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中国未解之谜(上)
28692300000101

第101章 李自成结局之谜

一代农民将领“闯王”李自成究竟终于何地?是葬身湖北九宫山。还是到湖南当了“奉天玉和尚”?众说纷纭。各有所据。虽然学术界就此进行了长期的讨论,结果似乎仍未明朗。

李白成当了皇帝的第二天,就因为清朝和吴三桂联军的打击,匆匆西撤。清军尾随于后。由于兵溃将乏,一再失利,李自成不得不率部由河南人楚,最后到达湖北通山县。到此之后,李自成的行踪突然不明,西撤后李自成的结局成为一大悬案。闯王陵虽巍然耸立于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但关于闯王李自成的葬身之地的讨论仍在继续。

关于李自成的结局众说纷纭,综合而言,大致有“九宫山说”和“夹山说”两种意见。李自成顺治二年(1645)死于九宫山的记录最早见于清靖远大将军和硕英亲王、追击李自成的阿齐格向清廷的奏报和南明兵部尚书何腾蛟给唐王的奏报。阿齐格的奏报说:“贼兵穷窜九宫山,随于山中遍索自成不得。……有降将及被擒贼兵,俱言自成窜走时,携随身士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自缢死。因遣素认自成者,往认其尸,尸朽莫辨。或存或亡,俟就彼再行察访。”何腾蛟给唐王的奏报说:“斩自成于九宫山,以周二南死,失首级。”以后许多史家大多据此两封奏报。

《明史》、《小腆纪年》、《南疆逸史》等史籍具体指明,李自成到九宫山后,队伍散亡,李自成本人被乡民程九百等所杀,同治《通山县志》、嘉庆《湖北通志》赞成此说。另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通山县新发现的《朱氏宗谱》、《程氏宗谱》为李自成死于九宫山说提供了新的佐证。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掀起一场李自成葬身之地的讨论,李文治撰文考订李自成最后死于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郭沫若表示赞成,学术界基本认可了这一结论。闯王陵因此从通城县移至通山县九宫山牛迹岭下。

但是,李白成死于九宫山有可疑之处。首先是“尸朽莫辨”,其次是上报李自成死讯的阿济格和何腾蛟,当时一个驻扎在武昌,一个驻于长沙,是从降卒嘴里听到的消息。阿济格因为迟迟交不上首级为李自成验明正身而遭到上司的斥责:“闯王既死,应留首级示信,何以首级竟不可得?”当时就有清朝官员对此表示怀疑,清朝使节郑命寿出使朝鲜,朝鲜国王问起李自成下落,郑命寿回答:“李自成变服而逃矣。”很可能是阿济格等人报功心切,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听信谣传,报功邀赏。另外,李自成的余部既未举丧,也未报复当地乡民,不符合常情。当时朝廷档案对程九百杀死李自成这样的大事居然一字不提。有的学者根据对大顺军撤退线路的考察,认定当时大顺军的主力部队没有经过九宫山,占领通山县三个多月的只是大顺军的小分支。

首先对“九宫山说”发难的是申悦庐,他撰文考订李自成兵败后并未死于湖北,而是在康熙十三年(1674),老死于湖南省石门县夹山灵泉寺。文章的主要依据是清朝湖南澧州知州何磷所作的《书李自成传后》一文,何磷经过实地调查,询问当地老人,考订史迹,认为李白成在九宫山制造已死的假象,迷惑追击的敌兵,脱身而去。在从湖北公安逃到湖南澧州的途中,部下多逃亡,到安福县境内,甩开随从十余人,独自来到夹山寺为僧,成为在夹山灵泉寺的祖师“奉天大和尚”,法号“奉天玉”。李自成曾自称为“奉天倡义大元帅”,“奉天玉”隐含“奉天王”之义。奉天玉和尚于康熙十三年(1674)圆寂。何磷本人见到了曾侍候过奉天玉和尚的老僧,据称,奉天玉和尚顺治初年来寺,说话陕西口音。寺内还藏有画像,与《明史》记载相符。留在澧州的大顺兵余部一直没有推举新的首领,也是因为李自成尚在人世。

清末民初着名学者章太炎力主夹山说,他到澧州实地采集大量传说,还考证出李白成隐居夹山时,曾以梅花为主题作诗百首,即《梅花百韵》,并搜集到其中的五首,依据这些材料,他系统驳斥了九宫山说。

对夹山说最有力的证据来自地下文物。在澧州发现奉天和尚墓地,有骨灰坛出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现的奉天玉断碑,有“子门徒已数千指中兴”等句,口气不像僧人而像将领。修葺夹山寺时,又发现《梅花百韵》诗木刻残版,上面残留诗歌九首。在此地发掘到的文物还包括“永昌通宝”铜币(永昌是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年号),刻有“永昌元年”字样的竹制扇骨、铜制熏炉等。据称,奉天玉和尚墓出土的符碑,刻有四句四言偈语,与李自成的家乡米脂的传统随葬符碑内容十分接近,与米脂当地的一块出土墓碑相比,三句完全相同。而这种墓碑与石门当地习俗有明显区别。另外,奉天玉和尚的弟子野拂,据称就是李自成的侄子李过,野拂所撰碑文可与何磷的说法相印证。

1996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李白成结局研究课题组,对涉及李自成的实录、档案、方志、谱牒、文集、野史等所有材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赴实地调查,请有关考古专家进行文物鉴定,研究成果于1998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即为《李自成结局研究》,研究结果认定奉天玉和尚与李自成为不同的两个人,出土的奉天玉和尚的文物刚好足以证明奉天玉和尚其人的存在,而不能证明李自成1645年后尚在人世,出家为僧。

虽然学术界尚无最后的定论,但“奉天玉和尚”越来越引起次众的兴趣,并以僧人身份,成为武打小说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