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曼德拉的传奇人生
2857300000022

第22章 炼狱中的英雄本色(2)

1966年7月,面对恶劣的生活条件,他联络所有的犯人,进行绝食抗议,要求改善条件。这让监狱的负责人很头疼,在曼德拉以前,也有很多犯人进行过这样的抗议,但终因人数有限、意志不坚定等被制服。而曼德拉组织的抗议活动,总能得到很多人的响应,而且态度坚决。

面对这些抗议,监狱负责人用美味可口的牛肉和新鲜的青菜引诱他们,并采取孤立、瓦解的方式,但收效甚微。曼德拉等人始终如一,一直坚持到总集中营派人与狱方谈判通知绝食结束为止。

最终,监狱的负责人不得不低头认输,根据犯人们的要求,改善他们的牢房环境和待遇。

申请平等的权利

曼德拉有很强的是非观念。在1969年4月,曼德拉在有限的活动空间内,联络到了被关押在隔离监禁所的所有政治犯,通过沟通了解了他们的经历。为此,他作为政治犯的代表给司法部长写了一封请愿书。在该请愿书中,曼德拉言辞激烈,举了一些白人在“一战”和“二战”时均因叛国罪被判刑的例子,这些人都未服满刑期即被释放,曼德拉与其他21名政治犯要求享受同样待遇。另外,在释放之前,他们要求享受政治犯的待遇,即有比较合适的伙食、衣服、床上用品,能够享有阅读书籍报刊、听广播和看电影的权利,同时应该享有继续学习的机会。

在请愿书中,他责备当局的残忍,当局不将政治犯当作人看待,而是想尽一切手段折磨他们,政治犯则被剥夺了其他犯人可享有的权利。

这封言辞激烈的请愿书在南非议会引起了震动。

为了解事情的真相,南非进步党的重要成员海伦亲自前往罗本岛会见了曼德拉。

海伦生于富裕的犹太人家庭,良好的教育让她很有正义感。曼德拉与海伦在罗本岛的监狱见了面,曼德拉重申了自己在请愿书中提出的要求。

此时的曼德拉尽管只有51岁,但长期的营养不良和恶劣的环境,已经让他尽显老态,头发花白,但他精神还很不错。曼德拉很认真地指出,“一战”和“二战”中,那些因为武装反抗政府而被判决终身监禁的白人都先后被释放,而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些政治犯,却根本没有获得任何减刑,这完全是因为他们是黑皮肤的缘故。他说,犯人不应该因肤色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在与曼德拉会谈后,海伦又辗转约谈了监狱的负责人。海伦意识到,曼德拉这些人之所以没有被减刑,是因为被释放的那些人已经决定放弃斗争,而曼德拉、西苏鲁与那些白人的不同之处是他们坚持斗争。

海伦提出,只要曼德拉等人愿意放弃斗争,她会努力为他们向法官求情,并承诺一定会让他们得到和那些被释放的白人一样的权利。

面对放弃斗争就能得到自由的条件,曼德拉给予了这样的答复:

“在南非人民赢得自由以前,我和我的战友们是不会放弃武装斗争的。”

在曼德拉看来,如果放弃了斗争,在监狱外和监狱内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无自由。

同时,据海伦回忆,短短几十分钟的沟通,她对曼德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曼德拉此时对暴力和武装斗争的考虑更加周密,认识更加完善。

据一名自由党成员蒂尔斯回忆说,他曾经与曼德拉一同被关在罗本岛上。在他眼中,曼德拉是一个坚强、勇敢、乐观的人,在他们一同进入罗本岛监狱之后,当局就摆出了两个很明确的任务:摧毁这些政治犯的士气和让世界忘掉他们。

可惜的是,当局努力了20多年,最终灰溜溜地失败了。由于有曼德拉在,他总是像个不知疲惫的传教士一样,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斗争,要坚强、勇敢。

在蒂尔斯生病时,曼德拉嘱咐其他狱友一起照顾他,曼德拉自己也经常来看望他,还帮他倒大小便,清洗便桶。难怪他曾经对曼德拉作出高度评价:

“曼德拉先生是一位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人,他很善良且勇敢,他能同富丽堂皇的国王一起散步,也能同衣衫褴褛的乞丐一起吃饭。我要告诉人们,你如果同曼德拉说话,你就是同一位通情达理的人而不是同一个狂暴的人说话——他是最和蔼、最诚实、最爱和平的人士之一。”

3.关不住的斗争

策划越狱

曼德拉天生就具有不安分的基因,从入狱的第一天起,他的脑海中从未放弃过逃跑的念头。

他秘密联络众多狱友,策划着逃跑的方案,当然,他们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交通工具——船只。罗本岛的四周都是深不见底的大海,即便能够成功越狱,想走出罗本岛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即便困难重重,倔强的曼德拉也从未想过放弃。在入狱的第二年,一个名叫杰夫的狱友甚至趁看守不备,将监狱钥匙用肥皂套下模子,经过一个多月的打磨,居然成功地造出了钥匙。

可惜的是,没有较好的越狱时机,这把钥匙并没能发挥作用。

在越狱这件事上,曼德拉曾险些栽了跟头。在入狱的第十年,他的狱友瑟图奥利因为牙疼,被狱警带到开普敦一个诊所去看牙医。

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与牙医聊得很投机,两个人聊了很久。在聊天中,他得知这名牙医也有一个亲戚被关在监狱,对政治犯十分同情。更令他惊喜的是,他发现诊所二楼的窗户下就是一条小路,而这一切都是越狱的好条件。

瑟图奥利回到监狱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趁早晨洗漱的机会将这个信息告诉了曼德拉和其他几位狱友。

聪明的曼德拉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经过商议,他组织几个人一起实行逃跑计划。

几天之后,曼德拉和好几名狱友都申请去看牙医,监狱长同意了。于是,曼德拉、瑟图奥利、姆科伊和另一名犯人一起去看牙医。临行前,他们四人已经商量好,一致同意越狱逃跑。但等到实施时,第四个犯人的态度却有点模棱两可,甚至有点排斥一起行动。

这个人在罗本岛监狱已经被关了很多年,曼德拉和他认识也很久了,他经常表达想越狱的念头,可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摆在面前,为何他却表现得这么消极?

曼德拉怀疑此人想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越狱”,就是举报曼德拉等人,争取立功的机会,从而获得减刑。在前往牙医诊所的路上,曼德拉时刻关注着周围的情形。

当他们一行三人来到牙医诊所时,发现二楼的窗户确实如瑟图奥利所说正对着小街,是一条非常好的逃跑线路,三人高兴极了。

突然,敏感的曼德拉皱起了眉头,他意识到有什么不对。经过观察,他发现开普敦市的大街上一个人影也没有。平时,这里都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这可能是圈套!”另外几人也同意了曼德拉的判断。这样,此次越狱计划只好放弃了。

失去这一次机会之后,曼德拉依然没有放弃越狱的念头,一直在寻找机会,实施逃跑计划。

撰写回忆录

监狱的时光无聊而又漫长,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几个领导人一有机会就会聚到一起,商量一些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西苏鲁建议曼德拉应该写点东西,比如回忆录。

这个建议立刻得到了其他人的支持,雷蒙德语重心长地说:“这可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这是我们斗争的历史,而且这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姆赫拉巴则建议,应该在曼德拉60岁生日的时候对外发表,以纪念这一段难忘的岁月。

然而,在监狱里面写东西谈何容易?每天长时间的劳动,加上严格的看管,稍不留神就会被发现。

尽管如此,曼德拉还是果断地开始了行动。每天,经过一天的劳动之后,曼德拉吃完晚饭就睡觉,零点以后准时起来,然后一直写作到清晨。

写作了一段时间之后,睡眠不足的曼德拉身体越来越差,已经无法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后来,他告诉狱长,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不能到采石场工作。

狱长派医生检查之后,同意了曼德拉的请求。这样,曼德拉整个白天都可以用来睡觉,而晚上就起来写回忆录。

曼德拉的思维敏捷,语言组织能力也很强,在短短4个月时间里,他就完成了初稿。这个回忆录他从自己的出世一直写到利沃尼亚审判,以罗本岛的一些记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