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肠胃疾病知识问答
28577700000008

第8章

(4)溃疡癌变:胃溃疡发生癌变多见于年龄较大、有慢性溃疡病史的患者,约占溃疡病的2%~5%,青年人亦偶有癌变者。

57.溃疡病急性穿孔有哪些临床表现?

(1)腹痛。

突然发生剧烈腹痛是穿孔最初时最经常和最重要的症状。疼痛最先开始于上腹部或穿孔的部位,常呈刀割或烧灼样痛,一般为持续性,但也有阵发性加重。病人因剧烈疼痛,精神恐惧,自觉如大祸临身,疼痛很快扩散至全腹部。因消化液沿升结肠旁向下流,引起右下腹部疼痛,刺激横膈疼痛可放散到肩部呈刺痛或酸痛感觉。这种剧烈疼痛初期是由强的化学性刺激所致,由腹膜大量渗出液将消化液稀释,疼痛可以减轻。

(2)休克症状。

穿孔初期,患者常有一定程度休克症状,主要是腹膜受刺激后引起的神经性休克,待腹膜反应性大量渗出中和消化液,休克症状往往自行好转。病情发展至细菌性腹膜炎和肠麻痹,病人可再次出现中毒性休克现象。

(3)恶心、呕吐。

约有半数病人有恶心、呕吐症状,在早期为反射性,并不剧烈,呕吐物可能有血;肠麻痹时呕吐加重,同时有腹胀、便秘等症状。

(4)腹部触痛。

穿孔早期触痛可能局限于上腹部或偏右上腹,有时右下腹触痛也相当明显,很像急性阑尾炎,但不久触痛可布及整个腹部,腹壁的反跳痛也常呈阳性。

(5)腹肌紧张。

由于腹膜受刺激,腹肌有明显紧张强直现象,常呈所谓板样强直。腹肌强直在穿孔初期最明显,晚期腹膜炎形成后,强直程度反有相应的减轻。

(6)腹腔游离气体。

溃疡穿孔后,胃、十二指肠内的气体将进入腹腔内;因此,如能证实腹腔有游离气体存在,是诊断溃疡穿孔的有力证据。体检时约有75%病人中发现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

(7)X线检查。

在站立位X线检查,约有80%~90%病人在膈下见到半月状的游离气体影,对诊断帮助很大。

(8)其他症状。

发烧、脉快、白细胞增加等现象,但一般都在穿孔后数小时出现。腹膜大量渗出,腹腔积液超过500毫升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58.幽门梗阻有哪些临床表现?

(1)呕吐。

呕吐是幽门梗阻的突出症状,其特点是:呕吐多发生在下午或晚上,呕吐量大,一次可达1升以上,呕吐物为郁积的食物,伴有酸臭味,不含胆汁。呕吐后感觉腹部舒服,因此病人常自己诱发呕吐,以缓解症状。

(2)胃蠕动波。

上腹可隆起的胃型,有时见到胃蠕动波,蠕动起自左肋弓下,行向右腹,甚至向相反方向蠕动。

(3)震水音。

胃扩张内容物多,用手叩击上腹时,可闻及水震荡声。

(4)其他。

尿少、便秘、脱水、消瘦,严重时呈现恶液质。口服钡剂后,钡剂难以通过幽门。胃扩张,蠕动弱,有大量空腹潴留液,钡剂下沉出现气、液、钡三层现象。

59.溃疡病出血有哪些临床表现?

溃疡病出血可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失血量的多少及失血速度的快慢有密切关系。当出血50~100毫升时,即可出现黑便;出血达400毫升时,不但有黑便,而且可出现呕血及一系列失血的症状。持续大量出血可以导致血容量降低、贫血、组织缺氧、循环衰竭以及死亡。

(1)呕血与黑便。

①一般幽门以下出血或胃出血少者不引起恶心、呕吐,亦不发生呕血,只解黑便;

②如果出血量大,可引起恶心、呕血;

③如果血液在胃内滞留时间短,呕吐物则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

④如果血液在胃中停留时间长,氧合血红蛋白受胃酸作用变成正铁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

⑤胃内出血若未呕出,便排入肠道,形成黑便或柏油样便,出血量大、肠道蠕动快时可为暗红色血便。

(2)上腹疼痛及不适感。

大多数溃疡病患者出血前上腹疼痛、发作或加剧,而出血后往往疼痛减轻或消失。

(3)发热。

中等量或大出血病人,常伴有发热,一般在24小时内即可出现,多数在38.5℃以下,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这是由于肠腔内血液分解产物的吸收、血容量减少、贫血、体内蛋白质被破坏、循环衰竭等,使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所致。

(4)周围循环衰竭。

患者可表现为烦躁不安、疲乏、心慌、头痛、恶心、口渴、呼吸困难(缺氧)、皮肤苍白,有时有发绀、四肢冷劂、脉搏细弱直至不能扪及,血压降低甚至测不出。由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严重缺血、缺氧,则休克将成为不可逆的。持续性大出血可造成少尿或无尿,严重的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60.哪些患者应该用手术治疗溃疡病出血?

大多数溃疡病患者经一般治疗,如输血补液、冷生理盐水洗胃、内窥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激光凝固或选择性动脉注射血管收缩剂等,出血就可以停止;但也有约5%~10%的患者出血仍继续。如有下列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

(1)急性大出血,伴有休克现象者,多系较大的血管出血,难以自行止血。

(2)在6~8小时内输入血液600~1000毫升后,情况不见好转,或暂时好转而停止输血后病情再度恶化者。

(3)不久前曾发生类似的大出血者。

(4)正在内科住院治疗中发生大出血者,表示溃疡侵蚀性大,非手术治疗不易止血。

(5)年龄在50岁以上或有动脉硬化者,估计出血难以自行止血。

(6)大出血合并穿孔或幽门梗阻。

61.小儿会患溃疡病吗?

提起溃疡病,人们普遍认为此病是成年人的常见病,而儿童不会存在。其实消化性溃疡可发生于小儿时期的任何年龄,新生儿也不幸免,但以学龄儿童发病率最高。

小儿消化性溃疡病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是胃溃疡的3~5倍,男孩多于女孩。最常见的症状是食欲差,但有时有善饥现象。患儿往往发育不良或消瘦,常出现腹部不适、腹痛、嗳气、返酸、呕吐、便秘。幼儿有脐周部疼痛;年长儿的症状与成人相似,以上腹部疼痛为甚。大多数在饭前疼痛,进食后方可缓解,个别患儿可发生呕血、血便或穿孔。

由于起病隐匿,症状多不典型,加上小儿又不能准确地描述起病时间、腹痛的部位、性质及发病规律,小儿消化性溃疡病易被家长和医生忽视,误诊为肠道蛔虫症、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等疾病。因此,小儿如果反复发生腹痛,尤其夜间频繁,常规驱虫效果不佳者,应想到小儿患溃疡病的可能。

62.为什么要警惕老年人无痛性溃疡病?

溃疡病多以上腹部节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要特征。但有些病人虽有胃黏膜溃疡,却缺乏上腹部节律性疼痛的症状,临床上把它叫做无痛性溃疡病,其中90%以上是老年人。

老年人无痛性溃疡病疼痛不明显,病程短,但发生出血、穿孔和癌变者较多。由于老年人胃和十二指肠壁的血管硬化,患者发病时出血常突然发生,出血量大,不易停止,往往发生失血性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个别老年患者可因出血较多、血压急骤下降而诱发脑血栓和心肌梗塞。

因此,老年人要高度警惕无痛性溃疡病。尤其是出现无法解释的进行性贫血、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疲乏无力等症状时,老年人应予以重视。要及时到医院作X线钡餐透视或胃镜检查,以便及早确诊,及时治疗。

63.溃疡病患者日常饮食要注意哪些方面?

(1)保证营养的供给。

营养充足能够改善全身状况,促进溃疡愈合。适当的蛋白质摄入对胃酸具有缓冲作用,能有效中和胃酸。因此,每天每公斤体重应摄入不少于1克的蛋白质,应选用易消化的蛋白质食品,如鸡蛋、豆浆、豆腐、嫩豆腐、鸡肉、鱼肉、瘦肉等。

(2)供给适量的脂肪。

脂肪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可适当用些易消化的脂肪食品,但不宜长期过多的使用,以防高脂血症。

(3)碳水化合物要充足。

碳水化合物既不抑制胃酸分泌,也不刺激胃酸分泌,它的主要功能是供给充分的热能。

(4)避免刺激性食物。

溃疡病的基本饮食原则是去除对胃肠的刺激物,包括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布洛芬、消痛灵等;同时应忌烟、酒。应多次、少量食用刺激性小而易消化的食物,特别是在溃疡活动期,要食用刺激性小、中和胃酸能力强,而且对胃没有机械性刺激的食品。应限制辛辣的调味品,如肉汤、浓茶、咖啡、巧克力、可乐饮料和酒类等,因为这些调味品是胃酸分泌的强烈刺激物。

粗糙的食品——如干豆类、小米、高粱米、玉米、榛子等,含纤维素高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生萝卜、卷心菜、洋葱等,也应该加以限制。理想的食品有面片、面条、粥、豆浆、乳类、蛋类、肉类、菜叶等,这些食物刺激性小而易消化,具有较高的缓冲酸的能力。

(5)溃疡病急性活动期的控制。

在溃疡病急性活动期,饮食温度要适宜,勿过烫或过冷,以防刺激溃疡面。调料中不宜用干辣椒、芥末、咖喱粉等,也不宜食用大量的糖。禁忌易产酸产气的食物,如土豆、地瓜、过甜点心及糖醋食品、生葱、生蒜、生萝卜、蒜苗、腊肉、火腿、蚌肉等,应尽量不用。

(6)供给足量维生素A和维生素C,以促进溃疡愈合。

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增加膳食中的胡萝卜素,可能有预防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每日食用较多的水果与蔬菜的人,比少食用者发生溃疡的机率降低33%。研究人员指出,溃疡病的形成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外,也与肠道内环境因素有关,建议常吃水果和蔬菜,这样可预防溃疡。

(7)供给适量的膳食纤维。

溃疡病人在膳食中减少膳食纤维时,易产生便秘,故可常吃香蕉、蜂蜜、果汁、菜汁、洋粉冻等,以起润肠作用。

(8)注意烹调方法。

溃疡病的烹调方法可选用蒸、煮、氽、软烧、烩、焖、炖等方法,不宜用油炸、油煎、爆炒、醋溜、冷拌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