儿,只有在哭闹时紫绀才会出现,因此观察紫绀时要仔细。若患儿有紫绀,加上平日呼吸比较快,有时喘,有的孩子经常在走一段路之后要蹲下来休息一下,然后再起立行走,我们称之为“蹲踞位”。这是由于缺氧造成的。有了这些症状可以诊断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很多种,如法鲁四联症、单心室等。因此要确定是何种的紫绀型心脏病,就需要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以便决定治疗的方案。紫绀型的先天性心脏病畸形比较复杂,多数均需手术矫治。

对于无紫绀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的平日经常感冒、咳嗽、出汗多、面色苍白、喂养困难,进而消瘦或体重不增;严重者体力不足,活动范围小,不愿多活动,因活动多后有气喘。医生检查时可以发现心脏有杂音。无紫绀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有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等。对于小的动脉导管未闻或缺损,有的小儿有自愈的可能。但对于大的动脉导管未闭和缺损,就需要手术修补了。

后天性心脏病常常是感冒以后的风湿性心脏病或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可以表现多汗、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有的小儿不能平卧。摸摸脉搏可以发现脉搏跳动忽快忽慢、忽强忽弱,心律不规则。这时需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重的则必须住院治疗。

因此,当你的孩子平日健康正常,而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多、烦躁、呼吸快、气喘、厌食、恶心或呕吐、较平日不爱动,面部轻度水肿,会说话的孩子有时诉腹痛、胸闷时,需及时送医院检查,以确定心脏是否有毛病。

心电图检查

当小儿心脏有病,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时,医生首先要让小儿做心电图。那么,心电图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心电图是检查心脏是否有病的方法之一。它比较简单,容易操作,而且对人体无创伤。小儿做心电图检查有以下作用:

1.心电图可以检查小儿的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的性质如何,更确切地说,病变是发生在心脏传导系统的哪个部位。

2.可以检查小儿的心脏是否扩大,是左心大还是右心大,是左心室大还是右心室大。根据心脏扩大的程度,医生可以估计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可以了解心肌是否有病。心肌炎、心肌梗死均可以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来。

4.可以了解电解质紊乱情况。人体内有许多必需的电解质,如钾、钠、镁、钙等,这些电解质调节着人体的功能。如果血钠低,人体就会发生水肿,甚至可以抽风。在没有条件做血液电解质检查的情况下,心电图可以了解高钾、低钾、高镁、低镁等情况。

5.可以了解药物是否有效。有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需要在心电图的监护下使用。有些药物,如洋地黄中毒时,可以在心电图上反映出来。

6.当患儿病情危重时,心电图可以监测心脏的变化,特别是心律的变化,以便发现问题,随时进行抢救治疗。

7.有些病人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也就是说心脏的跳动很慢,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安装后也需要经常用心电图来监测。

小心患佝偻病的特征

俗称的“软骨病”,医学上称之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它是小儿在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这种病由于缺乏维生素D,使体内的钙、磷代谢失调,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积在骨骼的生长部分,而致骨骼发生病变。

1岁的小儿发生佝偻病,若在早期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对周围的环境不感兴趣,多汗、前囟门的闭合会延迟,常常在1岁半以后仍不闭合;牙齿的发育落后,有的小儿1岁时仍未出牙。有的小儿有肋串珠,这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肋骨的骨骺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称之为肋串珠。它可以向外凸起,亦可以向内凸起,从而使胸腔变小而影响肺脏,肺脏常常受压造成肺不张,影响呼吸,亦常可引起肺炎。若肋骨骺部内陷可以使胸骨凸起,形成我们常见的鸡胸。鸡胸同样也容易使小儿患肺炎。

此外,由于小儿患佝偻病后肌肉和肌腱松弛,紧张度下降。如腹壁肌肉及肠壁肌肉无力,引起肠腔内积气而形成腹部膨大,使两侧肋骨下缘外翻。肌腱的松弛可以引起脊柱侧弯或者脊柱前弯(俗称驼背)。

1岁小儿正处于站立和学走路的时期,由于骨质软化,站立时身体的重量使下肢弯曲,所以有的小儿为“X”型腿,有的小儿为“O”型腿。有严重佝偻病的小儿稍微受点伤就容易发生骨折。

为了预防佝偻病,要让小儿多晒太阳。若发现上述症状,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若小儿正处于佝偻病的活动期,最好要让小儿晚点站立和走路,并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剂,以避免发生腿的畸形。

孩子哭背气

由于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每遇发怒、惊惧或不合心意的事就大哭起来,使情感中枢兴奋性增高,暂时抑制了呼吸中枢。因此,常在宝宝哭叫几声后出现呼吸暂停,致使血液缺氧,出现两唇青紫现象,严重时甚至全身挺直,失去知觉,伴有抽搐。多数宝宝在半分钟左右,肌肉弛缓恢复原状,重者可持续2~3分钟。此病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神经功能症,呼吸暂停为最初症状,随后出现两唇青紫和抽搐。好发时期是2个月至4岁。最多发生在1岁左右。发作次数少则3~5日一次,多则每日4~5次,一般人2、3岁自然停止,5岁后没有发生的。

宝宝发病时父母不必惊慌,可迅速将宝宝身体放平或头稍低位,以减少脑缺氧,拍打足心或盾背,掐刺入中穴,使宝宝意识迅速恢复,呼吸即同时恢复。一般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如果宝宝发作频繁,经常脑缺氧,对宝宝不利,应加以预防。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安茶碱片或苯妥英内、氯丙嗪等药物可减少发作。但切忌乱用药,用药的种类和数量必须按照医生的要求。

孩子裤腰不应用松紧带

幼儿的骨骼、肌肉等组织很娇嫩,如平时不注意保健,就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后果。

有些妈妈为了防止宝宝的裤子脱落,使裤子保暖,把宝宝的裤腰束上松紧带,并将裤腰束得很高,束在腋下胸围部,结果造成宝宝胸腰部向里凹陷,严重的肋骨缘会外翻上翘,形成病态体征,医学上称为“小儿束胸症”。

患了束胸症,不仅直接影响宝宝胸部和肺部的发育,使宝宝胸部畸形,肺活量变小,呼吸系统的抵抗力减弱、易患呼吸道传染病;而且在炎热的季节,胸腰部位还易引起痱子、湿疹。所以妈妈要注意宝宝的裤腰不要用松紧带,最好穿背带裤。平时如果发现宝宝腰部皮肤有了明显的腰带压痕,应及时将腰带放松,用手轻轻给宝宝加以按摩,防止束胸症的发生。

半夜起来的孩子

1~2岁的幼儿半夜醒几次并不少见,人的睡眠是深睡眠和浅睡眠有规律交替的过程。先是进入深睡眠,这时宝宝睡得特别熟不容易吵醒,一般持续70~120分钟,然后转入20~30分钟的浅睡眠,一夜如此交替3~5次。浅睡眠中,容易惊醒,但一会儿又能睡熟过去。这一点宝宝和成人是一样的,但幼儿不知道黑夜中必须躺在床上,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差,醒来后,有的哼哼唧唧找妈妈;有的哭吵一顿;有的则干脆坐了起来;也有不少宝宝醒来后张着眼睛躺在黑暗中,不声不响,过一会儿就自己又睡着了。碰到这种现象,有些家长首先想到的是宝宝会不会病了,抱起宝宝仔细检查,或者心疼地又拍又哄。这样一来,宝宝反而从半醒半迷糊状态中彻底醒了过来,几天下来宝宝形成了习惯,每到午夜的某个时间就醒来,而且醒的时间越来越长,要求越来越高。宝宝半夜起来玩耍虽然不是病,但对宝宝的身心健康却有一定的影响。首先,浅睡眠与人的智力有关。如果剥夺宝宝的浅睡眠(即一出现浅睡眠,就将宝宝唤醒),用不了多久,宝宝就会变得暴躁易怒,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而且越是剥夺浅睡眠就越容易出现浅睡眠,使睡眠质量降低。其次,睡眠中宝宝体内还能分泌一种生长激素,促进机体特别是骨骼的生长。缺少睡眠,生长激素的分泌会相对减少,从而影响宝宝身体发育。此外,缺少睡眠还会影响体力和食欲。所以父母在宝宝出现半夜起来的情况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