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禅林宝训笔说
28879100000027

第27章

此節明法源有自。謂自有佛祖已來。傳宣此道至我震旦中。以少林達摩大師為始祖。傳衣授法。二者雙行。至六祖始謂衣乃爭端。不復傳矣。但取行與解相應。行說俱到者。世其家業。世者。代代相承也。由是祖道愈見其光大。子孫益見其繁茂。大鑒六祖之後。石頭希遷禪師。馬祖道一禪師。皆面稟親承于青原南嶽。是六祖之嫡孫。正當般若多羅懸遠之符讖。謂要假兒孫脚下行是也達摩大師得法後。問般若多羅云。當往何國而作佛事。祖曰汝雖得法未可遠往。且止南天。待吾滅後六十七歲。當往震旦施大法藥。直接上根。慎勿遠行。衰於日下。又問。彼有大士堪為法器否。千載之下有留難否。祖曰汝之所化獲菩提者不可勝數。吾滅度後。六十七載。彼國有難。水中文布。善自降之。汝至時勿住。彼國唯好有為功德。不見佛理。聽吾偈曰。路行跨水復逢羊。路行跨水者。謂遇梁武名衍。復逢羊者。魏武帝是羗人。獨自凄凄暗渡江。謂摘蘆的事。日下可憐雙象馬。日下即洛陽。可憐雙象馬。謂梁武魏武。二株嫩桂久昌昌。即臨濟曹洞二宗。又云。一百五十年有小難。聽吾偈曰。心中有吉外頭凶。心中有吉是周字。外頭凶謂周武滅僧。川下僧房名不中。川下即太湖縣。僧房名不中即司空山。若遇毒龍生武子。若遇毒龍。明帝是武王之父。生武子即武帝。忽逢小鼠寂無窮。忽逢小鼠謂子年生宣帝。大興佛法。寂無窮者。周為楊堅滅稱隋。又曰。却後林下見一人當得道果。聽吾偈曰。震旦雖濶無別路。謂馬祖道一也。要假兒孫脚下行。即石頭也。金雞解銜一粒粟。謂南嶽讓乃金雞縣人。供養十方羅漢僧。謂馬祖是四川什邡縣羅漢寺僧。祖嗣南嶽之法故爾。謂般若多羅懸讖石頭馬祖。為曹洞臨濟之宗祖也。二大士玄奧之言。精玅之語。已流通于寰區之中矣。潛符者。謂暗合默契于無言之表者也。密證者。明教曰。密非不言而暗證也。真密也。謂外傳信衣。內授密證。乃吾佛祖真實秋密之法也。每每有之者。言符證之人恒有也。

師法既眾。學無專門。曹溪源流。派別為五。方圓任器。水體是同。各擅佳聲。力行己任。等閒垂一言出一令。網羅學者。叢林鼎沸。非苟然也。由是互相詶唱。顯微闡幽。或抑或揚。佐佑法化。語言無味。如煑木札羹。炊鐵釘飰與後輩齩嚼。目為拈古。其頌始自汾陽暨雪竇。宏其音顯其旨。汪洋乎不可涯。

此節明派別分流。師家之法既眾。使學者所習無一定之法門。故令曹溪源流一派。而分之為五矣。宗雖分為五家。法則不異也。如器有方圓。水體無二。然而五家各各專敷教化之門。而各有佳聲。又各各致力。以行己任。等閒之間。或出一言。或行一令。網羅者。收拾籠絡之意。網羅四方學者。叢林興盛如鼎之沸然。豈徒然哉。由是五家互相詶唱。顯其微妙。闡其幽深。或抑而奪之。或揚而縱之。無非是彼此佐佑以助成其法門教化而已。凡所發之言。皆是無義味語。如煑木札為羹。如炊鐵釘作飰。與後人齩嚼。名之為拈古。以拈提古人之公案也。其所謂頌古者。始自汾陽善昭禪師。及明州雪竇重顯禪師。遂州李氏子。嗣智門光祚禪師。青原下九世。自此二老大弘其音。著顯其旨。而所以發揮其意者。汪洋浩瀚如大海之不可涯際。亦皆出乎二老之宏才博學也。

後之作者。馳騁雪竇而為之。不顧道德之奚若。務以文彩煥爛。相鮮為美。使後生晚進。不克見古人渾淳大全之旨。

此節明變故失宗。後來欲倣效其法強為頌古者。馳騁雪竇而作之。馳騁者。如二馬之並驅也。竟不顧自己見解為何如。專以華美之言。新鮮之句為奇特。而不知聖人之本旨失矣。致使後生晚進。不克見古人渾融淳厚大全之意旨。

烏呼。予遊叢林。及見前輩。非古人語錄不看。非百丈號令不行。豈特好古。葢今之人不足法也。望通人達士。知我於言外可矣。

此節教以古為法。烏呼。予曾行脚遊歷各處叢林。及見他前輩尊宿。非古人語錄必不肯看。非百丈號令必不肯行。豈是特為好古。葢近時人不足以為法則也。如我作此說話。惟望通人達士。知我之意于言語之外。斯可矣也道味本是醍醐。三變即成水矣。昧本求華。渾淳大全之旨。夫復何得。

此篇教學者要豁達通情。莫以偏見自蔽也。

萬菴曰。比見衲子好執偏見。不通物情。輕信難迴。愛人佞己。順之則美。逆之則疎。縱有一知半解。返被此等惡習所蔽。至白首而無成者多矣(已上並見智林集)。

謂比來每見衲子。好固執一己之偏見。竟不通曉眾人之情。纔有一言入耳。不察其是非。便自輕信。一信決定難以挽迴。加之又喜人奉承于己。順則歡悅而美近之。逆則惱恨而疎遠之。這般學者。縱有一知半解。返被此等惡見習氣所蔽。到老不得成器者多矣良醫用藥。不在海方。隨拈一味。可以醒狂迷矣。受用得者一篇。百事可成。

此篇摧邪顯正。要人持誠存信也。

萬菴曰。叢林所至。邪說熾然。乃云。戒律不必持。定慧不必習。道德不必修。嗜慾不必去。又引維摩圓覺為證。贊貪瞋癡殺盜淫為梵行。烏呼。斯言豈特起叢林今日之害。真法門萬世之害也。

此節謂邪說無知為害不細。謂如今叢林中。正法無人舉揚。而凡所到處。多種邪謬之說。如火之熾然而不息也。乃曰。戒律極為繁雜。拘束其身。不必持也。定慧是小果禪。止息其心。不必習也。道德乃本有之故物。何必要修。嗜慾乃人之常情。何必要除。恐人不信以為魔言。又引維摩經居士說大乘菩薩。入諸婬舍。示欲之過。雖有妻子。常修梵行等語。又圓覺了義說。一切障礙即究竟覺。乃至諸戒定慧。及婬怒癡。俱為梵行。假此等說話。以為證據。竟不知彼大權聖人。示迹利生。為同事攝。經意何等明白。而外道邪人。返以此誑人。濫膺恭敬。烏乎。者般說話。豈獨引發叢林今日目前之害。實實為法門千萬世之害也。

且博地凡夫。貪瞋愛慾。人我無明。念念攀緣。如一鼎之沸。何由清冷。先聖必思大有於此者。遂設戒定慧三學以制之。庶可迴也。今後生晚進。戒律不持。定慧不習。道德不修。專以博學強辯。搖動流俗。牽之莫返。予固所謂斯言。乃萬世之害也。

此節言凡夫惑重。須假法化。博地。即大地也。貪者。引取無厭。又愛欲也。由愛心計著而發。瞋者。忿怒之盛。又剛烈也。由心氣相作而發。然心屬火。氣屬金。心火轉熾。氣金轉剛故也。癡者。述惑無知。又愚昧也。由輕慢恃己而發。且世人之貪瞋愛慾。人我無明。念念不息。猶如一鼎沸湯相似。何由而得清冷。先聖思念眾生三毒利害。最難制伏。必須用箇大有制伏之方。然後可除。故特為凡夫興大慈悲。作大利益。遂設戒定慧三學以制之。防非止惡曰戒。止息諸緣曰定。破惑證真曰慧。此三者乃入道之門也。有此三法。則三毒庶幾可挽迴矣。今後生晚進戒律不持。定慧不習。道德不修。專以博學強辯惑弄無智之人。搖動流俗之輩。一往揑怪牽去不自返。我固所謂斯言。乃萬世之害也。

惟正因行脚高士。當以生死一著辯明。持誠存信。不為此輩牽引。乃曰。此言不可信。猶鴆毒之糞。虵飲之水。聞見猶不可。況食之乎。其殺人無疑也。識者自然遠之矣(與草堂書)。

此節明智者知非。自然遠之。惟有因心端正之人。本分行脚具高舉遠見之志。單單以生死一著子必欲辯明。持其誠心。守其正信。自能不為此輩業人牽引。乃曰。此等妄談。最不可信。猶鴆毒鳥之糞。如惡蛇飲之水。聞見尚乎不可。況欲食之乎。若使一滴沾著。其殺人無疑矣。惟有智識之君子。自能遠之真風既墜。大偽斯彰。誰不疾首痛心焉。萬菴和尚。如此激濁揚清。乃萬世之箴規也。

此篇見主人嚴潔有禮所以上行下效也。

萬菴曰。艸堂弟子。唯山堂有古人之風。住黃龍日。知事公幹必具威儀。詣方丈受曲折。然後備茶湯禮。始終不易。有智恩上座。為母修冥福。透下金二錢。兩日不尋。聖僧才侍者。因掃地而得之。挂拾遺牌。一眾方知。葢主法者清淨。所以上行下效也。

謂草堂弟子。惟獨山堂有古人之風化。何以見知。住黃龍日。凡知事者或常住有公幹。必先具威儀往方丈受分付。然後始備茶湯之禮。以酬復之。始終不易。眾中有智恩上座。為母修冥福以追悼慈恩。移下金二錢。兩日竟不知尋。有聖僧才侍者因掃地得之。將金挂于拾遺牌上。大眾見而皆知法令有在也。此葢知主法者清淨。所以上既行而下必效也鋤金不顧。拾金不取非難也。而所難者在不欺騙人耳。

此篇見古人提持有道。使人各知所守也。

萬菴節儉以小參普說當供。衲子間有竊議者。萬菴聞之曰。胡饗膏粱。暮厭麤糲。人之常情。汝等既念生死事大。而相求於寂寞之濱。當思道業未辦。去聖時遙。詎可朝夕事貪饕耶(真牧集)。

萬菴節儉有以小參普說當供。此真供養。以其持法真認道實。乃能如是。衲子中間亦有私自議論者。萬菴聞之曰。大凡世人朝餐膏粱美味。暮來便厭粗食。此常情也。汝等既然痛念生死莫大之事。而來相求我于此寂寞山水之間。則不可負汝之來意。宜當以法為食。資汝慧命也。汝等亦當思念道業未辦去聖時遙。努力真修。方是丈夫志節。豈可朝夕貪饕希圖口腹為事耶。貪財為饕。貪食為餮普賢菩薩。凡設供養種種如須彌山。尚謂諸供養中法供養最。而今返欲竊議者。真饕餮之徒。

此篇見機思至妙。曉人如目覩也。

萬菴天性仁厚。處躬廉約。尋常出示語句。辭簡而義精。博學強記。窮詰道理。不為苟止而妄隨。與人評論古今。若身履其間。聽者曉然如目睹。衲子甞曰。終歲參學。不若一日聽師談論為得也(記聞)。

萬菴和尚所稟之天性有仁慈又忠厚。處己最為廉約。尋常出言開示于人。言辭雖簡。而義理至精。學最廣記猶強。善能窮究詳詰其中旨趣。于理于事。決不苟且而止息。又不虗妄而隨人言說。凡與人評論古今事理。說得最清白。猶如自己親到其間。使聽者了然如目所見。衲子甞曰。我輩終歲參學。不如一日聽師談論深有所得也自家既到七通八達之地。凡所發言自然如天繒妙綵。見之必定[日*舌]目。

此篇教人直心直行。勿趨勢利也。

萬菴謂辯首座曰。圓悟師翁有言。今時禪和子少節義勿廉耻。士大夫多薄之。爾異時儻不免做遮般蟲豸。常常在繩墨上行。勿趨勢利。佞人顏色。生死禍患。一切任之。即是不出魔界而入佛界也(法語)。

辯首座即成都府昭覺寺大辯禪師。嗣大溈法泰禪師。南嶽下十六世。謂我圓悟師翁有言。今時禪和子既少節義。又勿廉耻。所以士大夫多有輕薄之者。自所致也。汝輩他年後日儻或不免也要去做遮般手脚。有足曰蟲。無足曰豸。要須常常在規矩正路上行。甚不可趨求勢利作媚人之顏色。至于生死禍患之際。一切任之而無所却。若能如是。即是不出魔界而入佛界也有如是主宰。也須是其人始得。不然依舊隨他去也。

此篇見道人不貴裝點。惟在自適也。

辯首座出世住廬山棲賢。常擕一筇穿雙屨過九江。東林混融老見之呵曰。師者人之模範也。舉止如此。得不自輕。主禮甚滅裂。辯笑曰。人生以適意為樂。吾何咎焉。援毫書偈而去。偈曰。勿謂棲賢窮。身窮道不窮。艸鞵獰似虎。拄杖活如龍。渴飲曹溪水。饑吞栗棘蓬。銅頭鐵額漢。盡在我山中。混融覽之有媿(月窟集)。

辯首座出世住廬山棲賢之時。凡出山但擕竹杖著艸鞋過九江。轉至東林。混融長老即普融知藏。福州人。得法于五祖演禪師。南嶽下十四世。在五祖典藏主。凡人至。則以閩語誦俚言。人謂之混融。一日見辯即呵之曰。師者人之模範也。一舉一止皆宜與人取法。你者等行徑。豈不自輕。況且為主人之禮。大煞無體裁之甚。辯笑曰。人生以稱適其性即為樂也。吾但率吾性而動止也。何過咎焉。乃援筆書偈而歸。偈曰。勿謂棲賢窮。者箇窮境界。誰能及得。身窮道不窮。取之不竭。用之不盡。草鞋獰似虎。踏殺天下人。拄杖活如龍。極能興波作浪。渴飲曹溪水。一口吸盡。饑吞栗棘蓬。碎嚼無餘楊岐示眾云。透得金剛圈。吞得栗棘蓬。便與三世諸佛把手共行。歷代祖師同一鼻孔。其或未然。參須真參。悟須實悟。銅頭銕額漢。車載斗量。盡在我山中。游泳自在。混融老一見此偈。甚有媿焉威鳳俊鶻。終非籬邊野雀所能企及。

此篇教衲子宜修實行。勿恃浮華也。

辯公謂混融曰。像龍不足致雨。畵餅安可充饑。衲子內無實德。外恃華巧。猶如敗漏之船盛塗丹雘。使偶人駕之。安於陸地。則信然可觀矣。一旦涉江湖犯風濤。得不危乎(月窟集)。

謂如世人所作相似之龍。像者。似也。豈能興雲布雨。又如所畵之餅。豈可飽腹充膓。此由其不真也。師以之喻禪者家。論其道德。內實無有。而外面徒然恃著些華言巧語。以哄弄于人。此等人大似朽敗之船。甚塗五彩裝點得極齊整。又使箇土木做的偶人駕之。安于陸地之上。人見之誰不信以為美觀。若使一旦泛之于江湖。一觸著于風濤。只好隨之而沒。安得不危乎者等錦心繡口。一似楊花柳絮。輕輕一點。使人痛入骨髓。不真不實者。未審作何去就。

此篇謂主者作事。當盡其誠。勿擇利害也。

辯公曰。所謂長老者。代佛揚化。要在潔己臨眾。行事當盡其誡。豈可擇利害。自分其心。在我為之。固當如是。若其成與不成。雖先聖不能必。吾何苟乎(月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