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这么严重吗
29018200000002

第2章 打不死的蟑螂

感觉再怎么重要,不过是感觉;

想法再怎么重要,不过是想法。

你不需为了一只老鼠,把整栋房子都烧掉。

人的情绪就好像行为不良的球迷一样,总是不听指挥,随时都可能“引爆”。原本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小题大做,有了着火点,便一触即发,且一发不可收拾。

前阵子在一本笑话书中,看到一则发生在以色列的趣闻——

有一天,有个妇人在家里打扫时,发现一只蟑螂在浴室“逛大街”,一向恨虫入骨的她急得“跳脚”,我踩、我踩、我踩踩踩,连踩了好几下才把蟑螂摆平。

接着,她趁着蟑螂还一息尚存之际,迅速把它丢到马桶里,想把它淹死,没想到蟑螂生命力强,硬是不死,于是她拿出“杀手锏”——把杀虫剂用力地往马桶里面猛喷,我喷喷喷……蟑螂终于死了,整罐杀虫剂也被喷光,这才心满意足地盖上马桶盖。

几分钟后,她老公因为拉肚子,急急忙忙冲进厕所,不假思索脱了裤子就掀起马桶盖往上一蹲,一边蹲,一边点起香烟。

完毕后,老公习惯地把抽完的烟头随手往马桶一丢,没想到“轰”的一声,刚好伤到最敏感的部位,不久就被抬上担架,送上救护车。

在送上救护车之际,医护人员好奇地问那位妇人:“你先生为什么身上最敏感的部位被烧伤呢?”

妇人把经过的事详述了一遍,不料,医护人员没听过有这么离奇的事,全都忍不住大笑起来,一不小心松了手,把躺在担架上的先生又摔个四脚朝天,这下又弄断了他几根肋骨。

就为了杀死一只蟑螂,差点把自己的老公都“毁掉”!

许多人对事情似乎总是“反应过度”,正如本书序文中那位因厌恶丈母娘而决心剪掉狗尾巴的男人一样,碰到蜘蛛网会用剪刀去剪,为了赶走一只老鼠,甚至不惜把整栋房子都烧掉。

一个女人被疯狗咬了一口,医生要她先写遗嘱,因为说不定她很快就要因狂犬病丧命。

她在纸上写了好久,后来医生不得不问她遗嘱是不是很长。

“遗嘱!”她咬牙切齿地说,“我才不是写遗嘱呢!我是在写我要咬人的名单。”

我们总是把问题看得太严重,甚至无法停下来看看把事情看得太严重有多可笑。

想一想,是不是一只蟑螂没打死,就会打乱你整个生活?是不是一个电话没接到,世界末日就会来临?是不是车子被刮一道痕,就能摧毁你的一生?是不是胖个几公斤,就能阻止你享受人生的乐趣?

没有什么事情真的是世界末日,感觉再怎么重要,不过也只是感觉;想法再怎么重要,不过也只是想法而已——何况我们的感觉和想法总是变来变去,不是吗?

有位智者曾说了一个令人终生难忘的比喻:“人生如同以前的西部武打片。在酒吧里,恶徒坐着饮酒,还有人在打架拼命,弹琴的人就在这混乱险恶的处境中照弹不误。你得学会这琴师的本事,不管酒吧里发生了什么事,你还是弹你的。”

就像电影泰坦尼克号上的乐手一样,即便是船快沉了,他们还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稳定沉着,仿佛在问:“那又怎么样?”

是啊!那又怎么样?

“如果没赶上这班车,今天铁定会迟到。”

“那又怎么样?”

“那老板的脸色就会很难看。”

“那又怎么样?”

“也许会找我麻烦,或在背后说我坏话。”

“那又怎么样?”

你可以这样一直问下去。让自己学会理性地看待问题,了解有时候事情并没有你想得那么糟。

伯特每天都到女友家接她去公司上班,每次都等上嘲分钟,一天伯特终于忍不住向她抱怨,希望她准时一些。

“谁说我不准时?”女友说,“我不是每次都让你等上嘲分钟吗?”

说一则大家熟悉的故事——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位美国青年被征召入伍,进入新兵训练中心受训。这个小兵在结束训练前几天,因为害怕上战场送命而恐惧万分。

老班长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告诉小兵说:“你训练结束后,分到国内部队与国外部队的机会各占一半。假如分到国内,你就不用害怕了。”

小兵说:“对啊!”

老班长又说:“如果你分到国外部队,后勤单位与野战单位的机会又各占一半,假如分到后勤单位,你也不用害怕了。”

小兵点头。

老班长又说:“如果分到野战单位,也有后线与前线之分。假如是后线,你也不用怕。”

小兵又点头。

老班长又说:“如果分到前线,有可能平安或受伤。假如平安,就不用害怕了。”

小兵再点点头。

老班长又说:“如果受伤,有可能轻伤或重伤。假如轻伤,你也不用害怕。”

小兵频频点头说:“对啊!”

老班长又说:“万一重伤,又会立刻被送回国疗伤,你也不用害怕。我问你,你现在还怕去部队吗?”

小兵顽皮地答道:“不怕了,不过我万一伤重致死怎么办呢?”

老班长笑了笑说:“死了就一了百了,你也就永远不用害怕了。”

的确,既然人死都死了,那还怕什么呢?

学会了用轻松的角度看事情,并养成习惯以后,我们便能以崭新的眼光看待每天发生的问题,不再为小事抓狂。

轻松一下:

我们把这练习就叫做“那又怎么样”练习。

步骤一:每当自己陷入困惑,或感觉负面的情绪又开始时,立刻叫停,暂时停止所有的思绪(负面想法一旦被激起就没完没了)。

步骤二:退后一步,改变问题提问的方式——把“如果……怎么办”改成“如果……又怎么样”。

“如果他不认同,怎么办”变成“如果他不认同,又怎么样”。

“如果下大雨,怎么办”变成“如果下大雨,又怎么样”。

“如果来不及赶上,怎么办”变成“如果来不及,又怎么样”。

例如,前面文中“如果老板在背后说我坏话,怎么办?”你就可以改成“如果老板在背后说我坏话,又怎么样?”(是啊,那是他自己的修养不好,你又能怎么样?)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自己在比较不重要的事情上,尽量放手,而将精力集中在生命中“真正值得”重视的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