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海湾战争中的地面作战
28731000000007

第7章 伊科争端(5)

最后,科威特的战略地位得天独厚。科威特国土不大,海岸线却比伊拉克长4倍多,拥有现代化的优良港口。更为重要的是,海湾地区因为石油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重镇和石油输出港,如沙特朱拜勒、巴林岛、卡塔尔的乌姆赛义德,伊朗的霍梅尼港等,都在距科半径约150~500公里范围内,绝大多数海湾油田、石油输出终端以及除阿曼外的海湾4国首都都在距科首都不足1000公里的范围内。伊占据科意味着占据了世界石油生产、运输中枢的战略地位。如果继续向东南发展,控制了霍尔木兹海峡南岸的哈萨卜角,它就真正掌握了关启海湾大门的钥匙。

综上所述,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根本目的是为了攫取科威特的丰富石油资源和巨额财富,夺占有利的战略地位,进行领土扩张;同时通过占领科威特,敲山震虎,威慑其他海湾国家,迫使它们臣服,从而增强伊拉克在海湾、进而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因此,入侵科威特是伊拉克实现其统一阿拉伯战略目标的一个步骤。

四、伊拉克对科威特实施占领

伊拉克军队占领科威特后,伊拉克当局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吞并了科威特。

推翻科前王朝,建立傀儡政权

就在伊拉克军队占领科威特首都的当天,伊拉克当局立即宣布,废黜科威特萨巴赫政权,解散科威特国民议会,成立“自由科威特临时政府”。为了给成立傀儡政权制造舆论,伊拉克当局还立即发表声明,宣称在科威特国内爆发了反对萨巴赫家族的“人民起义”,伊军是应科威特“年轻的革命者”的要求而采取行动的,目的是帮助和配合这场“人民起义”,并称科威特“人民起义”已经取得成功,“自由科威特临时政府”已宣告成立。声明还宣称伊拉克“将用铁拳粉碎所有那些胆敢破坏安全与稳定及进行野心勃勃阴谋活动的外国人”,警告外国不要介入伊科冲突。

同时,代表所谓科威特新政府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也重复了伊拉克官方的说法,并一遍又一遍地播出了由“自由科威特临时政府”署名的公告。公告宣称:执政的萨巴赫家族已被推翻,因为它的政权只代表“一个贪污腐败、剥削成性的王朝的一帮人”;严厉谴责萨巴赫家族“伪造选举结果”,“大搞裙带关系”,而且把科威特的命运和外国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甚至包括众所周知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利益”,因此,“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么严重的贪污、压迫、欺骗和阴谋”。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自由科威特临时政府”虽然宣布成立,但却始终没有公布它的成员名单。“科威特电视台”的播音员虽然是按照科威特习惯身穿阿拉伯长袍,但许多科威特人却发现,他们经常出现在伊拉克的电视节目里。于是有人推断,这个电视台的节目肯定是从巴格达播出的。

为了扶植起一个傀儡政府,伊拉克军队在攻占科威特首都时,特意抓获了一些科威特知名人士,其中包括科威特新闻大臣穆巴拉克·萨巴赫和科威特反对派领袖、前议长艾哈迈德·萨敦,强迫这些社会名流出面组织傀儡政权。但无论怎样软硬兼施,竟没有一个答应,穆巴拉克·萨巴赫为此遭到了毒打,后来他传奇般地逃出了监狱,骑骆驼穿越沙漠到达了沙特阿拉伯。艾哈迈德·萨敦下落不明。

由于科威特没有一个正直的人士愿意参加傀儡政权,所以一直到8月4日伊拉克才公布“自由科威特临时政府”的组成人员名单,阿利亚·侯赛因·阿里上校任政府总理,同时兼任“自由科威特”武装部队总司令、代理国防部长和内政部长,其余8名部长都是少校至上校军衔军官。这个政府名单一经公布,流亡国外的许多科威特官员纷纷发表谈话,阐明立场。科威特驻突尼斯大使说,由伊拉克占领军扶植起来领导“自由科威特临时政府”的阿里上校,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女婿,他本来就直属巴格达总统府领导。在开罗参加伊斯兰国家外长会议的科威特内阁事务大臣阿卜杜拉·拉赫说,绝对不会有一个科威特人同意参加这个政府。科威特驻摩洛哥大使阿齐兹说,所谓的“临时政府”的官员全部是伊拉克人,这一点毫无疑问,我们有充分的根据加以证明。

就在这一天,8月4日,伊拉克还宣布了组建“科威特人民军”的计划。这项伊拉克通讯社播发的计划说,“科威特人民军”的士兵将从支持新政府的人们和其他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中间征召,它的任务是支持科威特正规军。科威特电视台紧接着播发了一条消息,说已有10多万伊拉克人“自愿加入了这支军队”。也就是说侵科伊军“自愿”参加了“科威特人民军”。

8月7日,“自由科威特临时政府”宣布成立“科威特共和国”。这个政府还通过伊拉克电视台发布一项声明宣称,“埃米尔政权已被永远废除”,“政府决定废除在科威特的君主政权”,“只有这样才能永远埋葬殖民主义者扶植的腐败附属政权”。“自由科威特临时政府”还宣布,没收贾比尔·萨巴赫和几个王室成员及几个科威特高级官员的财产。

“自由科威特临时政府”总理阿里上校还表示,“感谢伊拉克及其军队对科威特人民起义的支持”。萨达姆则称赞他使科威特“恢复了民族的和阿拉伯的特点”。双方决定,在伊拉克国民议会召开紧急会议之前,萨达姆总统将与侯赛因·阿里总理在巴格达“第一次会面”,并举行会谈。

公然修改版图

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面对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曾一度玩弄假撤军的把戏。8月3日,伊拉克宣布5日起将从科威特撤军。8月5日,在靠近科威特北部边境的阿卜代利车站,伊拉克安排了一场“撤军”表演,新闻界对此作了报道,电视台播放了“撤军”的录像带。于是伊拉克宣布从科威特撤出了部分军队,并声称两天后继续撤军。然而,所谓撤出的军队只是被调往伊拉克与沙特阿拉伯交界的边境地区。

8月8日,即“科威特共和国”宣布成立的第二天,伊拉克终于撕掉面纱,悍然宣布:应“科威特共和国”政府要求,科威特已同伊拉克“彻底地不可扭转地实现了合并”。伊拉克政府和“科威特共和国”政府一唱一和,演出了一场“合并”的闹剧。为此,巴格达电台广播的“科威特共和国”的一项声明说:“科威特共和国临时政府已决定呼吁我们这些阿拉伯骑士的领路人、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元帅和他领导下的伊拉克同胞们同意:他们的儿子返回他们的大家庭了,科威特回归其祖国大伊拉克。”这项声明还说:“科威特共和国临时政府渴望科威特和伊拉克实现完全统一,渴望英雄萨达姆·侯赛因作为伊拉克共和国总统并成为我们的领导人和我们前进中的保护者,因为他日前是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

同一天,伊拉克政府发言人立即表态说:“科威特现在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伊拉克准备起来对付任何的外来干涉。”紧接着,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又发布命令,任命“科威特共和国临时政府”总理侯赛因·阿里上校为大伊拉克政府副总理,还任命了7位“科威特共和国临时政府”成员为伊拉克总统的部长级顾问。

流亡国外的科威特官员听到这一消息后,义愤填膺,斥之为一幕“滑稽戏”,他们坚决反对与伊拉克合并的主张。科威特王储兼首相萨阿德在埃及亚历山大市发表谈话说:“科威特合法政府将继续把反对伊拉克侵略的斗争进行下去,我们绝不屈服。”同时他又指出,只要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他的政府还是愿意坐下来同伊拉克谈判的。

但是,伊拉克并没有理会他的建议,反而加快了兼并和使科威特伊拉克化的步伐。8月9日,伊拉克当局要求所有驻科威特的外国使领馆于24日前迁往巴格达,否则不承认其官方地位和合法性。伊拉克占领军还切断了那些拒绝关闭并将职能转到巴格达的使领馆的水电供应。8月28日,伊拉克正式宣布将科威特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把科威特北部一个狭长地带以萨达姆·侯赛因的名字命名,并入巴士拉省。9月16日,任命萨达姆·侯赛因的堂弟阿里·哈桑·马吉德为科威特省第一任省长。至此,伊拉克强行把科威特圈进了自己的版图。

扩大战果,深化吞并

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和吞并,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为防止外国的军事干预,伊拉克当局多方采取措施,力图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深化对科威特的兼并。

在军事上,伊拉克一方面继续增加侵科部队,使侵科伊军在半个月内便猛增到17万人;另一方面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大力组建新部队。萨达姆下令新组建13个师,同时调兵遣将,巴格达市居民还进行了大疏散,以全力对付可能的外国干预。

在政治和外交上,伊拉克大力宣扬科威特在历史上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吞并科威特是“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同时宣布取缔科威特政府的喉舌——科威特国家通讯社,关闭了科威特国家航空公司。此外,科威特公共场所一切能体现科威特民族和国家特征的标志或名称,一律加以更换。最重要的是将首都科威特市改名为卡迪玛市,并将其作为新行政省的首府。伊拉克当局宣称,科威特市本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一个贸易港,叫卡迪玛港,现在恢复其本来名称。在伊拉克10月16日发行的一张新的行政区域规划图上,科威特被标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科威特北部约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北部边界油田和布比延岛、沃尔拜岛在内)划归伊拉克的巴士拉省管辖。

伊拉克吞并、消化科威特的另一个手段,就是人为地改变科威特的人口结构,对科威特国民进行“大换血”。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自由科威特临时政府”宣布组建“人民军”,伊拉克南部当即有15万公民“报名参加”。伊军占领科政府机关后,将科合法政府各部门的民事档案一扫而光,并蓄意大量销毁。在伊军占领科威特期间,约有1.3万余人被打死或失踪,近1万个家庭约25万人流落到沙特阿拉伯等国,沦为新的战争难民。科威特的合法人口急剧下降。对于留下没走的科威特人,伊拉克当局没收了能证明科威特国籍身份的一切证件,并以法律的形式强迫科威特人加入伊拉克国籍。与此同时,伊拉克则有计划地“偷梁换柱”,大量向科威特移民,以填补大批科威特籍公民流失后出现的人口空白。伊、科同属阿拉伯民族,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语言文字和生活习惯,若没有身份证明,实难分别出伊拉克人和科威特人的籍属。伊拉克企图在大量伊拉克人定居科威特后,举行所谓的公民投票,然后宣布“科威特人”要求伊科合并,并写入宪法。

在经济上,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主要手段是于9月23日宣布实行伊科货币统一,取缔国际通用、一直坚挺的科威特货币第纳尔,代之以国际并不通用的伊拉克第纳尔,科威特第纳尔不再流通,以一比一的比价换成伊拉克第纳尔。在此之前,市场上一个科威特第纳尔可以换到10个伊拉克第纳尔。

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即开始了对科威特有组织、有计划的强取豪夺。未及开走的大部分科威特的坦克和装甲车早已落入伊军之手;科威特航空公司全部25架客机中,有18架豪华飞机被伊拉克掠到了巴格达,科威特中央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在伊拉克没收科威特埃米尔家族财产的幌子下遭到洗劫,科威特金库里约254万盎司的黄金和20多亿美元的流动资金成为伊拉克侵略军的囊中之物;科威特库存的500万桶高级燃料被扫荡一空;科威特的石油设施、工厂机械设备、农机灌溉工具、各种零配件成为伊拉克有组织拆卸、掠夺的重点对象。数以千计的进口汽车也成为伊拉克人的战利品。而科威特人的私人珠宝、金银首饰和交通工具也难逃被席卷的厄运。科威特的伊斯兰博物馆7000幅名画和其他艺术珍品也被抢个精光。据新闻媒介报道,就连科威特城动物园中的珍禽异兽也成了伊军盘中的佳肴。昔日繁荣的科威特一片狼藉,几乎成了一座“空城”。据估计,伊拉克入侵给科威特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

科威特人民的反抗

科威特人民对伊拉克的入侵和吞并没有屈服,而是奋起反抗。流亡国外的科威特广播电台经常播放科威特国歌,号召科威特人民反抗伊拉克占领军,并呼吁阿拉伯世界和国际社会对科威特进行紧急救援。电台播音员以悲愤而沉痛的声音说道:“科威特在流血!我们正在遭受野蛮的侵略,我们呼吁联合国、海湾兄弟以及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给予紧急援助!”

从8月2日凌晨伊拉克入侵以后,科威特人民群众的反抗和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伊拉克占领军竭力想使科威特市秩序正常起来,宣布政府所属机构及商店都要办公、营业,但科威特市没有一个机关开门办公,除了少数出售食品的合作社对外营业外,其余商店几乎都关了门。一位报社的编辑对记者说,伊拉克人要求他们的报纸照常出版,但没有人去上班,这是因为“他们需要的内容我们拒绝,我们需要的内容他们拒绝”。

从8月3日起,在科威特市区到处都可以看到悬挂的科威特国旗和埃米尔画像,不少房屋的墙壁上都被写上了黑字大标语:“伊拉克人滚回去!”“打倒萨达姆!”甚至在过往的汽车上,也有人用喷漆喷上了“萨达姆必死”一类的标语。

随着伊军占领时间的延长,科威特人民群众的反抗活动日趋频繁,连科威特妇女也走上大街游行示威,反对伊军占领。8月7日晚上,科威特市全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抗议活动。夜里零点整,男女老少同时出现在房顶上、阳台上,或打开窗户探出头来,反复同声高呼“伟大的真主保佑我们!”这一口号持续时间达半个多小时。

8月中旬以后,科威特的抵抗运动由抗议示威转入有组织地开展地下武装游击战活动。8月16日下午,一辆伊拉克弹药车在哈瓦利区三环路立交桥附近遭到袭击,游击队打伤司机,将弹药车引爆后迅速撤离。8月18日,就在离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不远的一条马路上,科威特人开着车向正在经过的一辆伊拉克弹药车开火,几声巨响,这辆弹药车被炸得粉碎,有6名伊拉克士兵被炸死。8月23日深夜,一束手榴弹飞进了伊军的一个哨所,3名伊军士兵被炸死。11月25日,在一个高层人士聚会的社交场合,一位科威特游击队员突然拔出手枪,将来宾中的贵宾——曾一度担任“科威特省长”的伊拉克地方政府部长阿里·哈桑·马吉德击成重伤。

科威特的爱国者还在国外成立了许多抵抗组织。他们组织并负责输送在国外的科威特人回国参加抵抗运动,还为国内抵抗运动筹集资金、购买武器和各种必需物资。这些组织有的是官方的,有的则完全是民间自发组成的。反抗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他们庄严宣告:“只要伊拉克人一天不离开科威特,我们就一天不放下武器,我们就坚决斗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