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骨科疾病影像诊断及护理知识问答
28688100000060

第60章 何谓骨嗜酸性肉芽肿?

一、概述

本病少见,好发于儿童和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可发生于全身骨骼,以颅骨为多见。临床发病较缓慢,一般无全身症状,多以局部肿块伴疼痛来就诊。单发多见,可发展为多病灶。血嗜酸性细胞增加,常在4%~12%之间。病理见多种细胞成分,含大量的成熟嗜酸性细胞和(或)嗜酸性灶性脓肿为其特点。也可见泡沫细胞和巨细胞,晚期见结缔组织增生。

二、影像学表现

骨嗜酸性肉芽肿发病年龄,部位及病程不同,其影像学表现亦具多样性。

(一)长骨病变常位于骨干或干骺端,髓腔内见单房或多房溶骨性破坏,穿破骨皮质后可形成平行状或葱皮样骨膜反应,使骨干增粗。儿童长骨髓腔内病变的边界多较清楚,但髓腔内破坏区边缘反应性骨增生并不明显。经过随诊观察,在儿童长骨病变的早期和活动期,骨膜增生可更明显,随病变进展骨膜增生的内层亦可继续被破坏。尽管如此,髓腔内破坏区边缘的反应性骨增生仍不明显,以此可与慢性骨脓肿或骨样骨瘤相区别。后两者在骨破坏的周围除有骨膜增生以外,髓腔内反应性骨增生也很明显。在病变自限修复或治疗好转、纤维化、骨化时,病变缩小,周边可有不同程度硬化。

(二)脊柱病变可单发或多发,椎体可呈楔形或完全变扁呈钱币状,亦可呈溶骨性破坏,很少累及相邻的椎体,椎间隙正常或略变窄。CT及MRI可多层面显示椎体及附件的溶骨性破坏,椎体的溶骨性破坏常累及一侧椎弓根。同时还可清楚显示椎旁的软组织肿胀和包块,亦可显示椎管内受累的情况。发生于第1、第2颈椎的病变常常引起椎体脱位。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所致扁平椎经保守治疗后也可恢复到一定高度,说明脊柱嗜酸性肉芽肿也有自限或自愈倾向。

(三)颅骨的病变常呈类圆形或卵圆形骨缺损,病灶自板障向内外板侵蚀,边界可清楚,同时伴软组织包块。

(四)骨盆、颌骨、肋骨及肩胛骨以溶骨性破坏为主,其中髋臼破坏区上缘反应性硬化为诊断本病的重要征象。颌骨常出现悬浮齿征,这些征象都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如何诊断佝偻病?

一、通常表现

患儿四肢常软弱无力,腹壁膨隆,头颅呈方形,压之有乒乓球感。胸壁两侧有沟状凹入,胸廓呈“鸡胸”畸形,胸骨两旁肋端呈串珠状突起,双下肢呈“O”形、“X”形或“弓”状弯曲畸形。

二、影像学表现

(一)佝偻病的特殊X线表现位于生长期骨组织形成最活跃的干骺端,最常见的检查部位为尺、桡骨远端。病变部位的软骨按一定程序形成骨样组织,但因缺乏充分的钙化,骨化进行延滞且不规则,致先期钙化带模糊乃至消失。

(二)干骺端向外展开而增宽或形成侧刺。

(三)干骺端中央呈杯口样凹陷,边缘往往形成已钙化的模糊刺状骨影,呈毛刷状。

(四)骺软骨板增厚,骨骼较小,使骨骺与干骺端距离明显加大。

(五)全身骨骼呈普遍性骨质疏松。长骨骨小梁粗疏而模糊,皮质薄而成层,亦可见层状骨膜增生。骨密度可明显减低,有时甚至与周围软组织相差无几。骨质的软化可使下肢长骨弯曲呈膝内翻,有时呈外翻畸形。

(六)佝偻病的恢复现象为干骺端的骨化程序趋于正常。干骺端的杯口样凹陷渐消失,边缘密度增高,变为整齐。整个骨的密度和结构渐正常,干骺端与骨骺间距离趋于正常,但干骺端外展增宽现象要持续一较长时期才能消失。长骨的弯曲畸形在佝偻病痊愈后仍可长期存在。

坏血病临床表现如何?

四肢肌肉尤其在关节附近常有出血现象,牙龈出血亦不少。患肢少动,触之即痛,呈假性麻痹状态。症状通常首先出现在生长最迅速和最活动的软骨内骨形成的部位,如膝、肩、踝、腕关节和肋骨端。髋关节和肘关节极少累及。

如何诊断坏血病?

腕、踝、肱骨及股骨远端为易显示坏血病的部位。在干骺端,软骨细胞增生减少,先期钙化带处钙盐继续沉着,而在骨干侧的吸收又减少或停止,因此钙盐堆集。在X线片上呈一增宽、致密的钙化带,常不规则。由于骨质不良,实际上不是坚固而是脆弱。

在骨干侧,由于已钙化的软骨不能正常成骨,而为纤维组织代替,呈一透亮的明显骨小梁缺损带,称为坏血病带。它连同增宽而脆弱的先期钙化带成为最脆弱的区域,当病变明显时,常易引起先期钙化带的碎裂折断以及坏血病带软骨的骨折,并可伴骨骺分离。

干骺端周缘处,先期钙化带骨干侧松质骨和皮质骨的缺损区称为角征,反映该处骨小梁及皮质萎缩、消失,为坏血病的特有征象,常见于胫骨近端。

当增厚的先期钙化带横向延伸、突出干骺端边缘时所形成的骨刺称为侧刺,亦为坏血病的特征。

普遍的骨质稀疏可非常明显,骨密度明显减低,骨小梁稀少不清,但如能见到,则比佝偻病边缘清晰。骨皮质变薄,如同铅笔所勾轮廓。

骨膜下出血可使骨膜与皮质分离,常见于干骺区,开始为周围软组织肿胀,其后则出现钙化。

恢复期时,骨骼密度及骨小梁渐恢复正常,增厚的先期钙化带和坏血病带也渐变细,以致恢复正常结构。

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临床表现如何?

起病缓慢,早期可无症状,而后逐渐出现面增长变阔,眉及双颧隆突,巨鼻大耳,唇舌肥厚,下颌渐突出,牙齿稀疏,鼻翼与喉头增大,语言钝浊,容貌趋丑陋。指趾粗短、掌跖肥厚,全身皮肤粗厚、多汗、多脂。少数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率增高,甲状腺功能大多正常,少数亢进。内脏普遍肥大,胸廓增大。男子性欲亢进,女子多数月经紊乱、闭经、不育。半数伴糖耐量损害,多饮多尿,伴高催乳素血症者可乳溢。晚期出现肿瘤压迫症状,可有头痛、视野缺损和高血压,也可出现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腺萎缩和性功能减退症,骨质疏松,脊柱活动受限等。垂体性巨人症表现为儿童期过度生长,身材高大,四肢生长尤速。食欲亢进,臂力过人。晚期(衰退期)体力日渐衰弱。

如何诊断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

一、头颅

(一)颅骨内、外板增厚,外形变大,前后径增长。枕骨粗隆明显增大,可呈钩状。

(二)蝶鞍改变与脑垂体功能亢进的病因有关。单纯脑垂体功能亢进,蝶鞍可无改变。如因肿瘤引起,则蝶鞍向周围膨胀扩大,鞍底受压变薄,常呈双边,鞍背也可呈双边,以致菲薄,但不易消失;肿瘤明显时,前床突下缘受压出现压迹,并可上翘。

(三)鼻旁窦增大,主要是额窦过度发育与膨胀扩大,并前突。

(四)眼眶眉嵴突出。下颌骨肥厚增大,升支伸长,体部前突,齿间隙增宽。乳突蜂窝气化明显,有时可延及颧骨。

二、手足

如病变影响到指、趾间,则每一节骨的软组织轻度增生和多节骨的增生,使手外观粗大,手指变长。指、趾骨末节爪粗隆呈矛状骨质增生,亦可呈圆锹状或杵状,主要由松质骨构成。

三、辅助检查

(一)GH测定:基础值>15μg/L,活动期高达100μg/L以上(正常<5μg/L)。

(二)生长介素明显升高(正常值75~200μg/L)。

(三)血糖增高糖耐量减低,葡萄糖抑制试验:口服葡萄糖100g,服糖前及服糖后1/2、1、2、3及4小时分别抽血测。正常服糖后1小时GH降至1μg/L以下,2小时降至5μg/L以下,4小时后回升至5μg/L以上。本病GH呈自主性分泌不受抑制。

(四)钙、磷测定:少数血清钙、磷增高,尿钙增高,尿磷降低。如持续或明显高血钙可能合并甲旁亢等其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