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内侧副韧带损伤为膝关节韧带损伤中最为常见,多发生在膝关节轻度屈曲位时,小腿强力外展而造成。
内侧副韧带损伤分为部分断裂、完全断裂、合并半月板破裂或十字韧带断裂3种病变。
一、临床表现
(一)膝关节疼痛
外翻应力作用于小腿引起膝关节内侧疼痛。当损伤较轻,内侧副韧带仅有部分断裂时疼痛轻,走路时加重,但尚能完成日常活动,在较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其大部分功能。如损伤严重,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时,则疼痛剧烈,患肢不能负重而丧失功能。
(二)膝关节肿胀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后发生出血及组织反应,膝关节内侧肿胀,当出血较多时可见皮下出血,常见于完全断裂的患者。当合并有半月板、十字韧带损伤时,则产生关节内血肿,此时表现为全膝关节肿胀并可扪及波动和浮髌试验阳性,施行关节穿刺可抽出多量新鲜血液。
(三)膝关节压痛
固定的膝关节内侧局限性压痛点,对诊断内侧副韧带损伤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一特定的压点可确定内侧副韧带副损伤的部位。当完全断裂时,往往还可在压痛点处扪及局部组织缺损性凹陷。
(四)膝关节绞锁
主要由内侧副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撕裂而引起,有时也因内侧副韧带深层的断端入关节内而发生。
(五)膝关节活动障碍
主要是由于内侧副韧带断裂后,膝关节周围肌群产生以反射性肌痉挛以及局部疼痛所致。
胫腓骨骨折表现如何?
胫腓骨骨折可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其骨折可发生胫骨单骨折或腓骨单骨折,也可同时发生骨折,骨折的类型可有横形、斜形、螺旋形、粉碎性不等。其中骨折部位发生在中下1/3较多见,且容易出现开放性骨折,由于血运的原因,骨折后不愈合的机会较多。在发生挤压伤时,要特别预防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及早预防,及早处理。
一、胫骨骨折
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均可致病。如重物打击、车轮轧伤等外力直接作用于患肢,骨折多发于外力作用部位。其骨折类型多为横形、短斜形和粉碎性骨折,且常合并软组织损伤。间接暴力如跌伤、高处坠落等损伤,骨折多发生于胫骨中下1/3交界处,引起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老年人多发生下1/3骨折,骨折线多位于踝关节上方,骨折多为粉碎性,处理此类骨折较为困难。
(一)临床表现
局部最常见症状是肿胀与疼痛。骨折后常有明显肢体畸形,还可出现异常活动和骨擦音等。局部压痛明显,骨折处出现骨干纵轴挤压痛等。
(二)诊断及影像表现
胫骨位置表浅,局部症状明显,因此诊断不困难。但应注意仔细检查软组织损伤程度,了解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部感觉及足趾活动情况,以检查有无血管及神经合并伤。诊断时应拍胫骨全长片,了解有无腓骨合并骨折。以免胫腓骨折线不在同一平面,导致漏诊。
对胫腓骨骨折来说,X线检查就足以明确诊断。治疗后的影像学要求是:1.必须符合生物力学要求,避免应力遮挡;2.无论是内固定,还是外固定,避免胫骨旋转,要求达到解剖复位或基本解剖复位;3.粉碎性骨折尽最大可能保留在原位,避免造成缺失,影响骨愈合。
二、腓骨干骨折
腓骨干骨折极为少见,主要为直接暴力所致,骨折好发于腓骨中1/3或中下1/3处。若无胫骨损伤时,应注意检查有无合并胫侧副韧带损伤及下胫腓关节分离。腓骨主要由肌肉和韧带附着,起支撑作用。但无直接负重作用,故骨折后一般移位不大,也容易愈合。
三、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胫骨的前内侧面位置表浅,仅被皮肤、皮下组织及骨膜所覆盖,因此,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开放性骨折中最为常见部位之一,特别是开放性多发性骨折及胫腓骨下1/3的复杂性。开放性骨折,是临床治疗最为困难的部位,如处理不当,则会造成皮肤坏死、创口感染、胫骨外露、骨髓炎、骨折不愈合或迟缓愈合,甚至导致截肢。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病因很多,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均可致病。但不同的致伤原因,造成损伤的程度及性质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性质及伤情做出正确评价,用以指导治疗工作,应重视其损伤的分型。分型方法较多,但临床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根据创口类型及损伤性质分型
I型:自内向外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常为间接暴力所致,当成角或扭转暴力造成骨折时,胫腓骨其一端自内向外刺破皮肤,造成开放性骨折。
1A尖端突出:尖锐的骨折端由内向外刺破皮肤。伤口常小于2cm,软组织损伤轻微,无明显污染及骨折端外露。
2B钝端突出:宽钝的骨折端由内向外刺破皮肤。伤口常呈横形,与外露的骨折端等大,骨折端还纳困难,创口周围皮肤,特别是外露骨折端与未露的骨折端间的皮肤常有挫伤。
3C突出并撕裂:此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暴力强大。骨折端突出皮肤形成一横形伤口后,外力继续作用,使皮肤沿骨干纵轴纵向裂开,从而形成伤口。骨折端外露较长,骨膜剥离严重,周围肌肉可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此型伤口周围皮肤容易坏死,特别是“T”形皮瓣的直角处。
Ⅱ型:由外向内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造成此型骨折的暴力多为直接暴力。暴力作用于局部,先损软组织,后及骨骼。
1A贯穿伤:多为子弹、弹片等高速物体突破皮肤、软组织,击断骨骼。伤口大小取决于贯穿物大小及所携能量,骨折程度及软组织损伤程度取决于贯穿物的质量及速度。此类损伤多见于战伤。
2B锐器伤:锐器直接作用于局部,造成皮肤裂伤及骨折。其特点是创缘整齐,软组织损伤轻微,伤口长短取决于骨干平行或垂直程度,皮肤损伤面积常较小。骨膜剥离常较轻微。
3C压扎伤:为重物直接打击、压砸所造成。皮肤损伤的情况极不规则,但主要集中在外力作用的着力点处,也正位于骨折平面上。周围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挫伤。骨折多呈粉碎性,其损伤范围不易确定,也易导致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4D撕脱伤:多为机器绞轧或重物挤压后抽脱所致。皮肤常有广泛撕脱或脱套伤。骨折常多段或粉碎性,软组织毁损严重,常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是小腿开放性骨折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应引起特别注意。
此种分类方法国内最为常用,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损伤的性质及程度,指导临床治疗。但分类较繁杂,不易记忆。
(二)根据损伤程度分型
Ⅰ型:创口较小,常小于1cm。创面清洁,软组织损伤范围较小。
Ⅱ型:创口较长、较宽,不合并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或皮肤撕脱,污染明显。
Ⅲ型:骨折常呈粉碎性,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或毁损,常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
此种分类方法简单实用,易于记忆,国外常被广泛采用。
(三)根据致病原因分型
根据造成开放性腔腓骨骨折的具体病历来进行分型,如挤压伤、坠落伤、撕脱伤、绞轧伤、碾挫伤。其分型方法简单,对指导治疗有积极意义。但不能反映损伤的性质和程度,临床上使用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