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我的第一本理财书
29018900000043

第43章 家庭理财综合实战策略(3)

有些再婚的女性,以为找了一个经济条件好的丈夫,就找到了靠山,从而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其实不管丈夫多有钱,家庭条件有多好,再婚女性也应该自立,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家庭地位,也能分担丈夫的经济压力,从而共同创造家庭的美好生活。

总之,再婚双方彼此间一定要倍加珍惜,特别是在个人财务上,双方要以诚相待,不要相互保留和隐瞒。

■ 人退休了,钱不退休

完善你的养老金规划

每个人都会衰老,但没有人希望因为衰老而降低生活质量,每个人都希望能够长寿,但是没有人愿意因活得太久而导致财务风险。

现在,30岁左右的年轻人大多都已意识到“退休”离自己并不遥远,不管有无作为,至少要开始筹划才行。如何制定和完善今后的退休金规划,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如意呢?

要想为今后的退休生活制定一个规划,需要先了解自己当前的状况。

首先,要对自己当前的家庭资产、现金流、职业发展状况、家庭成员的结构变化等进行一下评估。最好能把现有的资产状况做个梳理,准确了解自身各类投资、资产的价值,这样可以帮助你确定你包括你的配偶今后还需攒多少钱来为退休计划做准备。当然,在这一计算过程中,你也需要对各类家庭投资未来可能产生的回报率及其变化趋势做一个合理的评估。

其次,除了依靠现有的家庭资产来积累今后的养老金,还要计算一下其他可能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带来收入的来源。比如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还有已经投入的商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计算一下这些收入可以占到将来退休后生活费用所需的百分比,并且越晚运用这笔钱,得到的钱就越多,因此还要计算一下应该在多大年龄开始领取这笔养老金。

一旦所有资产状况、收入来源等都梳理出来,计算明了以后,你还可以用在线计算器帮自己推算一下,今后还需要攒多少钱才能较为顺利地达到预定目标。

通过这几个步骤算出今后所需的退休金储备额后,接着就可以通过下列几个小技巧,让自己的退休规划之路更顺畅。

1.完善投资规划

正确的投资组合是成功的关键,多元化投资是一个长期战略,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而不是几个月或几年就能成功的,因此要坚持投资组合。

多元化投资可以降低重大损失的风险。在资产的配置比例上,40多岁时可将7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50多岁时可将6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60多岁时可将40%~5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其余的资产可投资于债券和价值稳定的基金。当你离退休越来越近的时候,还需要努力增加你的现金储蓄,将相当于2~3年生活费用的钱变换为存款单或货币市场基金,这意味着当股票或债券下跌时你不会被迫将它们卖掉。

此外,在投资时限的考虑上,也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你恰巧在股市大跌之际退休,因为股票资产迅速缩水,所以你资金短缺的可能性将会大增。为此,你可以考虑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即在退休后的前3~5年放弃股票投资,将股票资金转为较平稳和安全的资产,这样就能保住多年来储蓄的退休金,将资金短缺的风险降低很多。

反之,如果退休时你的投资还没有收回,那么要尽量避免兑现任何股票,而是应该留给这些股票近3年左右的时间恢复。同时,可能需要从你的银行账户和其他现金类投资中提款作为日常生活所需。

2.努力延长工作年限

尽可能延长工作时间,这样不仅可以推迟动用社会保障金,并且当你最终退休时月收入还会更高。同时,退休时间延后,那么靠储蓄养活的时间也被缩短。

我国居民可以在退休后重新进入一个企业工作,或是开始自己创业,除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外,还有很大的缘由就是可以为自己积累更多的退休金。

3.充分利用房屋资产

老人可以选择将房子卖掉,搬进比较便宜的住宅;也可以选择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即以自己拥有产权的住房作抵押,定期向金融机构取得主要用于养老费的贷款,到期后以出售住房收入或直接以该住房资产还贷。一般反向抵押贷款在居住年限内或者老年人生存年限内,不要求借款人还款,直到永久性搬迁、出售住房或死亡时贷款到期。

以房养老的理念已经在近几年被广泛宣传,今后一旦金融机构在对房屋的处理权上有了突破,房产抵押市场的流动性就会快速增加,到时候,这样的方法就可以积极使用了。

4.重新调整期望值

对准退休族而言,对自己的退休规划,特别是退休金数额、退休后的住房条件等具体目标做一些恰当的调整很有必要。俗话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我们不妨把退休目标定得稍微低一点,更为实际些,保持轻松心态享受退休时光。

退休之后的理财真经

人到老年最看重的是三老,即老身、老本与老友。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如果老了以后没有钱,不止生病了不能得到妥善的照顾,恐怕连老本都很难保住。打拼了大半辈子,退休金不仅是对自己辛勤工作的肯定,更是下半辈子的重要经济来源。作为老人,也一定要把理财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不求收益高,但是一定要保本。

传统上老人们偏好“定存”,就是把老本以“定存”的形式存到银行里,靠滋生的利息获得收益。但是定存也有缺点,尤其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资金存入银行还可能遭遇贬值的风险。这样看来,还不如把这些本钱用来购置房地产或黄金珠宝等保值物品。

随着与国际接轨的深入,投资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眼光已不再只局限在定期存款上了,许多人开始慎重地选择投资基金、国债或股票,还有人投资于邮票、纪念币、各种卡等。因此,退休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

除了纳税的考虑外,退休之后还要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因此建议退休后的老人不妨拿定存的每月利息定期定额投资到共同基金上,这样的安排可以确保本金不流失,利息也可能会有更高的报酬率。

除了存款之外,近些年推出的养老保险制度,其实就是针对退休人员制定的,值得考虑。养老保险和一般寿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养老保险是在被保人生前给付,而寿险则是在被保人死亡后才给付。也就是说,养老保险是“活到老,领到老”,能够为长寿的退休人员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现在许多保险公司都推出了不同的养老保险险种,退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险种。

老年人的理财方案

老年人理财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稳”字。但是有不少老年人,在看到别人投资股票等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后,自己也想参与,却不知道该如何配置自己的资产,以保证安全性和收益性。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理财呢?

理财专家表示,股票是高风险的理财品种,老年人不适合大比例配置。尤其是在股市大幅震荡的时候,老年投资者更应该调整好心态,选择具有真正成长性的个股投资。

对于规划养老的老年人来说,现金、住房和医疗是其主要的理财需求。因此投资理财产品,应以安全性和流动性为主要关注点,可以采取40%风险资产和60%无风险资产的比例。而风险投资应以稳健的基金为主,同时,合理的保险也必不可少。

目前市场中比较合适老年人的理财产品还是很多的。除了货币基金之外,可以投资银行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可以考虑投资打新股理财产品,也可以采用定期定额投资的办法。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需要为退休担忧,有些岗位的员工退休后的收入与工作时的收入基本持平,有的甚至超过后者。

对这些人来说,退休就不那么“可怕”了,反而在经济有保障的情况下过起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而真正需要为退休提前“备战”的,是那些收入落差巨大的人群。对于这些人来说,退休无形中加大了生活的压力,打破了原本收支平衡的状态,挪用积蓄成了唯一的选择。

准退休族想要摆脱这种困境,不妨采用组合投资的方式,根据划分年龄段来计算预期需求,再分别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

所以说,老年人只要提前为自己制定好合理的理财计划,即使是在晚年,也能够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