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乐
28551400000020

第20章 现代民族管弦乐(3)

民族管弦乐队的敲击乐器琳琅满目、形态各异。正如古代八音的分类,当音乐进入到情绪热烈的高潮段落时,由铜制的编钟、大锣、云锣,石制的编磬,革制的大鼓、排鼓等众多乐器门类所呈现出的轰鸣声,使整个剧场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气氛,而在音乐中,即使曲调是在轻淡、歌唱性的情绪下,碰铃、铃鼓和鼓板所给予乐曲以律动性的节奏衬托,还是会使音乐清新而雅致。很多情况下,打击乐器虽然是没有音高的无调性乐器,但指挥会根据乐曲在调性风格上的特点,而指定一些特殊音高的打击乐器来使用,所以,很多打击乐器都会根据乐曲的特点来参与使用。作为管弦乐队中的打击乐手,他们都要身兼数职,在演出时,每个人会根据乐曲的需要分担不同区域里摆放的打击乐器,所以,观众们会看到每个乐手时常会从这个乐器又走到另外一种乐器边去演奏,这也是管弦乐队中打击乐手所负职责的一种惯例。

一般的打击乐器都使用槌来敲击演奏,槌分木质、胶质与金属。有些打击乐器是用手直接拍打乐器的皮面而发声的,如手鼓。作为金属材质的打击乐器,像锣、钹、铃、钟等,它们的声音是靠被物体撞击时,整个乐器本体发生振动而产生音高。而皮膜类的鼓则是用槌敲击鼓面后使鼓膜振动而产生音高。从物理声学的角度来看,鼓振动后,鼓腔体内所产生的空气振动越大,鼓所发出的声响也就越为响亮。打击乐器的声音振动与弦乐器的弦振动发音原理是一样的。弦振动音波频率是根据音在振动快慢上的差别来体现的。如振动波长,声音就低;振动波短,声音就高。

现代民族管弦乐队所用的很多打击乐器也是可以进行音高调整的,像排鼓一组五支就会分五个不同的音高声音,即使是那些铜的响器打击乐器在乐队中使用时,有经验的乐手使用前会进行一番音高校对,具体方法是将乐器的某些发音振动关键部位进行敲打整理,用铁锤整合,使它的调门或音高产生变化,直至敲打到符合乐队音律要求为止,这就算给这些乐器“定调”了。如大锣、云锣间的音关系调整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有些响铜打击乐器,如戏曲武场中的成套锣、鼓、钹、镲的选择,人们会根据某一标准去选择配对,使这一套响器的声音调门统一成一种规格,人们听起来也觉得其声音自然协调。像京剧中的京锣、京钹、京镲都是有一定调门要求的。

一、编钟、大鼓

编钟是用一双铁锤来敲击钟体边框而发声的。当然,敲击时的力度大小要掌握好,太重,声音就会破;太轻,钟体振动不开,声音就会小而不洪亮。

大鼓是用一双木槌来敲击鼓而而发声的。演奏时声波振幅很大,一般敲击鼓皮的三分之二处为佳。当然,敲击鼓边也是大鼓的一种特殊音响效果。大鼓的鼓皮一般用牛皮或其他一些动物皮制作。

二、小钹、小镲

它们是用使用十分薄的铜加工制成的圆盘状响器,圆盘的中心有一小孔用来拴住提手,演奏时,双手各伸入提手中握紧进行相互对击而发声。

演奏钹时,乐手会根据乐曲情绪,分别用双臂展开式和双臂紧贴式动作敲击出不同的音响效果来。

三、小锣

这种乐器声音尖细而明亮,乐手左手持锣边沿,右手拿一根细条木板来敲击锣的准心部位。小锣的声音一般很不容易控制好,如果敲击位置不正确,它的声音就很难听,所以悦耳、清亮的声音是小锣的本色。

四、大锣

这种锣是乐队中体积最大的铜锣。左手放在锣的背面,一方面用来控制音色和音量大小,另一方面随时扶住锣和架子,以免锣体在敲击时晃动不稳。右手用槌来敲击锣的正中央部位。有时也可根据乐曲的需要不在中央部位敲击,使之发出另一种音色。

五、云锣

云锣由十几种不同大小音高的小型锣组成。演奏时乐手双手各拿一锣槌敲击发声。有些乐手同时双手各拿两对锣槌可以敲击出四个音的和声音符。最为著名的乐曲《渔舟凯歌》中有一段云锣独奏,旋律优美,声音通透,表演活泼大方。

六、排鼓

这是一套可以定音的小型鼓,一般常用的组合有五个。鼓的上下面都可用来演奏。鼓皮由动物皮制成。鼓师双手各拿一长木小槌敲击鼓面而发声。

排鼓按不同音商排列起来既美观又大方,演奏一些独奏片断是十分火暴的。演奏时双手还要交叉表演一些难度十分大的乐曲。这也是一种炫技性的表演。

七、木鱼

很多寺庙中都有它的影子,形状有很多种,是将木质的中心掏空了的响器。乐队中常用五六只大小不同的木鱼连成一套来使用。敲击声很像马蹄子的奔跑声。

八、板鼓

这是中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打击乐器,俗称单皮鼓,鼓的内层全部由坚硬的木料制成:鼓皮由上而下将鼓身包裹起来,四周用比较粗的铁钉围绕固定。鼓面的中心很小,乐师用十分细的竹签来猛烈敲击鼓心,才能发出清脆、短促的声音。

别看这么小的一件鼓,它可是在戏曲音乐中是用来指挥全体打击乐器甚至是整个乐队的核心。

板鼓师通常是一人兼奏南梆子、拍扳、大鼓、小鼓的演奏,即左手用竹签打板鼓,右手拿拍板合节奏。

九、梆子

梆子是用红木制成的,形状为一边粗一边细。敲击时左右手互击棒体发音,声音极为清脆。在音乐中它主要是用来击打强拍音。另外还有一种南梆子,是一种敲击时能发出“各”声响的打击乐器,它是用红木制作的,上部两边各有一条小槽用来发声振动。

(第七节)拉弦乐器

民族管弦乐队中使用的常规弦乐器主要以高胡、二胡、中胡、革胡、拉阮为代表。这是一组由皮膜振动发音,用琴弓系上马尾而摩擦琴弦演奏的乐器,由于弓弦乐器在演奏中富有歌唱性的表现力,胡琴家族中的这些常规乐器在音色上十分悦耳动人。尤其是由弦乐声部群组合起来演奏的曲调,更能体现出音乐的宽厚与力度变化。在一些重奏形式的弦乐器表现中,独奏性旋律的个性张扬通常最能体现它的乐器特色。二胡属于中音区的乐器,高胡则是旋律性的高音乐器,中胡深沉而厚实的音色,使二胡与高胡在音响的融合性上有所包融和统一。在管弦乐的演奏编配E还是具有相当的和声群体感的,但要考虑到民族乐器在音色搭配上的合理运用。有些乐器在演奏和声性音响时,如果编配选择不当就会出现怪声和声音的不融合现象。

一、二胡

琴弓的弓杆与弓毛由右手控制,二胡的琴弓弓毛是放髓在二胡两根弦之间来拉奏的,而不像西方小提琴弓子和弓毛是放开来,置放在琴弦之外拉奏的,所以,二胡演奏时的弓毛触弦的内外二弦间的距离是非常小的,拉奏操作时发音是很难控制的。现代二胡的琴弦是用钢丝刹成的,二胡的琴弦发音是依靠弓毛摩擦琴弦产生物理振动而发声。弦是由二胡琴码至千金之间的距离为振动范围,内弦比外弦要粗。从千金位置为空弦音(基本音高)开始,由上把位(原把位)至下把位,手指越往下移动,琴弦所发出的乐音就越高。

二胡琴弦的张力是依靠弦轴的调节来控制的。弦轴有的用纯木制作,有的用金属制作。琴弦的轴装置就如同一个机械传动系统,琴弦一头放置在轴杆上,当轴滚动拉紧弦时,琴弦的音高就会升高。

二胡的琴弓配合指法在弦上可以发出各种不同声响的乐音。刘天华的《空山鸟语》就采用左手滑奏技巧摹拟出很多的鸣声。琴弓在两弦之间做自然的跳跃性动作,这称为跳弓,它可以发出一连串类似水珠般的声音,轻盈而具有动感。

早期的二胡合奏主要是在民间乐种的音乐中使用,像广东音乐、江南丝竹、现代乐队中,二胡早已被作曲家们从弦乐声部群的角度去使用,大型乐队一般二胡在二十把左右,中型乐队在六到十二把。这种弦乐群的声音厚重、温和,有高、中、低三种胡琴类的组合,通常也演奏一些和声性的旋律和音型,但现代民乐队中的弦乐群是乐队中最具有民族风格的组合。在表现热情洋溢、富有歌唱性的曲调时,弦乐声部是它们最擅长的本领。

乐队中使用二胡时都采用坐姿来演奏,二胡乐手将琴简置放往左大腿根部位之上,左手持琴向正前方侧立,右手握住弓杆及弓毛做左、右方向的推拉动作。

二、高胡

即高音二胡,它主要在广东粤剧和广东音乐中使用。俗称粤胡或南胡。后来随着现代民族乐队的发展需要,高胡被定为民族乐队拉弦乐的高音声部乐器,它的音色明亮、柔和而纤细,极适于表现婉转、悠扬的曲调。高胡的乐器构造与二胡基本相同,所用琴笛、琴杆规格略小于二胡。传统高胡演奏一般多采用坐姿、双膝夹琴笛的方式,以便随时调节音量和音色需求。

三、中胡

它与二胡的性能一样,只不过琴体比二胡略大一些,发出的声音稍低一些,演奏方式与二胡相同,但中胡演奏的左手把位距离和右手运弓力度都要比二胡大,所以,它的发音低沉、圆润,音质柔和。

四、革胡、拉阮

这是专为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合奏发展而研制配合使用的低音拉弦乐器。形状类似贝大二胡,实际上也就是二胡的放大制作。这种乐器演奏,是依靠左手指板的上下移动来确走音高,但指法的把位距离要比二胡大很多,弓子采用外置式演奏方式,它的声音低沉厚实,音色浑厚。革胡的底部都装有钢柱型的支架,以便于撑住乐器。

拉阮是类似大提琴的低音拉弦乐器。