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78~139),东汉时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人,靠自学成为闻名乡里的学者,后被推荐到京师洛阳任职,元初二年(115年)起两度任太史令,前后共14年,在天文学上取得卓越成就。
他是汉代天文界的代表人物,著有《灵宪》和《浑天仪图注》二书,全面阐述了他的天文学思想和浑天学说,可算是我国汉代天文学的总结。这二本著作中的天文学内容可概括为下列12项:
天地未分之前是一片混沌的气,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
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地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
天地之外为宇宙,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天周为736000里,日月直径各1000里,地广(地直径)为232300里,天高、地深为地广之半116150里,π=7360
2323=3.1683;
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照不到),月相由于日光的“照”和“蔽”所引起;
月食是因为地影(暗虚)遮蔽月光;
天运左行,七曜周旋右回;
行星运动的快慢是由于近天则迟,远天则速;
众星分五列共35名,即中央北斗7名和四方28宿;
星体衰竭则有陨星,流星至地则石;
天球旋转,南北极分别出没地上和地下36度,由此形成了天象和四季、昼夜的变化。
此外,张衡制造了水运浑象,开创后世天文钟制造的先河,又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然此乃候风仪和地动仪两仪的合称还是单一地震仪,目前尚无定论。至于《浑天仪图注》非张衡所作之说目前已有文章表示反对,认为是张衡所著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