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28767700000057

第57章 人的太阳照亮历史的天空——我读《历史的天空》

徐贵祥的长篇小说《历史的天空》,是近年来军旅小说中的佼佼者,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后,更是声名大震。小说的贯穿线索是:主人公梁必达,原是一个米店小伙计,阔脸浓眉,膀大腰圆,却多长了一颗虎牙,人称梁大牙。他一身江湖气,没个“正形”,却又豪侠仗义,胆量过人。他因求婚遭拒,突遇日本鬼子,为保护韩秋云,逃避日军追杀,有家难回。遂与同村青年朱预道(朱一刀)欲投奔粮饷充实的“国军”,却阴差阳错地落入新四军营地,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步入战争和政治化的人生道路。在国家、阶级、政党、民族、集团等等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血肉横飞的激烈战争中,他逐渐汰去多种恶习,显现出优秀的潜质和卓越的智能,经过漫长过程,由一个不自觉的乡村莽汉成长为一个坚韧的、足智多谋的指挥者,最终修炼成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的我军将领。

无疑地,这部小说采取“以人带史”的写法,通过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形成,情感的集聚和释放,和环绕着他的一批人物的描绘,来表现历史和时代的巨大变迁,激发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豪情。按说,这一思路并不算怎样新颖,但我却感到,《历史的天空》在思考的问题之大,在对历史理性的把握上,在人物奇崛个性的刻画上,在气势和概括力上,在“兵气”的话语渲染上,都有明显的突破。我认为,这部小说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处理历史与人的关系上。我们看过不少作品,历史规律线索分明,主要人物作为社会力量的某种代表,符号似的鲜明,故事的发展也一如“规律”所规定的方向,人物变成了某种消极的、被动的演绎“规律”的工具,顶多外敷一层个性的油彩。这样的作品不管如何热闹,在历史面前的被动性质始终没变。但是,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梁大牙的命运阴差阳错、升沉莫辨,从险些被“秘密处决”到否极泰来,几起几落,充满了偶然性,同村的陈墨涵、韩秋云、安雪梅的遭遇和归属,包括陈云彪、高秋江、李文彬等的生死结局,东方闻英的殒落,也都是变幻莫测,给人一种不断走错房间的感觉。这是否在故意夸大偶然因素,把历史涂抹成随心所欲的完全不可知的过程?我以为不是这样,并不是作者在故弄玄虚,而是有种看不见的力量使然,这力量应该就是“合力”:事情往往不是按照人物自己的主观设想径情直遂地发展,而是各种意志和力量在相互冲突、相互牵制、相互融合中所产生的那个谁也很难料到的结果。正因为这样,反而倍感真实。事实上,这部小说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人在战争和政治中的命运,人与历史的冲突,不但写出“历史的人”,还要写出“人的历史”。从人开始,最终的目的仍是人,让人的太阳照亮历史的天空。难道不是吗?从梁大牙到梁必达的艰难的人生转变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体英雄的成长史,同时看到了被折射出来的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的风雨历程。我们依稀能够感悟到主体选择背后潜在的必然性。

黑格尔说过,性格是理想艺术的中心。我认为,把人与历史的冲突转化为性格与性格的撞击,是这部小说成功的真正谜底。改造梁大牙的过程,显得漫长而曲折,富于情趣,令人信服,就因为到底谁改造谁构成了一种富于张力的戏小说情境,诸多人物都卷进了这一情境并发生了形形色色的冲突。如果没有司令员杨庭辉对他的赏识、教导、批评、提拔,如果没有政委张普景对他这个“流氓无产者”的反感、监视、制约(张普景几乎作为梁必达终生的克星、监视者、警醒者而存在,甚至张去世后,梁必达还能不时感到那暗藏的锐利目光),如果没有情敌江古碑的仇视,如果没有东方闻英的裹着爱意的文化启蒙和鞭策,就不可能有坚定的革命者梁必达的产生。至于作为梁必达的对手的人,那就更多。像刘汉英这样的顽固而深沉的敌人以及阴晴不定的窦副军长,并肩战斗了一辈子却在“文革”中有出卖行为的朱预道等,哪一个不是磨刀石似的,磨砺着相互的性格。在小说中,陈墨涵是仅次于梁必达的重要人物,与梁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他是地主少爷,细皮嫩肉,但同样是个“倔种”,而且是最早的启蒙者,要投身革命,却走了极其曲折的路。他是另一种英雄,并不亚于梁必达的、令人尊敬的英雄,他与梁必达,一个柔刚,一个阳刚,像一对双胞胎,生命是联在一起的。这是两座并峙的雄峰。

我们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就是这样以各自独特的性格进入了这部小说的历史情境,围绕着凸凹山根据地,他们构成了一个小小的“性格展览会”。性格不是理念的指认就可以奏效的,只能靠生动精妙的情节来丰富和表征。依我看,这部小说的第三个特点便是十分注重情节安排和细节刻画。“文革”中被整得瞎了眼且疯疯癫癫的张普景政委,在老战友们的精心安排下面对空荡荡礼堂“作报告”,在“掌声热烈”中满足了心愿溘然而逝的细节,是小说中最为惊人的一笔。全小说的叙述风格不像某些主旋律作品那样不苟言笑般呆板,它有张有弛,亦庄亦谐,该紧张时紧张,该发笑时发笑,时而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时而室内密谈,暗度陈仓,蕴蓄新的较量,整体上形成一种磅礴大气的、新鲜而富于感染力的格调。

纵观整部小说,可以看出,作者们力图从新的角度诠释战争、权力、政治与人格的关系,把人性、欲望、命运同战争生活的交融放在表现的焦点上,让战争背景成为人格的舞台和人心的炼狱,让战争的天幕上,始终放射人格的光彩。在表现中国民族革命战争和塑造中国军人形象方面,《历史的天空》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小说的最后,作为征战一生的英雄,进入暮年的梁必达和陈墨涵对战友、对世事包括对失足者,表现出更为宽容的胸怀,更为远大的目光,这不由使人想到,革命的终极目的就是全人类的解放,也就是人自身的解放,还有比这更具魅力的吗?

《历史的天空》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其个性峥嵘的主人公和环绕着主要人物的各式各样的性格奇特的人物组成的群像,以其既熟悉又陌生的叙述情景,以其大跨度的时空容量和出众的艺术概括能力,触发了我们对历史和人生的沉思,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和审美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