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狼道:生活中的狼性法则
2881100000023

第23章 耐性十足,卧薪尝胆等待机会(1)

狼性忍耐

狼的自述:

命中注定我将处于孤独,荒凉与寂寞中,我学会了忍耐,我盘踞荒原一角,养精蓄锐,屏息以待,终有一刻激情与体能会全面爆发,支持我那勇猛一击。

我在无边无际的荒原,任风吹雨打,默默向前疾驰,偶尔仰天长啸,要嘶列夜晚的暮色,回音响彻大地!

在北美草原上,北美野牛是北美洲最为凶悍的动物,体重达1000公斤,头顶锋利双角,即使面对最富攻击性的捕食动物,也毫不退缩。但今天,它遇到了一群狼。

狼在牛群四周游荡,并非漫无目的,而是盯住猎物。北美野牛觉察到危险,增强了戒备。但狼的体重只有40公斤,和家犬的体重相同。这些凶悍的北美野牛为什么还要担忧呢?为获取成功,狼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协作狩猎和等待合适的猎物。如果在选择目标时发生失误,最终会葬送自己的生命。所以,狼必须等待寻找老弱病残的猎物。

整个牛群休憩时,体弱的成员混杂在强壮的野牛里难以分辨,狼只有耐心等候。此时,继续靠近牛群将遭到攻击。狼群必须把体弱的野牛隔离出来,渐渐地,它们包围了野牛。

空气异常紧张。强壮的野牛并不担心,它们没有受到威胁。但体弱的野牛无法抗衡,终于,在奔跑中,一头野牛被狼群捕获。

狼之道二十:

享受孤独滋味

从狼性的忍耐中,我们要学会在孤独中享受。

在晨曦初照的黎明、夕阳西下的黄昏,或是万籁俱寂的黑夜,独自走进孤独,便深深地体会到孤独是一种美丽。只有在孤独中,一切才是真实的。笑容是对自己的,哭泣是对自己的,淡淡的惆怅是对自己的,甜甜的喜悦是对自己的。那时才能轻轻梳理如梦如烟的往事,让莫名的疲惫、无谓的忧伤在身后如潮水般徐徐退去,让往日飘忽不定的眼神清澈如水,让焦躁不安的面孔宁静似月。也只有在孤独中才能把自己融入自然,完美地领略春花的绚丽、夏风的浓烈、秋色的清幽、冬雪的晶莹,懂得珍爱生命,善待朋友。

一本书、一段音乐、一杯香茗都可以让人在狭小的空间享受一种无限宁静的幸福与满足。夜深人静时,一个人静静的呆在房间,让一伞桔黄的灯光充满一室的温柔,一卷在手,心如明镜,倚着孤灯吟读长思。可以放一首心仪的CD在小提琴优美的乐符中随梁祝化蝶而去;或在林忆莲“如果这时候,窗外有风,就有了飞的理由”的阙歌中让心在黑暗的苍穹中自由飞翔。还可以推开窗户追逐如梦霓虹,让孤独的思绪肆无忌惮地蔓延,让孤独的心声凌空起舞。

寂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一切都没有兴趣。能对人生有热忱,生活才有光亮。

人人都应跟上时代的潮流,否则会落伍,会寂寞。但是在跟踪时代脚步的同时,更要能经常保持一份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的冷静,才可以知道真正的方向,而在适当的时候,对这时代真正有所贡献。

人生本来就注定要到处飘泊的。因为我们有两只脚,有一个会幻想的脑子。不要把“飘泊流浪”当作是一种可怜的字眼,它正是我们所有人类一生的写照,也是我们应该鼓起勇气去追寻的一种生活。

能在孤独寂寞中完成使命的人即是伟人。如果你领略过真正的孤独与寂寞,而且你曾经用自己的力量战胜孤独寂寞,而找出自己的路,有了自己的创造与成就,你就可以相信,孤独与寂寞并不如你所以为的那样可怕,因为它对你有激励的作用。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能够对一件事物热衷地去爱好,去钻研,而不愿把时间浪费在其他任何一件事情上的人,他不但不怕孤独,有时反而喜欢孤独。

中国人爱自由爱到极致,寂寞也成为一种令人向往的美。

假如人人都不肯主动地去找朋友,当然大家都会觉得孤独而寂寞。

能够在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不觉得孤单;在冷清的时候,不觉得寂寞;在空闲的时候,不会无所事事,所靠的是内心的丰富与充实。

人与人之间在有形的亲密之下,还是有着无形的距离的。而且这距离有时很远,但是,我们不必为这距离而觉得悲观,我们只是必须承认这是一些事实而已。一个人能承认事实,就会有力量去面对事实,能面对事实,就不会觉得寂寞是可怕的了。

爱静的人对宁静的要求,正是为了要找到自己,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使自己不再寂寞。

因为我们总固执自己的成见,因为我们很少用同情和爱心去为别人设想,所以我们才容易陷于孤立和寂寞。

一个人没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得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可能更加孤单。

每一个人的寂寞都是与生俱来的。除非你不去深想,除非你以表面上的热闹为满足,否则你总难免会感觉到:即使是在热闹繁华之中,你仍是孤零零的一个。

一个人的寂寞,不是名誉地位或有形的幸福所可以消除的。往往我们感到的是灵魂上的寂寞,是有苦有乐无处申说的寂寞。是没有人能真正懂得我们内心苦乐的寂寞。

学会享受孤独,就会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收集新绿。与其让生命在无休止的纷争中窒息,何不置身孤独,漂洗心扉,净化灵魂。如果非要登上绝顶才能见到日出的辉煌,不如一个人静静的躺在山脚的溪边,看映在水中半残的虹;如果非要似夜莺的歌唱才能打动别人,不如孤雁一叫,划破天空的寂静。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适当的享受孤独,太嘈杂的生活会让人疲惫不堪,太烦琐的事情会使人精神恍惚。

贝多芬一生孤独,正是如此成就了他伟大的事业。《命运交响曲》中的每个音符,无不奏出了他的心声,他是以另一种方式去扣响人们的心门,告诉人们他在孤独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伯牙在钟子期死后,享受着孤独,不然他早就另寻知音了。这样后人就无从领略伯牙古曲的美妙。

陆游晚年在山阴闲居二十年之久,存诗九千余首。虽然他怀着“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憾很结束了作为诗人的一生,但正因为他二十年的独处,才为中国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曾对隐士很是轻视,认为隐居是种懦弱的表现,他们的文章不过是对自己无能的诡辩。后来渐渐体会到,原来他们是爱上了孤独,不然,怎会有“举世皆浊我独清”这享受孤独的千古佳句呢。

当自己真正静下来的时候才会知道孤独的时候人更冷静,也更自信,孤独的世界只有自己,那才是一个真正属于自己主宰的世界。

孤独是一种宁静,孤独的星空有智慧的闪光。你的思想在升华,你的灵魂在洗涤。

拥有孤独是一种感受,善待孤独是一种境界。让我们在孤独中思考得失,咀嚼成败,展望未来!

你孤独了吗?

大多数人都体验过孤独的痛苦。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孤独感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心理学家估计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富有,这种对孤独感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注将继续增长。

一、孤独感的界定和测量

孤独和孤立的含义是不同的。孤独是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数量的多少和质量好坏的感受。对孤独感的这种界定,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虽然远离人群,生活却感到非常快乐,而一些人尽管被人群所包围,而且经常与他人交往却经历着孤独。现在有许多新人类抱怨身边没有多少真正的朋友。对这些人来说,与某些人进行坦诚的交往的需要不能满足时,将产生强烈的孤独感。从这个意义讲,孤独是一种个人体验。尽管每个人都会感到孤独,而且孤独感的来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据此,认为孤独感是一种人格特征。有人设计了一些人格量表来测量人们对孤独感的一般感受性。用这个量表对某大学进行测验表明,大学生在所有项目上的平均得分通常为6到7分,得分越高说明越孤独,而在友谊,家庭与异性关系和团体的4种关系中,友谊类得分最高,其次为与团体的关系。可看出人际关系问题仍是当前人们心理健康的主要障碍。

二、产生孤独感的原因

有孤独感的人倾向于在社交时对他人和自己给子严厉的,苛刻的评价、许多有孤独感的人缺乏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从而使他们无法与他人建立持久的关系。

(一)对他人和自我的消极评价

孤独的人可能更内向,焦虑,对拒绝反应更敏感,并且更容易抑郁。孤独的人在朋友身上花费更少的时间,不经常约会,也很少参加集会,没有什么亲密的朋友。在人际交往时,他们对自己和对方的评价极端消极。

(二)基本社交技能的缺乏

有的人乐意与别人交往,但一旦进行比较重要的而且时间较长的交谈就会出现困难,缺乏基本的社交技能。更没有机会去训练社交技能,所以,难以有持久的朋友。他们对自己的伙伴不太感兴趣,常常不能对于对方所说的加以评论,也较少向对方提供有关自己的信息,相反,这些孤独者更多的是谈论自己并且常介绍新的与对方的兴趣天关的话题,倾向扮演一个“被动消极的社交角色”,也就是说,在交谈中不愿付出太多努力。所以,我们常常感到与孤独者交往很乏味,他们不知道这种交往方式是怎样赶跑了潜在的朋友。所以,当别人期望他们多暴露时,他们却暴露得很少,而当别人不期望他们过多暴露时,他们却暴露得太多。结果,在别人眼中他们是冷淡的或不可思议的,别人也据此做出相应的反应。

孤独者因为采用消极的交往方式,并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而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友谊。与这些人交往常常让人感到不愉快,于是他们很难建立有助他们发展社交技能的人际关系。因而难以摆脱孤独。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基本社交技能的训练,可以使孤独者走出孤独的恶性循环,并已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中。这些方案提供一定的希望,即孤独不必陷入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不能自拔。

怎样克服孤独感

人人都有独处的时候,为什么有的人会感到孤独,而有的人则不然呢?

孤独感乃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伶苦闷的情感。当你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计划行事;耽于梦想,而又不可能实现;和亲人分离或经历亲人死亡的打击;内心有难言的羞耻;被排斥于你想加入的团体之外;被他人嘲笑或轻视;处处和他人意见不和而不能融洽自然地相处;不敢向他人吐露心事,因为害怕会被人嘲笑,泄露自己的秘密,受人冷淡而得不到同情;被父母限制了自己的活动和交往;新的环境改变了你的生活;铸成一生中的大错而悔恨不迭或自惭形秽?对别人做的一切都不感兴趣或不想去做;无聊空虚,不知该做什么;怯于和他人交往或交谈;觉得“没人理解我”时,孤独感就会悄然而至。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体验到孤独感。有孤独感并不可怕。但是这种心理得不到恰当的疏导或解脱而发展成习惯,就会变得性情孤僻古怪,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会变成孤独症,这就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了。

以下是克服孤独感的一些方法,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认识到除自己外,还会有其他人有孤独感每天应至少拿一点时间试看去接触他人。要培养自己对他人生活或事件的兴趣,可以先从某一个人开始,这样就可以使交流更容易些,逐渐消除自己的封闭习惯。帮助他人为他人做事会使你感到自己被人需要,这样会减轻你的孤独感。邀请别人和自己一起做事,譬如说一起活动,就会使你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同伴。

信任别人这样,你就会发现你交上了一个知心朋友。如果发现这种信任是可靠的,你就会感到非常快乐。努力参加集体活动,成为集体中的一员和他人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分担责任和痛苦,这对有些人来说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你一旦鼓足勇气去参加一个活动,你就会找到使你感兴趣的东西,还会发现一些你所喜欢的人,友谊也就随之而来。总之,克服孤独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尽力改变自己原来的环境。

一个人的时候,给自己安排一些感兴趣的事情,读读书,听听音乐,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等等每个人都会有孤单的时候,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乃是人生的一种乐趣。

孤独的时候泡一杯清茶,独自品尝人生的味道;孤独的时候种一束鲜花,独自收获生活的多彩;孤独的时候睡一个好觉,独自享受梦境的迷幻。孤独的时候,享受孤独,那么,在不孤独的时候才会更好的享受生命的馈赠!

狼之道二十一:

咬定青山不放松

狼的这种耐性精神就是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式的恒定。

意志的忍耐能发出神奇的功效。在别人都已停止前进时,你仍然坚持着;在别人都已失望放弃时,你仍然进行着,这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使你得到比别人较高的位置、较多工资,使你超乎寻常的,正是这种坚持、忍耐的能力,不以喜怒好恶改变行动的能力。

忍耐的精神与态度,是许多商人得到成功的大关键。

行销产品时,不管对方的人怎样傲慢无礼,总不要愤怒而返,这种商人才能得到胜利。一次行销不成,两次、三次、四次,最后,对方不但要钦佩他的勇气与决心,并会感到他的忍耐与诚恳的精神而成全了他,照顾他的生意。

在商界中,能做最多的是生意,有最多的主顾,行销最多的商品的,只是那种不灰心、能忍耐,不在回答中说出“不”字来的人,那种有忍耐的精神、谦和的礼貌,足以使别人感到难拂其意、难为其情的人。一受刺激就不能忍耐的人,不会有大成就。

人的天性,对于各商家的行销员总是有些不欢迎;能打发他走,就总想办法打发他走。但当他们遇到了一个有忍耐精神、谦和态度的人,事情就变得不同了。他们知道,有忍耐精神的行销员是不容易打发走的;他们往往因钦佩那个行销员的忍耐精神起见,承购了那个行销员的商品。

有谦和、愉快、礼貌、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有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做我们所高兴的事,做我们所喜欢的而感到热忱的事,这是很容易的。但是要全神贯注地去做那种不快的、讨厌的、为我们的内心所反对的,而同时又因为别人的缘故不得不去做的事,却是需要勇气,需要耐性的。

订下了一个固定的目标,然后集中全部的精力去实现那目标。这种能力,最能获得他人的钦佩与尊敬。你树立了有毅力、有决心、有忍耐的名誉,世界上就不怕没有你的职位,但是,假使你显出一些意志不坚定与不能忍耐的态度,人家会明白,你是白铁,不是纯钢;他们要瞧不起你,你会失败。

在此,跟各位举个例子,不知道你是否听过桑德斯上校的故事?他是“肯德基炸鸡”连锁店的创办人,你又知道他是如何建立起这么成功的事业吗?

是因为生在富豪家、念过像哈佛这样着名的高等学府、亦或是在很年轻时便投身于这门事业上?你认为是那一个呢?上述的答案都不是,事实上桑德斯上校于年龄高达六十五岁时才开始从事这个事业,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他终于拿出行动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