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育的思考
日本婴儿学会理事长小西行郎说过,“胎儿以及婴儿可以充分运用他们所具有的运动能力和知觉能力,自己进行探索和学习,勇敢地与周围环境互动、成长、发育。例如,原始反射现在也是发育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视点,而人类的原始运动却是综合运动所代表的‘自发性运动’。自发性运动在后来发展成为按照自己意愿活动的随意运动。如果不去有意识地、自发地‘学习’则无法成立”。
字典中对学习的定义是“通过各种体验为适应环境而变化”。学习还指“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以自己的意愿,努力提高知识、思考、技能、感性、情绪、运动等能力的行为”,其中,“以自己的意愿”非常重要。这也是小西行郎所表述的“根据自己的意愿”的同义语。
人是通过自发性运动进行学习的。保育园保育指针第1章“婴幼儿发育”中指出,“孩子是在与各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完成发育的。也就是说,孩子的发育是以孩子迄今为止的体验为基础的,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使自己有丰富的情感、意欲及态度,获得新的、能力的过程”。人是“自己行动,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发育的”。
在发育过程中,情绪稳定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准确地把握每个孩子所处的状态以及发育过程等,在切实满足孩子欲求的同时,对孩子有应答性的接触和对话”,然后,“接纳每个孩子的心情,与孩子产生共感,建立起持续的信赖关系”。重要的不仅仅是满足孩子想要做事情的欲求,还要接纳孩子想要做事情的心情,与孩子想要做的心情产生共感。形式上的表扬,绝不会提高孩子自尊的情感。在这样的环境中,需要孩子“在与周围人的关系中,具备自己变化、自己成长”的充实感。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孩子不仅仅是在与大人的关系中,也是在与周围孩子的互恵关系中成长的”。
人具有“利他性”以及“互恵性”的特征。利他性就是即使是对自己不利,但是对他人有利的事情也要去做,而互恵性的本质就是“感恩”。为什么人类会具备这样的本质呢?因为这些本质是形成高级社会所必要的品质。
◆理解孩子
在婴幼儿教育中,我一直反对整齐划一的指导,主张保障不同年龄孩子相互学习的环境。在婴儿保育中,我也提出,应该改变以母子关系为中心的两者关系模式,保障孩子在社会中成长的环境。小西行郎在《理解有发育障碍的孩子》一书中也提出了完全相同的看法,小西行郎认为,“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孩子会自己制定规则,相互观察,相互模仿,结成集体,保持距离;会照顾别人,会打架,在经常变换玩伴的过程中成长。在关心他人、被他人关心的关系中,共同成长”。小西行郎的这些话,不仅仅适用于有发育缺陷的孩子,同时也适用于所有婴儿。
日本一直就有为了维护集体而“划一”的固执,对优劣的纠结,过于热衷于经济优先等偏倚,这些偏倚体现在方方面面,形成了不易生存的社会。这不仅仅是原有的被社会排挤出去的群体的问题,还出现了因不景气而遭到解雇、受欺负、封闭自己等新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建设一个今后所有人易于生存的社会。因此,我们应该在“相同”与“不同”中提供社会性平衡,发挥这种平衡的力量,创造人与人之间具有多种多样联系的社会,这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小西行郎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努力具备形成集体不可缺少的共识,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实现与最终也达不成共识的人共存。他还认为,即使不刻意去做,在‘孩子的世界’里,通过玩形成宽松集体的过程中是可以建立这样的关系的。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即使打起架来,也会通过协商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会因此而得到锻炼。”今后,我们应该去思考如何守护包括有发育缺陷孩子在内的“孩子集体”。
也就是关切“一个孩子”,关切“所有孩子(每一个孩子)”,很好地去评价“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时耐心守护“一个孩子”和“所有孩子”的关系。
小西行郎在他的著作中用这样一句话结尾,“我希望我们不仅仅是孩子的管理者,”同时“也作为孩子的理解者,来守护孩子的发育(孩子世界)”。
与这句话同义,我用“守护三省”表达我的保育原则。同时,作为对新的婴幼儿保育工作者的期待,我用“守护三省”作为本书的结语。
三省(每天三次反省自己的行为)
〇你能够完全相信孩子吗?
(相信孩子具有自己成长的能力,相信孩子具有完整的人格,接纳孩子,守护孩子)
〇你在用真心接触孩子吗?
(守护孩子,传递你的人格,以毫无虚伪之心去接触孩子)
〇你能够很好地守护孩子吗?
(相信孩子,真心相待,才能很好地守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