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播音员
28670800000021

第21章 如何朗读好短文(3)

例(3)的情况则不同,属欲扬先抑,语速应处理成先慢后快。前段叙述的是不如意的环境或状况,语速应慢些;中段写一系列连贯的急切的欢娱的动作和状态,短句甚多,节奏颇紧,当然语速就快;后段一句作总结说明,语速又慢了些。

我们这里举的是同一自然段落里的语速转换例子。在文章中,自然段落之间产生的这种语速转换尤为常见,稍加注意便随处可见。

(七)朗读中的各种语流音变

轻声、儿化等语流音变前文已谈,这里专说变调和语气词“啊”的音变问题。

1.关于上声变调

在双音节词语里,上声作为首字总是产生变调,变调结果有二:一是变为阳平调,二是变为半上声调。上声变为阳平调的条件主要是后字也为上声调,如:产品、导体、勉强、口语、永远等。其次,上声在下列格式的轻声音节前也变为阳平调:

动词重叠式:走走、想想、瞅瞅、洗洗;

方位词“里”:桶里、水里、火里、嘴里;

其他:把手、想法、给你、找我。

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前出现时均变为半上声调,如:本家、本科;本名、本能;本性、本色。上声在下列格式的轻声音节前也变为半上声调:

后缀“子”:本子、本事、斧子、椅子;

后缀“头”:苦头、镐头、想头、里头;

助词“的”、“们”、“了”:好的,小的;你们,我们;醒了,走了;

方位词“上”、“下”:脸上、掌上,底下;

叠音称谓:奶奶、婶婶、姐姐、宝宝;

其他:哑巴、耳朵、伙计、脊梁、老婆等。

在三个上声相连的三音词语里,上声变调也有两种格式。双单格的前两字变为阳平调,如:选举法、洗脸水、两米五等;单双格的首音节变为半上,次音节变为阳平,如:党小组、纸老虎、冷处理、孔乙己、耍笔杆等。

2.关于“一”的变调

“一”的变调有四种结果,现将变调条件及例词罗列如下:

1)读本调即阴平调:单念、位于句末、表示序数。例如:第一场雪、一楼、1991年;

2)变为阳平调:出现在去声音节之前,如:一道红霞、一会儿、一步一步地、一刹那、一片绿叶、一粒泥土等;

3)变为去声调:出现在阴平、阳平、上声音节前。例如:一丝花香、生气地叫一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碟大头菜;一缕炊烟、一卷干草。

4)变为轻声:“一”夹在词语中间时念轻声。如: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谈一谈考试问题。

3.关于“不”的变调

“不”出现在去声音节前面时,要变读为阳平调,大多数人在这一点上不会出错;出错较多的是,夹在词语中间的“不”应该读轻声,而不是读去声或阳平,例如:说不说、行不行、好不好、去不去、来不及、巴不得、了不起、吃不下、睡不着、想不开等。

4.关于去声变调

两个去声音节相连,首字要由全降调变读为半降调(调值为53)。很多人习惯把首字读为全降调,末字就自然变成了半降调或低降调,感觉上有些像轻声。测试时应注意改正这一习惯,下列词语供练读:寂静、扩大、重担、附近、绿叶、世界、渐渐、画框、细腻、信赖等。

5.关于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变调

1)AA式与AA儿式变调辨析

AA式单音形容词重叠形式,后字是不变调的,有些人习惯把后字变读为阴平或轻声是错误的,要注意改正,例词如:绿绿的、嫩嫩的、慢慢地、好好地、长长地、偷偷地等。AA儿式末音节为儿化音节,是口语里的重叠格式,儿化音节要变读为阴平调。如慢慢儿走、好好儿工作、早早儿起床等。

2)ABB式的变调与不变调,ABB式里后两个重叠音节,有些要变读为阴平调,有些则不变仍读原调。变还是不变,分辨起来有些难度,我们提供以下一些分辨办法供大家参考。一是《现代汉语词典》里注为变调形式阴平调的,最好还是读成阴平调,如:红彤彤、软绵绵、沉甸甸、绿油油、毛茸茸、慢腾腾、明晃晃、亮堂堂、热辣辣、血淋淋、文绉绉、直瞪瞪等。二是有些ABB式后面的BB意义比较实,书面性较强,词典也注为原调,则不要读为变调形式。如:金灿灿、赤裸裸、亮闪闪、恶狠狠、阴沉沉、睛朗朗、直挺挺、喜洋洋、气昂昂、红艳艳、松垮垮等。三是BB本来变阴平,不存在变调,则照原调读就行了,如:亮晶晶、干巴巴、冷冰冰、水汪汪、香喷喷等。

3)AABB式的变调与不变调

一部分口语色彩较浓的双音形容词重叠为AABB式时,产生这样两种音变:第二音节变读为轻声,三四音节即BB变读为阴平调。常见有:漂漂亮亮、老老实实、马马虎虎、支支吾吾、干干净净、热热闹闹等。这种变调形式一般用于日常口语,表示随和、亲切的感情色彩。一旦认真起来,用于庄严的、强调的、书面的语境,则可以不产生如上所述的变调。有些书面性较强的,就不能产生上述变调,第二音节反而重读。如:勤勤恳恳、鬼鬼祟祟、潦潦草草、从从容容等。还有一种情况,AB不是一个词,是AA+BB的形式,千万不能读为上述变调形式。如:老老小小、沟沟坎坎、家家户户、走走停停等。

6.关于语气词“啊”的变调

语气词“啊”在普通话里可以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全部四类句式,可以用于句末,也可以用句中,是最为常用的一个语气词。在朗读文章和说话时都会经常使用它,读对了说对了可以避免不少语音失误。“啊”受前字末尾音素的影响而产生音变,共有六种音变形式,注意都是读轻声。

1)读ya,也可以写成“呀”

出现在以a、o、e、ê为末尾音的音节,产生异化增音。包含的韵母有:a、ia、ua、o、uo、e、ie、üe。例如:

原来是他啊!你快说呀!真没辙啊!要认真地学啊!

出现在以i、ü为末尾音素的音节后面,产生同化增音。包含的韵母为:i、ai、ei、uai、uei、ü。例如:

别急啊!来啊!真黑啊!跑得好快啊!东西真贵啊!去不去啊!

2)读wa,也可以写成“哇”

出现在以u为末尾音素的音节后面,是一种同化增音。韵母为:u、ou、iou、ao、iao。例如:

别哭啊!快走啊!吹什么牛啊!好啊!真好笑啊!

3)读na,也可以写成“哪”

出现在前鼻音韵母后面,产生同化增音。韵母有an、en、in、ün、ian、uan、üan、uen,例如:

怎么办啊!真笨啊!别多心啊!好险啊!好玄啊!算得真准啊!

4)读a,一般应写成“啊”

出现在后鼻音韵母后面,也是同化增音。韵母有ang、eng、ing、ong、iong、iang、uang、ueng。例如:唱啊!唱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懂不懂啊!行啊!有什么用啊!快讲啊!别慌啊!什么是请君入瓮啊!

5)读ra,一般应写成“啊”

出现在zhi、chi、shi、ri、er及儿化音节后面,也是同化增音。例如:同志啊!吃啊!是啊!今天是节日啊!儿啊!真好玩儿啊!

6)读za,一般只写成“啊”

出现在zi、ci、si三音节后面,也是同化增音。声母z是与s同部位的浊擦音,读s时振动声带即可。例如:谁认识这个字啊!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啊!老四啊!

(八)作品朗读综合分析示例

我们下列作品为例做朗读综合分析,希望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分析符号及所处位置如下:′A—语法重音;A—强调重音;A—轻声音节;∧—句中停顿;A~—延长,↗—升调;↘—降调;→—平调。语言类型、语速、情感等处理分析在相应句子后的括号里加以说明。

在船上~,↗为了看日′出~,↗我′特′地∧起个在大′早。↘那时~天∧还没有′亮,↗周围是很寂′静的,→只有机器房的声音。↘【此段说明事由,交待周围环境,属叙述类语言,语速整体较慢,心态平和】

天空~变成了浅蓝′色~,↗′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儿~扩大了它的范′围~,↗加强了它的光′亮。↘∧我知道~太阳要从那天际∧′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本段第一句属于描写语言,重音停延都很明显,分号前较慢,分号后则较快些。第二句为叙述类语言,表示急切心情,停短气促,语速较快。注意几处音变:“很浅、转眼”属上声变调,前字变为阳平调;“一道”的“一”念阳平调;趋向动“起来”用在动词后应念轻声。】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里~就出现了太阳的一小′半,↗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这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步一步地,努力向上面升起来,↗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那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光亮,↗射得人~~眼睛发′痛,↘同时~附近的云也添了光′彩。↘【本段主体为描写语言,且语义转折颇多,快慢交错,缓急互现,朗读时要注意气息的合理运用。第一句前三个逗号句读得较快,后两个分句则较慢;第二句前三个逗句较慢,分句间停延较长,后三个分语速较快,连接颇紧;第三句相当于感叹句,语速稍慢;第四句整体语速较快,较急促。文中“一”的变调依次为:阳平、去声、阳平、阳平、阳平】

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人∧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第一句是描写语言,语速稍慢。第二句有些说明议论分析的意味,前四个逗号句较快,最后一个分句较慢些。】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了,↗人~却不能够′看见它。↘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出光′芒,↗透过黑云的周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把一片片黑云~变成了紫云∧或∧红霞。↘″这时候~,↗光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第一句与上段第一句并列,语速较慢。第二句语速也稍慢。第三句分句多,语速较快,节奏紧。第四句表示心情激动,节奏变化较大,前两个逗句稍慢,最后一句语速快声音高。】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此句形为问句,实为感叹,音节着力,轻重分明,句调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