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十二经脉时辰与饮食养生
29012700000055

第55章 附糖尿病气功疗法

气功是通过有意识地自我调节心身活动,达到防病祛疾的锻炼方法。具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延年益寿的功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近年国内外不少人采用气功治疗糖尿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效果更好。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脾”出了问题所致。脾是脾经的循行脏腑,因此通过按摩脾经对缓解糖尿病症状具有一定效果。除此之外,练习气功对治疗糖尿病也有显著功效。

临床研究表明,气功对内分泌系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和尿糖均有一定作用。初学练功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松静自然。

做到心情稳定、体位舒适、全身放松后再调整呼吸。

2.意气相合。

指坌;功时用意念活动去影响呼吸,逐渐使意念的活动与气息的运行相互配合,使呼吸随着意念活动缓慢进行。在松静自然的前提下,逐步把呼吸锻炼得柔细匀长,绵绵不断。

3.动静结合。

气功偏静,还应配合其他体育疗法如太极拳、健身操等。只有动静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从而真正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4.循序渐进。

练功要靠自己努力,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逐渐达到纯熟的地步。开始练功时间可短些,以盾逐渐加长,一般可加到30~40分钟,每日1~2次。

气力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步,准备工作。

练功的环境应尽可能选择在安静、空气新鲜之处,室内练功,要通风换气,但不要迎着风向,以防感冒;宽衣松带,解除束缚,无论哪种姿势,都须将纽扣、衣带、鞋带或瘦小的衣服等,预先解开,使身体舒适,血液循环畅通;安定情绪,精神愉快。练功前需休息20分钟左右,安定心神,若情绪不稳,心情急躁,则杂念纷纭,不易入静,且呼吸不畅。若精神不振,练功则易昏沉入睡,影响疗效。

第二步,摆姿势。

姿势端正,易于入静。不论采用哪种姿势,一定要端正,合乎自然。

坐势:应用宽凳子或椅子,高度以使练功者的膝关节弯曲90?为宜,头颈和上身坐直,胸部略向前俯,不挺胸,臀部向后微凸出,但背不弯不曲。

若是盘膝坐,两手相握或两手重叠向上,贴于小腹前或小腿上,姿势端正后,两目微闭,注视鼻尖,口齿微闭。

卧式:仰躺床上,枕头高低以舒适为度,两手放在身两侧,肘臂放松,手指微曲,放于大腿两侧;或两手交叉相握,轻放小腹上,两腿自然平伸,两脚自然分开,两目微闭,口齿轻闭。

站式:身体自然站立,两膝微屈,两脚平行分开同肩宽。臀稍向下坐,劲合于腰髋部。上身保持端正,腰脊放松,肩肘稍向下沉,但不用力。虚腋、曲肘、两臂自然下垂,稍作外撑,警心向下,五指分开,微作弯曲,意如轻按水上之浮球。

第三步,放松法。

放松法是一切功的基本功,主要是消除一切紧张因素,达到全身肌肉、内脏、血管、神经放松,强调自然舒适,气闭丹田。姿势可采用坐势、站势、卧势等,要求自头上向脚下放松,头部放松,虚灵顶颈(头轻轻顶起之意);两肩放松,垂肩坠肘;胸部放松内含,腹部放松回收;腰部放松挺直,全身无紧张不适之处,精神放松。

第四步,呼吸法。

松静功的呼吸法,采用顺呼吸法,吸气时默念“静”字,呼气时默念“松”字,放松得越好,入静就越快,做到呼吸自然柔和,使气沉丹田(脐下1.5寸),即练功家所说的“息息归根”,呼吸是练气功主要环节之一,没有呼吸的锻炼,便没有疗效。每次练功练呼吸20~30分钟即可,否则练呼吸过多,时间过长,易引起偏差。

第五步,静坐法。

练完呼吸法之后,接着练静坐法,开始时,杂念较多,思想难于集中,用意守丹田,让杂念自来自消,如仍有杂念,可用听呼吸的方法排除。听,不是听鼻子呼吸的声音,而是将听觉的注意力集中于一呼一吸的下落,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都不要去管它,昕至杂念完全消失,就是入静了。至于入静的程度因人因病而异,千万不要勉强追求,凡愈想快入静,反而越静不下来,特别在练功初期,不要要求过高,有些人虽未达到理想的静,但实际上也收到一定疗效。

第六步,收功法。

练完气功后,不要急于起来,要以肚脐为中心,用一只手掌心按在肚脐上,另一只手的掌心贴在这只手的手背上,两手同时以肚脐为中心,由内向外,由小圈到大圈缓缓划圈,左转30圈,稍停,再由外向内,由大圈到小圈,右转30圈,到肚脐处停止收功,然后活动活动身体,也可配合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则收效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