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现代作品
28740500000002

第2章 《女神》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年),四川乐山县沙湾镇人,原名郭开贞。1914年赴日学医,并开始文学创作。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不久,又创作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等。1923年毕业回国,1926年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流亡日本,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回到祖国,负责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并创作了话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孔雀胆》等,产生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等职。郭沫若不仅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而且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在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均有建树。

1919年,当一战的硝烟还未散尽,巴黎和会上却已剑拔弩张:帝国主义列强不但否定了中国提出的取消日本“二十一条”的要求,还决定将过去德国侵夺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北洋军阀政府准备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卑劣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五四运动由此爆发。祖国的命运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在日本学医的郭沫若。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诗情迸发,写下了《地球,我的母亲!》、《凤凰涅槃》等诗篇。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上半年,郭沫若以狂涛暴涨般的创作激情,写下了30多首新诗。1921年他将这些诗作连同一些旧稿,结集为《女神》以单行本出版。

《女神》分为三辑。第一辑取材于古代传说或历史,“独具风韵,令人神驰”,开创了诗剧这形式;第三辑是一些小诗,平和朴素,清幽淡雅;第二辑是《女神》的灵魂,震撼“五四”时期整个诗坛的正是这一辑中激情飞扬,热血沸腾的诗篇。

《凤凰涅槃》是女神中的一篇抒情长诗,在第一章《序曲》中,作品一开始便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悲壮的场景,“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山前有浩茫的大海,山后有阳莽莽的平原,山上是寒风凛冽的秋天”,在这样一个万木枯槁,凄风冷雨的世界,生活了五百年的凤凰一边唱着悲歌,一边四处采集香木,点起熊熊的烈焰,准备自焚而后重生。接着在《凤歌》、《凰歌》和《凤凰和鸣》中,诗人借凤与凰之口,倾吐了他们在漫长的生活历程中,诉说不尽的痛苦和烦恼:在大千世界,他们飞遍东西南北,竟找不到一片安身立命的地方!在这个“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旧世界里他们受尽了折磨。凤凰自焚的壮举引起了世间的凡鸟都来观葬,他们或挖苦嘲讽、或幸灾乐祸,都无法真正理解凤凰自我牺牲的精神。最后一章《凤凰更生歌》表现了因自焚而获永生的凤凰蓬勃的朝气和无限的欢悦。“一切的一,更生了,一切一切,更生了。”诗人以汪洋恣肆的笔调和重叠反复的诗句,着力渲染了凤凰更生后的欢乐、和谐、自由与热烈。借用这样一个美丽的神话,来象征“中国的更生”:旧中国经历数不尽的灾难,已经衰老了,陈腐了,须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毁灭旧世界,而后才能获得新生。

《女神之再生》是借神话传说中的颛顼与共工争帝,怒而触不周之山,以至于同归于尽的故事来倾诉自己的一腔悲愤。作品谴责了当时的军阀战争,申诉了人民的苦难。诗人通过女神们来倾泻自己渴望创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待我们新造的太阳出来,要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天地底界限已是莫中用了!”诗人通过她们来展现自我个性,披露自己无法抑制的激动——“我们的心脏,好像些鲜红的金鱼,在水晶瓶里跳跃!我们什么都想拥抱呀!我们唱起歌来欢迎新造的太阳吧!”

《女神》产生于“五四”时期,作品中充满了反帝反封建的炽热激情和改造社会的强烈要求。诗人以火山爆发的气势,喊出了个性解放、民族解放的历史呼声,传达出“五四”时代精神的最强音。闻一多评价说:“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的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的一个肖子。”《女神》第一辑所收三部历史诗剧,均取材于古代传说或历史故事。以《女神之再生》为代表,写众女神在颛顼与共工争帝而造成人间浩劫之际,创造新太阳的故事,揭示了毁灭与重造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新的世界、“美的中国”的憧憬和坚定不移的信心。《女神》第三辑中的短诗多半是前期的作品,那是作者在德国诗人海涅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下写作的。

《女神》第二辑中的诗歌最能体现出浪漫主义特点。在名作《凤凰涅槃》一诗中,作者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表现了毁灭旧世界,创造新未来的美好理想。作者以汪洋恣肆的笔调,充分表现了毁灭与创造的痛苦和欢乐,表现了与旧的一切彻底决裂,义无反顾地投身创造新世界的伟大事业的革命气概。

《女神》以其洪亮的格调和奔放的感情,形成了雄深壮阔、豪迈磅礴的抒情风格。它开创了一代诗风,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