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
2858400000003

第3章 明确自己的职业特点(2)

教师的职业特点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青少年善于模仿,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心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青少年对事物缺乏深刻的理解,又无一定的分析能力。他们善于模仿而不辨是非,感情充沛而易于激动;他们的心灵就如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可塑性很强。这个时期,教师会成为学生模仿的中心人物。在天真的孩子眼里,教师具有某种权威性,甚至以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教师的威信远胜于父母。许多教师发现,自己的一举一动,学生都在模仿,因为是向教师学来的,往往就理直气壮地做下去。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模仿对象。

教师的示范性特征,几乎表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教学中,教师对青少年提出要求时,为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规范性,使他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都先做示范。特别是在例题讲解、实物演示、实验操作以及在音、体、美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此外,学生的良好习惯、品德、情操、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也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正如加里宁所指出的那样:“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知识,而且还有他的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效果是巨大而持久的。

无声的“身教”更胜于有声的“言教”,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的几十双、几百双眼睛盯着教师,谁也没有像教师这样受到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给学生以示范。

总之,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独特的创新性

教育是一个创造人才的过程,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富有创造精神的人。这就要求教师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原理,但又不能千篇一律按固定程式办事,需要进行灵活地创新。教师劳动的创新性主要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决定的。首先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是具有思想、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智力与能力,以及气质、性格、情感和意志各不相同,他们在经历变化着的客观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成长、变化着。因此,对教师来说,也不可能有一个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的固定工作模式,而是因人、因地、因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再者,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他们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的学也在检验和促进着教。教学不是教师的单向作用,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双向作用,学生的积极思维会更加活跃教师的教学思想,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教育对象的这些特殊性必然会使教育过程和教育情景复杂多变。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特点会更加明显。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在复杂多变的情景中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条件和教师水平,所用的方法也就有异。同样的教育方法在一种情况下是适用的,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完全不能用,甚至无法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方法的选择上,不能简单沿袭过去的或他人的经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地寻找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还应根据新的具体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和加工上,同样也有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范围当然要一致,同时也要根据教学对象重新安排,重新处理。教师要进行教学,首先要把教材内容领会、消化、融会贯通,并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教师对教材的加工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那种照本宣科,在课堂上复述教材内容的做法之所以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由于没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师和教育机智上。教育机智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实际的教学情景是复杂多变、难以控制的,事先预料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情景的细微变化,对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做出机敏的判断和灵巧的处理。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常常能够巧妙地利用突然发生的情况,随机应变、机灵敏捷地对事件做出准确分析判断,将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使教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三、长期性和长效性

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管仲曾说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因此,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是由育人周期长的规律决定的。不仅从人的整体发展来看,教师劳动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就从某一具体、局部的身心的发展变化来看,也往往要经过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比如某一种期待行为、习惯的养成,一种缺点的克服等,都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的,而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见分晓的。你所做的,所说的和使学生接受的一切,有时要过五年、十年才能显示出来。”特别是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教师的教育影响,当时不一定就显示出来,往往要反映在学生对高一级学校的适应中,甚至反映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成就上。

另外,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学生学业的结束而消失。教师在学生身上付出的劳动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劳动的真正社会效益在学生工作之后才能得以发挥和检验,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效性的特点。人才培养长期性和长效性的特点,要求我们教师要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不要让上课、作业和分数吞没学校和学生的一切领域,不要仅仅根据分数就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更不要错误地认为有缺点、有毛病的学生就是不可救药的,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要使学生毕业时不只带走高分,更重要的是带走真才实学和创造精神,带走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渴求知识的火种,并使它终身不息地燃烧下去。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长效性特点,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立足长远,着眼当前,坚持不懈地长期努力,克服不合理的短期行为。应当明白,教师真正自豪的是在他付出了长期艰辛的劳动后,见到了一代新人茁壮成长为国家的栋梁,并将精神财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财富的时候。

教师的责任

真正的教师应该是用全部的生命抒写自己职业的人。他的感觉中要有学生,他的感情中要有学生,他的想象中要有学生,他的理解中要有学生,他的思想中要有学生。必要的时候,他的装束、他的仪表、他的手势、他的微笑,他生命中的一切,都要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托。

怎样做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呢?

第一,要不断加强自我教育,加强道德修养,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培养责任意识,树立职业形象,这是有责任心教师的“灵魂”。“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时刻把学生装在心中,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一个宽容、友善、幽默的人。

第二,要对工作认真负责。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好每一本作业,认真辅导好每一个学生。工作做细、做实,是有责任心教师的根本。

第三,知识要不断更新,进而充实自己。广博的知识,是有责任心教师的资本。教师不但对自己的专业必须精通,而且应努力站在本学科知识的前沿,同时还要具有与专业学科相关的邻近学科的基础知识,从而具有驾驭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知识的能力。

第四,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有责任心的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教法,还要研究学法。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科学的教法不是照抄照搬,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用心感悟出来的。只要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第五,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这是有责任心教师的“动力”。教师在撰写论文、做课题研究时,既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又能升华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只有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才有可能从“教书匠”一跃成为教育家。

第六,教师要不断学习管理艺术。有责任感的教师是“用心”去管理班级的,不仅要努力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懂得“欣赏”的教师,富于创新的教师,认真、勤奋的教师,勇于付出、坚韧不拔的教师,而且还要做一个会依靠学生管理的教师。

教师的职业精神

教师的职业精神,对于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强烈的敬业意识和忠诚于自己本职工作的事业心,敬重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成就本职工作的使命感,这是从事教师职业并堪负使命不可或缺的。现代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十大职业精神:

一、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

把教师工作当终身事业,终生献身教育事业,甘于平凡,无悔奉献。

二、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

教师要有敬业精神,认真执教是敬业精神的最好体现。

三、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

园丁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师爱要面向全体学生,爱还要讲究方法和艺术。

四、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

教师要自强不息,在岗位上拼搏,追求卓越,做学生的榜样,拒绝平庸,做有思想的教师。

五、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奉献是教师的天职,师魂在于奉献,把奉献落实在行动上是教师最美的奉献。奉献首先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做个无悔的奉献者。

六、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学校是一个整体,教师需要团队精神,教师要与学校一起成长与发展。

七、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教师观念要创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与时俱进,做个智慧型教师。而且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

八、躬身垂范的表率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做好表率,从严格的自我要求做起。

九、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

刻苦钻研业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善钻善挤,学无止境。

十、勇挑重担的实干精神

实干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好学乐教,不计个人得失,实干还要巧干。

教师工作不仅仅是一项职业,更是一项事业。每一位教师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爱我们的学生,爱终身的学习。教师的一生将是学习的一生、思考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同时也是有意义的一生、快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