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
桂花初秀月當少昊之司權。蓂筴齊開日際目連之設供。恭修象教。恪達蟻誠。 切念(某)等業風震動智月昏迷。思父母之劬勞何以報德。念幽冥之痛苦無以超生。幸逢諸佛懽喜之辰。乃為眾僧自恣之日。(入佛事)伏願親恩普報子願無違。在堂者福祉彌堅。已化者罪花早謝。六道障融於十方。三乘惑盡於一心。
少昊
記。月令曰。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畢中其日庚宰。其帝少嘷。
蓂筴
見上。
目連
見盂蘭盆經。
象教
杜詩。方知象教力。言象教者。如來既化。諸大弟子想慕不已。遂刻木為佛瞻敬之。以形象教人也。
蟻誠
見上。
劬勞
詩。蓼莪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懽喜自恣。
並見盂蘭盆經。
十力
智度論曰。一知是處非處智力。二知過現未來業報智力。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四知諸根勝劣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六知種種界智力。七知一切至處道智力。八知天眼無碍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
下元
北帝司權方紀小陽之月。水官考籍載臨正望之辰。謹遵教儀。肅修善果。 切念(某)等靈源汩沒識浪滔淫。苦海無涯悞失回頭之岸。愛河有漏昏迷駐足之津。須憑道筏以乘危。斯得慈航而濟險。(入佛事)伏願福涌川增。澤滋河潤。經之營之自有有常之吉。優爾游爾永無無妄之災。
北帝司權
事文前集曰。天神之大者曰昊天上帝。即耀魄寶也。亦曰天皇大帝。亦曰太一。其佐曰五帝。東方青帝威靈仰。南方赤帝赤熛怒。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計光紀。中央黃帝含樞紐。
水官考籍
事文曰。下元日。九江水帝十二河源溪谷大神與暘谷神主水府靈官。同下人間校定生人罪福。又下元三品解厄。水官主祿。百司檢察人間善惡。上詣天闕進呈。
汩沒
山谷詩。隨俗易汩沒。從公常紏紛。
慈航
清凉禪師云。夫般若者苦海之慈航。
川增
詩。天保曰。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經營
詩。靈臺曰。經營靈臺。經之營之。
無妄之災
易曰。無妄之災。謂不測之禍也。我本無妄為而忽有不測之禍。尤難防也。
辭歲
仰觀璿曆漸屆更新之辰。俯演金科小修送故之典。兢兢謝過。翼翼承恩。 切念(某)等虗度浮光浪淹幻世。三百六十略無一善之微長。一十二時數起十纏之重障。幸喜歲華之結局。洊承韶景之問津。靜思據舊之非。盍盡自新之德。謹邀緇流恭達素悃。(入佛事)伏願既往之愆自今以雪。方來之祉與時俱新。半點陽春暢作和風之披拂。萬間廣廈永依慈廕之帡幪。
璿曆
見上。
金科
楊雄劇秦美新曰。懿律嘉量。金科玉條。註法令也。
兢兢
詩。小旻。註兢兢戒也。
翼翼
詩。大明。註翼翼恭慎之貌。
緇流
見要覽。
十纏
名義集曰。忿恚曰嗔。隱藏自罪曰覆。意識昏迷曰睡。五情暗冥曰眠。嬉游曰戲。三業躁動曰掉。屏處起罪不自羞曰無慚。露處起罪不羞他曰無愧。財法不能惠施曰慳。他榮心生熱惱曰嫉。
披拂帡幪
並見上。
結制
禁足安居乃我佛之清軌。識心達本斯釋子之徽猷。道以人行。功由日進。 切念(某)等叨生末運忝入空門。四事扶身逐光陰而蹭蹬。六根吸影馳幻惑以蹉跎。不仗禪那之功。安趨究竟之果。(講期改云。不明貝葉之文。安趨菩提之果)。今擇(某)月(某)日廣延法侶結制聖期。脫盡廉纖直取少林之髓。何勞指註單窮雪嶺之心。(講期改云。出示家珍直闡一乘之妙。打開秘藏頓窮五教之歸)。誓明己事。冀報佛恩。伏願慈光廣被聖力冥加。般若靈苗藉真風而暢茂。菩提妙果資法雨以圓成。更祈僧行安和。檀那廸吉。業山翻為福海。魔障轉作善緣。
安居
見要覽。
徽猷
詩。角弓曰。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註徽美猷道也。
四事
增一阿含經云。一衣被。二飲食。三臥具。四醫藥。
光陰
晉陶侃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常惜分陰。
蹭蹬
事苑曰。失道也。
蹉跎
韓文曰。嗚呼吾意其蹉跎。言不遂其意。
禪那
名義集曰。此云靜慮。智論云。秦言思惟修。言禪波羅蜜一切皆攝。
究竟
見般若心經。
廉纖
事苑曰。廉纖猶檢斂細微也。
少林髓
傳燈錄達磨傳云。達磨已欲西返天竺。乃命門人曰。時將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呼。時門人道副對曰。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師曰汝得吾皮。乃至最後惠可禮拜後依位而立。師曰汝得吾髓。
指註
碧岩云。胡亂指注。
檀那
梵語陀那鉢底。唐言施主。
廸吉
尚書。禹曰。惠廸吉從。逆凶惟影響。註惠順廸道也。
解制
三月安居尚歉及泉之力。四緣無缺徒懷顧影之慚。謹以丹衷。陳之白楮。 切念(某)等忝與僧倫。徒遵聖制。辜恩莫報慨大道之無聞。補過何從愧寸功之未效。已逢解制敢不輸誠。雲集僧伽雷宣密典。仍陳法供普結善緣。伏願克滅前愆。尚需後效。掀翻幻網。契頭陀之破顏。廓徹真如。同慧可之出拜。更祈檀那萃慶。僧行承休。佛日長耀于域中。魔風永緝于化表。
及泉
孟子曰。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註八尺曰仞。言鑿井雖深。然未及泉而止。猶為自棄其井也。
四緣
智度論云。一因緣。謂六根為因六塵為緣也。如眼根對於色塵時。識即隨生。餘根亦然。是名因緣。二次第緣。謂心心所法次第無間相續而起。名次第緣。三緣緣。謂心心所法由託緣而生。還是自心之所緣慮。名為緣緣。四增上緣。謂六根能照境發識。有增上力用。諸法生時不生障碍。名增上緣。
寸功
杜甫詩。從軍十年餘。能無分寸功。
頭陀破顏
宗門雜錄曰。舒王問蔣山佛惠泉禪師曰。禪家所謂世尊拈華出自何典。泉曰大藏經所不載。王曰余頃在翰苑。偶見大梵王問佛决疑經三卷。因閱之。經中所載甚詳曰。梵王至靈山會上。以金色波羅華献佛。捨身為床座。請佛為群生說法。世尊登床拈華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法門。分付摩訶大迦葉。此經多談帝王事。所以秘藏。世無聞者。佛惠泉嘆其博究。
惠可出拜
見上。
結制禱韋天
切念生逢末運法弱魔強。跡囿凡區僧多行寡。不蒙護衛之力。曷保安寧之休。今擇(某)年(某)月(某)日結制禪期求佛心印。(禪期改云結制。講期敷宣妙義)。慮異魔之作障。恐勝事之難成。雲集僧伽恭詣祠下。舉揚嘉號諷演秘章。端伸虔禱之儀。願賜感通之力。為功德主。作法輪王。允釋子之憑依。肅清魔黨。遵覺皇之囑累。廣轉食輪。僧海常安。檀門襲慶。
安寧
詩。棠棣曰。喪乱既平。既安既寧。
食輪
傳灯錄云。法輪未轉。食輪先轉。
解制白韋天
切念安居三月。圓滿一期。未奏進修之功。捫心多愧。叨蒙衛護之力。戴德難忘。謹按清規。暫解聖制。爰集緇侶共攄赤誠。諷演秘章。舉揚嘉號。少酧覆育之德。仍丐資成之恩。伏願法化常流魔風永緝。若施若受均沾勝利于無窮。或見或聞並植良因于有永。
捫心
謝玄暉齊敬皇后哀策。想鷖輅而撫心。註銑曰捫心哀甚也。
入關
掩關息慮單窮向上之機。作梵陳詞特表由衷之敬。懇祈恩祐加被進修。 切念(某)獲比丘相。失菩提心。六賊塵紛未見稍寧之日。十纏膠固孰為獨露之時。儻非緊把繩頭。安冀豁開正眼。是以(入佛事)伏願正受常得現前。魔軍無由伺隙。四病俱遣默遊自在之天。一念不生頓入光明之藏。更祈色力永徤障緣弗侵。僧海享靖安之休。檀門沐清泰之祉。
由衷
左僖。信不由衷。質無益也。
六賊
棱嚴曰。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劫家寶。劫。強取也奪去也。
十纏
見上。
膠固
唐馬周傳曰。君宰間不膠漆而固。
四病
圓覺經疏曰。一作病。二任病。三止病。四滅病。
出關
祖關難通心冥而原無出入。禪制有限期滿而似有始終。爰將非木非煙之香。用展克誠克敬之禮。 切念(某)質同樗櫟。名列苾蒭。掩關一室期傳摩竭之心。攝念三秋欲徹少林之髓。雖大願未滿。幸此期告圓。既荷覆幬之休。敢後昭報之悃。(入佛事)伏願破是非關。開煩惱鎻。檀門恊慶永結般若之緣。僧海咸安坦遊棱伽之岸。
樗櫟
莊子。惠子曰。吾有大樹人謂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卷曲而不中規矩。註樗惡木也。櫟似樗木也。
苾蒭
要覽云。苾蒭梵語也。是西天草名。具五德。故將喻出家人。
摩竭之心
事苑曰。梵云摩竭陀。此云文物國。揜室言。世尊禪定於普光法堂也。西域記云。昔如來於摩竭陀國初成正覺。梵王建七寶堂。帝釋建七寶座。佛坐其上。於七日中思惟是事。義同揜室也。
少林之髓
見上。
覆幬
中庸曰。譬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棱伽
名義集云。正言[馬*夌][登*力]迦。佛住南海濱入棱伽國摩羅耶山而說此經。梵語楞伽。此云不可往。唯神通人方能到也。阿跋多羅。此云入。謂入此山中而說此寶。或翻無上。謂此經法是無上寶。
新入院住
切念(某)謬凟僧倫初權院事。力之弗逮。戰戰如蚊之負山。才之靡長。遑遑似鼠之度谷。倘非覆護于十力。曷紓兢業於寸心。敬於是日營設午供一堂。上奉三寶下暨萬靈。夜放甘露法食一壇。普濟幽魂同沾法喜。伏願法雨沛於四境。祥光賁於萬年。魔之罥。仇之淵。皈聖化而並釋。福之基。命之運。藉慈廕而彌隆。
戰戰
詩小旻。註恐也。
蚊之負山
莊子曰。其於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
遑遑
孟子。註有求而弗得之意也。
鼠之度谷
荀子曰。鼯鼠五技。能飛不能上屋。能緣不能窮木。能浮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先不能先人。
十力
見上。
兢業
尚書。註兢兢戒謹也。業業危懼也。
寸心
列子曰。文摯謂然叔曰。子方寸之地虗矣。幾聖人也。李白詩。長劒一盃酒。男兒方寸心。
常住朔望諸節設齋施食通用
切念(某)濫廁空門忝權院事。三尊覆育。思結草而奚從。四事資成。愧素飱而無補。不崇善利曷報慈仁。茲者恭遇(某節)之辰。(入事)伏願加護念心垂正覺眼。魔障氷釋。僧園永絕於非殃。善緣日增。清眾同安於法化。
三尊
會古通今記云。三尊即目佛法僧寶。世所仰重故名為尊。
結草
左傳曰。普魏顆。武子之子。初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敗秦師于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
四事
見上。
素飱
詩伐檀曰。彼君子兮不素飱。註素空。餐食也。又孟子註。無功而食祿謂之素飱。
修因門
平安修懺(僧用)
伏以法典弘開。援眾生於塵勞海上。心精邃格。禱諸佛於大寂光中。冀消宿垢於生前。用植正因於身後。 切念(某)濫受田衣慚窺剎影。耽人著我縱三毒以成愆。背覺合塵恣六根而起業。必浣衣方堪染色。如漏器曷貯醍醐。不憑懺悔之門。難達菩提之路。是以延集同袍就于本菴大殿頂禮(某)懺法(幾)部。諷演秘章淨嚴懺室。旋寶旛而皈敬。歌梵唄以讚揚。叩普賢之願王下臨象馭。祈韋將之冥力俯鎮魔軍。萬德洪名極一心而頂禮。多生罪相罄卅卷以敷宣。酌水焚檀少彰盈缶之敬。摘葵烹茗聊陳及物之儀。既畢懺摩之功。仍修瑜珈之典。甘露雨注息徹熱而清凉。法食雲屯止饑虗而飫足。以茲微善少植淨因。伏願寶掌放光蓮眸垂鑒。罪花凋謝恒長覺樹之根。慾海乾枯早沾法流之水。魔軍遠遁。色力彌堅。誓轉不退之輪。竟成極樂之果。
田衣
見要覽。
同袍
白孔六帖曰。兄弟曰同袍。
梵唄
謂梵音曰梵唄。梵語云唄者。華言止斷外事。外事止斷時任為佛事。唄者讚詠之聲也。若曹子建遊魚山。忽聞空中梵天之音清響哀惋。獨聽良久。乃舉其節寫為梵唄。自此始也。
象馭
見上。
盈缶之敬
易比卦曰。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傳誠信充實於內。若物之盈滿於缶中也。
又(俗用)
大悲愍俗權垂救過之方。淨德難成特修自新之法。冀祛宿障。謹露心章。 切念(某)爰居爰處不識不知。行寡悔。言寡尤。弗慎厥德。縱敗度。欲敗禮。速戾于躬。靜言思之。何所禱也。幸有懺摩之典可為解脫之門。(入佛事仝前)伏願五眼洞彰。六通廣攝。罪山摧滅消點雪于紅爐。道岸允登度片舟于黑海。萃盈門之茂祉。篤歷世之繁禧。
官家改。切念(某)濫沾聖澤忝列儒紳。身心意知未能克明其德。祖聽言動猶恐數違於仁。女流改。切念(某)三從劣品五障微軀。愚而無知安能察理而動。懦而弗立何以守仁而居。
爰居爰處
見詩擊鼓。
不識不知
見詩皇矣。
行寡悔言寡尤
論語。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縱敗度欲敗禮
書。太甲曰。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類。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于厥躬。註速召之急也。戾罪也。
五眼
大智度論云。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四法眼。五佛眼。
六通
法界次第云。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知他心通。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六漏盡通。
點雪紅爐
圓覺經講義云。當知圓覺寂照如紅爐一點雪。豈容暫住。
盈門
後漢孔融性寬容好士。及退閑。賓客日盈其門。
儒紳
論語曰。子張書諸紳。註紳大帶之垂者也。書之欲其不忘也。
三從
記。緇衣曰。婦人幼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是故有三從之義。
五障
法華云。一不得作梵天王。二不得作帝釋。三不得作魔王。四不得作轉輪聖王。五不得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