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古代兵法精典
2872300000043

第43章 百战奇略(15)

⑨义成公主:即隋义成公主,本为突厥处罗可汗之妻,处罗死后,其弟颉利可汗纳之为妻。

⑩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李靖传》和《新唐书·李靖传》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已确知敌人有被打败的可能,就应当迅速出兵进攻它,这样就没有不胜利的。就如兵法所说:"发现有可能战胜敌人的时机,就迅速向它发动进攻。"

唐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兵部尚书李靖出任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军击败了东突厥,颉利可汗率余部退保铁山,然后派遣使者到唐朝请罪,表示愿意举国归顺。唐太宗命以李靖前往迎接。颉利可汗虽然表面上请求朝见大唐皇帝,但内心里却犹豫不决,另有企图。李靖看透了颉利可汗的心思。此时,太宗这时已诏命鸿胪卿唐俭等人前往突厥进行安抚和宣谕。李靖于是对他的副将张公谨说道:"皇帝派遣的使者已经抵达突厥,敌人必定不会对我们有什么疑心。如果现在我们选派万名骑兵带上二十天粮食,从白道北出向它们他们发起突然袭击,一定能够取得我们想要取得的胜利。"张公谨不无疑虑地说:"皇帝已经如约接受突厥来降,而我们的使者又在他们那里,一旦采取行动,敌人加害他们可怎么办?"李靖斩钉截铁地说:"战机不可错过,这正是汉初韩信能够击败齐国所采取的战法。像唐俭这些人牺牲了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于是,李靖挥军疾速前进,抵达阴山时,遇到突厥一支千余人的侦察部队,便把他们全部俘虏而随同唐军一起前进。颉利可汗见到唐朝使者唐俭等人后,十分高兴,根本没有想到唐军会来进攻。李靖的前锋部队乘着大雾天气前进,当抵达距颉利可汗官署处所仅七里的时候,突厥兵才发觉唐军已经迫在眉睫了。颉利可汗慌忙拉出队伍,可还没等他摆好阵势,李靖指挥唐军猛烈冲杀,歼灭万余人,俘获十余万,活捉颉利之子叠罗施,杀死颉利之妻隋朝的义成公主。颉利可汗单骑仓皇西逃,后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获而献给朝廷。此战的胜利,为唐朝开拓了自阴山向北直至大沙漠的大片土地。

退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争,当急退以避之,可以全军。法曰:"知难而退。①"

三国魏将曹爽②伐蜀,司马昭同行出骆谷③,次于兴势④。蜀将王平⑤乘夜袭击,昭令坚卧不动,平退。昭谓诸将曰:"费祎⑥据险拒守,进不获战,攻之不可,宜急旋军,以为后图。"爽等遂退,祎果驰兵趋三岭⑦争险,爽等潜师越险,乃得过。⑧

【注释】

①知难而退: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引自《军志》。又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

②曹爽:曹操之侄孙。字昭伯。魏明帝时,官至武卫将军。明帝病重之时,拜其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司马懿受遗诏同辅齐王曹芳。后因与司马懿争权被杀。

③骆谷:狭谷名。位于今陕西周至县西南,谷长四百余里,地势险要,是关中通往汉中的交通要道。

④兴势:兴势山,位于今陕西洋县北。

⑤王平:蜀将。

⑥费祎:蜀将。江夏鄳县(今河南信阳东北)人,字文伟。蜀后主时,任黄门侍郎,为诸葛亮所推重,拜为参军、司马。亮卒,祎为后军师。蒋琬秉政后,捧任大将军,录尚书事。

⑦三岭:即沈岭、衙岭、分水岭。均在今陕西周至西南之骆谷中。

⑧本篇史例出自《晋书·文帝纪》。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敌众我寡,且地形条件对我不利,凭实力又无法与敌争胜的情况下,就应当迅速撤退以避开敌人,这样就可以保证我军实力不受任何损失。就如兵法所说:"作战中确知敌人难以战胜,就应及时撤退以保存实力。"

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军曹爽奉命率军讨伐蜀国,司马昭为征蜀将军而随同前往,穿越骆谷后,屯兵于兴势山。蜀将王平率兵乘夜偷袭魏军,司马昭命令所属部队坚守不动,王平未能得手而退回。司马昭提出建议说:"蜀国大将军费祎如果占据险要地形进行防守,我们前进却得不到交战的机会,强攻硬打又不可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不如立即撤军,以后再作打算。"曹爽听后,下令魏军撤退。蜀将费祎果然领兵迅速抢占了三岭险要地形,曹爽等人率军偷偷越过险阻,才得以撤回。

挑战

【原文】

凡与敌战,营垒相远,势力相均,可轻骑挑攻之,伏兵以待之,其军可破。若敌用此谋,我不可以全气击之。法曰:"〔敌〕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①"十六国②,姚襄③据黄落④,苻生⑤遣将苻黄眉⑥、邓羌⑦等率步骑〔万五千〕讨襄。襄深沟高垒,固守不战。邓羌曰:"襄性刚愎,易以挠动。若长驱一行,直压其垒,襄必忿而出战,可一战而擒也。"黄眉从之,遣羌率骑三千军于垒门,襄怒,尽锐出战。羌伪不胜,率骑而退,襄追之于三原⑧,羌回〔骑〕拒襄,〔俄〕而黄眉至,大战,斩之,〔尽〕俘其众〔黄眉等振旅⑨而归〕⑩。

【注释】

①敌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

②十六国:西晋末年,各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乘各族人民起义之机,纷纷起兵建立政权,从西晋惠帝永安元年(公元304年)匈奴族刘渊称王,到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公元439年)统一北方的135年间,各族统治者先后在北方和巴蜀建立政权,主要有:成汉、二赵(前、后)、三秦(前、后、西)、四燕(前、后、南、北)、五凉(前、后、南、北、西)和夏十六国,史称此时期为"十六国时期"。

③姚襄: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五子。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字景国。东晋穆帝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其父死,他率众归附东晋,驻谯城(今河南夏邑北)。次年叛晋,进屯盱眙(今江苏盱眙北),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后移驻许昌(今河南许昌东),欲谋取关中。晋升平元年(公元357年)被前秦苻黄眉所杀。

④黄落:即黄落镇,亦称"黄堡镇",位于今陕西铜川西南。

⑤苻生:前秦苻健的第三子,字子长。东晋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健卒,苻生即帝位,改元寿光。在位二年,为苻坚所杀。

⑥苻黄眉:前秦苻健之侄,初仕健为卫大将军。苻生即位后,封广平王。

⑦邓羌:前秦将领,苻生时任建节将军,苻坚时任车骑将军。

⑧三原:地名。位于今陕西淳化东北。

⑨振旅:谓整队而还。

⑩本篇史例出自《晋书·苻生记》。

【译文】

凡对敌作战,在双方营垒相距较远,兵力对比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以派遣轻装骑兵前往敌营挑战,同时设伏兵等待应战时袭击它。这样,敌人便可以被击败。倘若敌人也使用这种计谋引诱我时,我不可以出动全部兵力去追击。这就如兵法所说的:"敌人离我很远而又前来挑战,是企图诱我贸然轻进而上当。"

十六国时期,后秦将领姚襄率军攻占了黄落镇,前秦帝苻生派遣苻黄眉、邓羌等将率兵前去讨伐姚襄。姚襄凭据深沟高垒而坚守不战。邓羌向苻黄眉建议说:"姚襄性格倔强自负,容易被激怒。我们如果长驱疾进,直打到他的营垒近前,姚襄必定忿怒而草率出战,这样便可以活捉他。"

苻黄眉听后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派遣邓羌率领三千骑兵直冲到姚襄军营门前。姚襄为此大怒,率领其全部精锐部队出营应战。邓羌伪装战败而引军后退,姚襄挥军追到三原,这时邓羌突然回军迎战,苻黄眉率领大军也恰好赶到,与姚襄军展开激战,一举击斩了姚襄,俘获了他的全部部队,苻黄眉等将整顿队伍,凯旋而归。

致战

【原文】

凡致敌来战,则彼势常虚;不能赴战,则我势常实。多方以致敌之来,我据便地而待之,无有不胜。法曰:"致人而不致于人。①"

后汉建武五年,光武②诏耿弇③,悉收集降附,结部曲④,置将吏,弇帅骑都尉刘歆、泰山太守陈俊将兵而东。张步⑤闻之,使其将费邑军历下⑥,又令兵屯祝阿⑦,别于泰山⑧、钟城⑨列营数十以待之。弇渡河先击祝阿,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遂空壁亡去。费邑分兵遣其弟费敢守巨里⑩,弇进兵先胁巨里,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阴缓生口,〔令得〕亡归,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将精兵〔三万余人〕来救〔之〕弁〔喜〕谓诸将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诱致之耳。野兵不击,何以城为?"则分兵守巨里,自帅精锐上冈阪,乘高合战,大破之,斩邑。既而取首级以示巨里,城中惧,费敢〔悉众〕亡归张步。弇悉收其积聚,纵兵攻诸未下者,平四十余营,遂定济南。

【注释】

①致人而不致于人: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

②光武:即东汉光武帝刘秀。

③耿弇:东汉名将,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伯昭。西汉末,从刘秀起兵,任大将军。刘秀称帝后,任建威大将军,封好畴侯。建武五年(公元29年),奉诏率军击灭称雄于济南郡地的割据势力张步。

④部曲:中国古代军队编制之称,后又为家仆之称。

⑤张步:东汉初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琅邪不其(今山东即墨西南)人,字文公。新莽末,刘秀起兵,张步亦乘机拥众据济南郡地,自称五威将军。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曾派使持节授步为东莱太守,但步杀使自立齐王,成为东汉初盘据山东济南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建武五年为耿弇击败投降,后因谋叛被杀。

⑥历下:亦作"历城,济南郡治,位于今山东济南。

⑦祝阿:县名。故址在今山东济南西。

⑧泰山:郡名。治所奉高,位于今山东泰安东。

⑨钟城:故址在今山东济南南。

⑩巨里:故址在今山东章丘西。

野兵不击,何以城为:此两句出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三》耿弇语,而《后汉书·耿弇传》则为"今来,适其所求也。"

冈阪:据《尔雅》释义称:山脊为冈,山坡为阪。冈阪在这里可作"山顶"或"制高点"解。

本篇史例出自《后汉书·耿弇传》

【译文】

只要能调动敌人前来与我交战,就会使敌人处于兵势常虚、被动不利的地位,我军不为敌人调动去战,就使我军处于兵势常实、主动有利的地位。作战中,应当采用多种方法调动敌人前来交战,而我军凭据有利地形条件而等待敌人,这样就没有不胜利的。就如兵法所说:"作战中要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东汉建武五年,光武帝刘秀命令建威大将军耿弇全部收编投降的士卒,组成建制,置设将吏。然后,耿弇奉命亲率骑都尉刘歆、泰山太守陈俊等部队,东进讨伐割据济南称雄的张步。张步获悉这一消息后,就派其部将费邑率兵进驻历城,又调拨一部分兵力屯驻祝阿,又在泰山、钟城设置数十营垒以防耿弇来攻。耿弇率军渡过黄河后,首先攻克了祝阿城。在围攻祝阿的战斗中,耿弇故意留下一个缺口,让敌众得以出城逃往钟城。钟城守军听说祝阿已被攻破,十分恐惧,于是弃城而逃。费邑分兵一部令其弟弟费敢率领去守卫巨里城。耿弇挥军首先逼攻巨里,并且严令部队尽快修造攻城器械,向各部宣告三天后将全力以赴地攻打巨里城,同时暗中放出一些被俘人员,故意让他们逃归后将耿弇预定攻城的日期报告费邑。费邑到了这一天真的就亲率精兵三万余人前去援救巨里。耿弇见此情形,便高兴地对部将们说:"我之所以修造攻城器械,为的是诱使费邑前来与我交战。现在放着这些驻营野外而无防御设施的敌军不打,为什么硬要强攻设防坚固的城池呢?"于是,耿弇分兵一部继续围攻和牵制巨里的敌人守军,自己亲率精锐部队抢占制高点,以居高临下之势与敌交战,大败敌军,击斩了费邑。然后砍下费邑首级展示给巨里的守敌,敌人望见后异常恐惧,费敢慌忙逃往据张步处。耿弇全部收缴了巨里城里敌人所存之军资粮储,同时又挥军继续攻打尚未攻克的敌军营垒,先后攻克了四十多座敌人营垒。终于平定了济南地区。

远战

【原文】

凡与敌阻水相拒,我欲远渡,可多设舟楫,示之若近济,则敌必并众应之,我出其空虚以济。如无舟楫,可用竹木、蒲苇、罂缻①、瓮囊②、枪杆之属,缀为排筏,皆可济渡。法曰:"远而示之近。③"

汉初,魏王豹④初降汉,复以亲疾请归,至国,即绝其河关⑤反〔汉〕,与楚约和。汉王遣郦生⑥往说豹,不听。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击豹。〔魏王〕盛兵蒲坂⑦,塞临晋⑧;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⑨以木罂〔缻〕⑩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帅兵迎战,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注释】

①罂缻:罂,一种陶制的盛酒器;缻,同"缶",一种陶制的炊具。此两种器具,其形状均为小口大腹,在渡河无舟的情况下,可以将其与竹木、蒲苇连缀在一起,作为渡河用的漂浮工具。

②瓮囊:也是一种形如罂的容器。

③远而示之近:语出《孙子兵法·计篇》。

④魏王豹:即魏豹,战国时魏国贵族子弟。秦灭魏后,与其兄咎皆被贬为庶人。秦末,陈胜起义攻下魏地,立咎为魏王。后咎被秦将章邯击败而自杀,豹逃往楚,楚怀王予以援兵收复魏地,被立为魏王。后从项羽入关,被徙至河东郡,封为西魏王。刘邦定三秦,豹叛楚归汉,不久又叛汉归楚。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为韩信击败被俘,后在荥阳被杀。

⑤河关:指黄河渡口临晋关,后改名蒲津关,故址在今陕西大荔东的黄河西岸。

⑥郦生:即郦食其,刘邦的谋士。

⑦蒲坂:邑名。即今山西永济西之黄河东岸的蒲州镇。

⑧临晋:县名。故址在今陕西大荔东,与旧关相对。

⑨夏阳:县名。故址在今陕西韩城西南之黄河西岸。

⑩木罂缻:即以木押缚罂缻作为渡河工具。一说以木为器如罂缻。

安邑:战国魏都,汉置为县。位于今山西夏县西。魏豹据此反汉。

本篇史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

大凡与敌人隔河对抗时,我如要从远处渡河出击敌人,可多置一些船只于河边,伪装成要从近处渡河的样子,敌人就必定要集中兵力来阻击,这样我便可以从敌人防守薄弱的远处渡河袭击敌人。倘若没有渡河船只,则可以用竹木、蒲苇、罂缻、瓮囊、枪杆等就便器材扎成排筏,都可用以渡河。诚如兵法所说:"打算从远处进攻敌人,就伪装成从近处出击的样子。"

西汉初年,魏王豹开始时归降了汉朝,不久又以母病为辞请求回去探望,一回到封地,立即切断黄河西岸临晋关的交通,反叛了汉朝,而与楚国订约讲和。汉帝刘邦派遣郦食其前往游说魏王豹重新归顺朝廷,但魏王豹执意不听。刘邦于是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军进击魏王豹,而魏王豹则在蒲坂驻扎重兵,封锁临晋关。韩信针对此情,就采用增设疑兵之法,摆开船只,伪装成要从临晋渡河的样子,而以隐蔽前进的主力部队从夏阳方向乘坐木罂渡过黄河后,径直袭击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匆忙领兵迎战韩信部队,韩信挥军奋战,一举俘获魏王豹,平定了魏地,置为河东郡。

近战

【原文】

凡与敌夹水为阵,我欲攻近,反示以远,须多设疑兵,上下远渡,敌必分兵来应,我可以潜师近袭之,其军可破。法曰:"近而示之远。①"

春秋,越人伐吴,吴人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人为左右阵、夜鼓噪而进,〔吴师分以御之。越子以三军潜涉,当〕吴中兵而鼓之,吴军大败,遂至灭亡。②

【注释】

①近而示之远:语出《孙子兵法·计篇》。

②本篇史例出自《左传·哀公十七年》。

【译文】

大凡与敌人隔河对阵,我如要从近处进攻敌人,就反而伪装成从远处渡河的样子。为此,必须多多设置一些疑兵,装作从河的上、下游远处渡河进攻的架势,敌人一定会分散兵力来应付。这样,我就可以乘隙暗中出兵从近处袭击敌人,敌人就可以被打败。诚如兵法所说:"打算从近处进攻敌人,就伪装成从远处出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