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职场哲学
2880000000036

第36章 人际账户——搞好关系,开放你的关系网(2)

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同事关系很重要。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共同合作,团结互助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往往会发现,过于亲密的同事关系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距离不仅是一个物理的概念,更是心理的、社会的、影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非常深远的问题,如何把握尺度也是一件重要而又不容易的事情。

刺猬的故事也许早已经为我们所熟知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群刺猬为了取暖,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但是相互靠拢的时候,却因为忍受不了彼此的长刺,很快地各自跑开。它们既想靠在一起获得温暖,但靠在一起时的刺痛又让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就在这样反反复复的挣扎中,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职场中的我们就好像是刺猬:公司要发展和生存,需要帮助和协作,同事之间就必须紧密配合、相互照应。但是越发亲近的时候,差异也会越明显,彼此也越容易互相伤害。而保持适度的距离,既能够互相提供帮助,也能够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需要时时记住,若是让别人知道自己太多的隐私,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当遇上一个爱诉苦的同事的时候,也不要扮演同情者,更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谨防卷入派系的争斗之中,或是不小心站在了公司的对立面,成为日后别人攻击的对象,遭受不必要的打击。

小刘工作四年了,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还保留着大学时代的纯真,性格开朗的他很快受到了同事的欢迎。当时在办公室中,小团体的现象非常严重,不少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拉拢他,相约下班后出去吃饭、唱歌等等。夹在不同的“派系”之间,小刘感觉应酬得很吃力,而且由于每天在人际关系中周旋,他逐渐变得圆滑和世故起来。老朋友们都说他越来越世俗,对生活也失去了过去的认真。

小刘也意识到自己在被同化,正在失去一些美好、本真的东西。一番思索之后,他开始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在办公室中,他依然礼貌待人,努力工作,但是很少参与同事间的闲聊。同事找他出去聚会,他也往往借口有事推辞。他的特立独行向同事们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我不属于任何一个团体,我就是我自己。

与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远离纷繁的人际关系之争和“办公室政治”,小刘感觉浑身轻松。下班后看书、运动,和朋友聚会,生活变得简单而充实。

保持合适的同事距离,能够给自己创造更多的空间。要知道,同事关系与朋友关系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将它们等同起来,那么苦果只能是自己吞下。交朋友的时候除了志趣相投之外,还需要有对方忠诚的品格的考验。当彼此信任时,忠于友谊就成了双方的责任。但是,职场如战场,同事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只要你身在职场,同事之间过于亲密的关系反而会成为你自己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因为当他们了解你的缺点甚至把柄的时候,你一时不慎就会受到伤害。

所以,在同事关系中,与他人保持合适的距离非常关键。距离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保护。距离太远,你会成为孤家寡人,太近又不利于保护自己。学会创造与维持这种合适的距离,能够让你的职场生活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豁达,让人觉得你有好风度

一位名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就与他自己所拥有的气度和胸怀是分不开的。生活中那些心胸开阔的人,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更容易比别人成功。而那些心胸狭窄的人即使满腹经纶,看上去风度翩翩,也难以得到他人的真正信任和好感。这个道理自古如此。

宋朝的吕蒙正,平生不喜欢与人计较,具有含污纳垢的气度。他刚刚担任宰相时,有一位官员在帘子后面对别人议论他说:“这个无名小卒也配当宰相?”吕蒙正装作没听见,大步走了。其他人却为他忿忿不平,准备去查问是什么人说出这种话来。吕蒙正知道后,急忙阻止了他们。返朝后,有人问他为什么刚才不找出那个人。吕蒙正说:“如果我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就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样就会一直耿耿于怀,所以我宁愿不要去追查此人姓字名谁。其实,不知道他是谁,对我并没有什么损失啊。”在场的大臣们听了,都对他的大度佩服之极。

吕蒙正作为一朝宰相,深知豁达这个道理。所以,他此刻的“糊涂”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容人的智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容纳他人的缺点,善于“装糊涂”,才能成就一番大的功业。自古以来的能人无不具有这一品质,曹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后,在袁绍的书文案卷中拣出一束书信,都是曹营中的人暗中写给袁绍的投降书信。当时就有人向曹操建议,要严肃追查这件事,把凡是写了投降信的人,统统抓起来治罪。然而曹操却力排众议,说:“当时袁绍势强,我都担心能不能自保,何况别人呢?”于是,他下令把这些密信全部烧了,一概不予追查。这样一来,那些有过二心的人就全都放心了,并对曹操心存感激,使军心、臣心稳定,更使当时处于势弱的曹操迅速地巩固了胜利的果实。

假若曹操当初一怒之下把所有写过降书的人都杀了,那势必导致军心涣散,人人自危,没有人敢再效忠于他了。而如果失去了左膀右臂,单凭曹操一人又怎能取胜呢?

清代有首诗说得好:“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分。保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幸勿多苛求。”所以,要想以强大的人脉来助自己成大事的话,就要有容人之量,胸怀全局,不可因一己之好恶,被随意的“情绪”牵着鼻子走,以致失去他人之心,误了大事。

与人交往,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被羞辱,或被误解,自尊心受到强烈的挑战。面对这种状况,不外乎两种处置方法:一是针锋相对,坚决反击;二是以退为进,强忍自安。事实上,有时候,能忍者恰恰是强者。这里所说的“忍”,是指为了大局、为了长远利益而把他人强加给自己的痛苦、怨愤强咽下去,不予反击,求得息事宁人的一种处世方法。有句俗话说“百忍成金”,它从某种意义上道出了豁达大度的意义和价值。

人要具备豁达、开放、包容的胸襟,而后才能事业有成。心胸狭窄,不懂得宽容的人,也许会取得小小成就,但却是永远不能成大气候的。

事实证明,越是成功的人,越是豁达大度。不计过失,不计前嫌,得失不久踞于心。豁达大度可助你赢得他人的忠诚,使你不受一时得失的影响,保持对事情正确的判断。

在职场中,好的心态的作用是微妙而关键的。对于职场中的琐事,我们应该有更明智豁达的态度。这样,你会突然发现,单调的职场生活多了一份轻松与愉快。

豁达的态度要求我们对待差异要以求同存异的心态坦然面对。同事之间由于经历、立场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引起一些争论,一不小心就容易伤和气。因此,与同事有意见分歧时,一是不要过分争论。客观上,人接受新观点需要一个过程,主观上往往还伴有“好面子”“好争强夺胜”的心理,彼此之间谁也难服谁,此时如果过分争论,就容易激化矛盾而影响团结;二是不要一味“以和为贵”。即使涉及原则问题也不坚持、不争论,而是随波逐流,刻意掩盖矛盾。面对问题,特别是在发生分歧时要努力寻找共同点,争取求大同存小异。实在不能一致时,不妨冷处理,让争论淡化,又不失自己的立场。

还有的同事平时一团和气,然而遇到利益之争,就或在背后互相谗言,或妒忌心发作,说风凉话。这样既不光明正大,又于己于人都不利,因此,对待利益之争时,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此外,同事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就会形成大矛盾。在与同事发生矛盾时,要主动忍让,从自身寻找原因,换位为他人多想想,避免矛盾激化。如果已形成矛盾,自己又的确不对,就要放下面子,学会道歉,以诚心感人。如有一方主动打破僵局,就会发现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隔阂。

看透了,看穿了,人的生命就获得了自由和解脱。从斤斤计较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不在小事情上浪费自己,而能务其大者、远者,创造人生的远景宏图。

豁达的人体谅他人,理解人生。欢乐的时候能纵情欢笑,遇到挫折能顺其自然,做事的时候能专心致志,休闲的时候能全身心放松。豁达坦荡荡,心智自然也就不会劳累,就不会活得那么拘谨和痛苦,生活也将更自在。

能够帮人的时候,不要吝啬

帮助他人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有时往往自己的一点付出就会令处于困境中的他人得到莫大的帮助,从而感激不尽。在日常的工作或生活之中,在自己有能力和时间的基础上,时时伸出援助之手,他人自然会感受到你的真诚待人,同时对你产生很好的印象。当你日后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也一定会乐意助你一臂之力。

钱钟书先生在上海写《围城》的时候,也有过一阵财政入不敷出的时候。那时,学术稿没人买,钱钟书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可他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就在家中生活难以为继时,黄佐临导演了钱钟书夫人的喜剧并及时支付了稿酬,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

时隔多年,黄佐临之女黄蜀芹导演之所以独得钱钟书亲见,得以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是因为她怀揣父亲黄佐临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年前的义助,钱钟书40年后还不忘回报。

有一位出版商,平时很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不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都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做的结果是,到处都有人帮助他,他也因而得到了很多很好的书稿,自然就财源滚滚了。

你送朋友一个人情,朋友便欠了你一个人情,他一定会想办法回报你,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积累人脉关系的要点。更何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相信我们大家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在职场中也是同样的意义,那就是:主动积极地帮助别人,实际上也就是在帮助自己。

常言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职场中,良好的人脉关系和工作口碑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人脉除了家中长辈的余荫外,更多的是靠自己的无私帮助和努力换来的。

帮助别人越多,你得到别人的回报就越多,成功的可能就越大。主动帮助同事、新人、客户以至供应商,也许未必能立即得到相应的回报,但至少会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你的善意。职场中一个好的口碑可能不会让人免受伤害,但一定会帮助你在受到伤害后有机会复原,不至于一败涂地。就连自然里的生物也深谙这个道理。

澳洲东部的珊瑚礁海域里,有一种叫做清洁鱼的神奇小鱼。这种鱼没有鲨鱼一般强壮凶猛的身躯,也没有墨鱼一样巧妙灵活的伪装,也不似海蜗牛那般剧毒无比。然而,它们却从来不会受到其他鱼类的攻击和伤害。

原因很简单,清洁鱼的工作正是用自己的身体将过往的各式鱼类都清洁一遍,而同时,清洁鱼自己也可以饱餐一顿。每条清洁鱼都有自己的地盘,而且总是那么忙碌。任何鱼都可以成为它的“顾客”,不管多么奇形怪状,多么渺小,还是多么威严。

有些凶悍的食肉鱼类会让别的鱼闻风而逃,而当清洁鱼面对这类鱼时,则会为其提供额外的口腔清洁,深入其大嘴内部清除垃圾,而这“服务期间”从未发生过事故,就连凶猛异常的大海鳝,也从不把清洁鱼当成猎物,为的是让小家伙把自己好好清洁一下。

清洁鱼不懂得攻击其他鱼类,不懂得伪装自己,只默默无闻地为别的鱼服务,且乐在其中,所以能在周围凶险的环境中与众生和谐相处,安享太平。

清洁鱼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告诉了我们一个很实用的道理:帮助他人不是一种损失,而是一种投资,是一种对于人际关系的有效投资。因此,当你有能力帮助他人的时候,吝啬你的双手是一种并不成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