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职场哲学
2880000000023

第23章 借力合作——团结才会有凝聚力(2)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员工,就需要诚恳认真的态度。对于工作中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勇于承认。承认了之后,才会对其印象深刻。而且,也正是因为有不懂的问题出现,才激发你不断探索,战胜一个又一个难关,迎来最后的胜利。

借别人的鞋子比赤脚走得快

听过一个故事,讲的是在寒冷的冬天,一个卖包子的和一个卖被子的同到一座破庙中躲避风雪。天很晚了,卖包子的很冷,卖被子的很饿,但他们都相信对方会有求于自己,所以谁也不先开口。

过了一会儿,卖包子的说:“吃个包子。”卖被子的说:“盖上条被子。”

又过了一会儿,卖包子的又说:“再吃个包子。”卖被子的又说:“再盖上条被子。”

就这样,卖包子的一个一个吃包子,卖被子的一条一条盖被子,谁也不愿向对方求助。最后,卖包子的冻死了,卖被子的饿死了。

两个人僵持到死,不是不肯付出包子和被子,而是不肯付出一点求人的面子,最后,只能是被冻死、饿死。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主动寻求他人的支援,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

《塔木德》箴言中有这样的话语:“在你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做商业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

美国具有“商人之神”称谓的约翰·华那卡虽然出生在穷困家庭,缺乏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后来他竟成为美国的百货巨子,还被列入名人传记中。

他14岁就离开家到书店当学徒,历尽艰苦,然后一边从事推销工作,一边积累资金,独自经营一家店铺。而后,华那卡不断地构思、发展新公司,最后他终于成功了,而且被认为是美国商业界的权威。从丰富的实践经验中,他总结出生意成功的方程式:生意的成功=他人的头脑+他人的金钱。

公式虽然简单,但是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你的成功并非一定需要全部来自你自己。有的时候,借助他人的力量,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狐假虎威的故事。说的是狐狸由于个子小、没有力气,所以常常得不到其他动物的尊敬。为了改变这一点,狐狸就想到一个好办法。他找到了森林之王老虎做朋友,通过与老虎四处行走,享受百兽给予老虎的提心吊胆的尊敬。同时,狐狸通过“媒体”大肆传播自己跟老虎之间的特殊交情,制造出一种假象,即它的安危受到老虎的极大关注。这样,即使老虎不在狐狸身边,百兽得知狐狸与老虎的密切关系,也能保证狐狸在“弱肉强食”的森林竞争中得以生存。

狐狸的这种做法,便是典型的借光。借光的办法有很多,凡是能让我们为人做事增光添彩的人、物、事、情,都可以作为我们借的工具。

在自然界,许许多多的小鸟在大水牛的背上,它们吃掉水牛背上的虱子和蚊子,让水牛免遭虱蚊噬咬之苦,而水牛则为小鸟提供栖身之处和保护。很多情况下,公司的经营也是如此,借别人的力往往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某家公司所生产的花粉食品曾经一度销路不畅。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该公司负责公共关系的一位工作人员带来了喜讯:总统里根长期吃此食品。原来,这位公关小姐非常善于结交社会名人,常常从一些名流那里得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这一次,她从里根总统女儿那里听到了对本企业十分有利的谈话。据里根的女儿说:“20多年来,我们家冰箱里的花粉从未间断过。父亲喜欢在每天下午4点吃一次天然花粉食品,长期如此。”后来,该公司公关部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又从里根总统的助理那里得来信息,得知里根总统在健康方面有自己的秘诀,那就是:吃花粉,多运动,睡眠足。

这家公司在得到上述信息并征得里根总统同意后,马上发动了一次全方位的宣传攻势,让全美国都知道,他们的总统之所以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是因为常服天然花粉的结果,于是这一产品风行美国市场。

像例子中这样,借着总统的名望推销自己的产品,这种“名人效应”的运用如今屡见不鲜,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借助他人力量的重要性。

当然,借他人的“鞋子”成就自己的成功,需要胆识,更需要技巧。如何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达到事半功倍,这是善于借用他人鞋子的成功者善于把握的问题。要记住,假如你身无分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别人的钱财赚出你自己的钱财,用你的常识、你的智慧、你的热情和你的真诚,只要切切实实去实践,就一定可以成功。

收集别人的错误,引以为戒

某大公司招聘人才,应聘者云集。其中多为高学历、多证书、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经过三轮淘汰,还剩下11个应聘者,最终将留用6个。因此,第四轮由总裁亲自面试,将会出现十分“残酷”的场面。奇怪的是,面试考场出现了12个考生。总裁问:“谁不是应聘的?”

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男子站起身:“先生,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很想参加面试。”在场的人都笑了,包括站在门口看热闹的一个老人。

总裁饶有兴趣地问:“你第一关都过不了,来这儿有什么意义呢?”

男子说:“我掌握了很多财富,因此,我本人就是财富。”

大家又一次笑得很开心,觉得此人要么太狂妄,要么就是脑子有问题。

男子说:“我只有一个本科学历,一个中级职称,但我有11年的工作经验,曾在18家公司任过职……”

总裁打断他:“你的学历、职称都不算高,工作11年倒是很不错,但先后跳槽18家公司,太令人吃惊了,我不欣赏。”

男子站起身:“先生,我没有跳槽,而是那18家公司先后倒闭了。”

在场的人第三次笑了,一个考生说:“你真是倒霉蛋!”

男子也笑了:“相反,我认为这就是我的财富!我不倒霉,我只有31岁。”

这时,站在门口的老人走进来,给总裁倒茶。男子继续说:“我很了解那18家公司,我曾与大家一起努力挽救它们,虽然没有成功,但我从它们的错误与失败中吸取了很多教训。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的经验,而我更有经验避免错误与失败。”

男子离开座位,一边转身一边说:“我深知,成功的经验大抵相似,很难模仿,而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与其用11年学习成功经验,不如用同样的时间研究错误与失败。别人的成功经历很难成为我们的财富,但别人的失败过程却是!”

男子就要出门了,忽然又回过头:“这11年经历的18家公司,培养、锻炼了我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举个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这位倒茶的老人……”

全场11个考生哗然,惊愕地盯着倒茶的老者。老人笑了:“很好!你被录取了,因为我急于知道——我的表演为什么失败?”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善待教训,无疑是智者的选择。教训既可以给遭遇挫折的人留下避免再次失败的路标,同时又可为他人留下前车之鉴。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无不从自己或他人的教训之中寻找良方,避免重复的失误,从而获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训同样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泰戈尔哲理诗中有句名言:“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这话意味深长且发人深省,向世人揭示出错误与失败也有不菲的价值。

1945年,一位21岁的匈牙利青年只带了5美元到美国闯天下。20年后,他成为百万富翁。他曾经非常自豪地说:“我没有做过一笔赔钱的交易,也没有一次失败的经营。”他就是罗·道密尔,一个在美国工艺品和玩具业富有传奇性的人物。

道密尔初到美国,就显示了他非凡的生存能力。他刚到美国就帮着同船的客人搬运行李,挣了一天的伙食费。18个月内,他换了15份工作,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但道密尔觉得,那些工作除了能果腹外,都不能展示他的能力。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他经常忍饥挨饿,但始终没有失去放弃那些不适合他从事的工作的勇气。最终,他把辛辛苦苦开创出来的事业卖掉,去收购了一个面临倒闭的工艺品制造厂。

道密尔找到这个厂的主要股东,愿意以每股一元的价格收购他们的股份。而如果等这家工厂破产,道密尔也许只需花不到一半的钱就能买下,所以大股东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道密尔吃了这么大的“亏”,他只提出两个条件,不负责公司的旧债务,他接手以后的亏损,由他自己负责。另外,他虽然只占有70%的股份,但这个公司将来如果挣了钱,他的利益要占90%。大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最终说服其他股东接受了。在他们看来,道密尔当了回傻瓜。

然而一年以后,大家才发现道密尔是绝顶聪明的“傻瓜”。在他的领导下,这家工厂起死回生,获得了惊人的利润。他接手公司后,不是盲目改革,而是先仔细研究了公司的每一项作业程序,由定价、消耗到销售,由生产到管理,把每一项缺点记录下来,然后,针对这些缺点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首先,他裁减了大批职员,把留下来的管理人员的职权和工作量加倍。当然,薪水也是以前的2倍。之后,他又采取了违背常情的做法——提高产品价格。有人担心,生意刚好一点就加价,会把顾客吓跑的,但道密尔对此充满信心。把相同产品的价格统一,是道密尔研究前任失败而得出的经营艺术品的不二法则。因为当顾客买回的商品摆在客厅之后,常成为来往客人的谈话对象,而这些评语加在一起的力量,往往会决定一个公司的命运。

五年以后,在工艺品市场获得极大成功的道密尔,又开始寻找新的挑战。他买下了一家玩具公司。同样的,这次,他也获得了扭亏为盈的巨大成功。

有人曾经问道密尔,为什么总爱收购一些失败的企业来经营?道密尔的回答很妙:“别人经营失败的生意,接过来后容易找出失败的原因。因为缺陷比较明显,所以只要把那些缺点改正过来,自然就赚钱了。这要比自己从头做一种生意省力得多,风险也小得多。”

每个人都知道的风险,恰恰没有风险,能够从别人的错误中获得成功,这就是智者的勇气。我们常说要吸收别人的经验,这其中也包括失败的经验。为此,马云曾这样描述:“我认为,等你什么时候能看别人惨败的经验,看得一身冷汗,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的确,别人的错误往往比成功更能说明问题的所在,它们能更有针对性地告诉你什么样的做法是存在风险的。“越是错误,越容易成功”,当你清楚问题所在的时候,避免问题的发生也就轻而易举了。

我们在前文提到过,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善于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经验,避免同样的错误发生在自己身上。要明白,善于总结前人失败的教训,也是走向成功的途径。在现实生活中,只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最终我们都会获得成功。

凡事亲力亲为,则事事力不从心

在一本企业管理书中,给领导者下了这样的定义:“精明的领导者就是自己不亲自做事,而是能让别人拼命做事。”这话虽然听起来刻薄,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领导者必须通过指挥别人来完成具体工作。因为一个人的时间、知识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即使自己每天不停地工作,也不可能亲自去做每一件具体的工作。作为领导者,如果想让单位的各项工作都更富有成效,就必须学会向下属授权。

我们必须清楚,作为管理者的任务,是把握全局,制订工作目标与工作进程,协调下属们的工作进度,并对下属们的工作进行点拨与评判。虽然管理者一般都能胜任下属的工作,但如果管理者过于有兴致地展示自己的操作水准,只让下属们为他的“表演”做辅助性质的工作,那么,这个管理者就没有认清自己的任务所在,他的思想就还是停留在一个做下属的阶段上,还在追求具体操作的方法上。

正如隐藏自己是为了凸显别人一样,因为管理本身就是指导他人做事的学问。高明的领导弱化自己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影响他人,自觉、努力地去做好本来就该做好,甚至可能做不好的事情,充分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工作潜力。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突出工作能力的员工,就可以重点培养,并委以重任。

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很多领导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担心,而不放心把工作放手交给下属去办。他们往往担心:大材小用,过于可惜;小材大用,胜任不了;用错了人,损失更大。所以一直不敢放手。殊不知,如果大胆地把工作交给下属去做,不仅可以增强职工的责任感,而且会减少自己在工作中的很多压力。

迈克尔与彼得是好朋友,又同时进入一家大公司工作。两年后,两人同时被提为部门经理。迈克尔极富工作热情,凡事亲自过问,为公司带来很大的产值。而彼得自知能力有限,遇到问题时常跟下属们商量,对手下的能人们更是敬重有加,他所负责的部门业绩也很好。

一年后,彼得外调欧洲,而迈克尔则原地踏步。彼得去欧洲之前对迈克尔说:“你工作太辛苦了,应该多放手让手下人去做。”迈克尔笑而不答,他认为他手下的人并不能担当大任。又过了两年,彼得从欧洲回来,成了迈克尔的上司。

谈起外调欧洲之事,彼得说:“你知道为什么公司没有派你而是派我去欧洲吗?因为你没有放手让属下去多做事情,没有把他们培养起来。公司怕你一走,整个部门就垮掉了。”

像迈克尔这样,不敢放手去让下属做事,凡事亲力亲为,结果既累了自己,又影响了属下们的进步,是很不可取的。他也因此失去了一个成长的大好机会。这种亲力亲为的思想,近似于“手工业主”的思想,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