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黄帝内经1000问
28692900000044

第44章 宝命全形

养生的原则是什么?

关于养生的原则,《内经》主要提出五项:

一曰法于阴阳。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寒暑变化规律调养自身,使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变化之道,增加对自然界寒暑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曰和于术数。运用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按跻、吐纳、吞津等,以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三曰饮食有节。即食物的五味不偏嗜,食物的寒温适度,忌过饥过饱等,以固护脾胃。

四曰居有常。即生活起居、工作要有规律。

五曰不作妄劳。无论是劳心、劳力,还是房劳,都应该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以免伤精耗气。如此才能形体健壮,精神饱满,健康长寿。

养生纲领是怎样的?

经文提出了养生的两大纲领。一是对外要适应自然界环境,避免六淫之邪的侵袭,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二是对内要调养精神志意,避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化,即“精神内守”、“恬惔虚无”。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界阴阳之气的盛衰变化,不仅使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更,人体的生理机能也随之有规律性的变化,人体必须调节自身功能,以增强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避免四时不正之气的侵袭,这就是养生。正如经文所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生气通天论》亦云:“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因时之序”、“服天气”就是顺应自然界四时的变化规律养生,“通神明”是指要使天人阴阳统一起来,以达到外邪不能侵袭的养生目的。而精神志意活动,是五脏精气活动的反映,但志意又能反过来控调人的精神和脏腑活动。《灵枢·本脏》所云:“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所以,情绪安定,精神畅达,减少妄想及患得患失的思想情绪,即“志闲而少欲”才能气血充盛,运行和畅,阴阳平衡,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什么是真气?

《灵枢·刺节真邪》云:“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这里的“天”是指自然界的空间环境,从这一环境中接受的物质为天阳之气,即呼吸之气。如张介宾注曰:“气在天者,受于鼻而喉主之。”马莳曰:“真气者,与生俱生,受之于天日,与谷气相并,而充满于身者也。”说明真气成于后天,是由人呼吸的天阳之气与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而成,具有充养周身,供人身生理活动之用的物质。《素问·刺节真邪》又云:“真气者,经气也。”即指运行于经脉的气血,可见,真气是由人呼吸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化合而成,在经脉中运行,输布于人体不同部位,构成人体各种生理之气。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与抗病能力都与真气密切相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又叫正气。如行于脉中的称为营气,散于脉外的谓之卫气,布于脏腑的是脏腑之气等。

男女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规律是什么?

《内经》将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规律分为三个阶段:其一为生长发育期,即女子7—14岁;男子8—16岁,齿更发长,天癸至,女子月经来潮,男子有排精现象,始有生殖能力。其二为壮盛生殖期,即女子21—28岁;男子24—32岁,此时智齿生出,筋骨坚强,身体壮盛,发长极。其三为衰老期,即女子35—49岁;男子40—64岁,此时阳明脉气渐衰,面色日渐憔悴,头发枯白开始脱落,天癸渐竭。女子月经闭止,男子精液稀少,丧失生殖能力。而肾气的盛衰,是导致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姚止庵注云:“男女之壮也,并始于肾气之盛实,其后也,亦由于肾气之衰微。人之盛衰,皆本源于肾。”

什么叫“更年期”?

人的一生从幼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称“青春期”。当年龄进入40多岁以后,由于人体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睾丸或卵巢的分泌功能也随之减弱,从而造成一时性的内分泌失调,出现精神情志、神经血管以及组织器官等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的临床症状。这就是更年期。但是,更年期症状都是暂时的,如果能在1—2年内不被更年期症状所困扰,并保养得法,就可以顺利度过更年期而进入老年期。

更年期是每个人生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意思是说妇女到了49岁,就要不来月经而失去生育能力,男子到了56岁,就身体渐虚,肝肾精气不足而性功能低下。古人的这段话说明更年期女性要比男性来得早,但在年龄上倒不那么绝对,因为它与种族、家族、气候、营养以及个人健康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我国妇女在45—55岁,男性在55—65岁之间。

在更年期男女各有何生理变化?

男性在更年期的生理变化和症状表现比较轻微,有些人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更年期。症状明显的可出现精神上郁闷、烦躁、孤僻、易怒,以及失眠多梦、阵阵发热和性欲低下。工作上感到体力欠佳、精力不足、优柔寡断、缺少主见以及记忆减退等。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与睾酮水平降低有关。过去由于对男性更年期缺乏认识,常将上述症状当作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衰弱来治疗。其实只要消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完全可以不治而愈。

妇女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水平时高时低,因此首先最突出的症状是月经周期的延长和月经量的紊乱。有的是二三个月,甚至半年来一次月经,经期短,经量少;有的是不来则已,一来十多天,几十天经血淋漓不断,血量增多,甚至出现“血崩”样的大出血而导致贫血病症,发生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去医院诊治。在月经紊乱的同时,还会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如阵阵潮热涌向头、颈、胸部,或沿脊柱到全身,发作时间短但次数频繁。随着潮热而面部潮红,自感头昏头涨,眼花耳鸣,胸部不适,出汗后又觉全身怕冷。情绪上急躁易怒,或多愁善感,孤僻多疑,给旁人有异样的感觉。另外,有的人还会出现皮肤麻木、刺痒,如虫行蚁走感,或关节、肌肉疼痛等感觉过于敏感的异常现象。上述症状,大多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与内分泌腺之间的失调所造成的暂时现象,医学上将更年期中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临床表现归纳为“更年期综合征”。因为这些症状主要是妇女的主观感受,自我描述,具有游走不定的特点而无固定的、确切的病变部位,往往受气候、环境、情志等因素的影响而时隐时现,时轻时重。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它是功能性的紊乱,不是器质性的病变。因此,处在更年期内的妇女,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精神恐惧,应当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的认识来对待这种生理变化。

冲、任二脉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是怎样的?

经文指出冲、任二脉的盛衰对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的重要作用。《灵枢·五音五味》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甲乙》、《太素》为‘脊’)里,为经络之海。”《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需气血的不断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生殖机能亦是如此。冲、任二脉气血旺盛,则月经按时来潮。

妊娠期,月经停止,冲、任二脉之气血供养胎儿之用。哺乳期,冲、任之气血供泌乳之用。衰老期,冲、任二脉气虚,则脏腑四肢百骸失养,故“年老而无子”。

天癸的生成、征象及作用分别是什么?

天癸是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太素》:“肾者主水”为“肾者生水”,而经文中“天癸”二字在《甲乙·形气盛衰大论·第十二》皆为“天水”。据此“水”指天水,亦即“天癸”。肾者主水即肾主天癸。《太素》“肾者生水”即肾生天癸。

因此,根据经文“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可以得出,天癸的生成是以五脏盈余的精气为物质基础的,其精气藏于肾,在肾气的作用下形成具有促进生殖机能的物质。天癸的征象:女子月经,男子排精。天癸的作用:促进生殖机能成熟。

《内经》中养生的论述有哪些?

概括起来有:精神愉快的修养;饮食起居的调节;环境气候的适应;增强体质的锻炼。并对养生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讨论,阐述了若不按此养生则对健康和寿命会带来危害。而且还对老年人的生理活动和病理表现,衰老的原因,死亡的因素,以及各种影响寿命的问题都作了论述。因此从祖国医学角度来讲,《内经》已基本奠定了中医老年保健学或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除《内经》外,中国古代还有哪些重要养生著作?

《养生论》,晋代嵇康著。此书重点介绍人是可以长寿的,但要长寿就必须懂得养生之道,而养生重在养神。除养神之外,还主张弃厚味,服补药,饮清泉,浴阳光,节色欲等。这些见解确实对健康有益。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孙思邈著。孙氏突破了庄子的“无欲无为”之戒,提出了积极的养生思想,即主张“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指出养生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仅仅是服补药、食美味。尤其反对单纯的静养,而强调适当的运动。认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所以书中对于按摩、导引、调息诸法做了细致的描述。此外,书中还强调了道德修养,俭朴生活,老勿忘学,注意卫生的养生特点,对后世养生学的发展极有启发。

《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著。此书的特点是:认为人之摄养必须自幼及壮到老,都要有一定原则及方药。作者指出:“婚合、孕育、婴幼、童壮、衰老,宜摄避忌”,以“御未然之病”,则具有很明确的“治未病”观点,也就是说,防衰老要立足在未老之前。

《类修要诀》,明·胡文焕编。此书主要收集自古以来的养生修炼歌诀、警言、格言。例如:“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服药千朝,不如独宿一宵;饮酒一斛,不如饱食一粥”。这些谚语、格言是有助于养生防老的。

《老老恒言》,清·曹慈山辑,是老年人的养生专书。作者从老年生理特点出发,总结了一整套衣、食、住、行的浅近易行的养生方法。指出“以方药治未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主张动静结合的老年养生法,并根据老年脾胃衰弱的特点,编制了各种营养粥谱等,对抗老防衰有一定帮助。

《内经》中论述四十岁“好坐”,这是什么道理?

(1)“好坐”:说明40岁是生长发育盛衰转化时期,生理功能开始衰退;此期具有旧疾新患,虚实夹杂的身心特点。如“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

(2)细查病原,强调虚实辨证,注意养生保健。

《内经》论述六十岁“好卧”是什么原因?

(1)人年60岁,生理功能、心理活动均呈衰老状态,显于外的老态用“好卧”概括。如“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患,血气懈惰,故好卧”。

(2)生机衰退,脏腑阴阳气血俱衰,因虚生实,浊物积聚,形成虚实夹杂、标本互制的状态,在病种、病程及其诊治上,都有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