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古代兵法精典
2872300000050

第50章 百战奇略(22)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朝廷派遣唐邓节度使李愬率军讨伐割据淮西称雄的吴元济,开始,李愬派部将率千余骑兵巡逻,路遇敌将丁士良的军队,双方交战,唐军把他给活捉了。丁士良是吴元济的一员猛将,经常率兵东进为骚扰,众将恨他而请求剜他的心,李愬同意了。但丁士良面对死亡却毫无惧色,李愬为其精神所感便叫人给他松绑不杀。丁士良因此而表示愿效死力来报答李愬的不杀之恩。李愬则任命他为捉生将。丁士良向李愬建议说:"吴秀琳现在据守文城栅,他所处的地位如同吴元济的一只左臂;朝廷军队之所以不敢靠近他那里,是因为有陈光洽为他出谋划策。可是,陈光洽却是勇敢有余而谨慎不足,喜欢孤军出战。请允许我前去把他抓来,这样,吴秀琳将会不战而自动投降。"果然在铁文和陈光洽被丁士良活捉以后,吴秀琳就投降了唐军。李愬请来吴秀琳问其征服吴元济的计策,秀琳回答说:"将军如果一定要击破吴元济的话,就必须有李祏。"李祏,是吴元济的一员健将,智勇双全,他长期镇守在兴桥栅,每次作战总是轻视其他官军。此时李祏正率兵于田野里收割小麦,李愬于是派遣部将史用诚带领三百名壮士埋伏在附近树林中,乘其不备,把李祏活捉而带回军营。唐军将士都争着请求把李祏杀掉,但唯有李愬以待客之礼款待他,并经常与他交谈,其他将领对此都很不高兴。李愬考虑到单凭个人力量无法保证李祏人身安全的,于是便给他戴上刑具派人押送京师长安,此前先秘密写好奏折呈送宪宗说:"如果杀了李祏,平定淮西就无法获得成功。"宪宗阅表后,立即下令将李祏送还给李愬。李愬见李祏已经安全回来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为兵马使,并且准令他可以佩戴腰刀进出自己军帐。后来,经与李祏密谋了很久才制定了奇袭蔡州的战略计划。于是,李愬命令李祏率领三千人的敢死队为前锋,李忠义为副将;李愬与监军率领三千人为中军主力;李进诚率领三千人为后军担任后卫。部署完毕以后,李愬下达命令说:"只管向东前进!"唐军东行六十里时天已黑了,进至张柴村,将该地守军全部歼灭,然后命令部队就地稍事休息,吃些干粮,整理好马笼头、马缰绳、马鞍子以及铠甲、弓箭,兵刃等各种武器装备。当时,天正下着鹅毛大雪,凛冽刺骨的寒风刮得军旗都破碎了,冻死的老弱人马随处可见,唐军人人都认为此番必死无疑。这时,众将校请示下一步行军方向,李愬明确而坚定地说:"到蔡州去取吴元济的首级。"众人听后惊惧失色,相拥而哭泣说:"咱们果然中了李祏的奸计了。"可是,由于大家都敬畏李愬,所以没有敢于违抗命令的。到了半夜时候,雪下得更大。李愬这时一面派遣一支轻装部队南下切断朗山敌人的增援道路,一面出动部分兵力北上控制住洄曲和其他通往蔡州道路上的桥梁。唐军自张柴村折向东南,又走了七十里,进至蔡州城下。该城旁边都是饲养鹅鸭的池塘,李愬叫士兵击打池中睡着的鹅鸭,让它们发出叫声来掩盖唐军行进声响。自从吴少诚(吴元济养伯父)雄据蔡州对抗朝廷命令以来,唐军已有三十多年不能进至蔡州城下了,所以蔡州人一向不加防备。李祏等率军乘敌酣睡不备,首先登上城墙,部队紧随其后,杀死了守卫城门的敌兵,只留下打更人继续敲梆报更,然后打开城门,唐军全部进入城中。鸡鸣天亮时候,雪已不下了,唐军活捉了吴元济,然后押往京师长安,至此,淮西叛乱被平定了。

养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我军曾经挫衄①,须审察士卒之气,气盛而激励再战;气衰则且养锐,待其可用而使之。法曰:"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②"

秦始皇③问李信曰:"吾欲取荆,度用几何人?"对曰:"不过二十万人。"及问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乃命信及蒙恬④将二十万人伐荆。翦因不用,遂谢病归频阳⑤。信〔攻平舆⑥〕,蒙恬〔攻寝⑦〕大破之。〔信又攻鄢郢⑧,破之〕乃引兵西,与蒙恬会城父⑨。荆人因随之,三日不顿舍,大败信军,入两壁⑩,杀七都尉,信奔还。王怒,自至频阳见王翦,强起之。对曰:"老臣〔罢病〕悖乱,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从之。翦遂将兵,王送至灞上。荆人闻之,悉兵以御翦。翦坚壁不战,日休士卒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与士卒同甘苦。久之,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翦曰:"可用矣。"荆人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翦追击大破之。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翦乘胜略定城邑。

【注释】

①衄:谓损伤、挫败也。

②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

③秦始皇:秦国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名赢政,秦庄襄王之子。战国末,他先后兼并韩、赵、燕、魏、楚、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称帝。秦对楚战争时,嬴政尚为秦王。

④蒙恬:秦国名将。

⑤频阳:县名。故址在今陕西富平东北。

⑥平舆:县名。故址在今河南平舆北。

⑦寝:邑名。故址在今安徽临泉。

⑧鄢郢:战国楚都。故址在今湖北宜城东南。

⑨城父:邑名。故址在今河南宝丰东。

⑩两壁:壁垒,指李信军的两个营垒。

罢病:罢,通"疲",软弱无力。指体弱多病。

灞上:一作"霸上",又名"霸头"。故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因其地处灞水西的高原上而得名。

蕲:地名。故址在今江苏宿县南。

本篇史例出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译文】

在对敌作战过程中,如果我军曾经遭受过挫败,就必须仔细观察部队士气状祝再采取行动。如部队士气仍然旺盛时,就激励他们同敌人再战;如士气已经衰落时,则应暂且养精蓄锐,等到士气旺盛可用时,再发兵对敌作战。就如兵法所说:"注意休整部队,不使他们过于疲劳;要保持旺盛士气,积蓄部队战斗力。"

秦王嬴政问李信道:"我打算攻取楚国,你估计要使用多少部队?"李信回答说:"不过二十万人罢了。"秦王又问大将王翦,王翦却回答说:"非六十万人不行。"秦王听后不无讥讽地说:"看来王将军是老了,为什么这样胆怯呢!"于是,任命李信和蒙恬为将率领二十万人南下攻打楚国。王翦因为自己的意见不被秦王采纳,便托病辞职回了老家频阳。李信率兵进攻平舆,蒙恬率兵进攻寝邑,皆大败楚军。后来,李信又进攻鄢郢,击败楚军后,便领兵西向,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乘李信领兵西向之机,尾随其后,追了三天三夜没有停息,结果把李信军打得大败,攻占了两个营垒,杀死了七个秦国都尉,李信兵败逃回秦国。秦王得此消息,大发怒火把李信骂了一顿后又不得不亲自赶往频阳见王翦,强行起用王翦为将。王翦无奈,只好应允说:"老臣体弱多病,昏乱不明。如果大王必不得已而用我的话,那就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采纳了王翦的意见和要求。王翦于是率军出征,秦王亲自送行到灞上。楚国听说秦军又来攻战,于是调集全部兵马抗击王翦部队。但王翦采取坚守营垒,不与楚军交战之策,天天休整部队,让士卒们沐浴健身,并用丰美可口的饮食抚慰关心他们,王翦亲自与士卒们同甘共苦。这样过了很久以后,王翦询问部队是否做了游戏和训练?部下回答说:"每天都在投射矢石,练习跳越障碍。"王翦听后高兴地说:"部队可以投入作战了。"楚军由于多次挑战而秦军闭垒不出,无奈只好引军向东撤退。王翦乘机挥军追击,大败楚军;追至蕲南,击斩了楚将项燕。楚军仓皇溃逃,王翦乘胜占领了楚国的一些城邑。

畏战

【原文】

凡与敌战,军中有畏怯者,鼓之不进,未闻金先退,须择而杀之,以戒其众。若三军之士,人人皆惧,则不可加诛戮,重壮①、军威。须假之以颜色,示以不畏,说以利害,喻以不死,则众心自安。法曰:"执戮禁畏,太畏则勿杀戮,示之以颜色,告之以所生。②"《南史》陈武帝③讨王僧辩,先召文帝④与谋。时僧辩婿杜龛据吴兴⑤,兵甚众,武帝密令文帝速还长城⑥,立栅备之。龛遣将杜泰乘虚掩至,将士相视失色,帝言谈自若,部分⑦益明,于是众心乃定。⑧

【注释】

①壮:通"戕",挫伤,伤害。

②"执戮禁畏"以下四句:出自《司马法·严位第四》。

③陈武帝:即南朝陈开国皇帝陈霸先。本篇所述陈武帝讨王僧辩之战,是在梁敬帝绍泰元年(公元555年),此时陈霸先是为梁将,尚未称帝。

④文帝:即陈文帝陈蒨,陈霸先之兄子。他参加讨平王僧辩之战时,任梁吴兴太守。

⑤吴兴:郡名。治所在今浙江吴兴南。

⑥长城:县名。故址在今浙江长兴。

⑦部分:部署兵力。

⑧本篇史例出自《南史·陈本纪上·文帝纪》。

【译文】

在对敌作战的过程中,如果军中有畏敌怯战的士兵,听到击鼓进军的号令他不前进,没有听到鸣锣收兵的号令他却先撤退,那就一定要选择其中影响最恶劣的给予军法处置,以此警戒其余的人,如果全军的士兵都惧怕敌人时,就不可以单纯采取杀戮的办法了,因为这样做会严重挫伤军威士气。这时,身为将帅者,必须神色威严地讲清勇与怯在对敌作战中的利害关系,表明敌人并不可怕,让他们知道只有敢于战斗才能避免陷入死亡的境地。这样,军心士气自然就会稳定高昂。就如兵法所说:"在对敌作战中要用杀戮的办法来制止畏敌怯战的问题发生,但当全军普遍存在畏敌怯战情绪时,就不能单靠杀戮的办法了;将帅应向军中士卒展现自己英勇无畏的精神面貌,告诉他们只有勇敢战斗才是求得生存之策。"

据《南史》记载:南朝梁敬帝时期,陈霸先率兵讨伐王僧辩,事先叫来他的侄子陈蒨共同谋划作战方略。当时,王僧辩的女婿杜龛率兵拒守吴兴,其军是兵多将广,陈霸先密令陈蒨率兵迅速赶回长城,构筑防御工事以防备杜龛来攻。杜龛派遣部将杜泰率兵乘虚前来袭击长城,陈蒨所属部队将士在敌人的突然袭击之下,都面面相觑,惊惧失色,但陈蒨却异常镇静,谈笑自若,对兵力的部署安排,更加周密明确,故使部队情绪很快安定下来。

书战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