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围产期护理学
28680000000027

第27章 分娩期护理(3)

胎儿异常处理的办法:定期的产前检查确定胎位是很重要的,妊娠晚期,发现有胎位异常时,需进行纠正,纠正的方法可行改变胎位的体位锻炼,如横位臀位时,孕妇可做膝胸卧位的体位,以通过重力的作用来改变体位,也有的可通过行外倒转来改变胎位,此外还有艾灸等方法,也都用于纠正体位。并非所有的胎位异常都能在产前得到纠正,如果临产时为横位,只能剖宫产分娩,如为臀位,胎儿较大或骨盆不是十分宽大,或临产后产力不十分好等情况,都应考虑剖宫产。胎儿为头位时,需根据临产时产程进展的情况决定处理,胎头与骨盆的位置间的异常,使产程不能进展时,需通过剖宫产分娩,胎儿过大,即使骨盆正常,产力较好,也有难产的可能,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较多的情况下,是需要剖宫产分娩的。产前已诊断的胎儿畸形都应及早终止妊娠,有时诊断已晚,或临产时发生异常才发现有胎儿畸形时,尽可能通过各种方法,如放出脑积水等改变胎儿的大小,争取成功的阴道分娩,由于是畸形的胎儿,不要轻易地做剖宫产,但在阴道分娩对产妇有一定的危险时,有时只能剖宫产结束分娩。

产科镇痛与护理

“无痛分娩”在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目前国际医学界应用最广泛的方式是由麻醉医师从脊椎外层的硬膜注射麻醉药,使产妇在骨盆腔肌肉放松、产痛减少八九成的情况下,头脑清醒,活动正常,较为轻松地完成分娩过程。

无痛分娩的效果与产妇对麻醉药物的敏感程度、既往手术史、麻醉医生的熟练程度、实施麻醉的时间、麻醉的方法等因素有关,对麻醉医师的技术要求很高,麻醉医生24小时随叫随到。因此,目前只有北京医院等大医院开展这项技术,几乎100%可以明显减轻疼痛,大部分产妇用药期间完全无痛,产妇在能吃能喝、谈笑风生中就把孩子生了。

做无痛分娩必须经妇产科和麻醉科医生检查,有阴道分娩禁忌症、麻醉禁忌症的人不能做。生孩子分3个产程:第一产程是指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约10cm),这个过程又分为潜伏期(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大3cm)和活跃期(从宫口开大3cm到宫口开全);第二产程指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第三产程指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一般来说,第一产程潜伏期痛苦不明显,整个产程中以活跃期最痛,也是无痛分娩实施期,过早实施可能造成产程延长,第二产程继续高剂量麻醉有可能干扰产程进展,所以,现在国内各家医院的一般方法是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实施镇痛麻醉。也就是说,当出现规律宫缩并且宫口开大3cm时开始麻醉,一般数分钟内见效,持续麻醉到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调整剂量或停止。当然,临床处理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不同产妇对疼痛的敏感程度调整用药方案和用药剂量,达到满意镇痛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我国一些医院的剖宫产率高达60%以上,越来越多的产妇因为害怕分娩痛苦选择剖宫产,这种非医疗原因的剖宫产,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危害都很大。而无痛分娩就可使产妇轻松幸福地享受生孩子的快乐。临床实践证实,无痛分娩对胎儿无任何不良影响。无痛分娩是一种麻醉技术的应用,产妇要承担一定的麻醉风险,无痛分娩的麻醉药物剂量只有剖宫产手术麻醉剂量的1/10或更少,因此它的风险比剖宫产还要小。

段所支配的皮区,潜伏期感到T11和T12皮区的疼痛和不适。随着产程进展到活跃期,宫缩增强,T11和T12皮区疼痛加重,呈锐痛或痉挛性疼痛,且扩散至相临的脊神经(T10和L1)皮区。其疼痛不是牵涉至整个皮区,而是在一根或几根脊神经皮区更剧烈。此期主要疼痛部位在下腹部,腰背及骶部。胎儿位置异常或骶骨外形变异可导致最低位的腰骶部疼痛。疼痛最为剧烈往往发生在宫颈扩张到7-8cm时。

第二产程分娩疼痛:宫口开全后,除了子宫体的收缩和子宫下段的扩张引起相应皮区的疼痛外,先露部对盆腔组织结构的压迫以及对骨盆出口及会阴的扩张成为疼痛的主要原因。与躯体表面部位疼痛一样,会阴痛为锐痛,且定位准确,主要局限在阴部神经支配的区域,可通过阴部神经阻滞消除大部分疼痛。部分孕妇出现股部,较少见腿部的疼痛、烧灼感和痉挛性不适。

一、非药物性镇痛法

1、精神安慰镇痛分娩法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分娩镇痛与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如恐惧、焦虑、疲惫、缺乏自信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等因素都能降低产妇的痛阈。镇痛有效率仅为10%。此镇痛法包括:1)产前教育:纠正“分娩必痛”的错误观念;2)锻炼助产动作:腹式呼吸、按摩;3)照顾与支持:家庭式分娩、陪待产等;4)“导乐”分娩法:由一名有过自然分娩经历的女性陪伴正在分娩的产妇。

2、针刺麻醉

3、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

作用原理:根据疼痛的“闸门”学说设计的,分散产妇的注意力,镇痛有效率仅为25%。

4、水下分娩

即产妇于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的前期坐于热水的浴盆中,靠热水和水的浮力缓解产痛。但镇痛效果不确切。

非药物性镇痛法的优点:对产程和胎儿无影响;

缺点:镇痛效果差,只适合于轻度、中度分娩疼痛的产妇。

二、常用的药物性分娩镇痛法

常用于分娩镇痛的药物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1、笑气(N2O)吸入法

应用方法:用麻醉机以N2O:O2=50%:50%混合后,产妇自持麻醉面罩放置口鼻部,在宫缩前20-30秒经面罩作深呼吸数次,待产痛消失时,面罩即可移去。间歇吸入于第一产程、第二产程。

优点:1)效果可靠,大约50%-60%的产妇镇痛有效;2)显效迅速、失效也快;3)对胎儿抑制作用轻微、不影响宫缩及产程;4)血压稳定、不刺激呼吸道。

缺点:1)N2O有30-45秒的潜伏期,而宫缩又先于产痛出现,因此间断吸入至少在宫缩前50秒使用,若感觉疼痛时吸入,不但起不到止痛效果,反而在宫缩间歇进入浅睡状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2)若吸入过深,产生全麻效果,抑制咽喉反射,有误吸的可能性;3)笑气为吸入性气体,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出现氮氧分离,产生毒性气体;4)长期吸入可造成骨髓抑制。

2、杜冷丁

使用方法:常用量为50-150mg,肌肉注射,给药后15-20分钟起效,1-1.5小时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消退。

优点:1)给药简便;2)40%-60%的产妇镇痛有效。

缺点:1)注药后能迅速通过胎盘屏障,母体静脉注射后数秒钟即在胎血内出现,6分钟达到母血与胎血之间的药物平衡。肌肉注射后2小时在胎血内浓度达高峰,对新生儿呼吸中枢产生抑制;2)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大部分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在宫缩间歇往往嗜睡。

3.安定

使用方法:常用量为0.2-0.3mg/kgi.v.

优点:给药简便,用于精神紧张的产妇。

缺点:1)无镇痛作用;2)可造成新生儿严重低血压和长时间的低体温,尤以早产儿明显。

4.区域性阻滞

此种方法由产科大夫实施,包括:1)会阴局部浸润阻滞;2)宫颈旁阻滞。

三、椎管内注药镇痛法

该镇痛法是目前国内外麻醉界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最可行的镇痛方法,镇痛有效率达95%以上。

优点:1)镇痛效果好,可做到完全无痛,尤其适合于重度产痛的产妇;2)产妇清醒,可进食进水,可参与产程的全过程;3)无运动阻滞,可下地行走;4)可灵活地满足产钳和剖宫产的麻醉需要,为及早结束产程争取时间;5)随着新的给药方式---CSEA和PCEA技术的出现及新的药物—罗哌卡因的出现,提高了分娩镇痛效果,对母婴和产程几乎无任何影响。

CSEA和PCEA用药量与硬膜外负荷药量相比仅为1/10-1/5,而安全性高,副作用少(迄今仅1例发生产后轻微头痛)。持续作用时间可达30-50min,通过硬膜外导管接病人自控镇痛泵,产妇可根据宫缩疼痛的程度而自行给药以持续镇痛效果至第一产程末。因不同的产妇在分娩疼痛上具有较大的差异,PCEA更能充分满足每一个产妇的镇痛要求。我院曾采用0.075%布比卡因加2μg/ml芬太尼溶液比较了PCEA与持续硬膜外给药,应用PCEA可减少25%-65%的布比卡因用量。这对减少运动阻滞和胎儿血药浓度十分有利。通过CSEA+PCEA的联合应用,并给予较低浓度和剂量的局麻药物,只阻断疼痛感觉传入,而对运动阻滞无影响或影响很少,可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可行走的硬膜外镇痛(WalkingEpidural)”。本研究中99.1%的产妇分娩镇痛后可下地行走,可进食进水,产妇能够主动配合分娩,使产妇在不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情况下顺利分娩,并且还灵活提供了剖宫产和器械助产的麻醉需要,从而缩短了麻醉时间,有利于母婴抢救。我们对做过此分娩镇痛技术的产妇进行调查,其结果表明产妇对此种镇痛法有较高的满意度。实施分娩镇痛技术的麻醉科医师及助产士也表示此法操作简便易行、管理方便、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缺点:1)技术含量高,需要由掌握麻醉专业技能的麻醉科医师来操作,也就是说给药不太简便;2)有技术风险,有3%的镇痛失败率;3)药物剂量和浓度选择不当时,对运动阻滞、产程及母婴产生不良影响。椎管内注药的分娩镇痛法是有创性的,具有一定的操作和技术风险。据英国1990年调查报告显示:在1970-1984年的15年中与硬膜外麻醉有关造成死亡的500000万产妇中仅有9例(1:555555);非致命性的病残发生率为1:4500,但未造成一例永久性的伤害。因此降低风险的对策应包括:1)选择分娩镇痛的适应征:无腰麻及硬膜外麻醉的禁忌症;2)完善分娩镇痛医疗服务体系,制定并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3)必备的复苏抢救及监护设备;4)从事分娩镇痛工作的麻醉科医师及产科医护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1、连续硬膜外镇痛—可行走的硬膜外镇痛(Walkingepidural)

是运动阻滞最小的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有:单次间隔给药法;持续输注法(CIEA);病人自控镇痛法(PCEA)。

推荐药物配方

选择药物原则:以低浓度的、有“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特性明显的局麻药物。首选局麻药物为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药液1:0.0625%-0.125%布比卡因+2μg/ml芬太尼

药液2:0.1%-0.2%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

给药方法和药物剂量

(1)活跃期镇痛:宫口开至3cm,可于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硬膜外置管4cm后,先注入1.5%利多卡因3ml的试验量后,给予上述药液10-15ml,建立镇痛平面。起效时间10-20分钟,持续作用时间60-90分钟。

CIEA:8-12ml/h,宫口开全时停泵。

(2)潜伏期镇痛:宫口开1~7cm时:即可行可于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硬膜外置管4cm后,

①首次剂量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ml,20min后如产妇仍主诉疼痛(VAS>5)可追加药液5ml。

配方:1%罗哌卡因2ml+舒芬太尼0.2ml+生理盐水18ml=20ml

30分钟后接泵:

1%罗哌卡因8ml+舒芬太尼40μg/0.8ml+生理盐水92ml=100ml

PCA设定:单纯PCA模式,PCA6ml,Locktime15min,1hlimits24ml

②如果无舒芬太尼,改用芬太尼,需要0.2mg(2支)

首次剂量:1%罗哌卡因2ml+芬太尼0.8ml+生理盐水17ml=20ml

配泵:1%罗哌卡因8ml+芬太尼0.16mg(3.2ml)+生理盐水89ml=100ml

设定:同上宫口开全时,嘱咐产妇勿按泵,胎儿娩出后可继续按泵用于会阴伤口侧切的缝合

(3)宫口开7~8cm时:只配首次剂量,不用镇痛泵

首次剂量0.0625%布比卡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10ml,20min后如产妇仍主诉疼痛可追加药液5ml。

配方:0.5%布比卡因2.5ml+芬太尼0.8ml+注射用水16.7ml=20ml

罗哌卡因(Ropivacaine)是一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它的出现,使分娩镇痛再次成为研究热点。它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纯单一S型对映体的局麻药物(心血管的副作用主要由R型引起),因此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毒性低。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对C纤维(感觉纤维)阻滞程度相当,由于罗哌卡因脂溶性低,而对A纤维(运动纤维)的阻滞程度弱于布比卡因,因此其低浓度时具有明显的“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现象,此特性对于分娩镇痛至关重要。

2、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CSEA)

该镇痛方法是硬膜外镇痛的有效替代方法,可用于分娩早期、晚期。

优点:起效快,镇痛效果好,无运动阻滞。

步骤:1)蛛网膜下腔注射药物:芬太尼10-25μg+布比卡因1.25-2.5mg或罗哌卡因2-3mg。2)在蛛网膜下腔注药成功后,即可连接硬膜外管持续泵入推荐的PCEA方案药物。宫口开全时停泵。

椎管内注药的分娩镇痛法有争议的问题是:对产程、器械助产、剖宫产的影响;并发症的处理(低血压、皮肤瘙痒、下肢麻木、尿潴留、恶心呕吐、寒战等);技术风险:选择分娩镇痛的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