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演说家
28671300000003

第3章 演讲基础知识(3)

标准之三,演讲的题目应能划定范围。如《大学生的任务》、《美术略论》这样的演讲题目,听众听后就可知道演讲的内容、范围及涉及的具体问题,以选择听还是不听。

当然,要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除了按上述三条标准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题目要有积极性。即要选择那些光明、美好、有建设性的题目,使听众一听就有无限希望。如《自学可以成才》这样的题目,就可鼓舞听众充满信心地走自学之路。

英国一位演讲家曾讲过,一个好的题目是属于“怎样?”“是什么?”“为什么?”三方面。如:《学校怎样开设演讲课》,这属于“怎样”的,是解决疑难的题目;《为培养新人而努力》,是属于“是什么”的,是指出目的和办法的题目。初学者选题时按这个要求去检查,题目就有吸引力和积极意义。

第二,题目要有适应性。其一,要适应听众的实际。即选题考虑听众思想修养、文化水平、职业特点、阅历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其二,要适应自己的身份。即要选择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专业、知识面接近的题目,因为自己熟悉的东西容易讲深讲透,容易收到好效果。其三,要适应演讲的时间。即是要按规定的时间选择题目。如果规定的时间长,题目就可大些,时间短,题目就可小些。

第三,题目要有新奇性。只有“新”和“奇”,才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听众。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的事物、人物,人们是不易关注的。比如《我的祖国》、《青春在岗位上闪光》等,人们听得厌倦了,很难吸引人。不妨看看鲁迅的演讲题目:《老而不死论》、《伟大的化石》、《老调子已经唱完》、《象牙塔与蜗牛庐》。这样新奇的题目怎能会不引人呢?

第四,题目要有情感色彩。演讲者的演讲总是充满强烈的情感色彩,并把这种强烈的爱憎情感注入到题目里去,从而打动听众,有一种情感的导向作用和激发作用。如鲁迅的《流氓与文学》、马克·吐温的《我也是义和团》等,其爱憎情感都是很鲜明的。

第五,题目要有生动性。演讲题目生动活泼,就能给人一种亲切感、愉悦感。像前面举的《老而不死论》、《象牙塔与蜗牛庐》等,都非常生动活泼。当然,生动活泼与否主要由主题和内容而定。严肃的主题和内容就不宜用活泼的题目,用了反而会冲淡和破坏演讲的战斗性和严肃性。

选择一个好题目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长期锤炼,反复琢磨,久而久之就会找到规律。初学演讲者在选择题目时往往容易犯以下毛病:1.冗长的题目不仅不醒目,也不易记。如《祖国儿女在为中华腾飞而拼搏》,这个题目就太长了。2.深奥怪僻,艰涩费解。这样的题目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自然就失去了听的兴趣。如《我对文明之管窥》、《葡萄与大学生》、《五彩石》等,很晦涩、难怪、别扭。3.宽泛、不着边际。如《我自信》、《理想篇》、《责任》等,这样的题目听众根本捕捉不到演讲的范围和内容,也不会愿意听讲。

演讲的题目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有一些演讲词的题目是以发表时间、地点或会议名称而定的。这类演讲都是有特殊意义的,且演讲者都是某段历史时期著名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知名人士。这种题目属于特殊情况,不能和我们的一般演讲题目同日而语。

(第六节)演讲者的修养和能力

演讲者为了使演讲获得最好效果,应该在思想、道德、品质、学识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对此作的努力和培养就是演讲者的自我修养。那么,演讲者都应具备哪些修养呢?概括地说,就是先进的、科学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渊博的知识。

一、演讲者要有先进的、科学的思想

演讲者演讲的目的是教育人、启迪人,提高听众的思想认识、文化水平。这就要求演讲者本身必须具备先进的、科学的思想,这样才能远见卓识,高瞻远瞩,识前人所未识,讲前人所未讲。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演讲家如德摩斯梯尼、西赛罗、林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无一不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演讲也无时不在闪烁着真理、科学、智慧的光芒。今天我们提倡的“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也就是这个道理。尤其在科技高度发展时代,新知识、新学科不断涌现,更需要演讲者努力学习,迅速掌握各种新思想、新科学和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听众。

二、演讲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演讲者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任何一种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他人或社会发生关系,并受到一定社会规范的限制和协调,演讲也是如此。作为演讲主体的演讲者,更应以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水准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带头恪守社会道德规范,并应具备以下四点:1.政治道德。即应当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政治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2.职业道德。演讲者必须遵守自己从事职业的道德,如医德、师德等。3.社会公德。演讲者在一举手一投足间都应讲究文明礼貌,彬彬有礼。4.伦理道德。演讲者必须具备高尚的伦理观、恋爱观、婚姻观,以此才能把正确的伦理观念传播给听众。

三、演讲者要有丰富的学识

演讲者要有丰富的学识,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需要,也是演讲成功的基本条件。古今中外的演讲家无一不是学识渊博的,他们之所以能旁征博引,妙语惊人,之所以能把生动、具体、精彩的事例自如地组织到演讲中,就因为他们博览群书,知识宏富。在当今科技发展时代,各种科学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演讲者如果不了解新知识,跟不上现代科学文化发展步伐,就不会使演讲充实、新鲜、生动。

有了思想、品德、学识等方面的修养,演讲者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体现在三个方面:准备演讲时,有了敏锐观察力,就能从普普通通的生活中获取大量素材,通过分析和判断,从中发现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和社会主流;在演讲中,有了敏锐观察力,可以了解听众的表情、心理及场上的气氛变化,及时调整演讲的内容、方式、节奏;在演讲后,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从周围的反映中综合分析自己演讲的成败得失,以使自己的演讲臻于成熟。

2.丰富的想象力。在演讲中,想象力如同“点金术”,有了它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千里”,才能使演讲内容充实、新颖而多采,才能将各种各样的事物与演讲主题巧妙地组合起来,讲起来才能文思泉涌,增强演讲的浓度、广度和感染力。这需要演讲者努力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力,对任何问题都拿出认真钻研的热情,对任何事物都要有一种兴趣和求知欲望,并逐步增加生活经验,这是想象力的基础。

3.较强的记忆力。演讲者在演讲前的准备阶段,博览群书,吸取丰富知识,掌握大量材料和信息,当写演讲稿时,凭着记忆力,才可以如囊中取物一样,迅速、准确地组织到稿中。在演讲中,也要靠记忆力,才能将演讲稿的主要材料、观点、事例等牢记于心。这样讲起来才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4.良好的表达力。演讲如果离开了口语表达能力是不可思议的。演讲者道德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演讲稿写得再好,表达不出来,同样做不了演讲家。当然,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天生的,它可以经过后天培养、训练而成。一般通过读讲法的训练,都可以达到口语表达流利顺畅,抑扬顿挫。所谓读,就是默读、朗读、快读;所谓讲,就是在任何场合、时间、机会都勇于去讲去练,久而久之定会提高。

其实,演讲者所应具备的能力远不止这些。比如,演讲者应有理论家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应有文学家的记叙、描绘的能力等等。一句话,演讲者所具备愈高愈深,能力愈强愈多,演讲成功的概率也就愈大。因此说,演讲者的修养和能力的培养是无止境的。

(第七节)演讲者与听众

下面从两方面谈谈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及演讲者如何征服听众:

一、了解和掌握听众

为什么要了解和掌握听众呢?这是因为:

第一,听众是演讲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的双向交流活动。演讲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听众是信息的接受者。演讲者离开了听众就失去了对象,演讲活动就无法进行。

第二,了解和掌握听众是实现演讲目的的客观要求。演讲的目的是说服听众改变态度并按照演讲者的意图去行动。这就要求演讲者了解听众的心理、要求和希望及对你所讲观点的态度,这样你才能有的放矢地作好演讲。

第三,听众在演讲活动中虽处于客体的地位,但也绝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参与者。如果听众对演讲内容有极大兴趣,便会采取积极、热情的合作态度;反之,则会采取冷漠甚至敌视的态度,演讲就不会成功,因此,演讲者必须在了解听众的基础上力求触发听众的兴奋点和创造欲,才能实现的最终目的。

可见,成功的演讲者既要使演讲成为听众的一部分,也要使听众成为他的演讲的一部分,而其中首要的,要便是要了解和掌握听众的心理特点。总的说来,听众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听众对信息的接受具有选择性。听众听演讲是用听觉、视觉器官及大脑进行认识的一种综合心理活动,它是在已有经验、知识和心理期待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和选择性。首先是选择性注意,即只注意那些他们已知、有兴趣、有关系或渴望了解的部分;其次是选择性记忆,即容易记住那些自己愿意记住的信息,忘记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信息;再次是选择性接受,即愿意接受那些与自己一致的观点。

2.听众对演讲的态度受自身的影响。对同一演讲者的同一内容,听众由于受自身态度的影响采取不同的态度。

3.听众都有特殊的心理需要。每个听众听演讲的心理需要都与切身利益相关。有希望长知识的,有希望开眼界的,有希望解决实际问题的等等。

4.听众心理是独立意识与从众心理的矛盾统一。即听众心理既有各个独立思考、不唯上、不唯书的独立意识的一面;又有受其他听众影响改变自己看法的一面。

了解听众的心理需求可通过以下方法:1.通过你的听众所在单位的领导;2.通过某一地区、时期的社会舆论;3.通过开小型座谈会或与听众个别交谈;4.通过演讲过程中的提问、插话等。

二、演讲者的威信效应

演讲者的威信是指演讲者在听众中享有的声望与信誉,这是演讲者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那么,威信效应会对听众产生哪些积极的心理作用呢?

第一、对听众态度的影响。如果演讲者在听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听众往往会由喜爱演讲者的人格而喜爱演讲者的人格而喜爱演讲内容;有时即使演讲内容他们并不熟悉和有兴趣,也易受威信效应的影响报以热情合作的态度。

第二、对听众认知心理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于来自权威方面的信息,一般都易不加分析地加以接受。因为演讲者的威信,听众往往会认为他的话都是权威、可信的,这就使演讲者宣传的观点容易和听众相抵触。

第三、对听众情感心理的影响。威信效应的最大作用就是对听众情感的影响。演讲者的威信使听众的好奇和期待心理满足了,他们就会对演讲者产生一种归属感、亲近感,便会带着兴奋去听演讲。

演讲者的掌握了以上四个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树立自己在听众中的威信。

首先要摆正和听众的关系。要牢记:演讲者也是人民的一员,和听众在政治地位、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暂时的社会分工、社会义务不同,因此,要以平等、谦和的姿态作演讲,既宣传听众,又向听众学习。

其次要发挥“名片效应”和“自己人效应”。所谓“名片效应”,就是演讲者先申述一种与听众观点相同的观点,然后再说出自己想说的观点,这就很容易被听众接受。它可以淡化甚至消除听众在一种观点认同的喜悦中自动解除精神防线。

“自己人效应”则比“名片效应”更进了一层,即演讲者与听众不仅在观点上一致,而且有某种意义的相似性,如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地位、经历、兴趣等,都会使听众产生信任感、亲近感,视演讲者为“自己人”。有了这些,还愁你的威信树立不起来吗?

快乐学习——如何成为小演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