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海湾战争中的地面作战
28731000000023

第23章 “沙漠风暴”的展开(1)

一、“沙漠风暴”的空中突击作战

对伊战略目标的空中打击

1月17日凌晨,多国部队发起“沙漠风暴”空中突击。根据“沙漠风暴”总体作战计划,进攻发起D日和H时分别为1月17日和凌晨3时,事实上,在H时到来之前21分钟,即1月17日凌晨2时39分,9架装备有“地狱火”导弹和“九头蛇”火箭的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组成的“诺曼底”特遣队在3架空军MH-53J“铺路激光”特种作战直升机的引导下,率先发起突击,摧毁了伊拉克边境上的2座预警雷达站,一举在伊拉克的防空网上撕裂了一道缺口,为多国部队飞机尔后的攻击行动创造了条件。

在“诺曼底”特遣队攻击伊边境雷达站的同时,美第37战术战斗机联队的数架F-117“夜鹰”式隐形战斗机早已飞过伊军预警雷达站,深入到伊拉克雷达覆盖区,并于1月17日凌晨2时51分投下了“沙漠风暴”行动的第一颗炸弹,攻击了伊拉克南部一个加固的防空截击指挥中心,接着又向伊拉克西部的一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投下第二颗炸弹。与此同时,其他F-117隐形战斗机也相继摧毁另外一些高等级目标。

在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空袭的初期,电子战的“软杀伤”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在开战前的数月中,多国部队已截获伊拉克的电子信号,查明了伊拉克各电台的高频、甚高频和特高频信号。空袭前一天,多国部队即开始对伊境内的各种通信信号实施全面的电子干扰,不仅向伊军务电台发出相同频率但强度更大的信号,而且还干扰了伊军防空警戒雷达系统,使其雷达无法监控多国部队的动向。多国部队投入的电子战飞机有

EF-111、EA-6B、EC-130等共60余架,EF-4G反雷达飞机24架,另有数颗电子侦察卫星及几十个地面无线电监听站。因此,在空袭开始后,伊军多数雷达处于迷盲状态,无法监视多国部队的飞机,致使其对空导弹无法截获空中目标,防空系统受到了严重的“软杀伤”。与此同时,多国部队大量使用反雷达导弹,使伊军许多处于开机状态的雷达被摧毁。

多国部队最初的空袭任务就是要分割乃至最终摧毁伊拉克的一体化防空系统。AH-64“阿帕奇”直升机、F-117A战斗机、巡航导弹、F-15E战斗机和GR-1战斗轰炸机实施的早期攻击意在初步达成分割伊防空系统的目标。该系统一旦失效,伊拉克军队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凌晨3时整,两架F-117A隐形飞机对巴格达投下了首批炸弹。不久,“战斧”巡航导弹开始袭击巴格达地区的目标。飞向巴格达的F-117A战斗机每架携带2颗重达1000公斤的穿甲激光制导炸弹,它们都有通过伊拉克防空系统的单航线和一份特定的目标攻击计划。F-117A战斗机凭借其隐形特性,无需像非隐形飞机那样依赖各种类型的支援飞机即可投入作战行动。在正常情况下,除加油机外,F-117A出击不需要其他飞机进行直接空中支援。

组成第一攻击波的攻击飞机实际上包括3个单独的机群,其中包括30架F-117A隐形战斗机。在最初5分钟内,巴格达约20个防空系统C3、电力和领导机构的关键目标遭到隐形战斗机的攻击。在1个小时内,另外25个同类目标以及配电站和化学武器设施也遭到袭击。

“沙漠风暴”第一天,从位于波斯湾和红海的6个美航母战斗群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战列舰上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是战争第一阶段战略空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期攻击中,它们与F-117A和其他有人驾驶飞机协调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国部队的第一枚“战斧”导弹是从位于红海的配备有“宙斯

盾”指挥控制系统的“圣哈辛托”号导弹巡洋舰上发射的。紧接着,位于波斯湾的“邦克山”号导弹巡洋舰也开始向巴格达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在最初的24小时内,7艘战舰共发射了116枚此类导弹,袭击了巴格达及附近16处严密设防的目标,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伊拉克的发电设施及指挥与控制能力。

在空袭的最初几小时内,多国部队还使用了常规空射巡航导弹。这些巡航导弹由B-52战略轰炸机发射。轰炸机从美国路易斯安那的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起飞,经过11小时的航行,于1月17日凌晨3时许抵达伊拉克上空,从空中发射了35枚常规巡航导弹,袭击了伊拉克军用通信站、发电厂和输电设施。

美海军的飞机也加入了对伊空袭作战,它们从红海和波斯湾以及波斯湾周围的基地起飞,攻击了巴格达附近以及伊拉克西南部和东南部的目标。从红海“肯尼迪”号和“萨拉托加”号航母起飞的海军飞机,与美空军和英皇家空军的飞机一起,对巴格达和伊拉克西部严密设防的机场实施了攻击。其目标主要包括“飞毛腿”导弹发射场、机场和防空系统。此外,美海军的作战飞机还执行了许多压制伊防空系统的电子战任务。与此同时,英国皇家空军、沙特皇家空军以及驻沙特东部的科威特空军,则从中路袭击了伊拉克南部和中部地区的固定战略目标。

1月17日黎明,多国部队第二波空中攻击开始。由于一些适于白天作战的飞机加入,从而使空袭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除集中力量打击伊拉克全境的战略目标外,也开始对第二、第三阶段计划攻击的目标进行了突袭。整个昼间,美空军的A-10“雷电”式攻击机出动了150架次,袭击了科威特战区和伊境内的雷达站,而F-16战斗机则重点攻击科威特战区内的机场和许多地对空导弹发射场。在拂晓前后的几个小时中,美海军陆战队的百余架飞机突击了伊军严密设防的泰利勒、谢拜人古尔奈和鲁迈拉等伊空军基地停放在跑道上或飞机掩体里的飞机。其中31架飞机攻击了泰利勒机场,36架飞机担负了袭击巴士拉城内及周围地区其他目标的任务,10余架飞机突击了严密设防的谢拜机场,另外,还有一些飞机攻击了巴士拉郊外阿马拉的机场、桥梁和铁路调度场。

到“沙漠风暴”行动发起后的第一天傍晚,伊拉克战略C3网络、号称固若金汤的战略防空系统以及主要的领导指挥设施都遭到多国部队空军的毁灭性打击。部分已探明的核生化武器和设施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此外,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还挫败了伊空军进行协同抵抗的企图。

当1月17日夜幕降临时,多国部队发起了第三波空中攻击,打击的重点仍是伊拉克的战略目标,尤其是一体化防空系统。此时,伊空军组织防御性协同作战的努力已经失败。黄昏后不久,多国部队的F-111和A-6E飞机袭击了伊拉克机场。由于这两种飞机均装备有激光指示系统,能昼夜识别和攻击目标,再加上F-111飞机载弹量大,航程远,能在较短时间内向伊纵深地区的目标集中投放大量精确制导炸弹,因此,轰炸效果显著。

在这一天,驻扎在土耳其因契尔利克空军基地的美联合特遣部队精锐部队的飞机集中攻击了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基尔库克、提克里特、盖雅拉和埃尔比勒等地区的目标。其间,该部编成内的EC-130、KC-135和EF-111A等支援飞机在F-15战斗机的掩护下于伊拉克北部边界附近建立了空中航道,为作战飞机顺利完成突袭任务创造了条件。到第一个24小时结束时,巴格达市内及附近约40多个关键目标被击中。这些设施包括10多个领导指挥机构、10多个防空和配电设施、10个C3关节点以及其他目标群的若干个设施。

1月18日,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仍继续对伊拉克境内及科威特战区的战略目标展开全方位打击,与此同时,一些重要的战术目标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攻击。从凌晨4时到5时30分,多国部队出动80多架具有夜战能力的飞机,如F-117A、F-15E、F-111、A-6以及英国皇家空军与意大利空军的GR-1飞机,

袭击了伊拉克防空系统、核生化武器设施、领导指挥机构以及机场等目标。

鉴于多国部队空中力量具有足够能力对伊拉克展开全方位攻击,因此在“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前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就明确指示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提前列入重点打击目标。从开战第一天起,多国部队的部分空中力量就对共和国卫队和科威特境内的前线伊军装甲部队发起了攻击。1月18日天亮后,多国部队出动近百架次的F-16战斗机攻击了塔瓦卡尔那共和国卫队师;另出动约150架次A-10攻击机袭击了沙、科、伊三国交界地区及西部的伊军,该地区是尔后地面作战时多国部队侧翼机动部队通过的地域;海军陆战队的大批飞机袭击了巴士拉以西共和国卫队的麦地那师。此外,伊军的汉漠拉比共和国卫队师也遭到了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

1月18日中午,多国部队海军的飞机袭击了马姆盖斯尔附近的伊拉克海军设施,摧毁了谢拜和艾哈迈德杰拜尔机场和机库和停机坪。此外,多国部队还用“战斧”巡航导弹袭击了伊拉克的石油、电力设施和领导指挥机构。

随着夜幕降临,多国部队又展开了新一波次的空中打击。装有前视红外装置和雷达的多国部队飞机袭击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后方的桥梁,切断了其与后方补给基地的联系。从美国本土起飞的7架B-52重型轰炸机突击了科威特战区内的伊共和国卫队各师。午夜前,12架F-117A隐形战斗机轰炸了伊拉克的C3系统、领导指挥机构和战略防空等主要设施,其中包括巴格达市内的国防部、情报部和内务部。

到18日结束时,多国部队海军为支援空袭共发射了216枚“战斧”巡航导弹,占整个“沙漠风暴”行动期间发射总数的64%。在此期间,波斯湾作战编队的3个航母战斗群“中途岛”号、“突击者”号和“罗斯福”号所出动的数百架次飞机中有一半以上用于袭击伊海军设施、海岸防御基地以及伊拉克用于监视舰艇作战的设防石油平台。具体目标为:乌姆盖斯尔的港口设施、伊海军基地和“冥河”导弹储存库;法奥、阿卜杜拉港、卡鲁岛和乌姆迈拉迪姆岛的伊军海岸防御阵地;米纳巴克尔石油终端站及平台和阿马亚石油平台等。为配合空袭,从红海和波斯湾航母战斗群起飞的美海军飞机共完成了1100架次的出动任务。

从1月17日凌晨到23日夜的一周时间内,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共出动各型飞机1.2万余架次,投弹量超过6万吨,重点打击了伊拉克境内和科威特战区内的伊领导指挥设施、发电设施、一体化战略防空系统、电信和C3枢纽、核生化设施以及伊空军和机场等战略性目标群。此外,还对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发射架进行了专门突袭,伊精锐的共和国卫队师也遭到了全方位的轰炸。据美中央总部和情报部门统计,在“沙漠风暴”行动第一周结束时,多国部队对几类预定目标的攻击取得了重大战果。开战前两天的作战行动即摧毁了许多重要目标,从而影响了伊拉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战能力。伊拉克战略防空系统和C3网络被肢解,部分原因是其全国电力网遭到破坏。多国部队每天都对已知的核设施和生物武器以及化学战剂储存库进行袭击。由于伊拉克国家政治和军事领导机构被分割和孤立的程度越来越高,故无法利用有效手段来指挥伊军的作战行动。此外,多国部队在战争伊始就对科威特战区的伊地面和海军部队实施了打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伊军尔后对抗多国部队军事行动的能力。

多国部队的战略性空袭作战加上国际社会的海上禁运,使伊拉克维持战争的能力受到了极大削弱。伊国内燃油提炼和生产因空袭而中断,从而限制了为坦克、飞机和维持战争的其他设施提供燃油的能力,迫使伊政府定量配给战前库存的燃油。由于伊拉克的电信能力遭到严重破坏,影响了伊拉克的广播电视宣传,使萨达姆总统对其国内人民的影响力直线下降。

在开战的第一周内,多国部队的飞机全方位地袭击了伊科各地的伊拉克战略及战术目标群。美空军的F-117A“夜鹰”隐形

战斗机、F-16“战隼”多用途战斗机、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A-10“雷电”Ⅱ型攻击机和F-4G“野鼬鼠”电子对抗机、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A-6E“入侵者”攻击机和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AV-8B“鹞”式垂直起降攻击机,突击了伊拉克防空雷达、通信枢纽和各个军事司令部。英国皇家空军和沙特皇家空军的GR-1战斗轰炸机袭击了伊拉克机场,摧毁了飞机和弹药库,压制了伊防空系统。

在第一周内,有两个因素延缓了多国部队空战的进程:一是恶劣的天气;二是打击伊“飞毛腿”导弹的难度远远超出战前计划。1月19日,天气骤变,伊拉克上空出现了气象学上称之为“锋面”的恶劣天气,致使多国部队随后3天的空中行动受到严重影响。许多袭击任务被迫取消,一些飞机转而攻击其他不太重要的目标。即使有些飞机按原计划行动,攻击效果也不尽如意。与此同时,执行任务的飞机遇到的危险却越来越大。另外,由于事实证明压制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任务难度超出战前估计,故多国部队从开战的第三天起抽出相当力量专门对付“飞毛腿”导弹的威胁,并为此调用了原计划攻击其他目标的飞机架次。

通过第一阶段战略性空袭作战的作战行动,多国部队空中力量以80%成功率使伊军指挥控制系统、空军基地、防空体系和导弹基地等受到严重破坏,伊军地面部队也遭到沉重打击。此外,多国部队击落伊作战飞机14架,在地面摧毁伊飞机25架以及伊拉克“飞毛腿”导弹机动发射架10多部。在作战中,多国部队共损失飞机22架,其中美国损失14架,英国损失5架,科、沙、意损失各1架。最为严重的一次损失是英国皇家空军的GR-1“旋风”战斗轰炸机在低空攻击机场时被伊军击落4架。在多国部队的损失中,除1架美军F/A-18“大黄蜂”战斗机因自身原因坠毁外,其他16架飞机皆被伊军陆基防空火力所击落。

夺取科战区制空权

随着第一阶段对伊拉克战略目标群的空中打击取得重大战果,从第二周开始,多国部队将空袭的重点转移到了夺取科威特战区制空权上来。为完成这一任务,多国部队空中力量重点突袭了两类目标群,即伊空军和科威特战区内的伊军防空武器系统,当然,第一阶段任务中的伊拉克战略目标仍在打击之列,只是强度较前一阶段有所下降。另外,对伊地面部队的空袭仍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