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崭新命题。“五化并举,两化融合”新战略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和融合发展的特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加快落实上海市、重庆市、珠三角地区、呼包鄂(********、包头、鄂尔多斯)地区、广州市、南京市、青岛市、唐山市等八个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2008年6月27日,“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发展”高层论坛暨2008年长江沿岸中心城市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长江沿岸34个城市的理事及代表以及特邀的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合作组织的代表齐聚甬城,探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之计,共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之策。国家的两化融合战略为宁波带来了大好发展机遇。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问题是新时期下应对金融危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是具有典型地域特色和产业定位的体制安排。
一、宁波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现状分析
宁波市在“两化”融合方面投入了极大热情。由宁波市委组织部、宁波市经济委员会、宁波市信息产业局和宁波市委党委联合举办的“宁波市推进‘两化’融合专题培训班”,2009年3月30日—4月3日在宁波市委党校举办。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和中国电子报社、赛迪网主办,宁波软件协会协办的“两化融合背景下的中国软件产业高峰论坛”于2008年11月28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2009年度宁波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计划项目名单公布,全市共有31个项目列入计划,项目实施期限为2008—2009 年,计划总投资12398万元,其中:硬件投入3609万元、软件投入6662万元、服务投入2126万元。
(一)宁波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政策
宁波市委、市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给予了全面关注与重视,先后从产业结构、重大项目、中介平台、资金扶持等角度出台了相关政策。
1 .产业结构调整类政策
宁波市政府2004年出台了《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从战略领导、示范项目、服务机构、评价体系、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政策引导。宁波编制《宁波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并于2009年11月2日开始实施,计划实施期限为2009—2011年,为信息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未来三年,培育年销售规模300亿元以上企业1家,年销售规模100亿元以上企业3家,年销售规模30亿元以上企业8~10家,年销售规模10亿元以上企业15家左右;保持宁波市部分优势产业、重点产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电子商务和行业网站等网络服务业快速发展,更多中小企业通过网络服务业务实现降本增效。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未来三年,建立4个以上国家级研发中心,20个以上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以政府牵头的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软件测评、机电产品分析、下一代互联网和嵌入式软件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
市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改委市信息产业局关于宁波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从工作机制、金融政策、市场开拓、创新体系、人才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明确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宁波市重点产业的地位,形成各部门协同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先用于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及结构调整,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重点方向。加大政府采购,推行政府信息业务外包,鼓励企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中,将非核心业务推向信息技术服务市场,支持电子信息整机制造企业采购本地元器件和零配件,加快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本地配套。加大特色园区和基地建设力度,促进产业集聚和整体协调发展。重点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
2 .项目资金扶持政策
宁波市经济委员会于2009年5月5日印发《关于组织申报2009年度宁波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扶持项目的通知》(甬经高新〔2009〕99号)。规定了项目的具体申报条件和要求。重点支持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石化和高档纺织服装五大重点优势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软件及服务外包、医疗及保健设备五大新兴产业;在宁波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上一年度纳税金额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企业管理规范,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并对项目进行单独财务核算;有完善的信息化工作体系、实现在用软件正版化,综合能耗指标低于全市同行业平均水平;企业上年工业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市经委会同市财政局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通过后,按项目的实际软性投入,给予不超过30% 的补助;按申报当年实际投入进行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额不超过100万元,因应用企业自身原因未完成年度计划的一般不予补助;县(市)、区属地企业的补助,由市财政和县(市)、区财政按50% 和50% 的比例共同承担,其中奉化市、宁海县和象山县的项目,市财政与县(市)、区财政以70% 和30% 比例分担补助;确定宁波燎原灯具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优化系统”等31个项目,总投资12398万元,其中:硬件投入3609万元、软件投入6662万元、服务投入2126万元。
3 .中介平台类政策
为进一步加快宁波市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挥服务商和中介机构在推动企业信息化中的积极作用。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实施工业“两创”倍增计划,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充分发挥“两化”融合标杆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宁波市‘两化’融合标杆企业”和“宁波市优秀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被列入2009宁波市创业创新风云榜,并进行宣传和表彰。宁波市经济委员会、宁波市信息产业局于2010年1月18日出台《宁波市经委信产局关于组织申报宁波市两化融合标杆企业和优秀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通知》,对标杆和服务平台企业申报条件进行了详细规定。
“两化”融合标杆企业申报条件:在宁波市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或处国内同行业前5位的工业企业。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基础条件和完善的信息化工作机制,设有企业首席官(CIO)和信息化工作专职部门,并有较完备的工作管理制度,已经实现软件正版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大,在经营管理、研发设计、生产过程和电子商务全面实施信息化,成效明显,具有很好的标杆示范作用。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达到或接近《宁波市工业企业信息化技术指导规范》界定的高级信息化水平阶段。
优秀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申报条件:在宁波市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资金不少于200万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或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财务独立核算,近三年盈利,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专门为宁波市工业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产品研发(如产品设计、开发、试验和检测)、生产经营管理、市场推广等各种公共服务的;拥有与业务经营范围和业务发展能力相适应的专业人员,有自主管理的互联网运行环境;全部服务对象中宁波本地工业企业比例不低于80% 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职工总人数的60%。服务质量优良,内部管理规范,在宁波大市范围内本专业服务领域广泛、用户公认度高,对企业信息化推动作用明显。
(二)宁波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实践
在实践方面,借助于宁波市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和企业发展环境,在战略引智、政府服务、龙头企业推进和软件业突破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1 .战略引智实践
2008年11月28日“两化融合背景下的中国软件产业高峰论坛”在宁波市举办。宁波市东海蓝帆公司、理工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宝信软件公司、杭州和利时自动化公司等7家业内著名工业软件企业获得了大会颁发的2008年优秀工业软件企业奖,以此促进企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建设。为进一步研讨“两化”融合战略思想,加快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将软件产业作为五大新兴产业之一,给予高度重视与重要支持。宁波市还将加快市场流通、软件研发等关键环节发展,大力推进软件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努力促进“两化”融合,将优先发展重点行业应用软件、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服务、扶持发展软件出口及服务外包、积极培育软件产业服务机构。
2008年10月10日,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调查组周宏仁主任一行,就奥克斯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作为中国信息化标杆企业、中国信息化500强企业,奥克斯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至今已历时五年之久,累计投资超过1.2亿元,现已完成规划中的 ERP、OA、PLM 的所有内容,大部分完成了CRM、SCM的内容,信息化体系已经顺利建成,并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奥克斯是我国民营企业实施ERP的成功典范,为民营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提供了蓝本,对国家“两化”融合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 .人员培训,服务转型实践
为加强宁波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2009年3月30日—4月3日,由宁波市市委组织部、市经委、市信息产业局和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推进“两化”融合专题培训班在市委党校举行,会上强调了“两化”融合的重要性及迫切性,要提升竞争力,用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实现宁波市的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推进“两化”融合刻不容缓。会议指出,宁波市下一步“两化”融合要加快发展信息化的新兴产业,构建信息时代的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要扩大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有效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要促进“两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推广应用。通过培训,提高了对“两化”融合重要意义的认识,了解了“两化”融合的现状,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宁波市电子政务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基础,引导“两化”融合。具体要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和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促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加强电子政务整体规划引导,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积极推进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重点项目建设。2007年宁波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的意见》等“1+5”文件,拓宽电子政务的应用和服务领域,加强各项应用系统的整合和协同,重点推进“一个平台”(宁波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两个中心”(宁波市政府数据中心、宁波市信息安全中心)、“三大应用体系”(公共管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市场监管体系)电子政务框架体系建设。在全市开展了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工作,积极推进宁波电子口岸、网上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等一批跨部门电子政务重点项目建设,提高了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按照《关于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快推进宁波市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有序推进无线城市建设、81890求助服务中心拓展工程、市民卡工程、信息亭等十大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并着力打造“8718”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 .龙头企业推进实践
奥克斯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实践。2001年,奥克斯集团开始信息化建设。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奥克斯集团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并将信息化运作能力列入公司八大核心竞争力之一。信息管理部制定了《计算机及相关设备采购使用管理规定》、《OA 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规范》、《ERP操作奖罚条例》、《软件项目开发管理及奖罚制度》等,确保信息化建设稳定运作。2004年7月,北京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举行的表彰大会上,奥克斯集团被评为中国信息化标杆企业。2005年3月,奥克斯决定与东软M PC合作,建设M PC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东软M PC资金管理系统成功上线后,实现了奥克斯的需求,企业的资金管理层面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奥克斯集团对内部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统一管理,并将结算和融资统一由集团进行管理。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各应用系统完全进行无缝连接,实现财务和业务数据在三个应用系统之间的全面贯通和流转,达到奥克斯集团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的四流集成。
雅戈尔集团的“两化”融合建设实践。集团公司以产业链建设为中心,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链信息化管理和市场营销互动的效益型模式,推进了集团的规范化管理。2004年,雅戈尔集团被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认定为中国企业首批信息化标杆工程企业。2008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评选活动中,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名列第30位,位居浙江省第二位,纺织服装行业第一位,同时雅戈尔集团还摘取了“最佳ERP应用奖”。自提出“创国际品牌铸百年企业”的企业目标以来,雅戈尔集团公司一直在信息化建设、自主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向国际先进行列靠拢,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先后实施了29项信息化工程,内容覆盖了企业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信息化管理遍及雅戈尔从棉纺、织造、成衣制造到分布全国的销售网络。
宁波东海蓝帆科技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实践。东海蓝帆是石油化工行业第一家ERP的试点单位,通过试点在企业信息化方面作出了很突出的成绩;同时在实施ERP平台试点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在观念、做法方面他们都有很多深刻的体会。东海蓝帆科技有限公司认为,提高企业竞争力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不断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东海蓝帆科技有限公司不断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改造,一是可以准确掌握生产经营和市场情况,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二是信息化的运用使成本不断降低。三是各类管理软件有效运用,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四是传统企业里信息化改造信息技术的持续运用,改造要做到持续运用,使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理念不断提高,人工成本不断降低。
4 .软件产业突破实践
软件产业是宁波市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要重视扶持和促进宁波市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注重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1)开发应用软件为主。依托高校和重点企业集团,以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为重点,实施技术创新,打造优势品牌,大力推进产业化和规模化。在抓好软件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坚持走以自主开发为主的软件开发道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版权的商品化软件,实现软件业跳跃式发展。
(2)实行内联外引。重点建设宁波软件产业园和宁波国际软件园,广泛吸引各类研发机构人员,集中技术、人才、资金,培育骨干软件企业,建立软件产品开发生产基地。同时,政府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国内外软件企业入园,发挥其聚集和辐射作用,带动促进软件产业发展。
(3)推进以软件产业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发展,加强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建设。2008年宁波市信息产业收入达到1266.55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软件收入50.55亿元,同比增长40%。2009年上半年,全市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6.52亿元,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3.75亿元,同比增长40.9%。一是加快宁波软件园建设。二是积极推动宁波市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是鼓励信息产业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开展技术合作。
二、宁波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实证分析
宁波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已取得相应成果,在实践推进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本项目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等方式,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进行实证分析,了解宁波市在“两化”融合过程中的定位和问题。
(一)企业视角的实证分析
针对宁波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状况,对相关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采用到企业现场随机发放问卷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597份,收回有效问卷512份。
对于企业的调查发现,有61.83% 的企业认为工业化与信息化对企业非常有利,但是仍有30.65% 的企业认为“两化”融合的效果不太明显,更何况还有一部分企业认为“两化”融合对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要加强对相关企业的政策扶持、培训指导,使企业都能感受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优势。
您认为进行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对您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有哪些?这一问题的答案中有近半数企业员工选择了不确定,仅有36.18% 的员工认为工业与信息化对自己的生活起到了正面影响,更有14.41% 的企业员工认为“两化”融合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此问题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只有当人们对“两化”融合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并参与到支持“两化”融合过程中来时,宁波市才能有效地快速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
针对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作出的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左右的企业仅仅是局部应用,整个公司全面应用的仅有10.83%。这说明宁波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待全面拓展。可以组织宁波市企业进行信息化培训,或者对全面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典型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学习经验,推动宁波市企业进行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
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大环境中,65.87% 的公司希望两化融合能为增加产出作出贡献。通过调整结构、增加信息技术投入的作出贡献的企业总共占有约34% 的比例。的确,增加产出也是一种贡献,但从长远来看,我们希望企业能调整结构、增加信息技术投入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两者融合发展最终会有比增加产出更好的效果。
基本上所有企业都有意愿参与市政府提供的相关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项目,但有能力参与项目的企业仅占一半左右,两个问题的鲜明对比可以发现许多企业对于政府提供的项目有心无力。因此,如何帮助有意愿参与政府融合项目的企业成为受人关注的问题。对此现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或者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进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项目。
认为公司信息化水平一般的企业占到65.01%,认为公司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仅有25.18%,还有近十分之一的企业感觉信息化水平很低。因此要努力提高宁波市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尤其在调整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在促进小企业加强管理方面、在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水平建设方面,信息化越来越起到推进作用和基础作用。
目前还有一些企业(10.37%)的高层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认识上还没有真正到位,甚至有相当的距离,这是当前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不解决领导层的认识问题,信息化建设就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在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情况的调查之中,设有专职CIO的企业占到8.62%,设有专职部门的企业占到 30.85%,而分散在其他部门的比例占到60.54%。上述问题的结果充分证明了宁波市多数企业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分散,应该鼓励企业设立专职的CIO或者设立专职的信息化管理部门。
除极少数企业还未对信息化作出规划外,绝大多数企业都对信息化作了相应规划。其中73.55% 的企业进行自主规划,还有一部分企业通过咨询公司或者高校、科研单位进行规划。通过哪种方式进行规划,要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并没有最佳方式的选择,关键是适合本企业的状况。
对政府部门的相关调查中,有52% 的政府人员认为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最为重要的,政策上的支持往往是企业最大的动力。选择资金支持的占到34%。在对企业的调查中,有50.85% 的企业最希望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希望政府政策法规支持的达到39.16%。综合来说,资金支持、政策支持这两方面是双方都较为认同的。因此,在以后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建设过程中,要突显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
在员工培训方面,半数以上的企业表示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也有较大一部分企业(35.12%)表示基本没有培训。目前宁波市还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期阶段,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对“两化”融合重要意义的认识,了解“两化”融合的现状,以便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强全面建设“数字宁波”的思考,对于下阶段全市更好地加快宁波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号召企业多进行培训工作。
政府人员认为,在进行工业化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领导认识不足,此选项占到60% 的比例。在本题中,缺乏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成为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过程中的最大困难,选择此项答案的将近半数。而认为领导认识不足导致企业“两化”融合困难的仅有20.32%,这表明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十分重要,也体现出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信息管理负责人在公司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呢?这也可以看出公司对于信息化的重视程度。78.23% 的企业中信息管理负责人属于中层管理人员,没有重大决策权,更有一小部分企业的信息管理负责人是企业一般人员,这些足可以看出,宁波市许多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公司所处的信息化阶段的调查显示,43.6% 的企业处于部分流程信息化阶段,39.16% 的企业处于机动运行阶段。处于内部信息系统集成整合阶段的仅有11.29% 的企业,而处于企业管理变革再造阶段的更少。总体说来,对于公司信息化阶段的调查,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宁波市企业信息化的新发展和某些重要的变化。有迹象表明,宁波市企业信息化正在步入一个以深化应用为导向的新阶段。宁波市企业信息化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还在前面,已经迈向信息化之路的各类企业仍任重而道远。
对于公司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全面实现电子商务的企业仅有3.46%,部分实现电子商务的有64.27%,其他企业还没有实现电子商务。其中,52.38% 的企业进行过B2B电子商务,79.38% 的企业开展过B2C电子商务。以上结果显示,宁波市企业的电子商务总体发展状况较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在对宁波市企业网站建设情况的调查中发现,近半数企业的网站建设属于外借平台,大约1/3的企业是自主建设网站,还有少数企业的网站建设属于委托建设及合作建设。可以看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鼓励和帮助企业加强网站的建设。
公司在信息设备、技术和人员等投入增加的情况下,财务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如69.95% 的企业在投入增加后流动资金有所增加;76.64% 的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加快;81.16% 的企业库存平均占用的资金数量减少。可以看出,在几个方面的投入增加后,企业的多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好的变化,当然信息设备投入也带来了良好效果。
对宁波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战略的实现持乐观态度的企业占到63.71%,仅有少数企业持悲观态度。这说明多数企业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战略实现是非常有信心的,良好的思想意识对宁波市企业“两化”融合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乐观固有,悲观亦存,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宣传与政策支持,相信宁波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战略的实现就在眼前。
从企业视角的实证总体情况看,宁波大部分企业都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虽然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对宁波企业信息化的将来抱有很大的信心。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有待更加全面的发展;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有待更进一步的发展,加大CIO专职人员的权力,更有力地促进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在对员工培训方面存在不足,高级人才缺乏,这对于企业“两化”融合来说是个不好的信号,为了促进“两化”融合快速有效进行,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多引进高级人才;在政府扶持方面,更多的企业希望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项目的支持,以加强自身经营能力;充分利用好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网站平台,能够与时俱进,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促进“两化”融合的快速发展。
(二)政府视角的实证分析
针对宁波市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状况,对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作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89份,收回有效问卷186份。
对于“宁波市工业化与信息化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这一问题的回答上,有86% 的人员认为宁波市的两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的位置。据初步核算,2009年宁波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1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7.6、4.0、2.0个百分点。绝大多数人员认为宁波市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水平处在全国领先位置。另外,约有11% 的人员认为宁波市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水平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很少数(3%)人认为宁波市的两化水平处于落后位置,这也提示我们要再接再厉,努力提高宁波市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水平,争取早日进入我国“两化”融合试验区。
对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看法,显得稍微有点出乎意料,有35% 的人还不太清楚“两化”融合的利弊,也有18% 的人不赞成“两化”融合。选择不太清楚的人存在较大比例的原因是:一些与工业化、信息化两部门相关性低的部门还不太了解“两化”融合的状况,更不了解“两化”融合带来的作用,这也提示我们要加强“两化”融合的宣传,从而增强“两化”融合的支持力。对于非常赞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人员认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会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信息化的运用也能够促进新型产业的出现,工业化是信息化的载体,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动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两化”融合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目前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中,涉及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政策数目的调查中,半数的人认为目前出台的两化融合政策数目合适,28% 的人员认为政策较少,仅有22% 的人员认为政策数目过多。可见,目前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政策较为合适,可以继续保持。
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实施方式上,“政府提供大型项目,以项目带动融合”获得了46% 的支持,这说明了政府提供大型项目推动宁波市两化融合的决心,也体现了以项目带动融合的正确思想。“以特色龙头企业为试点,然后以行业为单位逐步推行”,此选项也得到了31% 的支持率,而“全市范围同步推行”选项的支持率仅有4%,这表明宁波市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实施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不能仓促地大范围进行。希望找一些有特色的龙头企业进行试点,等找出最为满意的融合方式时,找出合适的融合类型及融合层次,再进一步向其他行业推广,毕竟工业化与信息化存在一定的成本和风险。
在进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过程中,政府所起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呢?在所调查的人员中,有52% 的人员认为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最为重要的,政府政策具有宏观导向功能,政策就是两化融合的催化剂,可以起到出人意料的作用,政策上的支持往往是企业最大的动力。选择资金支持的占到34%,这也是一个较大的比例。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建设的确需要一定资金支持,资金的支持也是见效最快、最为直接的支持方式,目前宁波市企业也已经颁发了一些资金支持的通知。比如,《关于组织申报2009年度宁波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扶持项目的通知》(甬经高新〔2009〕99号)、《宁波市经委财政局关于下达2009年度宁波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项目补助资金的通知》(甬经高新〔2009〕242号)等,都是政府在两化融合建设方面提供的政策支持。针对上述问题,还有少数人认为政府要想提供最大支持应该提供人才培训、咨询服务,颁发工业化与信息化标准。
进行工业化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领导认识不足,此选项占到60% 的比例,这的确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领导认识不足将会对工业化与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加强两化融合的宣传,提高领导在这方面的认识,使其意识到两化融合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促进宁波市两化融合建设的实施。另外,资金不足也是一个较大的困难,政府的资金支持也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所了解的宁波市企业中,认为全面实现信息化企业数目较少的有51%,而认为全面实现信息化企业数目较多的仅有17%,说明宁波市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数量还比较少,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信息化覆盖率势在必行。
支持政府作为政策环境创造者的占据最大的比例,此选项的支持率达到42%,表现出政府工作人员对于政策重要性的认识。不仅如此,政府的确颁布了许多政策来支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例如,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改委市信息产业局关于宁波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等都是对自己政策重要性角色的认同。
也有较大一部分人员认为:政府应该扮演信息化标准制定者,信息化有一定的标准才能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因此,政府应该考虑给信息化制定一个标准。另外,18% 的人员认为政府应该做好市场监督和引导工作,帮助企业指明前进的方向,随时做好市场监督工作,使两化融合建设健康发展。
根据政府部门掌握的资料来看,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项目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中,认为效果非常好的仅占到6%,认为效果比较好的占到30%,认为效果不明显的占到最大比例38%,更有甚者,还有26% 的比例认为效果不好。这说明宁波市的两化融合项目还有待提高,融合模式、融合方法还有待改进,我们必须努力找到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战略定位以及最佳路径选择。
对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政府部门可采用哪些具体方式提供支持呢?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答案认为政府应该提供专门的项目支持,显示出政府提供专门项目的重要性。另一个占有较大比例的答案是提供专项资金,信息产业领域里的创新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资金投入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建立一个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是许多国家发展信息产业的通行做法。当前,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宁波市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根据国内外发展信息产业的经验,宁波市要加大信息产业的投入强度,就要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结构的投资体系。
最近一年,企业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建设当中向政府进行咨询或寻求帮助的企业数目比较多。在调查中发现,有57% 的人员认为企业咨询数目、企业寻求帮助非常多,这体现出了两化融合建设当中的许多问题。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尽力了解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并积极给予帮助,通过各种问题的解决,能够促进宁波市工业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在企业得到政府帮助的同时,企业也得到精神支持,加之政府政策的帮助,相信宁波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建设定能取得巨大成功。
2009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的第一年,宁波市对外经济贸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保稳促调政策措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各种政策均为宁波市外贸企业减负降压、扩大业务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宁波市外向度高的经济格局易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国际资本和市场的依赖程度深,受世界经济衰退的冲击大,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面临的空前困难和挑战比内地城市更大,但是,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主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信息化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以两化融合方式抵御国际金融危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从上述调查中也可以看出,认为有效的比例占到69%,而认为无效的仅有13%。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过程中,有63% 的答案认为政府应该支持快速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宁波市中小企业非常多,对宁波经济发展的贡献也非常大,因此选择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作为关注对象符合宁波市的现实状况。信息化基础较弱的国有企业也是应该关注的对象,信息化弱的国有企业在加强信息化建设后应该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对目前已有的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相关规范的调查中发现,51% 的政府工作人员认为目前的相关规范不能满足企业应用的需要,应当尽快制定;仅有28% 的人员认为目前相关规范能满足企业应用的需要。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尽快进一步制定信息化相关规范迫在眉睫。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过程中部分企业采用项目的外包形式”,对此观点的看法是各持己见,同意与反对的比例相差不大,此种外包形式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
“您认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问题在宁波市十二五规划中应占怎样的位置?”对此问题,51% 的答案认为至关重要,仅有13% 的答案认为无关紧要。这体现了多数人员对工业化与信息化长久发展的支持,认为“十二五”规划中应突出两化融合的问题。
“您是否认为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也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表现?”对此问题,绝大多数答案(72%)认为电子政务不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表现形式,仅有28% 的少数答案选择了“是”,因此,改变电子政务在人们心目中的看法也显得十分重要。
“您是否对宁波市下一轮进入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试验区有信心?”对此问题,87% 的答案是有信心。“信心比黄金货币更重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升宁波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水平,强化信息设备、信息资源、信息人才,坚定信心,随时准备进入下一轮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试验区。
从政府视角的实证结果看,总体上来说,宁波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水平处于领先水平。为了实现宁波成为两化融合实验区的目标,第一,政府要从意识上改变政府工作人员对两化融合的认识,要让他们意识到企业两化融合对于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提高领导在这方面的意识;第二,政府除了给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外,还要加大对企业的人才培训、咨询服务方面的支持,制定工业化与信息化标准,为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提供有力的保障;第三,继续加大政府对企业两化融合的资金支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设立项目试点,由点到面,寻找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最佳路径和模式,进而推广到其他企业,全面实现宁波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第四,政府应该做好市场监督和引导工作,明确政府在企业两化融合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宁波市两化融合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第五,加大电子政务在企业两化融合中的作用,利用电子政务平台为企业两化融合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三)基于实证的两化融合优弱势分析
1 .两化融合优势
(1)两化融合的经济基础好
近几年来,宁波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外向型经济取得显著成绩,投资格局合理化,一些开发区逐步建立,利用港口优势,建成保税区,纷纷建立高新技术区域,沿港经济带逐渐形成,为宁波的民营企业和外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舞台。从宁波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宁波经济蕴涵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的态势。宁波市25年来GDP的平均增长率为14.8%,呈现波浪式的发展趋势。在宁波的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是撑起宁波经济大厦的基础柱石。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民营企业8.32万家,注册资金1132亿元,民营经济创造的GDP接近全市总量的 80%,创造的利税约占全市的 70%,创造的就业岗位接近全市的85%。宁波民营企业大胆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一批知名度高的强势企业,造就了一批像雅戈尔、杉杉、贝发等知名企业,扩大了宁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对宁波市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两化融合的技术优势明显
2006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宁波市共7家企业入选,分别是奥克斯集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太平鸟投资集团、宁波富达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博洋纺织有限公司和贝发集团。2007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宁波市9家企业入围,其中,奥克斯、雅戈尔、波导进入前100强。此外,奥克斯还摘取了十大“重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就奖”、“最佳企业信息化效益奖”两项大奖,雅戈尔、富达、太平鸟分别荣获“最佳客户关系管理(CRM)应用奖”、“最佳产品管理(PDM/PLM)应用奖”、“最佳协同设计应用奖”。2008年度信息化500强,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宁波富达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博洋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榜上有名,同时宁波钢铁有限公司荣获“最佳ERP应用奖”和“最佳协同办公应用奖”两个单项大奖;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最佳ERP应用奖”。
(3)两化融合的配套政策有力
2009年12月12日,宁波市经委科技局公布了《2009年度宁波市信息化示范企业的通知》(甬经高新〔2009〕262号),为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宁波市重点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技术进步及结构优化提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宁波市经委科技局根据《关于组织申报2009年度宁波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扶持项目的通知》(甬经高新〔2009〕99号)和《宁波市工业企业信息化技术指导规范》,2005年宁波政府公布《宁波市工业企业信息化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甬经技装〔2005〕66号)。为加快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企业信息应用水平,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根据《关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调整升级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4〕115号)、《关于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04〕249号)和《关于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甬政发〔2002〕116号)等文件精神,设立工业企业信息化扶持专项资金。信息化资金由各级财政安排,主要用于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补助;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应用服务示范平台补助;市级以上重点信息化示范企业奖励;政府推进信息化的宣传、培训、交流。
2 .两化融合弱势分析
(1)两化融合的产业基础还未全面形成
宁波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初始阶段,要顺利地推进宁波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加快第三产业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2007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又提出来了“产业提升”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宁波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根据“巩固一产,调优二产,提高三产”的方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以临港大工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经济板块拉动经济增长。未来几年,第二产业还将是拉动宁波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生产方式会有所改变。促使工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得建筑业向节约、实用的方向发展。
当前宁波第三产业仍以传统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邮电业为主,同时金融业和房地产发展较快,特别是房地产业在这几年房产形势火爆情况下,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当明显,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未来几年这几个行业对宁波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会逐步回落,而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咨询等现代服务产业发展仍然不够快速,科技、文化教育等新兴产业更是发展缓慢,与宁波市经济调整发展的现状很不协调。因此,加快三产发展步伐,适时调整三产内部结构,对提升宁波市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第三产业发展规律看,必然会经历从为居民服务为主向为商业服务为主的提升,其中新兴第三产业在以后几年会逐步兴起。因此随着宁波经济向后工业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将逐渐占据主要地位。
(2)企业高端人才短缺
人才短缺,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宁波市委市政府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人才作为“一号工程”,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出台和完善一系列鼓励留学生和高层次人才来甬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旨在扭转这一被动局面。2009年9月18日以“广聚海内外人才智力,博纳高科技创新成果”为主题的“2009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在宁波开幕。在各行业中,人才紧缺综合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文化创意及体育、教育、金融服务、科技与信息、中介服务、高端培训、运输物流、会展、新光源、卫生及医疗保障服务,除排名第九位的新光源行业属于第二产业外,其他9个行业均属于第三产业。由此可见,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广阔空间,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从全部的511个重点紧缺岗位来看,紧缺程度较高岗位的人才类型主要集中在高学历人才、高职称人才、高级经营管理和具有特殊专业技术的人才,尤其是学科带头人、科技创新带头人、企业高管人才、研发设计人才、工艺制造人才和营销策划人才等。根据宁波市人才开发中心公布的上半年“才富·宁波”中高级人才洽谈会人才供需分析报告得知,宁波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在全省同类招聘会中比较靠前,说明宁波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3 .两化融合机会分析
(1)国家提出“两化”融合的宏观战略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进“两化”融合,深刻阐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内在关系,科学回答了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途径。国家促进“两化”融合的相关政策将涵盖投资、税收、科技等多方面,政策制定将基于行业推动和企业激励两方面。在行业层次上,工信部将根据不同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律,按照细分行业,专业化、精准化地推进行业“两化”融合。在企业层次上,工信部将制订企业“两化”融合衡量指标体系,在各细分行业中树立一批标杆企业,让企业做到对“标”赶超,通过狠抓关键环节提升竞争力。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专家资源都将参与到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来。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加快落实上海市、重庆市、珠三角地区、呼包鄂(********、包头、鄂尔多斯)地区、广州市、南京市、青岛市、唐山市等八个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2008年6月27日,“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发展”高层论坛暨2008年长江沿岸中心城市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探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之计,共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之策。
宁波市在“两化”融合方面投入了极大热情。由宁波市委组织部、宁波市经济委员会、宁波市信息产业局和宁波市委党委联合举办的“宁波市推进‘两化’融合专题培训班”,2009年3月30日—4月3日在宁波市委党校举办。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和中国电子报社、赛迪网主办,宁波软件协会协办的“两化融合背景下的中国软件产业高峰论坛”于2008年11月28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2009年度宁波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计划项目名单公布,全市共有31个项目列入计划,项目实施期限为2008—2009 年,计划总投资12398万元,其中:硬件投入3609万元、软件投入6662万元、服务投入2126万元。
(2)金融危机创造企业信息化机遇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于宁波中小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很大一批宁波企业从事海外订单生产,由于过于依赖低成本竞争模式,逐渐丧失了自身的品牌和销售网络,沦为跨国企业的“生产车间”。金融危机使得宁波的经济增速减缓,这将引起就业、收入和社会稳定等问题。信息化将提升金融危机下企业竞争力。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有创新能力的、有品牌的、市场定位比较好的企业就生存下来了。实际上信息化对企业的创新、品牌的确立、市场的开拓、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等和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基本要素都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4 .两化融合的威胁分析
(1)中小企业信息化尚有瓶颈
宁波市大中型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企业信息化有一定基础,形成了一支专业队伍,设置了专门机构,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有一定的应用规模,产生了经济效应。但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明显的存在以下问题。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者的思想技术素质亟待提高,很多企业仍停留在粗放型的管理状态。企业信息化投资非常不足。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占企业新增资产投资之比不到1%。从1998—2003年用于信息化建设总投资仅占企业五年发展总投资0.5% 左右。企业缺少信息化人才,从事信息化管理的人员严重不足。IT人员占企业员工的比例平均也不到1%,即使是信息化工作搞得比较好的企业,如有自己网站、信息应用范围很广的企业,甚至已建立信息中心专门机构的企业,也存在信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的现象。适合企业应用的软件太少。缺少为企业服务的信息机构。现在宁波信息服务机构很多,搭起网络平台的也不少,但是真正适应企业需要、真诚服务企业的应用信息机构几乎没有,企业呼吁能有懂行业、会管理、能服务的机构支持企业发展,以消除企业应用中产生的困扰和担心。
(2)其他城市的竞争压力
上海作为国内首个“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城市,在“两化”融合的道路上已经先行了一步。在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上海注重发挥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服务平台的支撑作用、相关产业的配套作用、政策环境的支持作用和专业人才的基础作用。未来上海市“两化”融合将会朝着加快完善综合配套环境、加快发展面向制造业的新兴服务业态、加快推广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的应用、加快完善公共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和加快培育高素质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方向发展。
南京是国家八大融合实验区之一,在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大力实施“六个三”工程,即从2008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投入3亿元政府资金,带动30亿元社会投资,支持冶金、装备制造和纺织三个传统产业的30强企业开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点,力争使信息化对这些企业效益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拉动每年实现3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