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黄帝内经1000问
28692900000004

第4章 篇章构成

《黄帝内经》的全书共有多少篇章?

现存《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大部分,每部各81篇,合计162篇。

《黄帝内经》理论的建构方法有哪些?

建构《内经》理论体系的方法很多,其中整体的方法、系统的方法、辩证的方法,可以认为是《内经》方法的最高层次。在这些哲学方法指导下,《内经》采用了司外揣内、援物比类、直觉领悟、揆度奇恒等独具特色的方法。所谓司外揣内,又称“以表知里”,即通过事物的现象、征象来把握内在本质的方法。所谓援物比类,又称“取象比类”,即在掌握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把两个或两种不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类似或共同的地方,然后把已知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知识和理论推论到与之相类似或有共同现象的事物,也可能具有相同的知识和结论。所谓直觉领悟,属于非逻辑性的思维方法,是在对研究对象深刻感受的基础上,获得某种灵感,突然领悟到某种普遍形式的客观规律。所谓揆度奇恒,就是用比较的方法揣度、测度事物的正常(恒)和异常(奇)。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养生学说:阐述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突出《内经》未病先防的医学思想。

(2)阴阳五行学说:本属古代哲学范畴,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被引进医学领域后已经赋予了医学的内涵。

(3)脏象学说:是《内经》通过人体内部所表现的征象来认识内部脏腑器官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以及这些活动和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4)气血精神:是生命之根本,《内经》着重阐述其生理功能及其变化规律。

(5)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脏腑关系的学说。

(6)病因病机学说:主要探讨引起人体疾病的各种因素及其致病特点、发病机理与传变途径、规律等。

(7)病证:包括疾病与证候,《内经》共介绍了180多种病证的病因、病机、病状和治法。

(8)诊法:是诊察疾病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内经》论述切诊最详,望诊次之。

(9)论治:包括治则、治法、制方等。《内经》制定了论治的基本法则。

(10)运气学说:是古代的医学气象学,以阴阳、五行为理论框架,天干、地支为演绎工具,推究气象变化及其与物候、人类疾病的关系。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缘由是什么?

(1)社会的变革,巫术的衰落。春秋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变革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经济的繁荣,这些均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而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巫术逐渐衰落,医学的发展成为时代的需要。

(2)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连年战争,又为解剖学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这些均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活动规律及掌握防治疾病的手段创造了条件。

(3)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密切相关,是古代哲学将医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的典范。

(4)古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古代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冶金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医疗技术的进步,而且借鉴古代科学思想的影响,对医学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关学术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有什么特点?

(1)天人合一,五脏一体——整体地把握生命规律。人类是宇宙万物之一,与天地万物有着共同的生成本原。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自然变化的某些法则与人的生理活动原理是一致的。人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器官,在结构上相互沟通,在生理上相互为用,相互协调,具体体现在五脏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形神一体。

(2)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辩证地对待生命活动。《内经》借助古代阴阳学说的观点解释人体生命活动中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人体阴阳对立双方在矛盾运动中此消彼长,此盛彼衰,不断维持动态平衡的过程。生命活动中充满着辩证法。

(3)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从功能概括生命本质。候,是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征象;道,是法则和规律的意思。根据事物的外在表现,可以概括事物变化的规律。《内经》的脏象学说,就是通过分析人体对不同环境条件和外界不同刺激的不同反应,来认识人体的生理活动规律,即从外在“象”来把握内在“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