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可能因一点点小事而烦躁不安、心情不舒畅、闷闷不乐。这些表现是因为分娩使身体状态产生变化,同时也是因为对孩子的责任感,经济环境、生活环境、家庭状况等的变化而带来心理上紧张的结果。因此,为了防止精神状况的恶化,要调整家庭内的人际关系,避免与丈夫或婆婆感情上的纠纷。要注意孩子的成长,吃好、睡好,保持规律性的生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容易患神经衰弱的时期是在产后3~5个月。产后身体恢复得不好,随之会表现出丧失育儿的自信,尽管这种情况很少见,但确实有一种授乳性精神病。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授乳期的身体衰弱、贫血等。
无论如何,要顺利通过育儿神经衰弱症这个难关,不要一个人烦恼,要和住所附近的有经验的人、年长的人谈一谈,也可以和保健所的大夫进行商量,通过谈话使情绪变得乐观。
有时也可以暂时请别人照料一下孩子,自己去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变换一下生活内容,这些也有利于情绪的转换,从精神紧张中摆脱出来。自己管理自己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产妇临产时的心理负担不容忽视。临产妇的情绪对能否顺利分娩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产妇的心理保健。这个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去做,讲解分娩的知识和安全性,同时更需要家属的积极配合,尤其是孕妇的丈夫,应该给予即将分娩的妻子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针对妻子思想上存在的一些不必要的顾虑,耐心地解释,特别是在妻子分娩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要守在妻子身边,做好妻子的心理安慰工作。作为产妇的母亲或婆婆,应该采取“现身说法”的方法给临产妇解除精神负担。特别是对生男生女亲人都不要表态,应该说,生男生女都是家里的好宝宝。家里的亲人通过做细致的工作,可给产妇创造一个安静、轻松的临产环境。那种为生男生女向产妇施加精神压力的做法,不仅无济于事,而且会给本来思想负担就很重的产妇火上浇油,使其精神更加紧张,容易出现意外。
产妇过于紧张或恐惧,还会引起大脑皮层失调,往往使子宫收缩不协调,子宫颈口不易扩张,产程就会延长。孕妇精神轻松,子宫肌肉收缩规律协调,宫口容易开大,就会使产程进展顺利。另外,精神过度紧张的产妇往往不会利用宫缩间隙时间休息,休息不好,饮食就少,在分娩过程中得不到充分热量和水分的补充,就不能满足分娩期消耗的需要,容易疲劳,延缓分娩进程;或者不能正确使用腹压,影响子宫协调有力地收缩,妨碍胎儿的顺利娩出。所以产妇禁忌害怕和精神紧张。
产褥期抑郁症
产褥期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有关其发病率。国内资料极步,国外报道发生率高达30%。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症状,表现为易激惹、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常失去生括自理及照料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或嗜睡状态。
【诊断】产褥期抑郁症至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美国精神学会(l994)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一书中,制定了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治疗】通常需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
1.心理冶疗通过心理咨询.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如婚姻关系紧张、想生男孩却生女孩、既往有精神障碍史等)。对产褥妇多加关心和无微不至照顾.尽量调整好家庭关系,指导其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2.药物治疗应用抗抑郁症药,主要是选择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如帕罗西汀(paroxetine)以20mg/d为开始剂量,逐渐增至50mg/d口服;舍曲林(sertraline)以50mg/d为开始剂量,逐渐增至200mg/d口服;氟西汀(flμoxetine)以20mg/d为开始剂量,逐渐增至80mg/d口服;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以50mg/d为开始剂量,逐新增至150mg/d口服等。这类药物不进入乳汁中,可用于产裤期抑郁症。
【预防】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受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及妊娠因素的影口向。因此,加强对孕妇的精种关怀,利用孕妇学校等多种渠道普及有关妊娠、分娩常识,减轻孕妇对妊娠、分娩的紧张、恐惧心情,完善自我保健。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对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多关心和爱护,对于预防产褥期抑郁症有积极意义。
【预后】产褥期抑制症预后良好,约70%患者于1年内治愈,仅极少数患者持续1年以上。再次妊娠约有20%复发率。其第二代的认知能力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3.对抑郁的产母进行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症,一般情况不需要药物治疗,为了保障产母安全渡过产褥期,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必须对抑郁的产母进行心理护理。
①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产妇经历阵痛,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产后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应加强护理工作的效率,治疗,护理时间要相对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落实陪伴制度,特别是亲朋好友的探视。过度的困乏直接影响产母的情绪,产后是产母精神状态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惹,尤其是敏感问题,比如婴儿的性别、产母体型的恢复,孩子将加重经济负担等,应尽可能的避免。
②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初为人母,对如何喂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正确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气质,往往感到十分困难,这时应主动与产母交流,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表现出同情心,主动关心她们,鼓励她们积极脊效地锻炼身体,保持愉快的心情,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消除产母自认为无能的心态,运用母亲角色,关心,爱护,触摸婴儿,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发挥哺乳母亲间的相互交流和鼓励的效应。
③争取良好的家庭氛围: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家庭各成员角色的获得,有利于建立多种亲情关系,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母外,还要有同情心,倾听其倾诉,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苦闷心境,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在家庭中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产后四个月是否进行纯母乳喂养,是否坚持母乳喂养是关键,其中需要家人的帮助和监督,遇到问题,应一起讨论有效的应对措施。
产后抑郁及其护理
在分娩后的第一周,约50%-75%的妇女经历轻度抑郁障碍,包括轻度的“高峰”或抑郁波动。尽管,母亲忧郁同产前或产后血浆孕酮和雌三醇浓度的下降相联系,然而还没有这种心境变化可靠的生理学的解释。除了安慰和解释外,这种忧郁并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如果持续超过2周,应考虑抑郁障碍的诊断。
1产后抑郁障碍的产生
产后抑郁障碍影响了10%-15%的产妇。产后和一个月的抑郁障碍月发病率3倍于非生产的妇女。尽管,在分娩风俗和仪式上有很大的文化方面的不同,然而,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发病率是类似的。因此,产后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这对孕妇、她的家庭及抚养孩子有潜在的长期严重的不利的影响。然而,高于50%的产后抑郁障碍的病例没被发现。
心理社会因素是产后抑郁障碍的重要的相关因素。早期父母关系问题,婚姻问题、不良的生活事件、家族中或个人抑郁障碍病史、产后抑郁障碍和对妊娠的矛盾心理都是最常见的伴发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可能影响了产后抑郁障碍的诊断和病期;然而,不管文化背景如何,没有家庭支持的孤立的母亲是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2临床特征
产后抑郁障碍在症状、病程、病期和结局与临床上明显的非精神病性抑郁障碍类同。如在其他抑郁障碍中一样,文化因素可影响症状及其表达。
不管原因如何,抑郁症的母亲不能有效地照顾婴儿,对婴儿健康过分关心或因她无法应付而感自罪。婴儿的行为困难或不能健壮成长可以是母亲抑郁障碍的第一个指征。有严重抑郁障碍的母亲可能有伤害自己或婴儿的危险。
产后抑郁障碍可破坏婚姻关系,导致配偶心理健康的损害。越来越多的证据进一步显示,母亲的抑郁障碍对婴儿有不良影响,包括损害认知功能,情感联络困难和行为问题。4岁时即可看到认知功能发展的缺陷,尤其是那些处于较低社会经济背境中的有抑郁障碍的母亲所生的男孩子。
3治疗
对所有的甲状腺抗体阳性的抑郁症状增加的妇女进行长达8个月的产后随访,强化了甲状腺功能紊乱与早期发病的产后抑郁障碍之间的联系。尽管,在产后抑郁障碍治疗中,雌激素优于安慰剂,但无证据表明,患该病的妇女有孕酮和雌激素的缺乏。因此对产后抑郁症病人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检查是有用的。经常需要保证和支持与抑郁障碍相关的社会问题(如住房或婚姻困难),也应提到。
许多严重的非产褥期抑郁障碍,可能需要使用抗抑郁剂,如果使用老药TCAs,还可以继续哺乳。初步研究提示,经皮雌激素治疗也可有效治疗严重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提示,SSRIs治疗产后抑郁障碍是有效的;然而,针对哺乳的妇女的经验很少。哺乳妇女不应服用锂盐。
按照Appleby等的观点,在产后妇女治疗中,认知行为治疗同氟西汀一样有效。ECT可用于重性、精神病性抑郁障碍。
患严重抑郁障碍并有伤害婴儿及自身危险的妇女,需要的家庭和健康机构额外地支持,可能需要入院。有些国家有母婴病房,以确保加强母婴沟通和婴儿安全;虽然,还未被无经验所证明,但这些病房可能改善母婴的预后。
大部分产后抑郁障碍是自限的,但也是应该治疗的。纵轴的研究显示,在孩子1岁生日时,大约1/4的患病母亲仍然有抑郁。
产后情感性精神病
据Kumar研究,在各种文化环境中,产后精神病发病率为1:500至1:1000-已保持约150年不变。
产后精神病的发病原因中,生物因素比心理社会因素和分娩因素更重要。情感性精神病的家族史增加了危险性,提示了遗传的作用。可能通过导致神经递质活动的改变,产后突然的激素水平的波动可促发有遗传易感性的妇女的精神病发生。在分娩的两周内大多数病人表现出重性精神病性障碍,常伴意识模糊或混乱,可出现自杀和杀婴观念。
有些妇女可以在家治疗,但大多数需要住院。当母婴同时入院时,两者间的一切接触都要得到医务人员监控,以确保婴儿的安全。适当时抗抑郁剂、情感稳定剂和ECT可用于产后抑郁障碍。神经阻滞剂可用于哺乳妇女;然而,一些药物可泌入乳汁,长期后果还不清楚。
急性抑郁障碍预后良好,病人对治疗反应好。然而,可以复发,因此,回到社区后,应对病人进行监控。
有双相障碍病史的育龄妇女应被告知有产后抑郁障碍的危险性,以便在事先做好妇女妊娠和产后的照料计划。对高危人群,产后应密切监测或预防性给药。例如低剂量神经阻滞剂或锂盐,尽管这些还没有经过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评估。
他们的丧失,并参与安葬,纪念和支持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